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宗教基本经典和教义
更新时间:2024-06-08 00: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六大宗旨 宣化上人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基督宗教的经典和教义
(一)圣经的结构和内容:“圣经”虽是基督宗教三大派共同的经典,但它们的“圣经”在结构、内容上都存在很多差异(如在新教的和合本圣经中,旧约有39卷,但是在天主教的思高本中,旧约有46卷;在犹太教的塔纳赫中,则只有24卷);要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就必须了解次经的由来。
▲ 次经又叫“第二次圣典”(为犹太教、天主教和东正教所共同承认,新教则不予承认)。它们本是民间收藏的书卷,但是公元前2世纪时, 72位犹太学者在把旧约译成希腊文的过程中,收录了它们。到4世纪末,当基督宗教学者哲罗姆奉命修订原来不够规范的老版拉丁圣经时,吃惊地发现原来依据的70子希腊文译本比希伯来原本多出了12卷(有7卷单独成书)。于是他将这些经卷单独置于新旧约之间,并加上序言,指出其地位次于正典。 1、旧约的结构和内容:基督宗教之所以把从犹太教那里继承来的那部分圣经称为旧约,是因为它记载的是上帝为拯救人类,而不断与人类(尤其是选民以色列)立约的漫长历史。主要分四部分:
▲ 律法书5卷:即摩西五经或托拉,包括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记载了人类的起源、族长时期的犹太教的历史,以及摩西律法等。
▲ 历史书6卷: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尔记上下、列王记上下。因为记录了一些早期的著名先知,如底波拉、撒母尔的事迹,故又称前先知书。
▲ 先知书:15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3卷大先知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第二部分是12卷小先知书: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俄巴底亚书、约拿、弥迦、那鸿、哈巴谷、西番亚、哈该、撒迦利亚、玛拉基。
▲ 圣文集:13卷,分五部分:1、抒情诗-诗篇、耶利米哀歌、雅歌;2、智慧文学-箴言、约伯记、传道书;3、故事-路得记、以斯帖记;4、历史纪事-历代志、以斯拉记、尼西米记;5、启示文学-但以理书。
2、新约的结构和内容:新约是《圣经》的第二部分,意思是上帝派他的独生子与人类重新订立的契约,它是基督宗教所特有的经典,也是其最重要的经典。新约共有27卷,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福音书:4卷。福音的意思是报告上帝籍其子拯救世人的好消息。解开整个福音书乃至整个新约的钥节是《约翰福音》3章16节。
▲ 历史纪事:1卷,即使徒行传。记载耶稣死后的30年里,教会的成长过程。 ▲ 使徒书信:21卷,是初期使徒写给各地教会或传道人的信件,它们阐述了基督教的基本信条和教义。
▲ 启示文学:1卷,压卷之作,脱稿于罗马的政治高压之下,安慰作用。也更明确地宣布了一系列重要教义,如千禧年、末日审判、肉身复活等。
(二)基督宗教的教义: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很多神学观念,但是又对其加以创造性发展,从而使它们具有了新的含义,并且由此衍生出许多新的教义。
1、上帝论: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一神论,并且将其改造成了三位一体的上帝论。即认为:上帝既是一个神,又包括父、子、灵三个位格。其中,父是第一位,是全知、全能、全善的造物主;子是第二位,是太初与神同在的道,是上帝创世的途径和中介,为救赎世人被钉十字架,将来复活行审判;灵是第三位,从父出来或从父和子出来,全在于宇宙和人类的全过程中的神。
