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苏区形成和发展情况综述

更新时间:2024-04-18 17: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石门县申报苏区县考证报告

(线索稿)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湖南省老区办:

石门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东接临澧、澧县,北抵湖北鹤峰、五峰、松滋等县,南邻桃源,西毗邻桑植、慈利。面积3700多平方公里,人口68万人。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势险要,高山密林,十分有利于开展武装斗争,实行武装割据,建立革命根据地。

1928年2月,贺龙、周逸群等受中共中央的派遣,前往石门开辟湘鄂边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我党早期领导人贺龙、周逸群、邓中夏、任弼时、关向应、李达、萧克、王震、袁任远、王炳南等先后在这里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的建设。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黄鳌、师长贺锦斋等在石门的武装斗争中,英勇献身。至1935年10月,在长达7年多的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石门人民积极支持、配合和直接参与贺龙等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和工农红军,开展了大规模革命武装斗争和苏维埃红色政权的建设。先后建立起8个区苏维埃政权和30个乡苏维埃政权,红色区域占全县总面积的60 %;苏维埃政府直接领导下的人口达到17万多人,占总人口 60 %。(据民国县志记载:当时全县总人口30万人)石门苏区军民为苏区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1

一、石门是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苏区县

1925年7月,袁东藩与曾庆萱受上级党组织派遣,返回家乡石门,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初,建立了石门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石门县特别支部。1926年11月,根据中共湖南区委的指示,?特支?升格为中共石门县委。

中共石门县委成立后,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和着手组建工农武装。全县先后共建立起7个区委,30个党支部或党小组,党员人数300余人(见《石门人民革命斗争史》第12页《中共湘西特委书记彭公达向中央的报告》),并于1927年春,建立起一支拥有300多人枪的农民革命武装——石门县农民自卫军,并在全县开展了以打击土豪劣绅和各种反动势力为主要对象的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和长沙?马日事变?后, 5月27日,国民党反动当局在石门制造了震惊湖南的?沁日事变?,共产党员、县总工会会长邓恒泰,共产党员、县工人纠察队队长易忠玖,新关农协会长阎昌奎等16名共产党员、革命群众被杀害,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被迫停止活动。(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200页)但并没有动摇石门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和决心。

1927年6月,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新的湖南省委制订了《中共湖南省委日前工作计划》,?着手恢复整顿全省各级党的组织,积极准备反抗国民党新军阀的斗争。?(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206页)同年7月,省委?省农协秘书、党员伍伯选回到石门,与原县委委员曾庆萱(轩)、陈奇谟、袁任远等取得联系,

2

重建中共石门县委,并任书记。?(《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224页)为配合新的省委关于?全省暴动,割据湘东?的计划,中共石门县委进一步加强了共产党员对县农民自卫军大队的领导,组建了县暴动大队,为日后石门成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石门地处湘西北,是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根据地的好地方,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在1927年底就发出了在常德、沅澧一带发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的指示。中共湘西特委也制定了以石门、慈利等山区为基础,割据石门,巩固湘西暴动,建立游击武装中心,再向外发展的工作计划。?湘西地区自彭公达到常德去建立中共湘西特委后,根据1927年12月中旬中央和省委关于利用常德、沅澧一带客观条件好、贺龙在那一带颇有历史关系等有利条件,发动工农斗争,尽可能在湘西造成一个割据局面的指示,在常德县丹洲坪草鞋洲(现属桃源县)召集常德、桃源、石门、临澧、澧县、慈利等县党的负责人会议,研究布臵各县武装暴动,制定了向山区谋发展,以石门、慈利等山区为基础,割据石门,巩固湘西暴动,建立游击武装中心,再向外发展的工作计划。?(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245页)为加强对石门年关暴动的指导中共湘西特委先后派特委委员舒玉林、蔡以枕到石门工作。

?石门是湘西特委布臵年关暴动的中心区域,舒玉林、蔡以枕到石门后,召开县委会议,决定首先在群众基础好的北乡举行暴动,并将县委成员派赴各地进行指挥。1928年1月22日,石门年关暴动首先在新关打响。农民暴动队打进新关自治局,处决了新关区区长、‘亲爱党’组织委员和土豪劣绅多人,还烧毁了石

