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初一数学试卷(word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3-05-16 22:2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张家港市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初一数学试卷 2014.6

本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部分组成,共28题,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下列四个数中最小的是

5 1

A. 3 B.3 C. D. 3

3

1

考点:实数大小比较.

分析:先计算出各数的值,再比较出其大小即可.

解答:解:∵|﹣3|=3>0,3=1>0,()=3>0,(﹣3)=﹣243<0,

∴四个数中(﹣3)最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大小比较,熟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肥皂泡的泡壁厚度大约是0.0007mm,0.0007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A.0.7×103

0﹣15

5

B.7×103

C.7×104

-D.7×105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解答:解:0.0007=7×1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3.不等式x+3<5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n

﹣4

﹣n

考点: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专题:计算题.

分析:求出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即可. 解答:

解:不等式x+3<5,解得:x<2,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向右画;<,≤向左画),数轴上的点把数轴分成若干段,如果数轴的某一段上面表示解集的线的条数与不等式的个数一样,那么这段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几个就要几个.在表示解集时“≥”,“≤”要用实心圆点表示;“<”,“>”要用空心圆点表示. 4.下列交通标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考点: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B、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C、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它沿这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符合题意; D、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x y 4

5.方程组 的解是

2x y 5

x 3 x 2 x 1 x 4 A. B. C. D.

y 1y 2y 3y 0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专题:计算题.

分析:方程组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解即可.

解答:解:

①+②得:3x=9,即x=3, 将x=3代入①得:y=1, 则方程组的解为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了消元的思想,消元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

6.如图,在△ABC中,BC=5,∠A=80°,∠B=70°,把△ABC沿RS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若CF=4,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BE=4

B.∠F=30°

C.AB∥DE D.DF=

5

考点:平移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与形状,平移后对应点的连线互相平行,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 解答:解:∵把△ABC沿RS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BC=5,∠A=80°,∠B=70°, ∴CF=BE=4,∠F=∠ACB=180°﹣∠A﹣∠B=180°﹣80°﹣70°=30°,AB∥DE, ∴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熟练掌握平移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如图,AD平分∠BAC,DE∥AC交AB于点E,∠1=25°,则∠BED等于 A.40°

B.50°

C.60° D.2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先根据平线的性质求出∠DAC的度数,再由AD平分∠BAC求出∠BAC的度数,进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DE∥AC交AB于点E,∠1=25°, ∴∠BAC=∠BED,∠1=∠DAC=25°. ∵AD平分∠BAC, ∴∠BAC=2∠DAC=50°, ∴∠BED=∠BAC=5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8.一个三角形的3边长分别是xcm、(x+2)cm、(x+4)cm,它的周长不超过20cm,则x的取值范围是 A.2<x<

14

3

B.2<x≤

14

C.2<x<4 3

D.2<x≤4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x+x+2>x+4,再根据周长不超过20cm可得x+x+x+2+4≤20,联立两个不等式,求出公共解集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

解得:2<x≤,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9.如图,图(1)的正方形的周长与图(2)的长方形的周长相等,且长方形的长比宽多a cm,则正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的差为 A.a2

B.

12a 2

C.a2

13

D.

12 a4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设长方形的宽为xcm,则长为(x+a)cm,则正方形的边长为(x+x+a)=(2x+a);求出二者面积表达式相减即可.

