般若法门(初稿)
更新时间:2023-11-08 06: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般若圆通法门
阿底瑜伽,又名大手印,是密宗最高一层,意即心中心圆满相应法。大手印讲无修无得无证,直指人心成佛,是真正最上法门,但无修无得无证这是真如本性的自然智。不修而修,修即无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于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虽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处讨个消息,然后悟烦恼即是菩提,妄念即是妙用,空有不二,体用一如,一切法皆是佛法。以不修不整不散乱,以守护自心,观心为最要。永离分别执著,无所住而生其心者,乃能见彻三藏一切教义真谛而无余也。修此法门的人无须灌顶,但教敬礼诸历代传承上师。故大手印是“一切乘的顶尖,‘诸佛之母’”,在藏传佛教宁玛派中为最高层次,与汉地的禅宗极为相似。
第一要 正见的修习
认识法身:在观妄心境中,回光返照,打开本来,亲见法身,承当正见;
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纵离妄念。 离境要闲顿时住,陡然斥心呼一“呸”,· 猛利续呼“也马火”!一切皆无唯惊愕, 愕然洞达了无碍,明彻通达无言说。
法身自性当认之,直指本相第一要。
初修须具坚固的正知正见,先要认知一真法界──宇宙人生最真实的元体,它元本如是,非生非灭的如来藏心,它能够显现无量染净诸法,所谓四圣六凡均在其中显现其差异;而差异的诸法又即法尔平等,无非法性的全体。由此可明白修行者的现前一念心虽妄而真,全体是法性的妙用,与诸佛、上师所证之道体是原本不二的。
以之正见而修,彻见自心本性。其实,自性并没有遮藏、隐蔽起来,时时刻刻在当人的作用处,而且自性的作用也不是隔断的。时时处处所见到的一切色相,都是自性的显现。自性非在内也非在外,就在当下!若能在日常言行应缘接物时,明白这是自性在起用,那就时时见性、处处见性,而不为外境所转。玄沙禅师说:真心就是你的见闻觉知,现量就是真心。意思是对一切事物、自然现象,不要加上你的主观妄心分别,那便是真心。真心就是智。‘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一旦有主观妄心分别,那就是识神。真心和识神的分别就在于此!
首先用离知的智慧来观照,使之显现一真法界元本的体性,明辨性相,无住应物,开发智慧妙德,圆成菩提涅槃的果位。要知道妄念(一切境界)都是法身的妙用,通过境界识得真心。
真心如镜,妄念(境界)似影,只认镜子,不认影子。这样作功夫,就是最上乘的大手印,就是最圆满的法门,就是最快的成佛之道。具备了这些认知后就可以进行修习大手印。
一、身修——能于寂静处,放下一切事缘,一心精进。令身安住如须弥山,令心寂静澄清,不为外境所牵,随处可修(即于事事物物上透过也)。
二、语修——无益之世间语及咒诵均止,安静如谷。
三、意修——自顶至足,空如竹筒。心等虚空,超绝一切分别,离昏沉、掉举、无记,而令等持、惺寂。灵明无取舍执著,住于本妙明净体性中,即大手印定。
在观心中要以六法来护养自心清净:一不想过去一切诸事,二不思未来一切诸事,三不寻伺现在之空境,四不攀缘一切外境,五不作光明想,空净想,无为而住,六心不动摇,无所取舍,随所显现不被戏论所乱,离一切言语概念。
将心自然安住,就会了知自己分别念都是生灭的,来时自来,去时自去,自然而不能停留。故,才有念起,便予觉知来觉破,念念都舍,祖师云:不怕念起,只恐觉迟。刚将著境,随即牵转。做到内不随念转、外不为境迁!“此之觉智,亦不须用,妄觉俱忘,名曰无心”。
如此内省觉知、观得久了就会觉得自己所有的意识思维,不管它是感觉的或知觉的,都如一片浮光流影,像雁过长空,了无踪迹,无法把捉,就体会到“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因此自然而然的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妙用了。
当观到前念已断、后念未起的一刹那之间,就会微微的、渐渐的,呈现一片空白,灵灵明明的一段空灵,要保持这个灵明觉性,当体即空,证入动静一如的境界,获得坚固不坏的三昧正住。还应当遣除对出现乐、明、无念等境界的贪染,使心自然住于清净。在修行过程中,当出现深度安住状态时,在自我感觉上已然灭尽一切迷乱的心。然而不久随着状态的消失,又会滋生五毒烦恼,憎爱分明。因此,在修行时无论出现任何觉受,都不要过分执著。 此空性不是压制的妄造空境,只是随起随消,自性本来空,丝丝心念了无踪迹!永嘉大师《禅宗集》曰:“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在一念未生的真空当中,乃是千钧一发之机,稍纵即失,要抓住著力加一把劲,猛著精彩,一念回光返照,‘囫’地醒悟了,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切不可停机伫思,否则会被影子所惑。