3

门县警察局长的家。接着,磨岗隘、福田、泥沙等地暴动队相继行动,攻打国民党团防武装,举行抗租、抗债、抗税斗争,共处决土豪劣绅、官吏10余人。石门北乡年关暴动持续了1个多月。这次暴动,使敌人怕得要死,恨得要命。1928年2月底,国民党四十三军雷世光师开至石门,在石门革命的策源地和共产党人的大本营石门中学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制造了震惊湖南全省的?石中惨案?。中共石门县委委员苏清镐、覃业炳等17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惨遭杀害。尽管北乡的年关暴动和石门中学的共产党大本营遭到敌人的残暴镇压和血腥屠杀,使革命运动遭到破坏,却更加坚定了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的革命意志,为更大规模的石门南乡起义打下了基础。石门南乡的磐石、花数、白洋、蒙泉、福田5乡,东接临澧,南连桃源,西毗慈利,地形复杂,已与开展游击战争,实行武装割据。为加强这一地区的武装暴动组织指挥,中共石门县委在发动北乡年关暴动时,就派县委委员袁任远潜往南乡,进行起义准备工作,先后恢复和建立了一些党支部,组织训练了600多名区、乡游击队员。中共湘西特委也先后派蔡以忱、陈昌厚、郭天民等到南乡指导工作。经过周密筹划和准备。5月5日,石门南乡起义正式爆发。在袁任远、曾庆轩(萱)等指挥下,游击队员先后攻打了寺垭铺、夏家巷、福田、白洋等地团防局,起义浪潮席卷整个南乡及常德、桃源、慈利、临澧等县边界地区。起义胜利后,以农民暴动武装为基础,成立了由佘策源任司令、袁任远任党代表的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拥有人枪数百人,在南乡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形成了以太浮山为中心,东至临澧的佘市桥,西至桃源的界溪河、慈利的老

4

朋及五雷山,北抵石门城南的会垭山,南到石门边境,纵横200余里的武装割据局面。后在国民党湖南省政府调集的正规军及各县团防武装数千人大举进攻和“清剿”下,于7月下旬遭到失败。起义人袁任远赴上海,参加党中央工作;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余部转移到石门北乡坚持游击战争。(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245-246页)

为了执行湖南省委和湘西特委关于策应湘东红军行动和支援石门南乡起义的指示,配合石门、临澧、常德、桃源等地开展革命斗争,8月12日,湘西前委率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500余人向石门进击。进入石门不久,就知道南乡起义失败。于是前委决定在石门北乡组织暴动。8月25日,抵达石门西北重镇磨市。此时,参加南乡暴动的湘西特委委员郭天明、陈昌厚,石门县委书记曾庆轩(萱)等都转移到了北乡。在北乡的还有中共石门县委委员陈奇谟、原县委书记伍伯选等。前委和石门县委在这里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以石门西北乡为中心,发动四周武装暴动,进行武装割据。其内容:“一、以磨市区为石门西北乡暴动的中心,在磨市的四周如泥沙、所街、子良坪、渫(仙)阳、皂角市、磺厂、石门垭等处,与最短时间必须恢复并发展党的组织,同时公开的号召农民起来暴动;二、暴动起来之后,即须在磨市建立农村苏维埃,实行割据西北乡,并没收豪劣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三、与安福县(今临澧县)之新安、合口等暴动区域联合,向石门取包围之势,进而夺取石门县政权,向桃(源)、常(德)发展。”前委还在磨市帮助石门县委建立了石门县斗争委员会(会长陈奇谟)和石门县游击大队(大队长陈碧谟,陈碧谟还兼任红四军军