2、基督论:受膏者一词的希腊文音译(christos),希伯来文的音译为弥赛亚,意即上帝所派遣的救世主;在新约的保罗书信中,已形成了正式的基督观,因为它们常常将基督与耶稣两词混用或合称为“耶稣基督”。但是对于基督究竟是兼有神性和人性、还是只有其中一种的问题,历史上的神学家一直聚讼纷纭,从而加剧了基督宗教会的内部分裂。先后形成了幻影论、嗣子论、二性二位论、 二性一位论等多重解释。其中以二性一位论最为正统,该理论认为;基督既有完全的神性,又有完全的人性,但两者又结合成了同一个位格。 3、救赎论:是基督论的发展,表达了基督宗教对基督的使命的理解。正统观点认为,原罪使人无力依靠自己摆脱罪恶和死亡,故而上帝派他的独生子道成肉身、钉十字架为人赎罪。但神学家对此提出过许多不同解释。其中,正统的解释是“客观救赎论”——基督之死的作用是客观的、必要的,而不仅仅是为了感化人(具体又分为赎金说、 胜魔说和补偿说)。此外,还有一种有影响的非正统解释,即源于12世纪的阿伯拉尔的道德感化说,即认为:基督的舍己牺牲不是为交赎金或补偿公义,而仅仅是为感化世人。
4、圣灵论:早期的基督宗教神学往往直接根据《圣经》的说法,承认圣灵是“从父出来,与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崇”的“上帝之灵”或“基督之灵”。而在5-6世纪期间,罗马主教擅自将这一说法改为“从父和子出来”,从而导致了著名的“和子句纠纷”,以致诱发了东派教会与西派教会的正式分裂。
5、“人性论”:基督宗教神学根据《创世记》的描述认为,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或样式创造的,因此与上帝具有某些相似之处(如具有灵魂、自由意志、道德观念)等。不过,围绕着亚当堕落之后、这种“形象”是否已经丧失的问题,却存在着长期争论。许多神学家认为,人类在犯下原罪之后已经完全失去“上帝的形象”。另一些神学家则认为,堕落后的人类只是失去了“上帝的形式”(凭借神性的恩赐来认识上帝和遵行上帝旨意的能力),但并未失去 “上帝的形象”(包括理性在内的自然能力),因而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上帝。 6、教会论:关于教会的性质、普世性和统一性,以及教会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的讨论。正统的基督宗教神学认为,教会是基督所建立的、由上帝的“选民”组成的团体,具有圣洁性和普世性。一些神学家还提出了有形教会和无形教会的观念,前者是指尘世中有组织的教会(可能会包括一些不好的基督徒);后者则是指天国的永恒教会,是古往今来一切真正圣徒或义人的总体。
7、圣事论:关于圣餐、洗礼等基督宗教礼仪的性质和意义问题的讨论。正统的基督宗教神学认为,“圣事”或“圣礼”是借助外在可见的形式或表象,将不可见的神性恩宠赐予领受者,因而具有神秘的性质,其功效不依赖于施礼者和领受者的功德品行,而是取决于各种可见的形式或表象是否符合耶稣当时做出的规定。新教则更为强调只有凭借信心领受圣事才有意义。此外,关于圣餐礼中的饼和酒在经过祝圣之后具有的性质问题,曾有三种不同的神学主张:
▲“变体说”:祝圣后的饼和酒在质料和形式上都已经变成了耶稣的肉和血;
▲“同体说”,祝圣后的饼和酒虽然没有发生实体性的变化,但是耶稣肉和血的实体却必然与它们同在于圣餐礼之中;
▲“纪念说”:祝圣后的饼和酒只是一种象征,没有什么神秘的意义。
8、“恩宠论”。关于恩宠或神恩的含义、以及世人如何获得上帝恩宠的探讨。虽然基督宗教神学认为,上帝赐予人的恩宠既没有先决条件,也不索取代价,但是天主教往往强调上帝是因为耶稣基督的救世功劳才赐予人类以超自然的恩赐的,所以人类也需要通过祈祷和圣事来获得神恩;新教则反对这种将恩宠与功德直接联系起来的观念,主张因信称义。 9、“末世论”。关于人类以及整个世界的最终结局的讨论。末世论的观念主要来自帖撒罗尼加前后书和启示录,因为当时的基督徒认为,基督会很快回来,届时会首先出现各种异常灾变,接着天使与魔鬼决战,并在地上建立以基督为首的千年王国,千年后魔鬼再次复出,
与基督交战,但魔鬼最终以失败告终,并和恶人一起跌入硫磺火海,信徒则在基督的带领下进入永远的安息。 佛教的经典教义
(一)佛教的主要经典:释迦牟尼在世时并无著述,佛教经典是在他逝世后的两千多年间逐渐形成的,可谓汗牛充栋。后来的佛教徒把它们分为“经”、“律”、“论”三大类,合称“三藏”。“经”是根据弟子们的回忆所记载的佛陀语录;“律”是佛教的各种典章制度。“论”是历代高僧对佛经的阐释。按照佛教的历史发展,这些典籍又可分为小乘佛教经典、大乘佛教经典和中国佛教典藉。
1、小乘佛教的经典: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是论述原始佛教的主张的《阿含经》和论述“部派佛教”的主张的《阿毗达摩发智论》和《大毗婆沙论》。