如此直修下去,最后真智实相般若必然现前,由观而到照的境界,身心内外一切皆空,见自性空性。无苦亦无乐,无喜也无悲。正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时一点都不吃力,自然不修而修,也无着力之处,好像无修无证,但又清明在躬。由观到照的境界,即是由觉知到明觉的过程。当久久觉知到自己是如何处于空性的状态时,就叫做“明觉”。进入明觉刚开始会很难,慢慢地就会容易的多。观察心的本性或不舍弃它的本性,并用正念来护持它,心性就
会自然现前。
随着修行的进展,觉受很少起心动念时,心没有任何所缘境---心无挂碍,以前的能见所见和内心深处对修行的觉知都无影无踪,而且没有任何意识之所缘,出现了失神发楞状态,在无念中可以随意安住。当这种这种状态产生时,莫要感到迷茫和疑惑。其时正是发现了真心本性,但这还不是证悟了离戏本质,更非证悟到无修境界。
当发现自性即明见佛性,须要一见而肯定,再不生疑,在承当之下,于日用中绵密保任此性,不向外求,不要让它沾染色境,时时观照这个本性,在本位上不动摇,不被物境所牵引。把身口意、生活的一切方面所有的东西都融摄于其中,安住于明觉之中,这个就称之为证悟。当完全的融摄的时候,那生活也就一直处于大手印的修行之中。 保任,是先保后任。就象对小孩子,先要保护他,待小孩子长大了,就放任他自主自立。怎么保护?日常生活中“不是不见,不是不闻”,而是“了了觉之,不着见闻”,不分别好坏、美丑,不起爱憎、取舍之心,心中 “荡然无住”,这就是“保”了,保成熟之后,就放下它,一切处都可以去,什么事都不妨做,而丝毫无住,这就到了事事无碍、任运逍遥的境界。保任,做起功夫来,须要较长的路要走好。
如此时时长养圣胎,守道养性,勤除习气,直至圆满菩提正果。打开本来,才能悟后起修,继续精进,不要长停留在这第六意识暂时变相的清净境界里。常常无修而修,忽于刹那间,如暗室灯燃,光明开朗,涅槃自性,俱生本觉之智光,全体毕现,立证无上正觉道,显现本净的智慧光明,即大手印定,获得正见的开发。
如在修习中,谛观自心体性时,忽然好像听到巨雷般的爆炸,此时三际顿断,本明毕露,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清明纯一,寂然不动,这即是初见法身,悟入自性,具足正见。
第二要 正定的修习
熟识法身:在不忘失正见上,溶妄念入法身妙用,在对境中时时返照,无住无为,熟识法身清净本相而正定不动;
复次起住皆适可,嗔恚贪欲及苦乐。 恒常及暂一切时,旧识法身认知之。 今昔光明母子会,住于无说自性境。 所现乐明数数除,猛施方便般若字。
出定入定无差别,上座下座亦无别, 恒久住于无别境。
然于未得坚固间,须勤舍离喧闹修。 且须闭关专行持,恒及暂时一切处。 保任唯一法身用,决定信此无他胜。 一决定中坚决定,是为第二关要者。
在正见成就后进行修习正定。所谓正定,就是时时不离性体的无为而安住不动。因为在修习正定时,要使现前一念之心如同流水一样,任它的流逝而不作任何的控制,所以无为任运能使心念自然安住,进入自性的正定。因此在心念的起伏时不作肯定其善的动机而成立此念,或否定其恶的动机而进行遮遣的观念,这样以无作的任运之道去观照自心,就可以获得法身清净不动的真实自相。由此可知,当心念起时,不要随之产生虚妄的分别,应该直觉地了知现前之念,不随着它们各种流变内容而有所迁流动转,这一直觉了知就是自心智慧的功用与观照力。
一个进行正定修习的人,在一切时间里,无论是平静的处所或喧闹的环境,都应该以直觉的智慧去观照,心中不生厌喧取静的妄执,那么自性就能平等而住。进一步讲,放逸不修与勤积修习,在法性上是平等一如,而没有功过与增减的,因此,修习正定的人既不可著于放逸而流入毁犯,也不能克求勤积的修习而取染于虚妄的功用,而只能随自己的本份与因缘的情况无为安住,才可以与正定相应。
修习正定时,对于贪嗔烦恼的到来,或者有苦乐的感受时,都不应被虚妄的现象所迷,应该了知,烦恼,苦乐的自性本来空寂,都是法尔而生的幻想,因此既不去着意断伏烦恼,也不可产生厌离或欣求的心理,一味观照本空心体,就可以获得法身的妙用。如果对这种幻想不能了达本空而自然任运,就必然会因迷幻相而使妄念纷驰,坠落在凡愚妄见与妄情中。所以,对于烦恼及一切虚妄境界现前时,应该不随之迁流,而常常处于无修的大自然的自性正定的安住中。
无论在什么时间,在何等修习层次上,只有时时认识直指的见宗,无为安住,那么,一切佛法都已经完全融摄其中了!因为修习正定的人,不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妄念起伏上作各各不同的调伏对治,因为妄境与妄心对治就会失去见宗的清净无住而落于对境相的妄执。
妄念与烦恼的当体都是法身本觉的智慧相,它们的自性也就是法身本体光明的真实相。修习正定的人,能够在妄念与烦恼上,直觉了知其体本空,不染不着,就称作安住于本体的光明;对于直指自性光明的见宗,假使能够熟习它的本净自相,就是进入了行道的始觉的光明,而任
运在这无分别体与道的两种光明的自相,就是所谓的光明母子相会──本觉之母与始觉之子的契合相会。