5

需处处长),下设五个中队。在此期间,红四军在石门县斗争委员会和游击队的配合下,四出游击,集中以打击敌军,分兵以发动群众。在黄龙乡、磨岗隘等地召开群众大会,处决土豪劣绅,并通过演讲、传单、标语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在陈奇谟、盛联熊的率领下,先后捕杀了无恶不作的南岳寺土豪劣绅陈家校、陈家悦、陈伯斌、陈德教、陈国庆等。在此基础上,筹建了石门县苏维埃,拟定曾庆轩(萱)为主席,暂住磨岗隘万寿宫。此时,共产党员唐占益(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参加过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与兄弟唐占丰回到家乡泥沙,根据县委的指示,组建了有共产党员吴天锡、汪景云、覃甦等20多人参加的泥沙区游击大队,建立了以刘植吾为书记的中共泥沙区委,并与前委一道在这一带开展了游击斗争。 8月底,王炳南又率部100余人,经石门南坪河,游击五峰清水湾,打击土豪,筹集给养。(见中共常德地委党史办彭则光、张福初著《湘鄂西苏区史稿》第21页)工农革命军在磨市活动几天后“于是改变计划,以较有农民组织之渫阳为红军根据地”。(见1928年9月《贺龙同志(给中央的)报告》)随后,工农革命军游击石门、澧县一带,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9月上中旬,在渫阳、泥沙连续遭敌袭击,损失惨重。军参谋长黄鳌和师长贺锦斋等100余人牺牲。(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278页)。1928年11月下旬,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为扩大湘鄂边武装割据区域,红四军整编后,壮大了红军队伍,逐步打开了湘鄂边斗争的新局面。

1929年1月7日,红军攻占湖北鹤峰县城,成立鹤峰县苏维

6

埃政府。1月中旬,芦冬生将六大决议带回湘鄂西前委所在地堰垭,贺龙主持召开了湘鄂西前委会议,传达和学习六大决议,会议决定以鹤峰为中心,向南北两翼扩展,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湘鄂边革命根据地。会后,红四军分兵游击五峰、石门、长阳等县,发展红军游击战争,消灭反动团防武装,摧毁乡村国民党政权。同时,抽调得力干部深入农村,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开展没收土豪财产、取消苛捐杂税等斗争。到3月底,形成了以鹤峰县城为中心的武装割据局面。(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279-280页)石门毗邻鹤峰,石门南镇因地缘关系划归走马坪苏区,南镇成为石门县第一块苏维埃红色区域。4月,红四军将主力撤离鹤峰县城,向鹤峰、五峰、石门边界发展,并派曾繁支(石门人)、温勉(练)之(鹤峰县委委员)到石门西北乡恢复党的组织,策应红军行动,以?群益织布厂?的名义,秘密恢复党的组织,前委还任命曾繁支为湘鄂边游击总指挥,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7月,县委委员陈奇谟与曾繁支、杨万柳等人经过串联发动在磨岗隘秘密成立石门县苏维埃政府,相继恢复了渫(仙)阳、磨岗隘、泥沙等地的党组织。

8月,在红四军的支持下,石门县党组织在泥沙区的泥二垭正式成立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勋树(后为易法琛、陈奇谟),军事委员汪毅夫,财政经理杨汝南,妇女主任毛桂香,秘书白硕容。同时,还成立石门县游击大队和石门县赤卫大队,分别由陈太陔、陈昆山任队长,杨万柳任政治委员。年底,又先后组建了泥沙、白竹垭、古罗3个区苏维埃政府和南镇、枫香坡等10个乡苏维埃。县苏维埃政府后由形势的发展迁至贺家台。在湘鄂边根据地,红

7

四军与石门游击武装多次打败罗效之等国民党军的?进剿?,不仅保卫了磨岗隘、泥沙、潘坪、南镇、白竹垭、清官渡等苏维埃政权,而且还使桑植、鹤峰、五峰、长阳、石门等苏区连成一片。

?为了巩固和扩大割据区域,中共湘西前委制定了向湘鄂边各县发展的军事计划。为了拔除桑植苏区周围的团访据点,巩固扩大苏区,前委决定率领红军向大庸、慈利、石门发展。8月6日,红军主力挺进大庸,进占慈利江垭一带。红军在慈利、石门边界游击一周,扩军500余人,并争取了‘神兵’首领周笃方和田少卿与红军的合作。石门县党组织趁机在泥沙区建立苏维埃政权,组建了县游击大队和赤色警卫队,使石门西北乡和慈利江垭地区处于红色割据秘密状态。?(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280页)石门成为湘鄂边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湘鄂西前委和红四军及地方党组织的共同努力,到1930年5月,湘鄂边根据地已由桑植、鹤峰发展到石门、慈利、长阳、五峰、巴东、建始、宣恩、恩施等县的部分地区。整个根据地西起宣恩的椿木营,东至石门的磨岗隘和五峰的镐坪,北抵巴东、长阳、建始至清江,南至桑植苦竹坪和慈利竹叶坪,纵横两三百里。湘鄂边根据地行程与发展与洪湖地区革命根据地相呼应,为整个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行程创造了重要条件。?(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281页)

