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设计报告课程设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9 20: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下沙街道头格社区经济联合社商业综合用房新建项目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报批稿)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技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Zhejiang A&F University

国评环证乙字xxxx号 二零一零年七月

1

目 录

1总则............................................................................................................................................. 6

1.1项目由来 ................................................................................................................................... 6 1.2编制依据 ................................................................................................................................... 6

1.2.1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 .............................................................................................................................................. 6 1.2.2相关技术规范................................................................................................................................................................ 7 1.2.3项目相关文件、资料 .................................................................................................................................................. 7 1.2.4其他依据......................................................................................................................................................................... 7

1.3评价原则与目的 ......................................................................................................................... 7 1.4功能区划 ................................................................................................................................... 8 1.5评价标准 ................................................................................................................................... 9

1.5.1环境质量标准................................................................................................................................................................ 9 1.5.2污染物排放标准 ......................................................................................................................................................... 10

1.6评价因子的确定 ....................................................................................................................... 12 1.7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及评价范围 .................................................................................................. 12

1.7.1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12 1.7.2评价范围....................................................................................................................................................................... 14

1.8评价重点 ................................................................................................................................. 14 1.9环境保护目标 .......................................................................................................................... 15

2周围环境概况 ............................................................................................................................ 16

2.1地理位置 ................................................................................................................................. 16 2.2选址周围环境特征 ................................................................................................................... 16 2.3地形、地貌和地质 ................................................................................................................... 16 2.4气象特征 ................................................................................................................................. 17 2.5社会环境简况 .......................................................................................................................... 17 2.6生态环境状况 .......................................................................................................................... 18 2.7下沙污水处理工程概况 ............................................................................................................ 19 2.8下沙区总体规划概要 ................................................................................................................ 19

3建设项目概况及分析................................................................................................................. 20

2

3.1项目概况 ................................................................................................................................. 20

3.1.1项目名称和性质 ......................................................................................................................................................... 20 3.1.2建设地点....................................................................................................................................................................... 20 3.1.3建设项目总体布置及设计 ....................................................................................................................................... 20

3.2建筑设计与综合技术指标 ......................................................................................................... 20

3.2.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0 3.2.2配套公建和商铺 ......................................................................................................................................................... 22 3.2.3建筑造型....................................................................................................................................................................... 22 3.2.4绿化 ............................................................................................................................................................................... 22 3.2.5给排水设计 .................................................................................................................................................................. 23 3.2.6消防系统....................................................................................................................................................................... 24 3.2.7电气设计....................................................................................................................................................................... 25 3.2.8防雷、接地 .................................................................................................................................................................. 26 3.2.9空调及通风设计 ......................................................................................................................................................... 26 3.2.10交通和停车 ................................................................................................................................................................ 27

4工程分析 ................................................................................................................................... 28

4.1拟建地块现有污染源情况 ......................................................................................................... 28 4.2建设期污染因子及源强分析 ..................................................................................................... 28 4.3营运期污染因子及源强分析 ..................................................................................................... 28

4.3.1废水 ............................................................................................................................................................................... 28 4.3.2空气污染源 .................................................................................................................................................................. 30 4.3.3固体废弃物 .................................................................................................................................................................. 31 4.3.4噪声 ................................................................................................................................... 31

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 .................................................................................................. 33

5.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 33 5.2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 34 5.3大气污染物预测评价 ................................................................................................................ 40

5.3.1外界大气污染物对本项目的影响 .......................................................................................................................... 40 5.3.2本项目大气污染源对外界的影响 .......................................................................................................................... 40

6声环境现状与影响评价 ............................................................................................................. 44

6.1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 44

3

6.2声环境影响分析 ....................................................................................................................... 44

6.2.1外界噪声对本项目的影响 ....................................................................................................................................... 45 6.2.2本项目噪声产生的影响 ............................................................................................................................................ 46

6.3噪声控制对策及措施 ................................................................................................................ 49

7水环境及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 50

7.1水环境现状及影响分析 ............................................................................................................ 50

7.1.1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50 7.1.2水环境影响分析 ......................................................................................................................................................... 50 7.1.3下沙污水处理工程..................................................................................................................................................... 51 7.1.4项目排污可纳性与可达性分析............................................................................................................................... 52 7.1.5结论 ............................................................................................................................................................................... 52

7.2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 52

8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54

8.1施工期扬尘 .............................................................................................................................. 54 8.2施工期噪声 .............................................................................................................................. 54 8.3施工期废水 .............................................................................................................................. 56 8.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 ................................................................................................................... 56 8.5施工近、远期之间相互影响 ..................................................................................................... 57

9生态景观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 .................................................................................................. 58

9.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 58 9.2生态影响评价 .......................................................................................................................... 58

9.2.1整体项目对生态条件的影响 ................................................................................................................................... 58 9.2.2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的影响 ....................................................................................................................................... 58 9.2.3项目交付使用后对生态的影响............................................................................................................................... 58

9.3生态保护措施 .......................................................................................................................... 59

10污染物防治措施及总量控制 .................................................................................................... 60

10.1建设期污染物防治措施........................................................................................................... 60

10.1.1废水 ............................................................................................................................................................................. 60 10.1.2扬尘 ............................................................................................................................................................................. 60 10.1.3噪声 ............................................................................................................................................................................. 60 10.1.4固体废弃物 ................................................................................................................................................................ 64

4

10.1.5文物保护 .................................................................................................................................................................... 64

10.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 65

10.2.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65 10.2.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65 10.2.3水环境防治措施 ....................................................................................................................................................... 66 10.2.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 66

10.3环保投资估算......................................................................................................................... 67 10.4总量控制................................................................................................................................ 68

11污染物防治措施及总量控制 .................................................................................................... 69

11.1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69 11.2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69 11.3开发合理性分析 ..................................................................................................................... 70

12公众参与 ................................................................................................................................. 71

12.1公众参与................................................................................................................................ 71

12.1.1公众调查方法、对象和意见表 ............................................................................................................................ 71

12.2调查结果和分析 ..................................................................................................................... 74

12.2.1调查表结果 ................................................................................................................................................................ 74 12.2.2公示结果 .................................................................................................................................................................... 75 12.2.3小结 ............................................................................................................................................................................. 75

13结论......................................................................................................................................... 76

13.1环境可行性分析 ..................................................................................................................... 76

13.1.1环评审批八项基本原则相符性 ............................................................................................................................ 77 13.1.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77 13.1.3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77 13.1.4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79

13.2建议....................................................................................................................................... 81

13.2.1建设期主要建议 ....................................................................................................................................................... 81 13.2.2营运期主要建议 ....................................................................................................................................................... 82 13.2.3其他 ............................................................................................................................................................................. 83

13.3环保可行性结论 ..................................................................................................................... 83

5

1.总论

1.1项目由来

步入新的世纪,伴随新一轮产业转移,按照“城镇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杭州市规划设计院于2008年4月对《杭州市下沙区头格社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就现代化小城镇建设合理布局、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问题,确立了下沙街道头格社区的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了“实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的目标。拟建用地位于杭州市下沙区,北临北苑路,南临南苑路,东侧为城市规划道路,西侧为月雅路。总用地58594平方米,基地东北角用地红线外有月雅河及高压走廊通过,周边自然环境良好,交通便利。拟建综合用房,办公综合楼,大型综合商业及小型配套商铺等多种物业形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受建设单位下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由我单位对下沙街道头格社区经济联合社商业综合用房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接受委托以来,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踏勘与监测分析,征求了当地环保部门的意见,。再此基础上,环评组人员对本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并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1.2编制依据

1.2.1 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

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4.1);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8、浙江省人民政府第166号令《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03.12.25);

1.2.2 相关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2.1-19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2.2-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2.4-1995; 5、《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169-2004;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19-1997;

1.2.3 项目相关文件、资料

1、杭州市下沙区发展改革和经济委员会关于《下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头格社区经济联合社商业综合用房立项的批复》;

2、下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头格社区经济联合社商业综合用房地块的国有土地使用证;

3、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头格社区经济联合社商业综合用房建筑规划设计方案》;

4、《杭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5、《杭州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6、《区域环评报告及其批复》;

7、《关于调整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的通知》;