▲ “阿含”是梵文音译,意为“法归”,即归集了佛的全部说法。《阿含经》按内容和文体分为“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四类。
▲ 《阿毗达摩发智论》,简称《发智论》,是佛陀入灭后300年,由迦旃延尼子所著。全书阐发说一切有部的基本观点,兼及当时部派佛教斗争的各种问题。
▲ 《大毗婆沙论》,简称《毗婆沙论》,是迦旃延尼子的弟子对《发智论》的解释和宣传,系统总结“说一切有部”的主张,并且阐发了小乘佛教的基本概念、范畴、义理,带有早期佛教百科全书性质。
2、大乘佛教的经典:影响最大的经典主要有六部。
▲ 龙树提婆的四论: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它们发挥《般若经》的空观思想,提出“缘起性空”和“八不中道”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万物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故而万物没有独立不变的自体自性。然而,尽管缘起万物的本性空寂,但是现象并不是绝对虚无的,而是“非有非无”的。这种基于“缘起性空”的见解和方法,称为“中道观”。《中论》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谓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基此,龙树认为,万物“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称为“八不中道”。 ▲ 无著、世亲的《摄大乘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它们主要阐释了佛教唯识论的观点,强调世界万法都是“心识”的变现,即“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境在识内”,“唯识无境”。
3、中国佛教的经典:广义而言,包括译著和自著两大类,都收录在汉文大藏经之中。狭义而言,专指中国人自己的著述,包括注疏、专论、语录等。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经典: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两部。
△《肇论》:东晋僧肇的佛教论文集,是中国化佛教的代表作。书中收入的《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系统阐发了佛教中观学派的宇宙观、动静观和认识论。特别是《不真空论》以“缘起性空”论证般若空观,认为万物虚幻不真,“非有非无”,从而使人们对“般若空观”的理解达到了新高度。
△《弘明集》:梁朝僧祐所著的佛教论文汇编。此书围绕当时社会所关心与争论的重大问题,辑录了东汉末年至梁朝的约三百年间的上百篇佛教论文。
▲ 隋唐时期的佛教经典:这一时期的中国佛教开始分宗立派,各宗派都有作为自己的基本教材的论著。
△ 天台宗:最重要的著作有《法华文句》、《法华玄义》、《摩诃止观》、均为天台宗创始人智顗所作,被称为“天台三大部”。它们阐释了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一、定慧双修,止观并重,即主张宗教实践和佛教义理的把握并重。二、五时八教,五时即把释迦牟尼一生的说教分为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五个时期;“八教”即针对不同类型的人采取的八种教学方法。三、“一心三观”,即一念心中同时悟“空”“假”“中”三谛。四、“三谛圆融”,即空、假、中三谛并具,圆融无碍。五、“一念三千”,即一念心中具三千大千世界。 △ 三论宗:创始人吉藏的《大乘玄论》、《三论玄义》、《二谛义》。它们发挥龙树中观学派三论中的缘起性空,八不中道和二谛思想,提出“破邪显正”和“四重二谛”的理论,以“忘言绝虑”,“一无所得”为最终境界。