在“贺龙率部在石门活动时,游击队领导及游击队员大都参加了工农革命军,成了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军骨干,为湘鄂边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246页)

8

二、石门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苏区县

就在湘鄂边根据地形成的同时,中共鄂西特委在周逸群的领导下,在江汉平原创建红六军,开辟了洪湖根据地。湘鄂边、洪湖两块根据地的建立推动了湘鄂西地区革命斗争迅速发展。

1930年2月,党中央指示湘鄂边的红四军东下与洪湖地区的红六军会师。7月4日,红二、六军在湖北公安县城会师。7月7日,两军前委召开联席会议,组成红二军团,成立军团党的前敌委员会和指挥部。周逸群任前委书记和军团政委,贺龙任总指挥,柳克明任军团政治部主任,孙德清任参谋长,共1万多人。红二军团组建后,集中肃清洪湖苏区反动组织?北极会?的叛乱;在湘鄂边根据地内,桑植游击队和石门游击队与国民党开展了英勇斗争,保卫了原有苏区,并使桑植、鹤峰与五峰、长阳、石门苏区基本连成一片。(见《湖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历史研究报告》第19页)9月中旬,中共中央代表邓中夏来到洪湖根据地。24日,在监利主持召开了鄂西特委和红二军团前委联席会议,决定把鄂西特委和鄂西联县政府扩大为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政府,由邓中夏任特委书记、二军团书记和政委。不久,考虑到邓中夏需随军行动,红二军团调周逸群回地方工作,代理特委书记兼湘鄂西联县政府主席。(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284页)

?红二军团的组成建,湘鄂西特委的成立,湘鄂西联县政府的建立,标志着以洪湖地区为中心的湘鄂西根据地的正式形成。此时的湘鄂西根据地范围很广,除了湖北沙市近郊,下抵仙桃、汉川,北至天门,南至湖南安乡,纵横千余里的洪湖根据地外,还

9

有湘鄂边、巴兴归根据地,构成了统一的战略整体。湘鄂西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战争提供了在江湖地区依靠群众支持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它的建立与发展,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毛泽东高度评价说:‘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284页)湘鄂边是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石门又是湘鄂边根据地的重要苏区县,当然石门也就成了湘鄂西苏区的重要苏区县。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建后。9月,邓中夏来湘鄂西接替周逸群红二军团前委书记兼政委职务,贯彻中央?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决定红二军团离开洪湖根据地渡江南下,攻击岳州,切断长沙至武汉的铁路线。先后攻克监利,华容、南县,并在华容、南县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再攻津、澧直逼常德。10月30日,红二军由黄山头开进公安县城;红六军从石首茅草街攻占藕池、官垱。“11月4日,红二、六军团协同作战,占领津市,包围澧县。澧县城防坚固,围困数日未能攻下。11月9日,驻安乡敌军倾师来袭,红军腹背受敌,从澧县撤围,转攻石门。13日,占领石门,一面休整和补充,一面在石门北乡发动群众,帮助石门县苏维埃政府发展根据地,扩大县游击队。并动员一批工农群众参加红军。(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343页)”

11月6日,就在红军攻打津、澧之际,又派红十一团进击石门,团长覃甦果断决定攻打石门二都罗效之部,取得胜利。随后游击子良坪、太平街、杨柳、磨岗隘等地,帮助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不久,又在湖北走马坪生擒鹤峰县长俞明清及科员9人,