1.2.4 其他依据

1、下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浙江大学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室对头格社区经济联合社商业综合用房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合同; 2、建设项目提供的其他相关技术资料;

3、建设单位与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签订的委托书;

7

1.3 评价原则与目的

1、坚持环评为环境管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通过对该项目建设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等质量状况的调研和监测,了解并掌握附近地表水体、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现状;

2、坚持新老项目一起评价的原则,通过对现有下沙区建设、环保措施等方面的实地现场调查分析,并结合环保管理资料,确定现有厂区污染物产生、处理、排放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对现有下沙区商业楼建设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结合“清洁生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物达标排放”等原则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分析,并对现有下沙区建设项目进行调研和资料查询,查清项目建成后污染因子、排污源强、排放方式及排放规律,同时识别环境事故风险源项,预测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制定避免污染、减少污染的对策和环保管理措施,提出环境事故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促成项目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为项目合理布局、优化方案设计及环保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明确项目总量控制指标,并科学合理地提出指标建议值及来源;

6、逐项分析环保八项审批基本原则及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相符性,得到明确结论,为有关部门与建设单位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成社会、经济和环境统一协调发展;

1.4功能区划

(1)地表水功能区划

根据下沙地表水功能区划,本项目地块污水排放区域被划为Ⅲ类水域。 (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根据下沙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为二类区。

(3)声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下沙区声功能区划定规定,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噪声适用2类区标准,因此,声环境质量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区域

8

标准,周边交通干线(如月雅路西延伸线、北苑路街西延伸线)两侧45±5为4类区。

1.5评价标准

1.5.1环境质量标准

(1)根据杭州市下沙区声环境功能区划规定,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噪声适用2类区标准,因此,声环境质量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区域标准,周边交通干线(如月雅路西延伸线、北苑路西延伸线)两侧45±5为4类区,具体见表1-1。

表1-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类别 0 1 2 3 4 适用区域 疗养区、高级宾馆区 居住、文教机构区 居住区、商住、工业混杂区 工业区 交通干线 昼间 50dB 55 dB 60 dB 65 dB 70 dB 夜间 40 dB 45 dB 50 dB 55 dB 55 dB (2)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见表1-2。

表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单位:mg/m3 项目 取值时间 年平均 SO2 日平均 一小时平均 年平均 NO2* 日平均 一小时平均 TSP CO 年平均 日平均 日平均 标准限值 0.06 0.15 0.50 0.04 0.08 0.12 0.20 0.30 4.0 9

一小时平均 10.0 注:“*”鉴于现有《环境统计手册》中机动车排污因子仍为NOx,本报告将NOx视作NO2进行评价。HC(以环己烷计)参考美国环保局(EPA)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125mg/m3(日均值)

(3)地表水月雅河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具体见表1-3

表1-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项 目 pH 化学需氧量COD≤ 生化需氧量BOD5 ≤ 溶解氧DO≥ 石油类≤ 氨氮≤ 15 3 饱和率90% 0.05 0.15 15 3 6 0.05 0.5 I类 II类 III类 6 ~9 20 4 5 0.05 1.0 30 6 3 0.5 1.5 40 10 2 1.0 2.0 IV类 V类 1.5.2污染物排放标准

(1)空气污染物

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排放标准,具体见表1-4。

地下,半地下车库内CO浓度限值参照执行GBZ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短时间容许限值(<30 mg/m3)。

办公楼、综合楼食堂油烟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具体见表1-5。

表1-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污染因子 NO2 TSP 最高允许排放标准mg/m 排放筒(m) 240 120 15 15 二级(kg/h) 0.77 3.5 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10

SO2 非甲烷总烃 550 120 15 15 2.6 10 表1-5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饮食业单位规模 基准灶头数 对应灶头总功率(108J/h) 小型 ≥1,<3 中型 ≥3,<6 大型 ≥6 ≥10 ≥6.6 ≥1.67,<5.0 ≥5.00,<10 对应排气罩灶面总投影面(m2) ≥1.1,<3.3 ≥3.3,<6.6 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放浓度(mg/m) 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 60 32.0 75 85 注:单个灶头基准排量:大、中、小型均为2000m3/h (2)废水

本项目排放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被纳入市政管网,废水纳管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下沙七格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一级标准,具体见表1-6。

表1-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项 目 pH SS ≤20 CODCr ≤60 氨氮 ≤15 BOD5 ≤20 动植物油 ≤10 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一6-9 级标准(除pH 外mg/L) 三级标准(除pH 外mg/L) (3)噪声

6-9 ≤400 ≤500 — ≤300 ≤100 a、项目实施后噪声排放执行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Ⅱ类标准,周边交通干线(如月雅路西延伸线、北苑路西延伸线)两侧45±5执行Ⅳ类标准,具体见表1-7,1-8。

表1-7 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适用区类 标准值(LAeq,dB) 昼间

夜间 11

Ⅱ Ⅳ 60 70 50 55 b、施工期噪声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具体见表1-8。

表1-8 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施工阶段 土石方 打桩 结构 装修 主要噪声源 昼间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各种打桩机等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吊车、升降机 75 85 70 65 夜间 55 禁止施工 55 55 噪声限值(dB)

1.6 评价因子的确定

根据本工程项目排污特点及周边区域环境特征的分析,确定各环境影响要素的评价因子为: (1) 现状评价因子

水污染:pH、CODmn、CODcr、BOD5、DO、NH3-N; 环境空气:SO2、TSP、PM10;

声环境:等效A声级LAeq,dB(A); (2)影响评价因子

水污染:pH、CODcr、BOD5、SS、NH3-N、动植物油; 环境空气:油烟、汽车尾气;

声环境:等效A声级LAeq,dB(A);

1.7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及评价范围 1.7.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周围自然环境状况,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和(HJ/T2.4-95),确定工作级别和评价范围如下: (1)水评价等级

12

据工程分析,项目实施后,本项目废水排放量为1820t/d。本工程室内外排水采用雨污废分流,其中生活污水废水水质简单,经化粪池处理,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再汇同其它生活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由下沙七格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后外排,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规定的分级判据,确定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雨水均为有组织排放,屋面雨水与场地雨水汇合后就近排入城市雨水管网。

根据《导则》中划分水环境评价等级的分级原则与判据,本项目水环境仅进行影响分析。 (2)大气评价等级

按照《导则》中关于大气污染物评价等级采取等标排放量Pi来定量划分,Pi定义为:

Pi=

式中:Pi-等标排放量;m3/h;

Qi-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0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3。

本项目营运后,主要测量的大气污染物为SO2、NO2和PM10 ,其等标排放量统计见表1.9。

表1.9:空气环境常规监测结果单位:mg/m3 项目 测点(日期) 2010年2月1日 2010年2月2日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2月3日 2010年2月4日 2010年2月5日 2010年2月6日 SO2 0.085 0.051 0.048 0.045 0.083 0.042 NO2 0.057 0.038 0.047 0.065 0.039 0.026 PM10 0.058 0.068 0.066 0.092 0.067 0.038 QiC0i×109

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和食堂产生的油烟废气,因污染源较分散,且单个污染源源强较小,周围地形属平原地形,按照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

13

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确定空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3) 噪声评价等级

本项目位于杭州市下沙区,噪声排放执行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Ⅱ类标准,周边交通干线(如月雅路西延伸线、北苑路西延伸线)两侧45±5执行Ⅳ类标准。本项目的噪声源强主要为社会噪声、生活噪声、简单的机械设备噪声和汽车交通噪声,噪声源强较为简单,根据《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中工作等级划分判据及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声环境功能要求,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1.7.2 评价范围

(1)空气:以商业楼为中心,半径3km的范围。

(2)地表水:本项目废水经处理达到三级排放标准后,进入开发区管网,最终纳入下沙七格污水处理厂处理。地表水评价主要针对项目附近的月雅和其相关河道及水网展开。

(3)噪声:项目所在地边界周围100m范围内。

1.8评价重点

根据本评价对本项目废气、噪声、废水、固废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同时分析外界对本项目住宅的影响,并结合项目工程特点,确定评价重点如下: 1、从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产业政策相符性、总量控制和清洁生产要求、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环境质量达标等方面着手,对项目建设可行性、选址和总图布局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2、项目建设期和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根据周边环境特征,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并提出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

3、了解商业楼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的前提下,预测外界对本项目住宅的影响;