△ 华严宗:创宗人法藏的《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华严金獅子章》、《华严义海百门》、《华严经探玄记》等。它们发挥《华严经》的思想,提出无尽缘起论、四法界观、六相圆融、十玄门等理论,其教义的中心思想乃在说明世界万有相互依存,融通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 唯识宗:创宗人玄奘及其弟子窥基的《成唯识论》和《成唯识论述记》《大乘法苑义林章》。此宗系统译介无著世亲的唯识学理论,阐释“八识”和唯有内识,非有外境的思想。 △ 禅宗:虽然该宗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但是其保留下来的禅宗文字却大大超过其它宗派。最主要的有:一、《楞伽师资记》,记录从菩提达摩到神秀、普寂的禅法。二、《六
祖坛经》,记录慧能的语录和事迹,是中国僧人著作中唯一称“经”的典藉。三、《古尊宿语录》,记录南岳怀让下40余家唐宋重要禅师的语录和事迹。四、《五灯会元》,宋代普济编,将《景德传灯录》等五种禅宗灯录中辑录的唐宋时期500余人禅师的语要删繁就简,会五为一。根据上述经典,禅宗始终以人人皆有佛性为信念,以“明心见性”为宗旨,以“无念、无相、无住”、“顿悟”为修持方法。特别是后期禅宗,甚至主张不读经、不礼佛,以机锋棒喝为教学方式,把佛教修行和世俗日常生活打成一片。
▲ 藏传佛教的经典:主要是在十四世纪后半叶编完藏文大藏经,分为“正藏”和“副藏”两大部分。“正藏”藏文称“甘珠尔”,意为经部,收入了经、律、密咒三方面的典藉。“副藏”称“丹珠尔”,意为论部,包括经律的阐明和注疏、密教仪轨,即赞颂、经释和咒释三部分。其中,宗喀巴所著《菩提道次第广论》,为格鲁派的根本典藉,藏化佛教的重要论著。此书成于1402年,按“三士道”(上、中、下三士道),由浅入深的修行进程,总摄佛教教义。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无法逐一介绍,只概述其中的基本教义,分四方面: 1、四圣諦:佛法核心,又称“四諦法轮”。
▲ 苦諦:世间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它们都处在生灭变化的流转之中,佛陀共列举了八种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热; ▲ 集諦:苦的原因,主要有两种:正因是业,辅因是烦恼;
▲ 灭諦:如何灭绝苦的根源——业和烦恼,以便摆脱轮回,进入涅磐; ▲ 道諦:进入涅磐的方法,有八种,称八正道。 2、八正道:八正道后来被概括为戒定慧三学。 ▲ “慧”(智慧)
△ 正见:正确的见解,即接受佛陀的教训; △ 正思维: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思考正见的内容; △ 正精进:不可能一下子修成正果,而要循序渐进; ▲“戒”(关于语言和行为的戒命)
△ 正语:在语言上把正确的思维表现出来。分为正反两面。反面=妄言、绮语(骗人)、两舌、恶口;正面=善言爱语、隐恶扬善、随喜赞叹。 △ 正业:在行为上把正确的思维表现出来。
△ 正命:用正当的方法谋生(最好是耕种,不要经商)。 ▲“定”(意志的坚定)
△ 正念:正确的意念,使思想符合正见; △ 正定:进入禅定状态。
3、十二因缘:是从婆罗门教的业报说中发展出来的三世两重因果观。
▲ 前世的二因(无明、行):“无明”——贪欲所导致的烦恼心,惑乱心;“行”——烦恼心所导致的善或恶的行为(意志)。
▲ 今世的五果(识、名色、六处、触、受),都是对前世的二因的果报:“识”——前生善恶诸业导致的投胎;“名色”——投胎后派生的精神和肉体的统一体;“六处”——与生俱来的六种感官;“触”——六种感官与外界的接触;“受”——通过接触形成的或苦或乐、或爱或憎的感受;
▲今世的三因(爱、取、有):“爱”是通过上述各种感受所产生的贪欲;“取”是由贪欲导致的对身外之物的追求;“有”是爱、取所导致的业因。
▲ 来世的二果:生、老死,既有今生的业存在,必然导致来世的生老病死。 4、三法印:印有印证、印信之意,三法印即区分真假佛教的三个标准。
▲ 诸行无常:“行”即一切事物,“无常”即没有恒常的存在。该法印意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偶然的因素结合而成的,它们依缘而起,依缘而灭,变幻无常;
▲ 诸法无我:“法”即一切现象,“我”即本质或自性。该法印意为:一切现象都没有本质或自性(从这种思想出发,佛教否认了婆罗门教的神我观,认为它必然导致对不朽的自我或灵魂的贪恋,即“我执”);
▲ 涅磐寂静:“涅磐”在梵语中有熄灭之意,“寂静”指一切烦恼的消除。
犹太教的基本经典和教义?
