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下达标训练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11-14 12: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年

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武汉联考)地表净辐射是地表通过短波、长波辐射过程得到的净能量,大致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额。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地表净辐射年内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 ) A.日照时数 B.气温年较差 C.气温日较差 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2.冬季,对西藏和黑龙江地表净辐射差异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C.海拔

B.昼长 D.地表植被

3.湖南省5、6月份地表净辐射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弱 C.地面辐射强

B.阴雨天气多 D.白昼较短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地表净辐射受到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状况的共同影响,从示意图看地表净辐射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西藏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小,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气温年较差大,西藏的气温年较差小,因此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气温年较差,B对;题干中强调的是“季节变化”,与气温日较差关系不大,C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与季风关系密切,和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不大,D错。第2题,西藏和黑龙江的纬度差异较大,冬季两地的太阳高度和昼长相差较大,造成地表净辐射差别大;西藏海拔比黑龙江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冬季获得的地表净辐射大于黑龙江;冬季,西藏和黑龙江气温均较低,地表植被均枯萎,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较小。第3题,依据地表净辐射的含义判断其较小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弱或是地面辐射强,再结合时间“5、6

2019年

月份”判断湖南省在5、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处于梅雨季节,降水较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地表净辐射较小。

答案:1.B 2.D 3.B

(2018·江门模拟)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读下图旗云,完成4~5题。

4.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 A.阳坡冰雪带 C.阴坡冰雪带

B.阳坡岩石裸露带 D.阴坡岩石裸露带

5.产生旗云的时间段落主要集中在当地时间( ) A.8-11时 C.15-18时

B.11-15时 D.20-24时

解析:第4题,冰雪的反射率强,所以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反射,不可能使峰顶直接升温,故排除A、C项;裸露岩石的反射率小,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使峰顶增温,又因阳坡接收的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故排除D。第5题,因为旗云是对流性积云,故地表温度最高的时候,对流运动最强,而一般午后2时前后地表温度最高,即14时前后。

答案:4.B 5.B

6.(高考山东卷)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C.东北风

B.西南风 D.西北风

解析:选B。根据图中等压面P2在38°N高空向上凸,可以推断出38°N高空为高压,其近地面为低压,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大气由甲地向38°N方向运动,再结合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可判断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南风。

(2015·高考四川卷)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7~8题。

2019年

7.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 A.福建沿海 C.准噶尔盆地

B.黄海沿岸 D.柴达木盆地

8.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解析:第7题,读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根据图例可知,柴达木盆地年平均雾日最少,<5天,福建沿海大部分≥50天,黄海沿岸20~49天,准噶尔盆地大部分为5~19天。故选D。第8题,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四川盆地内由于秋、冬季节阴雨天少,晴天多,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快,使近地面大气降温快,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雾。故选D。

答案:7.D 8.D

(2018·驻马店模拟)下图是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甲图是14时,乙图是20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9~11题。

9.甲图中M点的数值可能是( ) A.1 003或1 007 B.1 005或1 009 C.1 007或1 009 D.1 009或1 011

10.从14时至20时,图中R地气压变化与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2019年

A.气压升高,晴朗天气 B.气压升高,阴雨天气 C.气压降低,晴朗天气 D.气压降低,阴雨天气

11.从14时至20时,有关a、b、c、d四地风向和风速变化叙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 A.a地偏北风,风力变小 B.b地偏南风,风力变大 C.c地偏北风,风力变小 D.d地偏南风,风力变小

解析:第9题,观察甲图,图中气压差为2,根据等压线分布,M外围等压线数值为1 008或1 006,若M位于低压中心,则M数值在1 004~1 006;若M为高压中心,则M数值在1 008~1 010。第10题,从14时到20时,图中R地气压值升高,受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第11题,观察图,图中四地风向变化不大,但风速发生改变;结合风的形成原理分析,a地偏南风,等压线变密集,风力变大;b地偏北风,等压线变稀疏,风力变小;c地偏南风,风力变大。

答案:9.B 10.A 11.D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青岛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10分)

(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参考图示,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12分)

解析:(1)从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大气逆辐射两方面来描述。(2)大棚利用的是“温室效应”原理,但要注意其与“温室效应”的区别。

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13.(2018·山西师大附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下图为2016年1月27日20时世界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局部分布图。

2019年

(1)描述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的等压线分布特点,并说明A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8分) (2)简述图中时刻B点天气状况及成因。(8分)

(3)据图判断中国四大临海中风浪最大的海域并说明理由。(8分)

解析:(1)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分析,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的等压线南密北疏,数值由北向南递减。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A气压中心地处亚欧大陆内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2)B点位于冷暖气团交界处,属于冷锋过境天气,所以伴有阴雨或雨雪、大风、降温等天气特征。(3)根据图中等压线,在东海区域等压线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风高浪急。

答案:(1)等压线南密北疏;数值由北向南递减。

成因:A地处亚欧大陆内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 (2)阴雨(雨雪),大风,降温。 成因:冷锋过境。

(3)东海。 理由: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风高浪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t1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