10

再挥戈慈利铁路坪,击溃朱际凯团防队后返回石门县城。11月13日,红二军团主力攻克合口、新安、占领石门县城,指挥部设县城文庙。红军在此帮助石门发展苏区,扩建游击队,扩大红军。石门县苏维埃政府也随随红军主力由北乡贺家台迁至县城,苏维埃政府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主席汪毅夫,政委杨万柳,委员陈奇谟、吴协仲、覃甦、唐占益等。苏维埃政权的建设步伐加快,建立了耍武、刘家坪、雁池、磨岗隘、水南渡等乡苏维埃和渫(仙)阳、子良、太平、南圻、苏家铺、所街、一区(含县城易家渡、二都坪)等区苏维埃政权,全县苏区连成了一片,部分苏区进行了土改。(见石门县档案馆20-2-44《石门苏维埃的建制表、简图、大事年表等资料》、20-2-55《关于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史料摘抄》)12月上旬,红二军团离开石门,石门苏区遭到国民党李觉部及当地土著武装近两个师的?清剿?。县苏维埃政府被迫从县城迁往磨岗隘,不久又迁回泥沙贺家台。12月下旬,红军在刘家场集合,经石门子良坪、泥沙、深溪河、南北镇,向鹤峰县转移。前委决定再次依托五峰、鹤峰,进军石门,建立五(峰)、鹤(峰)、石(门)、长(阳)根据地,以实现冲破敌人包围向外发展的方针。

?与此同时,湘鄂西特委加急致信催促红二军团主力立即返回洪湖根据地,参加反?围剿?斗争。但红二军团在进攻杨林失利后,主力已转战湘鄂边根据地,于12月20日抵达石门南北墩、鹤峰走马坪一线。接到湘鄂西特委的信后红二军团前委立即召开扩大会议。会上尽管不少干部主张回洪湖根据地,但前委书记邓中夏强调向南发展,作出了‘依托五(峰)、鹤(峰),进军石门’,

11

开辟湘鄂边新根据地的决定。1931年1月中旬,红二军团挥师直指石门。?(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345页)?红二军团进攻石门受挫后,在桑植、鹤峰、五峰、长阳等县境内来回游击,湘鄂边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348页)《中共湖南历史》这样评价这段历史:?红二军团南征3个多月,先后攻克华容、南县、公安、津市、石门等县城及重要市镇,共歼敌6000多人,扩大了江南根据地。?(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343页《湖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历史研究报告》第19页)

1931年3月六届四中全会组成的中央派夏曦到洪湖苏区,成立了由夏曦任书记的中国湘鄂西中央分局。与此同时,将红二军团改为红三军,贺龙为军长,北渡长江,开辟鄂西北根据地。 ?红二军团渡江北上后,根据湘鄂西中央分局的指示,周小康主持召开了石门、桑植、慈利、鹤峰、五峰、长阳6县党的代表大会。4月 2日,成立了中共湘鄂边分特委,并建立了湘鄂边6县联县政府。?(见《中共湖南历史》第一卷第348页)4月3日,红三军主力部队渡过长江,开辟鄂西北根据地。湘鄂边根据地由团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率领红军独立团留守,与边区人民一道开展保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5月2日,湘鄂西中央分局代表唐赤英主持召开了湘鄂边分特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分局的指示,改组分特委和湘鄂边特委,周小康任书记。?6月,中共湘鄂西临时省委成立,后又成立湘鄂西省革命军事委员会,由夏曦兼任主席,夏曦极力推行王明?左?倾错误。

湘鄂边特委成立后,王明‘左’倾错误在湘鄂边苏区得到贯

12

彻,给根据地的发展和武装斗争带来严重影响。为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特委在桑植白竹坪召开会议,总结前段斗争中的经验教训,决定改变死守硬拼的打法,将独立团和各游击队分散在五峰、桑植、石门等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先后攻克桑植的仓关峪、陈家河,直至龙山的乌鸦河,基本上掌握了反?围剿?的主动权。

?会后,独立团和各游击队紧密配合,与1932年一二月间,接连取得了在桑植仓关峪消灭李奇玉团、在石门南北墩歼灭罗效之两个营的重大胜利,不仅收复了大部分失地,还在桑植、慈利、鹤峰3县边界建立了一些新的区、乡苏维埃政府(包括石门的一部分)。此外,巴兴归、襄枣宜区等湘鄂西根据地的其他组成部分都再反?围剿?斗争中得到坚持和发展。?(见《中共湖南历史》第一卷第348页)石门县一直坚持到1932年9月,中共湘鄂西特委及联县政府被迫撤离湘鄂边为止,全县各级苏维埃政府才相继被迫停止活动。