《塔纳赫》( 即基督教《圣经》中《旧约》部分。24卷,在《旧约》为39卷,各卷形成时期不同,观念、风格、语言、题材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分为三大部分:
1、“托拉”(教诲,律法书)(在犹太教的经典中具有中心地位)5卷;《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据说由摩西所著,又称“摩西五经”。在犹太教经典中居于中心地位,共613条,涉及宗教、法律、经济、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律法条款,在犹太会堂每年诵读一遍。
2、《先知书》10卷,“前先知书”(6卷,。《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卷)与《列王记》(上下卷)被称为“前先知书。”),“后先知书”(4卷,被认为是由另外一些“先知”亲自写出的书,包括“三大先知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及合为一卷的《十二小先知书》);在犹太教经典中,其重要性仅次于“律法书”
3、“圣著”9卷(《诗篇》《箴言》《约伯记》《五卷书》《但以理书》《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历代志》),其中“智慧书”3卷:《箴言》,《约伯记》,《传道书》。圣著中有一些具有个体性特征的思想观念,对后来犹太教教义和神学转向产生了较大影响。 《塔木德》(拉比犹太教):
1、密什那(复述)6卷:口传律法典,主要是拉比的口传律法。
2、盖玛拉(完成):口传律法典的注释,主要是后代对于第一部分中包含的种种分歧意见的讨论和注解。巴勒斯坦和巴比伦的两大拉比犹太教分别编纂了“盖玛拉”,但后者思想水平和影响深度,权威地位远高于前者。
3、密德拉什(阐述、探索):内容主要是根据《塔拉赫》所做的一些讲道和通俗解说。偏重于对《塔拉赫》文字的比喻意义进行解说。 基本教义 :
立约 犹太教已有4000多年历史,犹太人为“立约”的民族: 三次立约 “彩虹”之约:挪亚方舟之后的立约(新人类) “割礼”立约(血约):亚伯拉罕立约(新民族)
“十诫”之约:摩西十诫(西奈山立约)(新国家) 特征:
一神教:信奉唯一的神灵耶和华。把耶和华看作是一种能够从虚无中创造天地万物没有具体形象的精神力量。禁止崇拜其他神灵,禁止供奉其它的雕像,甚至将其看作是邪恶的东西。 立约说:血缘关系转为契约关系。三大立约。正是这种限定排外的神人契约,才使得以色列民族成为耶和华神的特定选民,即“神圣子民”。犹太教的神人关系主要建立在契约关系的基础之上的。一旦违背契约,就必然受到上帝的惩罚,接受“上天之轭”。同时这种契约大大加强了信仰,并成为维系民族意识,消减同化压力的精神纽带。
律法观 与神立约就是神颁布给犹太教的“律法”。最著名的是“摩西十诫”。1耶和华神的律法构成了神人契约的基本内容,重视律法甚于重视礼仪2在律法问题上,犹太教明确主张其他民族的人只要遵守契约和律法也就可以成为“义人”,甚至被称为犹太人。 救世主:又叫弥赛亚,原意为“受膏者”耶和华神召选的一位凡人,作为耶和华的使者,他将在预定的时间接受神遣,在地上建立起符合耶和华神旨意的千禧王国的太平统治,拯救处于苦难之中的以色列民族,使之永享和平,友爱和正义。例:大卫王的后裔,约瑟的后裔。 彼岸性的相对缺失 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教义
? 一、经典:《古兰经》(天经)与圣训
伊斯兰教唯一圣典。据伊斯兰教说法,它是安拉通过天使来向穆罕默德启示的经典,但实际上它主要是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以安拉的启示为名义发表的言论汇编。共30卷,114章,包括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宗教制度、社会主张、伦理规范、具体政策、默罕默德的传教活动、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一些流行的宗教历史传说。它通常被看做是伊斯兰教信仰和制度的源泉,教法和国家立法的根本原则,指导穆斯林社会生活和个人行为的最高准绳,伊斯兰世界的各种学说思潮的理论依据。
麦加篇章:教理(三分之二) 麦地那篇章:教律与社会主张(三分之一) ? 二、教义:“伊玛目尼”(P115----P118) ? 信安拉:“万物非主,惟有真主”(清真言)