4、从建设方案、废物回收利用等方面分析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并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

5、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提出切实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

14

分析论证建设单位拟采取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1.9环境保护目标

表1-10 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1 2 3 4 5 大气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环境敏感对象名称 商业金融用地居民 居民区 本项目居民 本项目农田 居民区 头格村安置居民 防护绿地 居民区 农田 居民区 水 月雅河 北苑路居民 本项目居民 噪声 本项目农田 城市支路居民 南苑路居民 方位 东 东 / / 西南 南 北 北 西 西 南 北 / / 东 南 距离 / / / 229 / / / / 133m / / / / / / 规模 / / / / / / / / / 大河 / / / / / 保护级别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周边交通干线(如解放路西延伸线、县前街西延伸线)两侧45±5为4类 15

2.周围环境概况

2.1地理位置

杭州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系中国浙江省省会,是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杭州是国家重点旅游风景区,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东方明珠‖西湖坐落在城西。 ―三面云山一面城―,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杭州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下沙街道位于杭州城区东部,东、南临钱塘江,西与九堡镇相连,北与杭州市余杭区、嘉兴海宁市接壤。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境内。距杭州市中心15公里。区域面积95.3平方公里,四至为东北从下沙东郊园向南沿海宁市围垦接壤处至钱塘江边;南以钱塘江为界;西与九堡镇八堡村、九堡村接壤,往北与余杭区乔司镇吴家村、胜稼村、学稼村接壤;北到乔司监狱往东至省第六监狱与余杭区乔司镇吴家村、南苑街道大园村及海宁市许巷乡唐桥村相接。该区域内的白杨街道(四至范围为:东至杭州经济开发区文津路、11号大街;南至12号大街;西至文渊路、2号大街、1号河渠、6号大街、1号大街;北至绕城公路,面积9.4平方公里)除外。街道下辖头格、智格、七格、高沙、上沙、中沙、下沙、元成、新元、松合、东方、湾南、新沙等13个社区,常住人口2.5万,外来人口约10万人。

2.2选址周围环境特征

头格社区经济联合社商业综合用房拟建用地位于杭州市下沙区,北临北苑路,南临南苑路,东侧为城市规划道路,西侧为月雅路。总用地58594平方米,基地东北角用地红线外有月雅河及高压走廊通过,周边自然环境良好,交通便利。拟建综合用房,办公综合楼,大型综合商业及小型配套商铺等多种物业形式。

2.3地形、地貌和地质

16

下沙区属钱塘江冲积平原,地势极为平坦,地面自然标高为5.1-5.9米(黄海高程),地表以下5-14米范围内为粉砂、粉细砂地耐力为10-12吨/平方米,可作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天然基地及浅部椿基持力层。大地构造单元完整,地壳较稳定,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十分良好。空气质量基本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钱塘江下沙段的水质指标大部分能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类水体标准。

地下水位随区内河道的水位而升降,水位标高为2.6米,无侵蚀性。钱塘江平均低潮为2.57米。平均高潮位4.12米。

2.4气象特征

杭州市下沙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远离海洋,境内山峦重叠,夏炎多雨,冬冷少雨,春秋多雷暴雨,具有平原气候特点。

表2-1 气象参数

指 标 一、气温 全年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出现日期 极端最低气温 出现日期 二、降雨 全年降雨日数 全年降雨总量 最长连续降雨日数 出现日期 最长连续降雨总量 出现日期

单位 ° 度 度 日/月 度 日/月 ° 日 毫米 日 日/月 毫米 日/月 记录值 ° 18.46 39.7 8月23日 -2.5 12月26日 ° 148 1677 11 4月15日-4月25日 126.9 4月20日 2.5 社会环境简况

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距市中心仅18公里,是杭州市的三大副城之一,面积104.7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34平方公里,辖区人口30万。开发区工业总产值2005年

17

为726亿元,2006年1100亿元,是杭州市乃至浙江省发展现代制造业、外向型经济和高教科研的重要基地。

按照200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会议要求,―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以提高吸引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以及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城、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的目标,着力实施由―建区‖向―造城‖的战略转型,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两手抓‖、―两轮驱动‖的工作方针,坚持―工业兴区、科教强区、环境立区‖三大战略,全力建设创新型开发区,精心打造两张―金名片‖(下沙创造、文化下沙),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力地推动了开发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科技创新先导区、现代化新城区。

到2006年11月底,共吸引30个国家和地区的440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引进内资工业企业300家,其中全球500强企业,已有30家在开发区投资设立项目48个。现已基本形成了电子通信、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等四大支柱产业。

开发区内建有浙江省最大规模的下沙高教园区,集聚了14所以理工类、综合类为主的高等院校,在校师生达到18万名,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技术、教育、文化资源。依托下沙高教园区,搭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构建了优势互补、互动关联的创新体系。

2.6 生态环境状况

下沙社区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为8万平方米,另有由社区进行管理的红树林湿地55万平方米。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整体绿化水平,营造更优美的环境,下沙社区设计采用调整主次干道乔木、道旁硬地以盆栽植物点缀、拓展平面绿化空间、构建宅间绿地、推广垂直立体绿化等多种方式进行分散绿化景观改造,大大增加了绿化面积,改造后绿化覆盖率增加到70%,增加了绿化总量和共享空间,营造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和色彩性,提升下沙社区的景观观赏性和价值,改善社区生态小气候。中期规划则在凤塘河下沙出口段东面现有鱼塘基

18

础上,建设人工湿地景观园区,营造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使之与红树林天然湿地共同构成红树林地区的大湿地系统,共同维护生态平衡,并成为红树林生态教育基地,起到重要的宣传示范作用。

2.7下沙污水处理工程概况

2005年3月,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及生活废水顺利通过污水管网流入了杭州市七格污水处理厂,至此,整个下沙地区的污水不再由生产厂家临时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到钱塘江。这也标志着七格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污水三大来源——杭州市三污干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及余杭区的污水目前已全部纳入七格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七格污水处理厂是全国一流的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处理规模为35万吨/日(包括余杭区5万吨),实行了国内第一家对初淀池、生反池等构筑物进行加盖及生物除臭的工艺,极大地改善了污水处理厂特有的恶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处理后污水再进行紫外线消毒,这40万吨级大型紫外线消毒设备运用也是全国第一家。

2.8下沙区总体规划概要

根据杭州市下沙区建设局和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下沙街道总体规划(2002-2020)》,下沙街道头格社区所在区块为二类城市住宅用地以及村镇住宅用地,因此本项目符合其地块的用地性质。根据规划,下沙街道头格社区商业楼所在区块东侧规划为商业金融用地,北侧为防护绿地和居民住宅,南侧、西侧规划为农田、防护绿地和住宅用地。建设项目周围环境及所在区块功能规划见附图二。

19

3.建设项目概况及分析

3.1项目概况

3.1.1项目名称和性质

项目名称:下沙街道头格社区经济联合社商业综合用房建设工程 性质:新建

项目类别:房地产开发 总占地面积:58594 m2

3.1.2建设地点

建设项目拟建用地位于杭州市下沙区,北临北苑路,南临南苑路,东侧为城市规划道路,西侧为月雅路。总用地58594平方米,基地东北角用地红线外有月雅河及高压走廊通过,周边自然环境良好,交通便利。拟建综合用房,办公综合楼,大型综合商业及小型配套商铺等多种物业形式。

3.1.3建设项目总体布置及设计

建设用地较规整,基地北侧、西侧,南侧以18层综合用房及三层沿街大商业为主,东侧以17层综合用房及二层沿街商铺为主,东北角沿月雅河规划27层综合楼。路网的规划清晰、便利,地下汽车库出入口布置在公寓出入口附近,尽量做到人行与车行系统互不干扰。通过建筑物在用地中心自然围合形成中心绿地,并与各组团、宅间绿地加以景观联系,使公寓形成良好得绿地景观和均质性品质。

根据规划要求,后退北侧道路红线距离:多层不少于8M,高层不小于12M;后退东、西、南侧用地红线距离:多层不少于5米,高层不少于8米。 沿街商业广场以硬地铺装为主,花池、景观小品、休闲坐椅穿插其中,使人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享受购物的乐趣。商业屋面考虑作屋顶绿地,进一步提高绿地率,并形成良好的主体景观。