?湘鄂西根据地内,在中共湘鄂西特委领导时期,建立、健全了包括南县、华容、安乡、桑植、石门等在内的湘鄂两省21个县的县委或中心县委。??全省建有3个特委和一个特区委,辖35个县级党委。其中在湖南境内的有一个特委(湘鄂边特委)、一个特区委(洞庭特区委)、6个县委。1931年3月,为了策应洪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红二六军团根据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的指示建立了湘鄂边分特委,下辖鹤峰、五峰、桑植、长阳、石门5县委。5月,根据湘鄂西中央分局指示,改为湘鄂边特委。1932年10月,湘鄂边根据地丧失后,特委机关与中央分局会合后解散。??6个县委除桑植、石门外,还有中共南(县)、华(容)、

13

安(乡)、沅(江)县委。?(见《中共湖南历史》第一卷第353页)党组织的建立为根据地的建设和反?围剿?斗争提供根本保证。

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使湘鄂西的武装力量和根据地面积得到进一步扩大。?红三军发展到3个师8个团共15000人,根据地面积扩大一倍以上,范围远伸到55个县境,分成洪湖、湘鄂边、巴兴归、荆当远、松枝宜、洞庭特区等6个相对独立的战略区域。整个苏区人口含游击区约370万人。??湖南的华容、南县、安乡、桑植、石门、慈利、大庸、龙山、常德、汉寿、岳阳、湘阴、益阳、沅江等14个县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属于湘鄂西根据地的范围。至此,湘鄂西根据地到达鼎盛时期。?(见《湖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历史研究报告》第19-20页,《中共湖南历史》第一卷第348页)

1932年10月,湘鄂西根据地的红三军,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和肃反的扩大化,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失败,丧失了洪湖根据地后,率红主力退出湘鄂西根据地,?采取恢复湘鄂边苏区,准备恢复洪湖苏区的路线?。12月,红三军历时2个多月,行程7000余里,完成了由鄂北向湘鄂边转移的任务。随后攻占鹤峰县城,恢复了中共鹤峰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组建了湘鄂边游击总队,初步稳定了湘鄂边苏区的局势。1933年1月上旬,湘鄂西中央分局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在巩固鹤峰中心区的基础上,向湘西发展,占领桑植。后因战斗失利而被迫退出桑植。

桑植战役失败后,1933年2月10日,夏曦再次召开中共湘

14

鄂西中央分局扩大会议,会议否决了夏曦提出的?清党?和打石门、澧州的意见,决定发展鹤峰周围地区,实行土地革命,集中红三军主力休整,训练红军干部,开展游击战争。根据会议决定,红三军和各地方武装大力开展游击战争,努力恢复湘鄂边根据地,大批红军骨干被分配到湘鄂边各县开展工作。?在苏区军民的努力下,到1933年6月止,湘鄂边苏区拥有五峰、鹤峰、石门、慈利、桑植、长阳、宣恩、恩施等边界地区约20多个区100多个乡,其范围,除湘西方面外,已大部分恢复和发展到1930年湘鄂边全盛时期的规模。?(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390页

从1930年2月至1933年6月,3年零4个月时间,红军在石门建立了渫(仙)阳、磨岗隘、苏家铺、泥沙、太平、子良、南圻、一区(县城易家渡、二都坪)等8个区苏维埃政府和耍武、刘家坪、后路乡、官庄坪、雁池、磨岗隘、杜家岗、袁(沿)市、中坪、水南渡等3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高峰期除南乡外全部赤化,与鹤峰、桑植、五峰等湘鄂边苏区连成一片,成为土地改革战争期间三大苏区之一(中央苏区、湘鄂西苏区、鄂豫皖苏区)。苏维埃政府直接领导下的人口17万多人,占当时总人口的60%以上(据《石门县志》记载,1930年前后,石门总人口在30万左右),涉及现有乡镇南北镇、壶瓶山镇、所街乡、雁池乡、磨市镇、维新镇、易家渡镇、二都乡、蒙泉镇、夹山镇等,占总面积的60%以上。石门苏区人民也与红军一道,为保卫湘鄂西这块红色苏区与敌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作出了巨大牺牲。