? 信使者:穆罕默德(“封印至圣”) ? 信天使:四天使长
? 信天经(四部天经):《古兰经》,《讨拉特》(“摩西五经”),《引支勒》(四福音书),《则逋尔》(大卫诗篇) ? 信后世:天堂与地狱
什叶派教义的核心内容:关于“伊玛目”的思想。 何谓“伊玛目”:P119第三段 伊斯兰教的教法
? 教法内容(道路,人的行为): 绝对义务;值得嘉许;获准;遭受谴责;禁止受罚 ? 教法学(法理学) 印度教的经典和教义 ? 1、经典(梵文)
《吠陀》,是婆罗门教和现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 “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吠陀\用古梵文写成,是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它包括很多具体的经典,通常的说法包括“四吠陀”,分别是:《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 吠陀文献:《吠陀》(原人)-《梵书》(婆罗门书)-《森林书》-《奥义书》(《吠檀多》)-《梵经》(《吠檀多经》)-《往世书》(第五吠陀书)
? 神话传说与叙事-哲理书:《往世书》(神话传说);《摩诃婆罗多》-《薄伽梵歌》(梵我同一,涅槃)
(黑体的这几本书,见课本P131---133) ? 瑜伽:\结合\,\平衡\,\统一\
? 2、教义(注:后面的教义部分可参照书本P133----P137,这里注重理解)
? 梵我同一:《梨俱吠陀》(原人,梵、我)-《奥义书》(梵我同一)-《梵经》(梵之神化、本体化)是印度教关于人和神,宇宙本体和世界万象关系的理论,是印度教追求的解脱境界。+P133第一段后半部分 ? 业报轮回:《奥义书》p133
? 祭祀与虔信:(梵天-创造神;毗湿奴-保护神;湿婆-毁灭、再生神)共33000神 ? 智慧之道:梵我不二
? 行为之道:世出世与“四行期”:梵行(青年)-家住(成年)-林栖-遁世(晚年) 道教的经典和教义 ? 1、经典:
? (1)“四子真经”:《道德真经》(《道德经》)、《南华真经》(庄子)、《冲虚真经》(列子)、《通玄真经》(《文子》)
? (2)《周易參同契》,东汉魏伯阳撰,上中下三篇六千余字。重点是修练内丹,兼及外丹,为丹鼎派重要著作。被奉为“万古丹经之祖”,对道教修炼指数影响甚巨。 ? (3)《黄庭经》,魏晋间道士所做。茅山派重要经典。 ? (4)《阴符经》:天道与人道暗合。 教义与方术:
? “道”原本是先秦道家哲学的最高概念,《道德经》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后本原,它“先天地生”,“为天地母”,是“天地之根”和“万物之宗。《道德经》主张“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教义:道法自然,炼精化神 修道成仙(P166) 方术:(P167---P169)
内养:守一(存神),行气(外吸法,内吸法),内丹(精气神)? 外养:服食,外丹
房中术 符咒、斋醮
印度教的经典教义:印度教的主要经典有《吠陀》、《梵书》、《森林书》、《奥义书》、《梵经》、《往世书》、《摩诃婆多罗》、《薄伽梵歌》等,均用梵文写成。均用梵文写成。其中,《吠陀》包括《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阿达婆吠陀》四本经典,它们都是雅利安人对神的赞歌、祭词和咒词,约成书于公元前二千至一千年。《梵书》是解释吠陀的典籍,大约成书于公元前十世纪下半叶。《森林书》则着重揭示祭仪的神秘含义、阐述哲学问题,它成书于公元前十世纪下半叶。《奥义书》附于《森林书》之后, 意谓解释吠陀奥义之书,约成书于公元前十世纪至前五世纪。《梵经》是对奥义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约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往世书》又名《古事记》,是印度古代神话传说集,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至十世纪。 《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叙事诗,于公元前十世纪开始逐渐形成,并于公元最初几个世纪基本定型。《薄伽梵歌》是综合性的宗教哲学诗,约成书于二、三世纪。印度教的教义也非常复杂,且相互歧异,因此,这里只能对印度教各派的主要信仰和教义加以概述。