3.2建筑设计与综合技术指标

3.2.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0

表3-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小区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地上总建筑面积 20 M2综合用房 58594 M2 249821M2 205293 M 140893 M2 2商业 其中 其中 综合楼 物管经营用房 物管办公用房 地下建筑面积(包括人防建筑面积) 其中 地下车库(包括设备用房建筑面积) 地下自行车库 半地下自行车库 人防建筑面积 其中 人员掩蔽所 战时发电机房 建筑占地面积 建筑密度 容积率 绿地率 机动车停车泊位 其中 地上 地下 非机动车停车数 其中 地上 地下 20 M2综合用房总套数

31154 M2 31771 M 845 M2 630 M2 39076 M2 37658 M 1418 M 5452 M 18219M2 17769 M2 450 M2 20100M2 34.3% 3.50 25.2% 688辆 50辆 638辆 5930辆 1947辆 3983辆 5113套 21

22223.2.2配套公建和商铺

规划要求以综合用房为主。

综合用房主要以面积约20平方米的办公间组成,宽敞明亮的一字形走廊贯穿南北侧办公间,每间均配备独立卫生间,并独自享有阳台,相邻两阳台间设计室外空调机位,便于拆装与排风,使使用更加方便、惬意。

公建主要包括沿街商业及办公综合楼。沿北侧北苑路及西侧月雅路设置三层大型商业,带动小区及周边地块的商业氛围。东侧设置二层小型商铺,便利小区住户的日常生活购物。综合办公楼为27层,三层以上为办公写字楼,三层以下为商业。商业与办公楼出入口独立设置,互不干扰,流线简洁、便利。

配套公建和商铺基本情况见表3-1。

表3-2配套公建指标

配套公建 物管经营用房 物管办公用房 商业 小计 应设面积M2 822 616 / 实设面积M2 845 630 31154 1475 备注 按地上建筑面积的0.4%配置 按地上建筑面积的0.3%配置 1438 3.2.3建筑造型

住宅建筑立面与形体的设计,将生动的建筑符号与现代形体相结合,赋予整个建筑群以高雅,清新的外观特征,形成优雅,独特的建筑风格,在注重功能的同事,创造细腻的具有人文气息的典雅而丰富的视觉效果,改变人们对住宅的呆板造型的陈见,唤起人们心中对以往亲切,优雅,悠闲的纯粹生活的回归感,在喧嚣,激烈,多变的现代都市中,营造人们企盼以久的家。

3.2.4绿化

本设计绿地率达到25.2%,建筑环绕中心绿地布置,此外尽可能布置更多的绿地,树木配置上的常绿树木为主,配以少量落叶乔木,大面积绿地以草坪灌木为主。环境组织通过收与放、开敞的景观广场与围合半开敞空间相结合,运用步道、硬地铺装、景观小品与不同季候、不同色彩的绿种搭配,营构健康、和谐、宜人的小区内部环境。地下车库及机房顶板覆土均≥1.5M。

22

沿街商业广场以硬地铺装为主,花池、景观小品、休闲坐椅穿插其中,使人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享受购物的乐趣。商业屋面考虑作屋顶绿地,进一步提高绿地率,并形成良好的主体景观。

3.2.5给排水设计

(1) 给水工程

1、本工程水源为城市给水管网,考虑到生活用水和室外消防用水的要求,在北苑路引入一根DN250进水管。引入管设水表以便计量。 2、本工程生活用水量详表1

表3-2:生活用水量一览表 单项目 用水标准 位 数量 最大日 用水 使用时时变最大小时化小数 2.4 1.5 1.5 1.5 2 / / 用水量 153.4m3/h 316.8m/h 4.2m3/h 17.5m3/h 3.6m3/h 19.6m3/h 215.1m3/h 办公 综合 汽车 商场 绿化 其它未预见用水 累计 3、给水系统

200L/d ?人 40L/d ?人 250L/d ?辆 7L/ m2?日 100L/100m2次 10% / 人 5113*1.5 1534m3/d 24h 人 2800 112m/d 28m3/d 140m3/d 18m3/d 184m3/d 2016m3/d 310 10h 12h 10h / / 辆 746*15% 人 m2 / / 20000 18000 / / 本工程依据建设单位和规划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及要求,高层四层以下部分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办公楼部分五~十八层采用低区变频调速给水设备供水;综合楼部分四~十五层采用低区变频调速给水设备供水,十六~二十七层采用高区变频调速给水设备供水。 4、给水设备

办公楼部分在3#楼附近的地下室设置装配式不锈钢水箱2只(总有效容积240T),并相应设置低区变频调速给水设备;综合楼部分在其附近的地下室设置

23

装配式不锈钢水箱1只(有效容积22T),并相应设置低区和高区两套变频调速给水设备。 (2) 排水工程

1、本工程室内外排水采用雨污废分流,其中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再汇同其它生活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管,最大日污水排放量约为1820m3。 2、雨水均为有组织排放,屋面雨水与场地雨水汇合后就近排入城市雨水管网,暴雨强度公式:

q?P=1年,t=20分钟 雨水流量约为710L/s。 (3) 人防给排水

1、给水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战时用水量标准:饮用水按3L/d人,生活用水4L/d。在每个防护单元设生活水箱一座;容积45立方米,饮用水箱一座;容积65立方米,战时构筑,其中饮用水15d,生活用水7d。

2、人防排水,每个防护单元在清洁区设污水集水池一个,采用污水泵和水摇泵排出,隔绝时间不向外排水。

3、所有给排水、消防管道穿过人防壁,均设防护密闭套管,并在人防壁内侧设置>1.0Mpa的防爆阀门。

3360.04(1?0.639lg)(t?11.945)0.825(l/?s公顷)

3.2.6消防系统

(1) 消防流量

室内消火栓:40l/s,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 室外消火栓:30l/s,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 自动喷水: 30l /s,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 (2) 室内消防

1、室内各层均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并保证同层两股水柱同时到达室内各部位,在3#楼及综合楼屋顶各设18M3消防水箱一只(由于综合楼晚于办公楼施工);屋顶设置屋顶试验消火栓一只。在地下室设消防水泵房及864吨消防水池一座,水泵房内设消火栓泵组,自喷组各一套。本系统设水

24

泵接合器若干套。

2、根据规范要求地下汽车库、商铺、办公楼走道及综合楼各层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按规范要求布置。自喷系统采用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水源取自消防水池,火灾时喷头喷水带动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动作,同时压力开关延时后可直接启动自喷泵,自喷泵启动1小时后自动关闭。自喷系统设水泵接合器若干套。

3、在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等不能用水扑灭的地方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4、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要求设置一定数量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3) 室外消防

本工程水源为城市给水管网,考虑到小区生活用水和室外消防用水的要求,在北苑路引入一根DN250进水管。引入管设水表以便计量。室外消防用水储存于消防水池内,火灾时由城市消防车前来施救.室外根据规范要求布置若干只室外消火栓。 (4) 消防排水

在消防电梯部设集水坑(V≥2M3)设潜污泵及时排除积水,潜污泵流量≥10L/S。

3.2.7电气设计

(1)供电系统

本设计为整个区块的电气设计,区域内各建筑单体等级不同,其用电负荷等级也不一样。高层综合用房和高层综合楼的消防负荷、应急照明、电梯、生活给水泵、楼道照明、地下室车库照明等公用用电设备为一级负荷。综合用房内部的用电设备为三级负荷,区域内道路照明为三级负荷。

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末端切换,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三级负荷采用单路供电。 (2)变电系统

1、整个区域总用电负荷为13661KVA,区域内共设6座户内地下变电所,其中综合楼设置1台专用变电所(内设置两台1250KVA变压器),其中综合用房和商业部分共设置5个专用变电所(每个变电所内设置4台SG-630KVA型干式变压器)。 2、本工程综合用房、综合楼、商业均采用高压计量、即上述三个部分分开设

25

置变压器(专变)。区域内开闭所由杭州市电力局统一规划实施。

3.2.8防雷、接地

1、所有建筑物均按二类建筑物设防。利用建筑物基础主筋作接地体,各建筑物的屋顶设置针式避雷网带,利用柱内主筋作防雷引下线。低压线路电缆引入时,在入户端应将电缆金属外皮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防止雷电波侵入,并在变电所低压侧及各高层建筑总进线处设浪涌保护器。