修习正定的人最重要的是不忘失已经体认的见宗自相光明,而在应缘对境的观照功用中所产生的妄念与烦恼,绝对不可以起任何遮遣与成立或取舍等,这是进入正定保任的关键之处。
这样护持直觉观照的时日一久,就会出现乐、明、无念等的功力境相,这些境相因为仍是细妄的执着,所以就会遮蔽本无一物的自性净裸的面目,此时应当用智慧观照其虚妄性,揭开这一层的皮壳,自性的真实面目才能够赤裸地显现,这是以内照的智慧来破除功力境相的妄执,从而达到正定的明朗。所以,修行正定的人,在进入细心时,应该常觉察自己,除去乐、明、无念等的覆盖。
当修行正定的人,出现乐、明、无念等功力境相以及世间欢乐愉快等现象时,而自心的观照力不足,往往被它们所覆盖。这时可以运用力念方便能括的“泼”与般若能断的“吒”两语音,持此语言时,观想猛然从上落下,就可以顿破贪着功力的皮壳,重新呈现赤裸的智光。借此语音的加持,是一切时间中能够保任离绝道验的关键与要点。
对于无可言思的自性已经了彻的人,入定和出定的两种行持对他来讲是没有区别的;上座与下座的修持也是没有区别的,因此,进入这一层次的人,就是不修的大修,是自性安住于平等普遍的智慧中。证入这正定的瑜伽(相应)之道的人,象河中的流水一样,即不需要任何微少的修证,也没有刹那的妄想驰散,而是常处于无作任运的正定之中。
对于这自性大圆满根本道有成就如卍字的人,也即对于圆满法的如量得解,或可顿时获得解脱,也就是说成就了色心大离体所显的一切法身的妙用,此时即有多功能的意生身及神通妙用的证启。就可超越能修所修的相对界域。假使还未得到坚固,也就是心中仍会现起妄念,或被外力所影响,那么仍须舍离缘务等使心驰散的处所,到寂静处一心精勤善巧修习禅定,坚固正见,聚集道力,否则的话,纵然长期的修习,因为心力不足,不能坚固自持的缘故,对于道的证验就不会出现,所以就难以证入法身妙用。因此,在寂静处闭关修习的好处就是转化在生活习惯或其行仪上容易染污的习性,所以专心精进正定,能够开启根本定心上道力证验的智慧以及后得的智慧,而相互融摄,获得成就。
闭关的修持,虽有环境及护关人以及依赖于根本定体的行持,但如果不知道长养后得智,使它与行仪相符合,那么,在各种行仪上就落于对治法,这就不可能征服各种因缘的困袭,致使被妄想烦恼的因缘牵入凡愚的障碍中,所以长久保养和了彻后得智,更显得重要。而保养与了彻后得智,也没有其它另外的方法,只是时时不离法身空寂的本位,在正见上不落于能所是非等分别之心,使之任运自然,常常保任于惺惺寂寂之中。
正在阅读:
般若法门(初稿)11-08
衡阳县校校结对帮扶工作方案 - 图文05-09
(2019-2020)【重点资料】高中数学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1.2 弧度制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404-28
ST兰光:2011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2011-07-2307-23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03-19
幸福的眼泪作文800字02-05
香蕉作文350字06-15
怎么写有的人教学反思03-10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初稿
- 般若
- 法门
- 浅谈爱国 - 图文
- 浅谈矩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 未来五到十年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 基于msp4306638的超声波测距 - 图文
- 钢管落地脚手架计算书2
- 单台设备租赁单价测算方法
- 最新,人教版,第九册,小数乘法,解决问题
-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招生入学考试
- 高电压技术问答题汇总
- 城中村改造合作框架协议
- 外贸跟单期末复习汇总 - 图文
- LSI8708 - EM2 - RAID掉盘修复指南
- 分数乘除法综合练习题集
- 洞塞式内消能的水力特性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 第三章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二) - 图文
-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
- 汉代考古题集
- 新疆石河子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十八课 华南虎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 春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1)-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