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

更新时间:2024-06-28 16: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会计基础》 第一章 总 论

本章知识点简介

本章主要阐述了会计的含义、职能、对象等基本概念,以及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等相关内容。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在理解会计的含义、职能、对象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的内涵。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二是会计基本假设。

三是会计基础。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会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在生产活动中,为了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必然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人们一方面关心劳动成果的多少,另一方面也注重劳动耗费的高低。因此,人们在不断革新生产技术的同时,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并加以比较和分析,从而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生产。会计就是这样产生于人们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客观需要中,并随着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而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会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会计”一词的命名起源于西周时代。 “会”字有会合和总计财货两种含义,人们从读音上把两种不同的含义区分开来,即读音为“hui”者指会合之“会”字;读音为“kuai”者,便指会计之“会”。“计”字由十和言两个母体字组合而成。“言,心声也”,表示数目计算之言,务必讲求真实、正确,不能有任何虚假伪诈;“十”字本身含有将东西南北各方零星分散之物汇合起来进行计算之意。“言”和“十”组成“计”,便有将零星分散之财物进行正确计算的含义。对此,清代学者焦循基于前人对“会

计”概念的认识,在其所著《孟子正义》一书中对会计原始含义作了如下概括:“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意思是日常的零星计算和岁末的全年总合计算合起来,称作“会计”,概括了“会计”二字连用的基本含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核算的内容、方法等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历史上的“四柱清册”、“龙门账”、“天地合账”都是中式会计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在世界会计发展实践中做出的重要贡献。

在外国,会计历史也很悠久,13世纪以前与我国基本相似。l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问世,在其第四章“计算与记录详论”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当时在威尼斯最通行、最进步的借贷复式记账法,并结合数学原理在理论上进行了概括,这是借贷复式记账法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人们习惯把复式记账看作现代会计的开始,帕乔利因此也被尊为“现代会计之父”。

会计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对经济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发生的劳动耗费及劳动成果等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系统地记录、计算、分析和考核,以达到加强经济管理的目的。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例如:一辆夏利和一辆奔驰相比,哪个贵?大多数人马上会说到是奔驰,但是如果夏利是08年新款新车,而奔驰是小孩儿玩具车。如果直接以金额表述就不存在上面的问题了,即表述为夏利不超过10万,而奔驰在100万以上,此时就是统一为货币计量了;

但是货币也不是惟一的计量单位,例如:春兰空调公司09年10月底空调存货为400万元,假如只以价值量体现,那被盗一两台根本不会轻易发现;假如既以价值量体现,同时又以数量记录:09年10月底空调存货为400万元,2 000台,如果被盗则很容易发现。

故货币不是惟一计量单位,而是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在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和分析时,形成了一整套有别于其他工作的独特方法。

例如,1设置会计科目、2复式记账、3埴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最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运用这些方法,并结合其他技术和方法的运用以实现会计工作的目的。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会计一方面要按照会计法规制度的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另一方面要对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因此,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产生于人们管理社会生产和经济事务的过程,不仅为管理提供各种数据资料,还通过各种方式直接进行管理,如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参与经营方案的选择、经营计划的制定、经营活动的控制和评价等。会计工作往往在单位内部管理的整个系统中进行,每一个管理环节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参与。

在宏观经济中,会计也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

从职能属性看,核算和监督本身是一种管理活动;从本质属性看,会计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三)分类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单位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量情况等有关信息,而且侧重于过去的信息; 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 ↓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

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的,而且侧重于未来的信息。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1、概念: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 (1)会计确认是运用特定会计方法、以文字和金额同时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中的会计程序。

会计确认解决的是定性问题,以判断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属于会计核算的内容、归属于哪类性质的业务,是作为资产还是负债或其他会计要素等。会计确认分为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

(2)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确认的基础上确定具体金额,会计计量解决的是定量问题。

(3)会计报告是确认和计量的结果,即通过报告,将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企业会计准则对此做出了严格规定。

此外,会计记录是将经过确认、计量的经济事项通过一定方法记载下来的过程,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部分,对会计记录进行了规范。 (1)确认(能不能记账或用不用记账)

例如,公司新聘请一位销售经理——不用做会计处理 公司新购入一批原料——应该记账。 (2)计量(记多少)

例如,上面提到的新购原料 ,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00 000元,增值税17 000

元,另有117 000元的支票存根与其对应——原材料记账金额为100 000元。 (3)记录(怎么记)

例如,上面的业务,经确认后确定原料要以100 000元记录,根据借贷记账法,应该在会计凭证和账簿中都记录原材料增加100 000元。 (4)报告(通过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信息) 2、现代会计的核算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第二,会计核算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第三,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1、概念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所实施的审查。

合法性审查是针对各项经济业务是否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制度、是否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等情况的审查,以杜绝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

合理性审查是指对经济业务是否符合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和单位的内部管理要求、是否执行了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经营目标或预算目标的实现等进行的审查,为单位增收节支、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把关。 2、会计监督的特点:

第一,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核算职能所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