2、本工程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合一,建筑物内N线与PE线严格分开。建筑物内所有用电设备及电气线路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插座的接地孔均应经PE线可靠接地。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3、每幢建筑设总等电位联接端子箱,带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内设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箱。

3.2.9空调及通风设计

(1) 空调设计 1、空调设计参数

室外空调计算参数按地区选用。夏季室内空调设计参数:按现行国家标准中室内参数选用:室内温度:办公室26度,商业用房27度。新风量为:办公室30立方米/小时/人、商业用房20立方米/小时/人,其它30立方米/小时/人。 2、空调负荷及冷热源组成

依据以上条件经计算:14号楼多联机空调夏季空调冷负荷为3735KW,冬季空调热负荷2240KW。3号楼商业中央空调水系统空调夏季空调冷负荷为780KW,冬季空调热负荷480KW。3号楼室外机采用风冷热泵机组。 3、空调空气处理设备选择及空气分布系统设计

小空间房间采用风机盘管或室内空调器加新风的形式,大空间房间采用空气处理机集中送风形式。空调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 外用耐燃等级为B1级橡塑保温材料。 (2)通风设计

1、无外窗房间设排风系统,满足每人新风量。

2、设备房及卫、厕均考虑集中排风,换气次数为公共卫生间7次,变配电房10次,水泵房6次。其余按按现行规范选用。

26

3.2.10交通和停车

根据基地及周边交通状况,在用地东、南、北侧各设一出口,其中东侧出入口车辆为综合用房主要出入口,北侧为大型商业及办公综合楼主要出入口,南侧为次要出入口。综合用房内部道路主要围绕中心绿地环通,机动车在各出入口就近进入地下室。组团内部尽量做到人车分流,地面机动车位也主要在公寓周边集中布置。机动车道宽7米,人行道宽3米。地下停车库的停车数按照《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划和配建标准》配置。公寓自行车存放于各高层半地下室。

27

4.工程分析

4.1拟建地块现有污染源情况

经现场调查,目前区块内无工厂企业,主要为农田与居民住宅,因此,区块内现有污染主要是农业面源与居民区面源。

该项目区块内农业面源的污染物主要为总磷、总氮,SO2、NO2、PM10等,居民区面源的污染物主要有生活污水。

4.2建设期污染因子及源强分析

本项目建设期较长,因此必须重视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根据类比调查和项目自身的特点,整个建设周期可分为土建和装修两大时段。在土建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1)施工场地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2)施工期噪声对声环境的污染;(3)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的污染;(4)施工期间泥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等。装修期间的环境影响则主要是油漆废气和噪声。

(1) 噪声:主要来自汽车运输、建筑机械设备的使用和装修过程。 (2) 扬尘:主要由建筑施工过程(建筑材料运输和堆放)中产生。 (3) 固体废弃物:主要指建筑弃土、装修垃圾和施工工人的生活垃圾。 (4) 废水:包括施工工人产生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泥浆废水 (5) 油漆废气:主要是由房屋装修时产生的油漆废气。

4.3营运期污染因子及源强分析

营运期的主要污染因子为:生活污水、汽车尾气、食堂油烟废气、噪声、生活垃圾等。

4.3.1废水

4.3.1.1给水

本项目用水包括办公楼、商铺、居民住宅及综合楼等生活用水,另外还有防护绿地、景观等公共部分用水。本环评对小区内用水量进行如下核算。

28

(1)办公楼用水

本项目人口单位共计5113人,每人每日用水量按200L计,则办公楼内的用水量为1534m3/d。 (2)综合楼用水

本项目人口居民单位共计2800人,每人每日用水量按40L计,则综合楼内的用水量为112m3/d。 (3)汽车用水

本项目车辆单位共计746辆,以每日15%的车辆计,每辆每日用水量按250L计,则汽车的用水量为28m3/d。 (4)商场用水

本项目人流量约计20000人/天,每人每日用水量按7L计,则商场内的用水量为140m3/d。 (5)绿化用水

本项目绿化面积以18000m2计,用水量按100L/100m2次计,则绿化的用水量为140m3/d。 (6)其他

不可预见用水量按以上用水量的10%计,即为184 t/d。 (7)合计

本项目实际总用水量为2016 t/d。 4.3.1.2排水

小区内排放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排放按0.93计(不可预见用水量排放量按0.6计),经计算污水量为1820t/d(664300 t/a)。本项目给排水平衡见表4-1

表4-1 本项目给排水平衡表

序号 1 2 3 4 5 6 用水对象 办公楼用水 综合楼用水 汽车用水 商场用水 绿化用水 不可预见 合计 日最大用水量(t/d) 排污系数 排水量(t/d) 排水量(t/a) 1534 112 28 140 140 184 2016 0.93 0.93 0.93 0.93 0.93 0.6 — 1426.62 104.16 26.04 130.2 130.2 110.4 1820 520716.3 38018.4 9504.6 47523 47523 40296 664300 29

4.3.2空气污染源

项目建成后,废气主要来自于燃料废气、餐饮设施排放的油烟废气、住户厨房油烟及汽车尾气排放。 (1)燃料废气及油烟废气

本项目采用管道煤气作为能源,商业楼内共计有5113户,以每户3.5人计,年用气量约为25万m3/a。1 m3管道煤气燃烧产生的废气约为5.3 m3,则该项目管道煤气燃烧后产生的废气总量为132.5 m3/a。根据下沙煤气公司提供的资料,管道煤气中的含硫量为≤20mg/ m3,则本项目管道煤气燃烧废气中SO2的理论排放量约为26.5kg/a,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甚微,因此在本环评中不再进行具体分析。

另外,每户居民食用油月约消耗5kg,则消耗食用油25.57 t/a,烹饪过程中的挥发损失约为8%,即本项目厨房油烟产生量为2.05 t/a。住户厨房油烟经吸排油烟机处理后,通过竖井高空排放。居住区油烟气经过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通过竖井从楼顶排放。

表4-2空气环境常规监测结果单位:mg/m3

项目 测点(日期) 2010年2月1日 2010年2月2日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2月3日 2010年2月4日 2010年2月5日 2010年2月6日 SO2 0.085 0.051 0.048 0.045 0.083 0.042 NO2 0.057 0.038 0.047 0.065 0.039 0.026 PM10 0.058 0.068 0.066 0.092 0.067 0.038 (2)汽车尾气污染源强 1、机动车停车布局

本项目机动车停车泊位共计688个,其中地上机动车停车泊位有50个,地下机动车停车泊位有638个。

此外,小区内还设有架空层独立车库和部分地面停车位,主要停放各类轿车等小型车辆。

30

2、汽车尾气源强

汽车在进出车库及在车库内行驶时,汽车怠速及慢速(≤5km/hr)状态下产生汽车尾气,其成分为CO,HC,NOx。参照《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有代表性的轿车排出物的测定结果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见表4-3。根据运行时间和车流量可计量车库汽车废气排放源强。

表4-3轿车(用汽油)消耗单位燃料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L油) 污染物种类 排放系数 CO 191 HC 24.1 NO2 22.3 具体数据不足,无法计算出运行时间,因此在本环评中不再进行具体分析。

4.3.3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固废主要为办公楼和综合楼产生的生活垃圾,商场产生的商业垃圾,产生情况见表4-4。 (1)居民生活垃圾

本项目住户5113户,每户按3.5人计,则有居民17895人,每人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按1.0kg计,则小区内居民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为6531.68t/a,其中电池等危险废物产生量约占生活垃圾总量的1/1000,约6..532t/a。 (2)商铺商业垃圾

本项目商铺建筑面积31154 m2,其商业垃圾产生量按0.1kg/ m2·d计,则商业垃圾的产生量为1137.12t/a。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成后固体废物总发生量为7668.8t/a。

表4-4 本项目固废产生情况

固废来源 居民生活 商铺 总计 产生系数 1.0kg/人·d 0.1kg/ m2·d — 规模 17895 31154 m2 — 产生量(t/a) 6531.68(包括危险废物6..532) 1137.12 7668.8 4.3.4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于汽车进出车库时的交通噪声、加压水泵房、空调、排烟风机、送风机、配电房以及商铺的社会噪声等,经过类比调查,各主要噪声源的噪声级见表4-5。