三、石门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苏区县

15

1933年10月19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湖北咸丰县大村召开会议,讨论湘鄂边失败的教训与当前的任务。会议决定:放弃?恢复湘鄂边的口号?,改成?创造湘鄂川黔新苏区中心口号?。 1934年1月上旬,进入湘西龙山、桑植、永顺、大庸、慈利等5县境内游击。3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分会,领导根据地的开辟工作。后来,红三军转战到黔东创建根据地,并于7月召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贺龙、关向应等80人组成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宣布了黔东红色政权的建立。

1934年7月初,在打破国民党发动的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十分渺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被迫进行退出中央苏区的准备。

1934年8月7日,任弼时、萧克、王震等为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率红六军团奉命西征入湘,创建以永顺、龙山、桑植、大庸为中心区域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于10月24日在黔东印江木黄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会合。26日,两军在四川(今重庆市)酉阳县南腰界举行了会师庆祝大会,任弼时在会上宣布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并对部队进行了整编。

10月28日,任弼时、贺龙率红二、六军团主力从四川经湖北来凤、湖南龙山等地向湘西进军,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湘西攻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创造工作。在此期间,石门苏区的党组

16

织和革命武装一直没有停止革命活动和游击斗争。

1935年8月下旬,红二、六军团决定扩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向湘西方向进发,主力到达桑植洪家关一带,经走马坪、江垭等地进入石门阳泉、仙阳。由邓中夏带领红十七师抢先占领石门县城。根据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的要求,很快成立了石门县革命委员会,重组游击队伍,恢复部分区、乡苏维埃政府,有力地支援了红军的反?围剿?斗争。

?8月下旬,红二、六军团开展攻势行动,向东出击,先后占领石门、澧州、津市、临澧等地,根据地和红军进一步扩大。?(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395页)?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武装也有较大的发展。据永保、郭亮、大庸、桑植、龙山、保清、慈利、石门、沅陵以及酉阳、宣恩等县的不完全统计,有游击大队9支队)36个,游击分队、中队200多个,游击队员上万人。另外,大庸县独立团、慈利县独立团、永保县独立团、龙桑独立团、郭亮县独立营、龙山县独立营、永沅联县独立营等也相继成立。为加强对地方赤色武装的领导,在省军区下建立了两个军分区。第一个军分区指挥大庸、慈利、石门等县革命武装,第二军分区指挥永保、郭亮、龙山、桑植等县革命武装,在发展游击战争和配合主力红军作战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397页)

在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的领导下,广大军民保卫苏区,建设苏区,取得了显著成就。?至1935年9月,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

17

一步扩大,其中心区和游击区,加上黔东和鄂川边两个游击区,人口约200万。湖南的永顺、大庸、龙山、桑植、保靖、慈利、沅陵、桃源、常德、石门、临澧、澧县、津市等县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均属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范围。在战斗中,红二、六军团迅速发展壮大,达到4个师12个团,红2万人,其中红六军团发展到1.1万人,红二军团发展到9000多人,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成为长江南岸苏维埃运动的重要战略区域。?(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397页)

红二、六军团占领石(门)、临(澧)、津(市)、澧(县)地区,锋芒直指常德、岳阳。蒋介石取得这一消息后,吸取前次?围剿?红军失败的教训,一面命令湘鄂两省87个团的兵力原地死守,一面急调追剿中央红军的孙连仲第二十六路军,以及樊嵩甫、汤恩伯两纵队增援津市、澧县以及其西地区,企图将红军压缩于该地区消灭殆尽。

9月初,敌人部署的?围剿?日渐形成,红二、六军团主动将主力撤离津、澧,兵分两路向石门西北地区集结。一路经临澧新安、石门县城、瓜子峪、皂角市、十里长滩、袁公渡到渡水、磨岗隘、南岳驻扎;一路取道澧县王家场、和尚洞、经石门河口、三圣、杜家岗到维新场驻扎。红二军团团部驻渡水崇阳盛芳木家,所属第四师驻磨岗隘大福桥,第六师驻渡水坪。红六军团军团部先驻维新毛坪,后迁古城堤文家祠堂,所属第十六师驻维新场、