会计核算主要是通过货币计量,提供一系列综合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价值指标。

第二,会计监督贯穿于会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不仅体现在过去的经济业务上,还体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之中和尚未发生之前,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

和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是在经济活动发生前进行的监督,主要是对未来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法规政策的规定、在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分析判断,以及为未来经济活动制定定额、编制预算等;

事中监督是指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核算资料进行审查,并据以纠正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使其按预定计划进行;

事后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核算资料进行审查。

《会计法》确立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为会计监督的具体内涵及其实现方式赋予了新的内容。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除了上述两个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进行经济控制和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会计预测是根据已有的会计信息和相关资料,对生产经营过程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判断、预计和估测,找到财务方面的预定目标,作为下一个会计期间进行经济活动的指标;

会计决策是指会计按照提供的预测信息和既定目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帮助主管人员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

会计控制是通过会计反馈信息和利用信息对经济活动偏离目标的倾向进行调整、干预或施加影响,使其达到预定目标;

会计评价是以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肯定成绩,找出薄弱环节和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改善经营管理。

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对象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会计对象。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

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因此,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

资金是指一个单位所拥有的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

资金运动是资金的形态变化和位置移动,资金运动是客观的。资金运动的客观性体现在任何单位的资金都要经过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即运用)和资金退出这样一个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因为单位所处的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也正因为资金运动的客观性,才使得会计能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商业语言”。

下面以制造业(以下简称企业)为例,简要说明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开始了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常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过程。企业进行采购,将投入的资金用于建造或购置厂房、购买机器设备、购买原材料,为生产产品作比亚的物资准备,这就是供应过程。企业劳动者借助机器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出产品,企业支付职工工资和生产经营中必要的开支,这就是生产过程。企业将生产的产品对外销售并取得收入,这就是销售过程。

在上述过程中,劳动对象的实物形态在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依次发生转变,即: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资金形态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即:货币资金一储备资金一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资金运动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我们称之为完成了一次资金循环,资金的不断循环就是资金周转。

资金运动是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的最高概括,是第一层次,即会计对象。资金运动的第二层次——会计要素和第三层次——会计科目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般将各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称为经济业务事项。经济业务事项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两类。

经济业务又称为经济交易,是指单位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如商品销售。上交税款等。

经济事项是指在单位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如支付职工工资、报销差旅费、计提折旧等。

这些经济业务事项内容,就是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根据《会计法》。第十条规定,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需要说明的是,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的经济业务事项各具特色,会计核算也有所不同,现以企业为例加以说明。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

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和支配权的证券。证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证券一般指财物证券(如货运单、提单等)、货币证券(如支票、汇票、本票等)和资本证券(如股票、公司债券、投资基金份额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我国证券法规定的证券为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其他证券主要指投资基金份额、非公司企业债券、国家政府债券等。本教材主要使用的是狭义证券的概念。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直接关系到单位资金的增减变动,为了保证单位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加强监督管理,及时、如实地办理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及结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企业的财产物资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由于财物本身就是一种资产,而且大多数都是单位特别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所必需的重要生产设备、生产资料或者生活资料,一般价值也比较大,在单位的资产总额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因此,各企业必须加强对财物收发、增减和

使用环节的核算、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

债务则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涉及单位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日常频繁发生,因而必须真实、完整、及时地核算,防止在债权债务环节中出现非法行为。 4.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公积。

资本的利益关系人比较明确,用途也基本定向。办理资本增减的政策性较强,一般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协议、董事会决议等为依据。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进行资本的核算。资本的增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收益分配,因此会计上要求对资本的增减必须及时进行会计核算。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核算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如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销售不需用的原材料收入等。

支出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如企业购买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职工薪酬、对外投资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发生的对外捐赠、罚款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

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通常包括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是为了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资源耗费。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就是这些产品的成本,也称为制造成本。如工业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时所发生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直接材料),人工费用(直接人工),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车间的折旧费用及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制造费用)形成该产品的成本。

收入、支出、费用和成本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其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各企业应当重视收入、支出、成本和费用环节的管理,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正确核算收入、支出、成本和费用。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涉及所有者、国家等方面的利益,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其他法规制度的规定,正确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是指除了以上所列举的六类经济业务事项以外的、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可能出现的其他经济业务事项。对于发生的其他会计事项,企业也应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本节小结

一、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三)分类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1、概念: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 2、现代会计的核算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第二,会计核算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第三,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1、概念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所实施的审查。

2、会计监督的特点:

第一,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核算职能所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

第二,会计监督贯穿于会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不仅体现在过去的经济业务上,还体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之中和尚未发生之前,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

和事后监督。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除了上述两个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进行经济控制和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对象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会计对象。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因此,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核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例题1?判断题】会计以货币为基本形式,凡是不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都不是会计所反映的内容。( ) [答案]√

【例题2?判断题】会计是以货币为唯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 [答案]错

【例题3?单选题】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A.核算与监督 B.分析与考核 C.预测与决策 D.反映与控制 [答案]A

【例题4?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是( )。 A.确定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B.审查经济活动是否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C.将已经记录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计算和汇总 D.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经济信息 [答案]B