解答:解:设长方形的宽为xcm,则长为(x+a)cm, 则正方形的边长为(x+x+a)=(2x+a); 正方形的面积为[(2x+a)], 长方形的面积为x(x+a),

二者面积之差为[(2x+a)]﹣x(x+a)=a.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设出长方形的宽,据此表示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

2

2

2

10.如图,∠AOB=30°,点P是∠AOB内的一个定点,OP=20cm,点C、D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连结CP、DP、CD,则△CPD周长的最小值为 A.10 cm

B.15 cm

C.20cm D.40cm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分析: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P″,连接P′P″分别与OA、OB相交,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交点即为所求点C、D,△CPD周长的最小值等于P′P″,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OA=∠P′OA,∠POB=∠P″OB,OP′=OP″=OP,然后求出∠P′OP″=60°,从而判断出△OP′P″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P′=OP′. 解答:解:如图,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P″,连接P′P″, 由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P′P″分别与OA、OB的交点即为C、D, △CPD周长的最小值=P′P″, 由轴对称的性质,∠POA=∠P′OA,∠POB=∠P″OB,OP′=OP″=OP=20cm,

所以,∠P′OP″=2∠AOB=2×30°=60°, 所以,△OP′P″是等边三角形, ∴PP′=OP′=20c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轴对称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性质以及周长最小时点C、D的确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1.x5·x= ▲ .

考点:同底数幂的乘法.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进行计算即可.

5+16

解答:解:原式=x=x,

6

故答案为:x.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关键是掌握计算法则.

1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逆命题是.

考点:命题与定理.

分析:先找到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再将题设和结论互换,即可而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 解答:解:因为“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题设是“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结论是“两个锐角互余”,

所以逆命题是:“如果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如果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点评:本题考查了互逆命题的知识,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13.若2m=4,2n=8,则2mn= ▲ .

考点:同底数幂的乘法.

m+nmn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可得2=2×2然后计算即可.

mn

解答:解:∵2=4,2=8, m+nmn∴2=2×2=4×8=32, 故答案为:32.

mnm+n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关键是灵活运用a a=a (m,n是正整数). 14.已知m>0,并且使得x2+2(m-2)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为 ▲ . .

考点:完全平方式.

22

分析:将原式化为x+2(m﹣2)x+4,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解答.

22

解答:解:∵原式可化为知x+2(m﹣2)x+4,

22

∴2(m﹣2)=8或2(m﹣2)=﹣8时,原式可化为(x+4)或(x﹣4), ∴m=6或m=﹣2.

∵m>0, ∴m=6.

故答案为:6.

点评:本题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就构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式.

15.在△ABC中,∠A=100°,当∠B=°时,△ABC是等腰三角形.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直接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ABC是等腰三角形,∠A=100°,

∴∠B==40°.

故答案为:4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知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B=30°,∠C =70°,则∠EAD = ▲ °.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分析:由∠B=30°,∠C=70°,根据内角和定理得∠BAC=180°﹣∠B﹣∠C=80°,由角平分线的定

义得∠

BAE=∠BAC=40°,根据AD⊥BC得∠BAD=90°﹣∠B=60°,利用∠EAD=∠BAD﹣∠BAE求解.

解答:解:∵∠B=30°,∠C=70°, ∴在△ABC中,∠BAC=180°﹣∠B﹣∠C=80°, ∵AE是△ABC的角平分线, ∴∠BAE=∠BAC=40°,

又∵AD⊥BC, ∴∠BAD=90°﹣∠B=60°, ∴∠EAD=∠BAD﹣∠BAE=60°﹣40°=20°. 故答案为:20.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关键是利用内角和定理求∠BA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BAE,利用高得出互余关系求∠BAD,利用角的和差关系求解.

17.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6cm,则△DEB的周长为 ▲ cm.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证得AC=AE,CD=DE,据此即可证得△DEB的周长等于AB的长.

解答:解:∵AD平分∠CAB交BC于D,DE⊥BA于E,∠C=90°, ∴CD=DE,DA平分∠EDC. ∴AC=AE, ∴△DEB的周长=BD+DE+BE=BD+CD+BE=BC+BE 又∵BC=AC ∴△DEB的周长=BC+BE=AC+BE=AE+BE=AB=6厘米. 故答案是:6.