一、“梵我同一”:作为宇宙本原的大我之梵与作为个体生命的我虽然形式不同,但在本性上却是同一的,因而一个人只要克服无知,放弃感官欲求,认识到梵我的一体不二,就能达到解脱。二、业报轮回:人的灵魂不会随着一个人生命的死亡而消亡,会再生和转世,转世成为什么,是由前世的业决定的。三、祭祀与虔信:人可以通过对神的祭祀而获得神性和世俗的幸福以及降魔免灾,祭祀的对象主要有梵天(创造之神)、毗湿奴(保护之神)和湿婆(毁灭之神和再生之神)。四、智慧之道:即通过智慧获得解脱。但是所谓的智慧并不是对世俗的真理认识,而是对印度教义的理解,是关于神性的知识。五、行为之道:反对放弃工作。 佛教的经典教义:佛教的经典分为“经”、“律”、“论”三大类,合称“三藏”。“经”是根据弟子们的回忆所记载的佛陀语录;“律”是佛教的各种典章制度。“论”是历代高僧对佛经的阐释。按照佛教的历史发展,这些典籍又可分为小乘佛教经典、大乘佛教经典和中国佛教典藉。属于小乘佛教的经典主要是论述原始佛教的主张的《阿含经》和论述“部派佛教”的主张的《阿毗达摩发智论》和《大毗婆沙论》。属于大乘佛教的经典主要是龙树提婆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和无著、世亲的《摄大乘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属于中国佛教的经典从广义而言,包括译著和自著两大类,都收录在汉文大藏经之中。从狭义而言,专指中国人自己的著述,包括注疏、专论、语录等。佛教的教义众多,而且各个教派之间的分歧很大,无法逐一介绍,只概述四个方面的基本教义。首先是四圣諦,即苦諦、集諦、灭諦、道諦。它们是佛法的核心,又称“四谛法轮。”其次是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精进、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定。它们是摆脱生死轮回,进入涅磐的八条方法。再次是十二因缘,即无明、 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它们说明了今生的业必然导致来世的生老病死。最后是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它们是区分真假佛教的三个标准。
道教的经典、神仙崇拜、教义和方术:道教经书种类繁多,包括各种经典、论记、戒律、符箓、吐纳、胎息、内视、导引、辟谷、内外丹、金石药、房中术、修养、天文历象、占卜、数术、道教历史传说等,难以备述。其中主要的有:《道德真经》、《南华真经》、《冲虚真经》、《通玄真经》、《洞灵真经》、《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周易参同契》、《黄庭经》、《阴符经》等。其中以《道德真经》,最为重要,它原名《道德经》或《老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作,后成为道教的根本经典。神仙崇拜是道教信仰的一个重要特征。道教的神仙种类繁多,举其要者,则有三清尊神、四御、四方神、仙人四大类。三清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它们是道教中层次最高的神。四御即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四方神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仙人是道士理想中的神通广大、长生不死的人,包括肉体飞升的天仙、游于名山的地仙和先死后蜕的尸解仙。道教的根本宗旨是修“道”成“仙”。因此,构成道教信仰的理论基础的则是“道”,道教的教义思想和神仙方术,均从此而来。道教认为,人是由精、气、神构成的,精气神是道产生的,道无生无死而人的形体有生有死,如果能“守道”,使养生与“道”合一,就可以羽化登仙。关于如何才能合“道”成“仙”,道教的具体修炼方术很多,主要有内养、外养、房中术、符箓、禁咒、祈镶、斋醮等。 犹太教的经典教义:犹太教的主要经典是《塔纳赫》,即通常所说的《旧约》,但《旧约》有39卷,《塔纳赫》则有二十四书之称,主要分为律法书、先知书和圣文集三大部分。除《塔纳赫》之外,在拉比犹太教时期形成的《塔木德》,主要涉及宗教诫律、法规典章、礼仪风俗、伦理道德、著名拉比的生平传略等等,共有35卷,分为“密什那”、“盖马拉”和“密德拉什”三部分。