31

表4-5噪声现状监测值

测量值,Leq(dB) 监测时间 测点编号 备注 昼间 夜间 1# 56.9 52.1 项目东界 2# 57.4 52.5 项目南界 2010.2.5 3# 49.1 45.5 项目西界 4# 51.6 47.4 项目北界

32

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

5.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1)监测点的设置

本次环评中空气环境质量采用下沙区环境保护监测站2005年对该区域的常规监测资料进行评价。 (2)监测项目

本项目环境空气常规监测因子为SO2、NO2、PM10。 (3)采样和分析方法

采样和分析均按国家环保局编制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的规定进行。在监测的同时同步观测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

表5-1 各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采样方法 多孔玻璃吸收管吸收 多孔玻璃吸收管吸收 超细纤维滤膜 分析方法 四氯贡盐-盐酸副玫瑰笨胺比色法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重量法 SO2 NO2 PM10 (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1、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超标率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单项指数: Pi = Ci / Si

式中:Pi—单项污染指数;

Ci—I污染物实测表征浓度; Si—I污染物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值;

2、评价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中二级标准。 污染物单项指数小于1,则表示该指标能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大于1,则表示该指标已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单项指数越大,表示该指标的环境质量越差。

3、评价计算统计结果

各污染物监测资料的统计结果,具体见表5-2

33

表5-2各污染物监测资料的统计结果

监测项目 均值(mg/m3) 二级标准(mg/m3) SO2日均值 0.059 0.15 NO2日均值 0.045 0.12 PM10日均值 0.065 0.15 按环境空气区域划分,该区域执行(GB3095-1996)二级标准,由表5-2可知,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空气污染因子监测值能达到(GB3095-1996)二级标准。

5.2 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本评价收集了杭州气象站近年的气象观测统计资料,对该地区全年及各代表月份的风速、风频、污染系数、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和逆温层现象进行统计分析。 (1)地面风向频率

杭州气象站近年来的四季和全年的风向频率表和风向玫瑰图,全年主导风向为SSW(12.71%),次主导风向N(10.52%)和NNW(10.34%)。

表5-3 杭州市近年各风向出现频率(%)

月份 风向 C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34

一月 4.56 17.20 6.18 4.30 5.11 5.38 4.30 2.96 2.42 3.49 6.18 3.23 0.81 1.08 3.23 12.90 16.67 四月 3.62 7.50 6.11 5.83 8.89 6.39 6.67 2.50 6.67 9.44 13.61 3.33 1.94 0.83 1.67 6.11 8.89 七月 2.69 2.69 2.15 4.84 9.14 8.33 5.91 3.49 7.26 10.48 23.39 9.14 2.42 0.81 1.88 2.42 2.96 十月 6.45 15.32 6.99 8.87 5.38 5.38 6.99 0.81 2.42 3.76 4.84 1.88 0.27 0.81 4.03 12.63 13.17 全年 4.77 10.52 5.13 5.89 6.66 5.80 6.26 2.56 4.38 6.87 12.71 4.36 1.41 1.12 3.10 8.10 10.34

图5-1 杭州市风向频率玫瑰图

气象统计结果1风频玫瑰图NNNWNENWNEWEWESWSESWSESS一月,静风4.56%四月,静风3.62%NNNWNENWNEWEWESWSESWSESS七月,静风2.69%十月,静风6.45%NNW20.0NNE15.010.0WEW5.0ESWSESS全年,静风4.77%图例(%)

35

由上表5-3可见,杭州市下沙区各风速段中,以SSW 风向出现频率最高,占12.71%,其次是N和NNW风向,分别占10.52%和10.34%。主导风向SSW和次主导风向NNW时,分别在七月份和一月份风速段出现最为频繁。 (2)平均风速

风速对污染物浓度有扩散、稀释作用。杭州年平均风速为1.95m/s,风速不大,各风向中以偏北风风速为最大,偏西风最小。

表5-4杭州市近年各风向风速(m/s)

月份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全方位 一月 3.18 2.74 1.88 1.58 1.83 1.74 1.22 0.77 1.36 1.40 1.11 0.87 1.33 1.69 2.02 2.63 2.05 四月 2.67 2.02 2.30 2.46 2.06 1.84 1.40 1.93 1.78 2.31 1.95 1.60 0.63 1.90 2.29 2.66 2.09 七月 1.27 2.13 2.07 2.32 2.53 1.94 1.64 1.81 2.18 2.39 2.16 1.96 1.00 2.10 1.44 1.77 2.07 十月 2.54 2.62 2.02 2.18 1.86 1.53 0.30 0.50 1.08 1.93 0.69 0.70 0.90 1.04 1.54 1.93 1.74 全年 2.76 2.59 2.17 2.33 2.07 1.70 1.37 1.57 1.59 2.11 1.78 1.50 1.14 1.51 1.70 2.35 1.95 由表5-4可见,杭州市下沙区全年全方位平均风速为5.88m/s;各风向平均风速以N、NNE最大,分别为2.76 m/s和2.59 m/s;以W最小,为1.14m/s。

一月份全方位平均风速为1.73m/s;各风向平均风速以N最大,为3.18 m/s;以SSE最小,为0.77m/s。

四月份全方位平均风速为1.99m/s;各风向平均风速以N最大,为2.67 m/s;以W最小,为0.63 m/s。

七月份全方位平均风速为1.93m/s;各风向平均风速以E最大,为2.53 m/s;以W最小,为1.00 m/s。

36

十月份全方位平均风速为1.48m/s;各风向平均风速以NNE最大,为2.62 m/s,SE最小,为0.3 m/s。

气象统计结果1风速玫瑰图图5-2杭州市风速玫瑰图

NNNWNENWNEWEWESWSESWSESS一月,平均2.05m/s四月,平均2.09m/sNNNWNENWNEWEWESWSESWSESS七月,平均2.07m/s十月,平均1.74m/sNNW3.0NNE2.01.0WEWESWSESS全年,平均1.95m/s图例(m/s)37

(3)污染系数

污染系数综合考虑了风向和风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污染源下风向受污染的程度,某一风向的污染系数愈大,则表示该方位下风向受污染程度愈大。为了便于比较,我们用污染系数百分率来表示受污染程度的比率,其表达式为:

其中:

Si?fi/ui16?100%

?i?1fi/ui式中:Si、fi、ui分别表示I风向的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m/s)。

表5-5杭州市各风向污染系数(%)

月份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由上表5-5可见,杭州市下沙区各风向污染系数中,以SSW风向污染系数最高,占12.43%,其次是NW和NNW风向,分别占9.83%和9.08%。主导风向SSW和次主导风向NNW时,分别在七月份和一月份出现风向污染最为频繁。

一月 10.72 4.47 4.53 6.41 5.83 4.90 4.81 6.23 5.09 8.75 5.77 1.85 1.61 3.79 12.66 12.57 四月 6.07 6.54 5.48 7.81 6.70 7.83 3.86 7.47 11.46 12.73 3.69 2.62 2.85 1.90 5.77 7.22 七月 4.51 2.15 4.97 8.38 7.01 6.48 4.53 8.53 10.23 20.82 9.00 2.63 1.72 1.90 3.58 3.56 十月 10.14 4.49 7.39 4.15 4.86 7.68 4.54 8.14 5.86 4.22 4.58 0.65 1.51 6.52 13.97 11.48 全年 7.87 4.09 5.60 5.90 5.78 7.62 3.86 5.76 8.92 12.43 5.06 1.94 2.03 4.24 9.83 9.08

38

图5-3 杭州市污染系数玫瑰图 气象统计结果1污染系数玫瑰图NNNWNENWNEWEWESWSESWSESS一月,平均6.25四月,平均6.25NNNWNENWNEWEWESWSESWSESS七月,平均6.25十月,平均6.25NNWNE20.0N15.010.0WEW5.0ESWSESS全年,平均6.25图例()39

(4)大气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的分类方法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 ~2.3 – 93)中规定的帕斯奎尔(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简记为P.S)进行,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级,分别标示为A、B、C、D、E、F。分级时使用的常规气象资料来自下沙气象站。