点评: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关键是证明△DEB的周长等于AB的长. 18.如图,在△ABC中E是BC上的一点,EC=2EB,点D是AC的中点,AE、BD交于点F,AF=3FE,若△ABC的面积为18,给出下列命题:

①△ABE的面积为6;

②△ABF的面积和四边形DFEC的面积相等; ③点F是BD的中点; ④四边形DFEC的面积为

15

. 2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考点: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①根据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底边比即可求解; ②先分别得到△ABE的面积和四边形DBC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间的关系,依此即可求解; ③过D点作DG∥BC,通过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求解; ④用18﹣△ABF的面积﹣△ADF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解:①∵△ABC的面积为18,EC=2EB,

∴△ABE的面积=18×=6,故①正确;

②∵EC=2EB,点D是AC的中点, ∴△ABE的面积≠△BCD的面积, ∴△ABF的面积和四边形DFEC的面积不相等,故②错误; ③过D点作DG∥BC, ∵点D是AC的中点, ∴DG=EC,

∵EC=2EB, ∴DG=BE, ∵DG∥BC, ∴∠DGF=∠BEF,∠GDF=∠EBF, 在△DGF与△BEF中,

∴△DGF≌△BEF(ASA),

∴DF=BF, ∴点F是BD的中点,故③正确;

④四边形DFEC的面积=18﹣18×﹣18×× =18﹣6﹣ =

,故④正确.

故正确的结论有①③④. 故答案为:①③④.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关键知道当高相等时,面积等于底边的比,根据此可求出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求出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6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或说明过程,并把解答过程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9.(本题满分14分)

(1)填空:①(xy2)2= ▲ ,

13

②(-3x)3÷(-3x)= ▲ ,

④2x·( ▲ + ▲ )=2x2+14x. ②21+(-2)2+(

③(-a3)·(-a2)2= ▲ ,

(2)计算:①(3x-1)(x-2),

12

). 4

(1)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①利用积的乘方计算; ②先算乘方,再算除法; ③先算乘方,再算同底数幂的乘法; ④根据积÷一个因式=另一个因式,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①原式=xy; ②原式=﹣27x÷(﹣3x)=9x;

347

③原式=(﹣a) a=﹣a;

2

④原式=(2x+14x)÷2x=x+7. 故答案为:xy;9x;﹣a;x,7.

点评:此题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掌握同底数幂的乘除以及幂的乘方等的计算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24

32

2427

专题:计算题. 分析:①原式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②原式利用负指数幂法则及乘方的意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

解答:解:①原式=3x﹣7x+2; ②原式=++

=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0.(本题满分5分)

3x 1 x 3

解不等式组: 2x 13x 4.

4 3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析: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据找不等式组解集的规律找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

解答:解:

∵由①得:x≥2, 由②得:x<8,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x<8.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能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21.(本题满分5分)

如图,∠E=40°,CD∥AB,∠ABE=2∠ABC,∠BCE=4∠ABC,

(1)若设∠ABC=x°,则∠BCD=D=(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求∠D的度数.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1)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CD的度数,再由∠ABE=2∠ABC即可得出∠BCD的度数;

(2)先用x表示出∠ABE与∠BCE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x的值,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CD∥AB,∠ABC=x°, ∴∠BCD=∠ABC=x°,∠D=∠ABE, ∵∠ABE=2∠ABC, ∴∠D=2∠ABC=2x°. 故答案为:x,2x;

(2)∵∠ABE=2∠ABC,∠BCE=4∠ABC,∠ABC=x°, ∴∠ABE=2x°,∠BCE=4x°. 在△BCE中, ∵∠ABE+∠ABC+∠BCE+∠E=180°,即2x+x+4x+40=180,解得x=20. ∴∠D=2x°=4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22.(本题满分6分)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x 1

2

1 4

(2)a2(x-y)-b2(x-y).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分析:(1)利用平方差公式即可分解; (2)首先提公因式(x﹣y),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即可分解. 解答:解:(1)原式=(x﹣1+)(x﹣1﹣)=(x﹣)(x﹣);

(2)原式(x﹣y)(a﹣b)=(x﹣y)(a+b)(a﹣b).