犹太教的教义主要体现在《塔纳赫》之中,其中最重要的是一神论、契约说、律法观和弥赛亚观,它们对于后来基督宗教的神学观念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 基督宗教的经典教义:《圣经》中的旧约部分虽是基督宗教三大派和犹太教共同的经典,但它们的“圣经”在结构、内容上都存在很多差异,如在新教的圣经中,旧约有39卷,但是在天主教的圣经中,旧约有46卷;在犹太教的塔纳赫中,则只有24卷。新约主要记载了耶稣的事迹和教诲,以及早期门徒的思想观念和布道活动,一般分为叙事著作(四大福音书和《使徒行传》)、教义著作(耶稣门徒的书信文献)和启示文学(《启示录》)三大部分。基督宗教的教义主要体现在《圣经》以及其他一些具有权威性的经文典籍中,它们与犹太教在教义上既有许多相通之处,但也存在着某些重要的差异。从总体上看,基督宗教所特有的教义主要包括:三位一体的上帝论、道成肉身的基督论、救赎论、圣灵论、原罪说、教会论、圣事论、恩宠论、末世论等。
伊斯兰教的经典教义:伊斯兰教的主要经典是《古兰经》。按照伊斯兰教的说法,古兰经的内容全部来自安拉的启示,因而它们不仅是伊斯兰教的信仰、制度、教法的根本原则,也是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和个人行为的最高准绳。《古兰经》共计30卷,114章,内容丰富,包括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宗教制度、社会主张、伦理规范、具体政策,穆罕默德的传教活动,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一些流行的宗教历史传说等等。除了《古兰经》之外,穆斯林还十分推崇“圣训”(哈迪斯),即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发表的那些非安拉“启示”的言论和举动。圣训的编纂工作直到9世纪初才完成,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古兰经》的注释和补充说明的作用。伊斯兰教教义的核心内容即“伊玛尼”,主要由五个基本的信仰观念组成,这就是信安拉、信使者、信天使、信天经、信后世。它们在许多方面都与基督宗教和犹太教的信仰有着相通之处,但又具有一些独特的含义。
正在阅读:
六大宗教基本经典和教义06-08
加强成本控制大兴节约之风04-07
关于虚拟资本与信用制度的若干思考05-22
吴昌硕的作品好在哪?04-18
2014年初中数学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03-08
我家的家规作文800字06-29
一个没有尊严的人作文500字07-03
车联网 - 引领智慧未来07-0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教义
- 六大
- 宗教
- 基本
- 经典
- 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题库
- 区域小学语文学科精英教师团队建设及其雁阵效应
- 电子商务视角下连锁超市市场营销策略以“家乐福”为例
- 0415 某市国际海员俱乐部和工人文化宫综合活动大楼工程施工组织
- 2015浙大远程网络营销作业在线
- 汇编复习习题答案
- 莱芜刘氏族谱 - 图文
- 中级财务会计-第三次作业及答案
- 二次谐波制动比率差动的原理
- 实验一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doc
- 煤矿掘进队2013年年度工作总结及2014年年度工作计划
- 会展策划师考试参考题
- 胶东调水倒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光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 广州某医院群体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有平面布置图)-secret
- 浅谈混凝土强度毕业论文 - 图文
- 纺材试题库及答案
- 云南省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名录2018版508家
- 1949-2009年长影上影译制片总目录(共1844部)
- 上海新江湾城规划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