由表5-6可知,该地区的大气层结以D类为主,全年出现频率为46.12%,其次为E类16.56%,A类则仅为1.73%。

表5-6杭州市各类稳定度出现频率(%)

稳定度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全年 A 2.63 2.45 1.74 0.09 1.73 B 11.32 14.22 12.55 7.20 11.34 C 11.33 11.59 6.95 7.66 9.40 D 47.37 42.48 46.06 48.62 46.12 E 17.48 16.39 14.47 17.90 16.56 F 9.87 12.86 18.22 18.54 14.85

5.3大气污染物预测评价

5.3.1外界大气污染物对本项目的影响

目前本项目地块四周污染源主要为农田、居民住宅,空气中常规监测因子为SO2、NO2、PM10,且污染较小,故可不考虑外界大气污染物对本项目的影响。

5.3.2本项目大气污染源对外界的影响

本评价主要预测分析:1、地下、半地下车库汽车尾气影响分析,主要分析地下、半地下车库内汽车尾气污染物浓度;地下、半地下车库汽车尾气集中高空排放影响;地下、半地下车库出入口汽车尾气影响;2、油烟废气影响分析; 1、半地下车库汽车尾气 (1)车库内废气污染预测

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预测汽车在车库外和车库内慢速和怠速运行时汽车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汽车进出车库一般集中在早晚上下班时间,此时污染物排放量最大,本环评考虑最不利情况,最不利情况为每小时车辆出入量按停车泊位的100%计。 (2)废气高空排放影响预测

40

在机械排风条件下,本项目集中地下车库、半地下车库的废气通过附壁集气管道至所处地块的最高层建筑物屋顶排放,地下车库及各半地下汽车库设一个排放口。据类比调查,汽车库污染物集中排放率约占污染物总量的80%。根据本项目情况,本评价以污染物源强较大的地下车库废气为代表,预测汽车尾气集中高空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A 预测模式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拟选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中推荐的大气扩散正态模式,根据当地具体的污染气象条件和污染特征进行必要的修正。 ⅰ点源模式

地面短期浓度:C?Qu??y?z2?1?Y2He?exp??22??z?2??y????? ????式中:Q --污染源源强,mg/s;

????? ?? ?u --烟囱出口处的平均风速,m/s; ????? ?? ?σy--水平扩散系数,m; ????? ?? ?σz--垂直扩散系数,m; ?????? ?? He--污染源有效高度,m;

?????? ?? C --座标x、y点的地面污染物浓度,mg/Nm3。

Y—与通过烟囱的平均风向轴线(x轴)在水平面上相垂直的距离。 参数确定:

排气筒出口处风速的u计算式如下: ???? ①u=u10(H/10)m

? 式中:u10--近五年的平均风速,m/s; ??????????? H—排气筒高度,m;

m --风速指数,查表可得。

??? ②排气筒有效高度He

????? 排气筒有效高度He的计算式如下: ????? He=H+△H

????? 式中: H—排气筒几何高度,m;

41

????????????????????△H--排气筒抬升高度,m。

ⅱ面源模式 在面源内:C?Qu??y?z2?1?Y2He?exp??22?2?z???y????? ????在面源外,与点源模式相同,并修正扩散系数:

???1X?1y??y4.3H

?z??2X 多源排放模式:

?2?2.15 cn(X,Y)??crr(X?Xr,Y?Yr)

B 大气污染物参数确定

有关参数等均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中有关推荐值进行计算。

根据杭州市下沙区污染气象分析结果,风向SSW(2.11m/s)为全年主导风向,也是污染稀疏最大的风向,本评价选取风向E作为预测风向(风速)。同时,考虑出现率较高及有代表性的B、D、E类稳定度等不同预测条件。 C 预测结果

ⅰ地下车库汽车尾气集中高空排放影响

通过屋顶排气筒排放的汽车尾气,由于采用高空排放,其落地浓度值均较低,最大落地浓度贡献值也小于环境标准值(GB3095-1996)的10%,因此采用屋顶排放的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及敏感点(周围住宅)的影响较小。 ⅱ地下车库出入口汽车尾气影响

本评价以污染物源强较大的地下车库为代表,预测出入口汽车尾气无组织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运用面源模式对地下车库出入口废气无组织排放进行预测,预测条件为大气稳定度D类,平均风速2.11m/s

地下停车库出入口附近,各污染物浓度贡献值可以达到环境标准值(GB3095-1996),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但排风设备效率达不到要求时,在车辆运行高峰时段,由车库出入口逸出的尾气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设计

42

车库排气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尾气的收集率,要使车库出入口保持一定的负压,同时在车库出入口安装风帘设备,尽可能的将尾气收集排放,减少汽车尾气的无组织排放量。

对于架空层车位和地面停车位,由于小区面积较大,停车位分布较为分散,且车辆同时进出的机率较小,因此该部分汽车尾气排放较少,污染物产生量较小,不会对居民楼和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2、油烟废气影响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商铺,办公楼,综合楼内油烟废气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油烟废气经净化器处理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相应标准后,再由低噪声的轴流风机抽至专用油烟道至商铺,办公楼,综合楼楼顶远离住宅一侧集中排放,正常情况下对该区域大气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本项目各住宅楼居民食堂废气经沿墙体而上的排气竖井至屋顶高空排放后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43

6.声环境现状与影响评价

6.1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为了了解项目所在地总体的声环境质量,本次环评对建设项目区域声环境现状进行监测。 (1)、监测布点

在场界四周共布设4个监测点。 (2)、监测项目

等效A声级Leq(A)。 (3)、监测时间

监测一天,各监测点白天测一次,夜间测一次。 (4)、监测方法

按GB/T14623-93《城市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有关规定进行。 (5)、监测结果分析

噪声监测测点结果见表6-1。

表6-1 噪声现状监测值 单位:dB(A)

监测时间 测点编号 昼间 1# 2010.2.5 2# 3# 4# 56.9 57.4 49.1 51.6 夜间 52.1 52.5 45.5 47.4 项目东界 项目南界 项目西界 项目北界 测量值,Leq(dB) 备注 由表6-1可知,厂界各测点的昼夜等效声级可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4类标准,因此,项目拟建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6.2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于汽车进出车库时的交通噪声、加压水泵房、空调、排烟风机、送风机、配电房以及商铺的社会噪声等,声压级详见表 4-7。

外界对本项目的噪声主要来自于周边道路的交通噪声。

44

6.2.1外界噪声对本项目的影响

(1)道路噪声

本项目南临南苑路、北面北苑路。道路交通噪声对本项目住宅的影响采用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进行预测,公式如下:

(LAeq)I=Lwi+10lg(Qi/ViT)+Klg(7.5/r)1+a+ S-13

式中:Lwi——第i型车辆行驶路面中心7.5m处的平均辐射声级,dB Qi——第i型车辆的昼间或夜间平均小时车流量,V/h Vi——第i型车辆的运行速度,km/h T——LAeq的预测时间

r——预测点距路面中心距离,m

K——车流密度修正系数,按线一点声源考虑,取10-20 a——地面吸收因子

S——附加衰减,含筑路面性质、坡度、屏障影响。

各类车型的平均辐射声级和车流量详见表6-2,不同距离的贡献值详见表6-3。

表6-2 本项目周围道路各类车型的平均辐射声压级及道路交通量 车型 30km/h平均声功率级 预测交通量(V/h) 小型车 66.2 200 中型车 72.2 100 大型车 82.6 30 表6-3规划道路噪声影响预测结果

位置(距离m) 20 30 距道路 40 50 39.6 36.7 42.6 39.1 47.8 44.6 49.4 45.6 小型车 48.7 43.3 中型车 51.6 46.4 大型车 56.8 51.5 总声压级 58.4 53.2

根据上述计算,预测出区块内噪声达标时,各区块距相邻道路的最小距离情况,详见表6-4。

45

表6-4 小区噪声达标时项目距四周道路最小距离情况表

道路名称及方向(道路宽) 月雅路 南苑路 北苑路 小区和道路设计距离(m) 10 10 10 小区噪声昼夜达标距离(m) 40 40 40 由表6-4可知,周围道路的交通噪声对小区的影响较大,主要是靠道路一侧的居民,根据预测结果,靠道路侧小区内噪声均不能达标。