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提取公因式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二次分解,注意分解要彻底.

23.(本题满分6分)

若x+y=3,且(x+2)(y+2)=12. (1)求xy的值;

22

(2)求x2+3xy+y2的值.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 分析:(1)先去括号,再整体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2)先变形,再整体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1)∵x+y=3,(x+2)(y+2)=12, ∴xy+2x+2y+4=12, ∴xy+2(x+y)=8, ∴xy+2×3=8, ∴xy=2;

(2)∵x+y=3,xy=2,

∴x+3xy+y

2

=(x+y)+xy 2=3+2 =11.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题目是一道比较典型的题目,难度适中.

24.(本题满分6分)

2

2

如图,AF∥BC,点D是AF上一点,BF与CD交于点E,点E是CD的中点. (1)求证:△BCE≌△FDE;

(2)连结BD,CF,则△BDE和△FCE全等吗?为什么?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F=∠EB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推出即可; (2)根据全等得出BE=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推出即可. 解答:(1)证明:∵AF∥BC, ∴∠F=∠EBC, ∵点E是CD的中点, ∴DE=CE, 在△BCE和△FDE中,

∴△BCE≌△FDE(AAS);

(2)解:△BDE和△FCE全等, 理由是:∵△BCE≌△FDE; ∴BE=EF, 在△BDE和△FCE中

∴△BDE≌△FCE(SAS).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5.(本题满分8分)

2x y 4m

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 (实数m是常数).

x 2y 2m 1

(1)若x+y=1,求实数m的值; (2)若-1≤x-y≤5,求m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化简:m 2 2m 3.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析:(1)先将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相加,得3(x+y)=6m+1,再将x+y=1代入,得到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实数m的值;

(2)先将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相减,得x﹣y=2m﹣1,再解不等式组﹣1≤2m﹣1≤5,即可求出m的取值范围;

(3)先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去掉绝对值的符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解答:解:(1)将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相加,得3(x+y)=6m+1, 将x+y=1代入,得6m+1=3,

解得m;

(2)将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相减,得x﹣y=2m﹣1, 解不等式组﹣1≤2m﹣1≤5, 得0≤m≤3;

(3)当0≤m

≤时,|m+2|+|2m﹣3|=(m+2)﹣(2m﹣3)=5﹣m; 当<m≤3时,|m+2|+|2m﹣3|=(m+2)+(2m﹣3)=3m﹣1.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绝对值的定义,是基础知识,需熟练掌握.

26.(本题满分8分)

已知:如图(1),△AOB和△COD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C、BD交与点P. (1)求证:AC=BD; (2)求∠APB的度数;

(3)如图(2),将(1)中的△AOB和△COD改为等腰三角形,并且OA=OB,OC=OD,∠AOB=∠COD=α,则AC与BD的等量关系为 ▲ ,∠APB的大小为 ▲ .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AO=OB,CO=DO,∠AOB=∠COD=60°,求出∠AOC=∠BOD,证出△AOC≌△BOD即可; (1)根据全等得出∠1=∠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

(3)求出∠AOC=∠BOD,证出△AOC≌△BOD,推出AC=BD,∠OCA=∠OD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 解答:

(1)证明:∵△AOB和△COD都是等边三角形, ∴AO=OB,CO=DO,∠AOB=∠COD=60°, ∴∠AOC=∠BOD=60°+∠BOC, 在△AOC和△BOD中,

∴△AOC≌△BOD(SAS), ∴AC=BD;

(2)解:∵△ABO是等边三角形, ∴∠OAB=∠OBA=60°, ∴∠1+∠3=60°, ∵△AOC≌△BOD, ∴∠1=∠2, ∴∠APB=180°﹣(∠3+∠ABO+∠2) =180°﹣(∠3+∠1+∠ABO) =180°﹣(60°+60°) =60°;

