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课时分层作业15新中国的教

更新时间:2024-06-02 03: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练]

1.在某个历史时期,中国对旧有教育事业进行改革,主要是:在学校中,开始建立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进行专业调整等等,把旧学校改造为面向工农,培养各种建设人才的阵地。该历史时期是( )

【导学号:14322258】

A.“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期 D.改革开放时期

B [由“开始建立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面向工农,培养各种建设人才的阵地”可判断这个历史时期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跃进”运动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不可能“开始建立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所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2.下表是20 世纪50 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院系调整前 法学院 农学院 文学院 工学院 院系调整后 建筑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 水利工程系 机械工程系 院系调整前 动力工程系 理学院 院系调整后 航空学院 电机工程系 无线电工程系 石油工程系 A.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B.有计划地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适应“211工程”建设的需要 D.适应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教育方针并没有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不是对旧教育的改造,而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学院系专业的调整,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我国还没有提出“211工程”,故C项错误;院系调整前是社会文科院校较多,而调整后理工科学院增多,正好满足和适应了我国“一五”计划中工业化的要求,故D项正确。]

3.报载:1958年8月8日,经过北大东语系朝鲜语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的《汉朝辞典》被作为“特大号卫星”放上了天,而这仅仅是3 400多颗“卫星”中的稍微璀璨一点的一颗。这说明( )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教育“大跃进”现象严重 C.“双百”方针全面贯彻

- 1 -

D.新中国科技发展迅速

B [“一五”计划是从1953至1957年,“一五”计划早在1957年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根据“1958年……经过……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可知有夸大成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8年中国开始在各行业中掀起“大跃进”运动,材料反映的就是教育领域的“大跃进”,故B项正确;“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学术领域百家争鸣,材料中用极短时间编出字典显然有夸张的成分,不是在贯彻“双百”方针,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技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4.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 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

D [注意材料“1977年12月10日前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耽误了大量的人才,所以人才短缺,一次高考的恢复,并不能完全保障新时期建设人才的需要,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安排知识青年就业,而是恢复高考,故C项错误;恢复高考可以促进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故D项正确。]

5.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

【导学号:14322259】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A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这一“重大改革”意在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体现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限制,排除。]

6.下列发展科技、教育的口号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③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科教兴国 A.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在1956年,②是在1978年,③是在1983年,④是在1995年。

- 2 -

故选A项。]

7.观察《国家财政拨款科学研究经费支出总额表》(单位:亿元),其中基建支出的变化主要反映出( )

年份 科研经费 基建经费 总额 A.经济建设规模的萎缩 B.科研浪费现象日益严重 C.科研条件的逐步改善 D.财政拨款的使用率不高

C [从1960年开始到1988年,科学研究中的基建支出逐渐增加,体现了国家在逐步改善科学研究的硬件条件,故C项正确;材料提供的是关于科研中基建支出的数据,而且数据是在缓慢增长的,A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出是否浪费,B项错误;材料数据没有涉及使用率,D项错误。]

8.《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此后,中国政府( )

【导学号:14322260】

A.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 B.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D.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C [党的十四大是1992年召开的,所以材料中涉及的方针策略的提出应该在这之后,A项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排除;B项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排除;C项是1995年提出的,符合题意;D项是20世纪80年提出的,排除。]

[冲A挑战练]

9.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导学号:14322261】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C [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开展扫盲教育,故出现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补习班的场景。该绘画明显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这一社会现实,C项正确。

- 3 -

1960年 22.7 11.1 33.8 1980年 53.3 11.3 64.6 1985年 83 18 118 1988年 93 25 101 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不符合该画的风格,A项错误;

同一时期西方流行现代主义,其特点是与传统绘画相对立,绘画着重表现内心的“自我感受”,倾心于形式的新颖,B项错误;

该作品内容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是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D项错误。]

10.下面是中国2000—2012年高校录取人数统计图(单位:万人),由此可知中国( )

【导学号:14322262】

A.逐步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 B.高等教育正在向正规化迈进 C.在实践中逐步完成教育转型 D.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D [高校录取人数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量的提高,我国教育与先进国家还有距离,故A项错误;高校录取人数的增加与高等教育正规化无关,故B项错误;高校录取人数的增加与高等教育转型无关,故C项错误;高校录取人数增加,更多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说明中国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故D项正确。]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4322263】

材料一

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

材料二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

初等教育 年代 学校数 34万所 49.13 万所 在校学 生数 2 400万人 1.25亿人 中等教育 学校数 5 219所 10.09 万所 在校学 生数 127万人 9 115.31 万人 高等教育 学校数 205所 1 911所 在校学 生数 11.7万人 1 175.05 万人 - 4 -

1949年 2001年

(1)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方针有什么重要意义? (2)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 (3)根据材料二,回答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反映了哪些现象? (4)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科技与教育的关系,解题关键是掌握“三个面向”的含义及作用。第(2)问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要从材料中所给数据分析得出。第(4)问要重点从国家对教育的政策来分析。

[答案] (1)它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提出了总的战略目标和正确方向,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2)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重视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缩小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建立终身教育体制。

(3)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家重视基础教育,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全面发展。

(4)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立法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社会力量办学迅速发展。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4322264】

材料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浙江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文章统计表。 类别或者内容 篇数 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 15 本土 文学 13 农业、 工业 9 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 4 材料二 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不同时期语文教材内容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从马列原著和政论文章、本土文学和工农业建设的文章所占比重得出。第二小问,即是归纳1949—1958年间影响教材编写的重要政治事件。第(2)问的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二关键信息“走近经济”“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即是归纳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教材编写的重要政治事件。第(3)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特点:马列原著和政论文章为主;偏重反映本地和工农业建设的文章。

- 5 -

背景: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争论;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展开,强调有限发展重工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影响。

(2)变化:内容更丰富多样;突出经济;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科教兴国、三个面向等教育方针的提出使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看法:教材作为教育的载体,它具有时代特色,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 6 -

背景: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争论;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展开,强调有限发展重工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影响。

(2)变化:内容更丰富多样;突出经济;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科教兴国、三个面向等教育方针的提出使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看法:教材作为教育的载体,它具有时代特色,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 6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ql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