[解析]选项B属于会计监督职能。

【例题5?多选题】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 )。 A.资金的投入 B.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C.资金的退出 D.资金的消耗 [答案]ABC

【例题6?单选题】下面关于会计对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与监督的内容

B.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C.企业日常进行的所有活动都是会计对象 D.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答案]C

【例题7?判断题】凡是能够以数量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 [答案]错

[解析]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能作为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才是会计对象。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主要是为了在会计实务中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时能进行正常的会计业务处理,而对会计领域里存在的某些尚未确知并无法正面论证和证实的事项所作的符合客观情理的推断和假设。

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只有明确会计主体,才能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

注意: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也就是说,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的部分;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独立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总结】会计主体可大可小,大于、等于或者小于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由会计主体引申出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

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原则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前提的基础上。

明确这个基本前提,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

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还假定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并仍按持续经营基本假设选择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但需要注意的是,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设,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一旦进入清算,就应当改按清算会计处理。

(三)会计分期(由持续经营引申出来)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以一年作为一个会计期间(年度)称为会计年度,我国的会计年度从每年1月1日至l2月31日;短于一年的会计期间(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统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选择货币进行计量,是由货币本身的属性决定的。

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也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本节小结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由会计主体引申出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三)会计分期(由持续经营引申出来)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

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例题1?判断题】法律主体必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也必定是法律主体。( )

『正确答案』×

【例题2?多选题】在下列组织中,可以作为会计主体的是( )。 A.事业单位 B.总公司 C.分公司 D.车间 E.人事部门 『正确答案』ABCD

【例题3?单选题】会计分期是从( )中引申出来的。 A.权责发生制 B.会计目标 C.持续经营 D.会计主体 『正确答案』C

【例题4?多选题】会计中期包括( ) A.月度 B.季度 C.半年度 D.年度 『正确答案』ABC

【例题5?判断题】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某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并按照记账本位币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 『正确答案』×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 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1、会计基础

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基础,是确认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

由于会计分期假设,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可能在本期已

经付出货币资金,也可能在本期尚未付出货币资金;所形成的收入,可能在本期已经收到货币资金,也可能在本期尚未收到货币资金;同时,本期发生的费用可能与本期取得的收入有关,也有可能无关。

所以,在处理这些收支发生期间和应归属期间不一致的经济业务时,就必须正确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基础。

2、会计基础的种类

权责发生制基础和收付实现制基础。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

根据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我国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三、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收付制或现金制,是指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确认收入或费用的归属期的制度。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四、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1.区别

区别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别称 应计制 现金收付制或现金制

收入确认时间 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 实际收到的现款期间

费用确认时间 费用所服务的期间 实际现款付出的期间

适用范围 企业、非营利组织等 行政、事业单位等 2.实例

(1)企业09年12月份销售商品一批,12月31日未收到款项,10年1月收到款项。

权责发生制 :09年确认收入

收付实现制: 10 年确认收入

(2)企业09年12月份从银行借入1年期的借款,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权责发生制 :09年12月确认当年一个月的利息费用

收付实现制: 10年12月实际支付本息时确认1年的利息费用

本节小结

1、会计基础

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基础,是确认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

2、会计基础的种类

权责发生制基础和收付实现制基础。

3、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

根据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4、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收付制或现金制,是指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确认收入或费用的归属期的制度。

【例l】某企业6月份销售甲产品一批,取得银行承兑汇票一张.价款20 000元,销售乙产品一批,取得转账支票一张,价款80 000元,收到5月份欠货款70 000元。

6月份销售收入

权责发生制:100 000元(20 000+80 000) 收付实现制:150 000元(80 000+70 000)

【例2】某企业3月份预付第二季度财产保险费1 800元,支付本季度借款利息共

3 900元(其中1月份l 300元,2月份l 3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广告费30 000元。 3月份费用

权责发生制:31 300元(1 300+30 000)

收付实现制:35 700元(1 800+3 900+30 000)

【例3?单选题】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采用( )确认收入和费用。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永续盘存制 D.实地盘存制 『正确答案』B 本章小结及知识点回顾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概念

可以表述为: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 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除货币计量以外,还可运用实物计量(千克、件??)和劳动计量(小时??)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例如,设置会计科目 复式记账、埴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会计核算和监督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又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的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的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但应当注意: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也就是说,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的部分;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独立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原则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前提的基础上。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以一年作为一个会计期间(年度)称为会计年度,我国的会计年度从每年1月1日至l2月31日。

会计期间的划分对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又需要在会计的处理方法上运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等一些特殊的会计方法。 会计期间的划分,还有利于企业及时结算账目、编制财务报告以及提供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财务信息。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也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第三节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权责发生制基础和收付实现制基础。 二、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也就是说,确认收入视权利是否发生,确认费用视责任是否发生,而不是看款项是否收到) 三、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确认收入或费用的归属期的制度。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本章思考题

1.什么叫会计?会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会计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3.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4.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有哪些?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5.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含义是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qg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