(3)解:AC=BD,∠APB=α, 理由是:∵∠AOB=∠COD=α, ∴∠AOC=∠BOD=∠BOC+α, 在△AOC和△BOD中

∴△AOC≌△BOD(SAS), ∴AC=BD,∠OCA=∠ODB, ∴∠APB=180°﹣(∠PDC+∠PCO+∠OCD) =180°﹣(∠PDC+∠BDO+∠OCD) =180°﹣(∠ODC+∠OCD) =∠DOC =α,

故答案为:AC=BD,∠APB=α.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题目比较典型,证明过程类似.

27.(本题满分8分)

为了推进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丰富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种类,某市计划对A.B两类薄弱学校的体育设施全部进行改造.根据预算,共需资金1575万元.改造一所A类学校和两所B类学校共需资金230万元;改造两所A类学校和一所B类学校共需资金205万元.

(1)改造一所A类学校和一所B类学校所需的资金分别是多少万元? (2)若该市的A类学校不超过5所,则B类学校至少有多少所?

(3)该市计划今年对A、B两类学校共6所进行改造,改造资金由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若今年国家财政拨付的改造资金不超过4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的改造资金不少于7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投入到A、B两类学校的改造资金分别为每所10万元和15万元.请你通过计算求出有几种改造方案?

考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专题:压轴题;方案型. 分析:(1)可根据“改造一所A类学校和两所B类学校共需资金230万元;改造两所A类学校和一所B类学校共需资金205万元”,列出方程组求出答案;

(2)根据“共需资金1575万元”“A类学校不超过5所”,进行判断即可;

(3)要根据“若今年国家财政拨付的改造资金不超过4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的改造资金不少于70万元”来列出不等式组,判断出不同的改造方案. 解答:解:(1)设改造一所A类学校和一所B类学校所需的改造资金分别为a万元和b万元.

依题意得:解得:

答:改造一所A类学校和一所B类学校所需的改造资金分别为60万元和85万元;

(2)设该县有A、B两类学校分别为m所和n所. 则

60m+85n=1575

∵A类学校不超过5所 ∴﹣

n+

≤5

∴n≥15

即:B类学校至少有15所;

(3)设今年改造A类学校x所,则改造B类学校为(6﹣x)所, 依题意得:解得:1≤x≤4

∵x取整数 ∴x=1,2,3,4

答:共有4种方案.

点评: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

(1)“改造一所A类学校和两所B类学校共需资金230万元;改造两所A类学校和一所B类学校共需资金205万元”;

(2)“共需资金1575万元”“A类学校不超过5所”;

(3)“若今年国家财政拨付的改造资金不超过4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的改造资金不少于70万元”,

列出方程组,再求解.

28.(本题满分10分)

如图(1),AB=4cm,AC⊥AB,BD⊥AB,AC=BD=3cm.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

(2)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为改“∠CAB=∠DBA=6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 cm/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动点型.

分析:(1)利用SAS证得△ACP≌△BPQ,得出∠ACP=∠BPQ,进一步得出∠APC+∠BPQ=∠APC+∠ACP=90°得出结论即可; (2)由△ACP≌△BPQ,分两种情况:①AC=BP,AP=BQ,②AC=BQ,AP=BP,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 解答: 解:(1)当t=1时,AP=BQ=1,BP=AC=3, 又∠A=∠B=90°, 在△ACP和△BPQ中,

∴△ACP≌△BPQ(SAS).

∴∠ACP=∠BPQ, ∴∠APC+∠BPQ=∠APC+∠ACP=90°. ∴∠CPQ=90°,

即线段PC与线段PQ垂直. (2)①若△ACP≌△BPQ, 则AC=BP,AP=BQ,解得

②若△ACP≌△BQP, 则AC=BQ,AP=BP,

解得;

综上所述,存在或使得△ACP与△BPQ全等.

点评: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r9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