据了解,公路交通噪声的声波通过高于声线1m以上的密集植物丛时,会因植物阻挡而产生声衰减。在一般情况下,松树林带能使频率为1000Hz的声音衰减3dB/10m,杉树带为2.8dB/10m,槐树带为3.5dB/10m,高30cm的草地为0.7dB/10m。因此本环评建议道路内侧绿化带采用混合绿化法,高大乔木可选用杉树和槐树,低矮乔木可选择常绿的冬青树,地面种草,经过上述绿化措施,周边道路一侧衰减量可达到10-15dB左右,则上述住宅基本可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Ⅱ类标准。若在无法增加绿化带面积的条件下,本环评建议对交通道路旁的门窗采取隔声措施,如设双层玻璃、提高加工精度、减小门窗缝隙,其隔声量可达20 dB左右,则上述住宅基本可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Ⅱ类标准。

预计本项目经采取上述噪声治理措施后,道路噪声对小区住宅的影响可以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Ⅱ类标准。

6.2.2本项目噪声产生的影响

(1)地下、半地下车库出入口的汽车噪声对邻近住宅的影响

本单位对杭州部分住宅小区车库入口噪声的实测结果,详见表6-5。

表6-7 地下,半地下车库出入口监测结果

位置 地下,半地下车库出入口 5m 57.4 10m 54.3 15m 51.3 由表6-7可知,若车库出入口与住宅楼间间距达到5m以上,则住宅楼等效声压级低于60LAeq(dB)以下,能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46

中的Ⅱ类标准(昼间)。由于夜间居民楼门窗关闭,因此车库噪声对居民的影响较小。因此本环评建议本项目各地下、半地下车库出入口的位置,应保持与住宅楼的距离≥5m,避免地下、半地下车库出入口的汽车噪声对邻近住宅的影响。 (2)空调室外机噪声对住宅的影响

小型分体式空调外机噪声一般为65dB,一般情况下对邻近住宅影响不会很明显。其他公建设施的分体空调室外机由于距离较远,对周围住宅等影响较小。本环评建议本项目从美观的角度对空调室外机的安装部位和规格进行统一安排、统一设计和统一规格,以及考虑整体的协调性。 (3)社会噪声对住宅的影响

商铺位于本项目东侧,设定平均密度为2人/m2 时的声压级为68 dB。 本项目商铺尚未明确用途,但本环评建议小区内商铺不得设机械加工点、卡拉OK厅、歌舞厅等。由于商铺、会馆离居民住宅距离较近,因此处理不当,会给周围住户带来影响,建议其装修时采取一定的隔声减噪措施,如设置隔声门窗,墙壁吸声材料等,此外,小区应加强对商铺和会馆的管理,合理安排运营时间,尽量避免社会噪声对住宅的影响 (4)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

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设备噪声主要来自于加压水泵房、空调、排烟风机、送风机、配电房噪声。经类比监测,设备噪声的声压级见表6-8

表6-8 本项目设备噪声的声压级

序号 1 3 5 6 噪声源 地下加压水泵房外 地下风机房外 地下配电房外 办公楼、综合楼食堂 声压级LAeq(dB) 77 73 73 89 对于此类噪声源对本项目住宅民居和周界的影响采用整体声源模式进行预测。其基本思路是将整个生产车间看出成一个特大声源,称其为整体声源,计算整体声源辐射的声波在距声波中心r的受声点的声压级。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的因素较多。在预测时,为留有较大的余地,以噪声对环境最不利的情况为前提,只考虑屏障衰减、距离衰减和空气吸收衰减,其它因素的衰减,如地面吸

47

收、温度梯度、雨、雾等均作为预测计算的安全系数而不计。各衰减量的计算均按通用的公式进行估算。

①整体声源预测模式为:

Lp = Lw- ΣAi

式中: Lp --- 受声点的声级,dB(A);

Lw --- 整体声源的声功率级,dB(A)

②整体声源声功率级的计算方法: Lw = Lpi + 10lg(2S)

式中:Lpi ---整体声源四周声级的平均值(经墙壁隔声后),dB(A);

S ---整体声源面积,m2;

ΣAI---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引起的衰减量之和,dB(A),对近距

离,主要考虑距离衰减和声屏障衰减 ③ΣAI的计算

距离衰减Ad=10lg(2πr2)

式中:r ---整体声源中心到受声点的距离。 声屏衰减Ab=20lg{(2∏N)1/2/[tanh(2∏N)1/2]}+5 式中:N为菲涅尔系数。 ④边界外噪声叠加模式

考虑到厂界某个敏感点受多个噪声源的叠加影响,故必须要求的各个声源在敏感点的总声压级,其计算公式如下:

L=10lg ( 10

0.1Lo

+?100.1LPi )

i?1n式中:L—受声点的总声压级,dB(A);

Lo—受声点背景噪声值,dB(A);

Lpi—各个声源在受声点的声压级,dB(A); n—声源个数。

本项目站、房可看作一个隔声间,其隔声量由房的墙、窗、门组成,隔声量一般在10-25dB之间。地面取20dB,地下层取30dB。则各站、房(整体声源)的周界平均噪声级见表6-9。

48

表6-9 各整体声源的平均噪声级

站房名称 地下加压水泵房 地下风机房 地下配电房 办公楼食堂 平均声压级 距测量线5米(dB) 距测量线15米(dB) 77 73 73 89 49.2 45.3 45.3 68.2 48.2 39.3 39.3 62.2 由表6-9所知,本项目的整体声源办公楼、综合楼食堂对周围15米内的贡献值将超过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Ⅱ类标准昼间标准(由于办公楼、综合楼食堂一般22:00—7:00之间不运行,所以食堂噪声只执行昼间标准),因此需要进行隔声减噪措施。油烟净化器安装在食堂内,选择低噪声设备,并做好设备维护,在此基础上,可降低5dB,可满足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Ⅱ类标准(昼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本项目地下加压水泵房噪声级满足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Ⅱ类标准,但与夜间标准接近,因此本环评建议水泵房采取消声、隔声、减震等综合处理措施,即水泵房进出口水管应加可曲挠橡胶接头防震,各管道均应采用防震型吊架和支架,在此基础上,地下加压水泵房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减小。

6.3噪声控制对策及措施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生产设备运行噪声,为了进一步降低噪声影响,建议建

设单位采取以下措施,以确保项目厂界噪声稳定达标排放,维持现有声环境功能要求。

(1) 充分选用先进的低噪设备,如选用低噪的风机、搅拌机、泵等,以从声源

上降低设备本身噪声。

(2) 加强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

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

(3) 在建设项目场界周围设置一定高度的围墙,减少对场界环境的影响,建设

项目内种植一定数量的乔木和灌木林,既美化环境又减轻声污染。

(4) 对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采取隔声降噪措施。

49

7.水环境及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7.1水环境现状及影响分析

7.1.1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本项目涉及的主要河流为项目拟建址北侧的月雅河,为了解评价区内地表水的水质现状,本项目建设地区水体为钱塘江下沙段,钱塘江(杭州段)设有省控常规断面珊瑚沙、闸口、七堡、猪头角4处。本环评采用猪头角监测断面2008年5月和7月的水质监测资料。 (1)参数选择

根据《杭州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最终纳污水体月雅河划分为Ⅲ类水质,水体兼有工农业生产用水、泄洪防汛、引用水源、航行等功能,因而,本次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执行(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详见下表。

表7-1 地表水Ⅲ类标准值 单位mg/m3(除pH外)

水质指标 标准值 pH 6.0~9.0 DO 5 CODmn 6 BOD5 4 NH3-N 1 CODcr 20 (2)评价方法

根据监测结果有关调研资料,拟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评价地表水水体环境质量现状。

污染指数计算方法是将各项评价参数的实测平均值C,除以相应的水质标准Ci,得该项评价参数的平均污染指数Pi,即:

a.对于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也增加,即环境质量标准具有以上限值的污染物,其单项污染指数的计算式为:

Pi=Ci/Csi

当Pi>1时,说明污染物浓度已超过评价标准。

b.对于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反而减小,即有下限值的环境标准值(如溶解氧DO),其单项污染指数的计算式为:

Pi=(Cimax-Ci)/(Cimax-Csi)

式中:Cimax——测定温度下溶解氧的饱和值; Ci——实测溶解氧的值;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sw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