18

磨岗隘一带,第十七师驻磨岗隘。湘鄂川黔独立团驻袁公渡。

红二、六军团在石门集结长达两个多月,红军在这里进行整训、扩红、建立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发的群众对地主豪绅开展斗争,为红军筹集给养。红二、六军团先后召开师以上包括红军、游击队和群众参加的重大会议7次,各种小型群众会200余次,统一红军将士思想,唤起民众支援革命战争。在维新、杜家岗、磨岗隘、九伙坪、商溪河、渡水、皂市、白云桥等地可见?打倒国民党各派军阀!??建立苏维埃政府!??只有工农劳苦群众有当红军的资格!??红军胜利万岁!??实行土地革命!?等标语。

由于蒋介石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发起了新的更大规模的?围剿?,在石门整训的70多天没有找到有利作战的机会。加之红军?原有活动区,东西约300里,南北百余里地方工作基础薄弱,粮食缺少,地形上不利大兵团进行战斗,?(见任弼时1936年7月,《关于红二、六军团从湘鄂边到康东北长征经过的报告大纲》)且与中央失去联系。面对这一困难局面,军委分会仍坚持准备在原苏区内争取打破敌人的?围剿?,并于9月29日在石门县磨岗隘召开了二、六军团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任弼时作了《冲破敌人?围剿?的经验教训与粉碎敌人新的大举?围剿?》的讲话进行动员。此时,军委分会接到周恩来发来的明码电报,询问红军情况。为便于联系,任弼时代表省委和军委分会,立即用密码致电周恩来:?你们现在何处?久失联络,请于来电内对此间省委委员姓名说明,以证明我们的关系。?(引目《红二、六军团致电周恩来电》1935年9月29日)此电报在9月30日为张国焘收到(注:一、

19

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总部的电报密码为张国焘控制,红二、六军团当时不知道这一情况),张以红军总政治委员和朱德总司令的名义署名回电:?(一)二十九日来电收到。(二)你们省委弼时书记,贺龙、夏曦、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委员。(三)一、四两方面军六月中旬在懋功会合行动,中央任国焘为总政委……我们今后应互相密切联络。?红二、六军团在与红军总部取得联系后,军委分会即将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计划电告红军总部。10月15日,红军总部来电指示:?红二、六军团在狭小地区内,固守为失策,决战防御亦不可,转于尝试远征,减员(亦)大,可否在敌包围线外原有苏区附近,诱敌出碉堡,用进攻路线,集中全力以击破之。?并说明?上述急见供给参考?,?请按实际情况由你们自行决定。?10月17日,军委分会在石门渡水坪开会讨论新的行动方针。10月19日,红军总部又来电指示:?取守势是最失策,远征损失大,可望在赤区外围和附近地区诱敌各个击破之。?但说明这是一些建议,由红二、六军围按实际情况决定。经过讨论,军委分会认为,固守原根据地已不可能。一是红二、六军团只有4个师12个团,而南方革命根据地仅剩湘鄂川黔一处,缺少战略配合;二是根据地经济落后,红军给养筹措困难;三是政策过?左?,造成根据地不巩固,而到外线作战也不适宜,难以展开机动,长期脱离根据地作战是红军战略之大忌。10月底、11月初,红二、六军团的大部相继转移到贺龙的家乡桑植。11月4日,省委与军委分会决定,红二、六军团实行战略大转移,突破敌人的封锁,

20

开辟新的根据地。(见《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一卷第406页)

1935年11月18日,总部下达了突围命令。19日,红二、六军团分别在桑植刘家坪的干田坝和瑞塔铺的枫树塔举行突围誓师大会,贺龙、萧克分别向部队下达突围命令,开始突围长征。

自1933年10月,湘鄂西中央分局率领红三军再次回到湘鄂边,提出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到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离开石门的两年多时间,任弼时、贺龙、萧克、周逸群、邓中夏、王震、王炳南等多次率领红军转战石门,曾先后3次进驻石门县城,中共石门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也随之几次迁徙。可见,石门苏区不仅是湘鄂川黔根据地重要苏区县,而且还是贺龙等领导红军进行战斗的大后方,是连接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根据地的重要据点,是红二、六军团长征的策源地。

四、石门苏区在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

建设中的历史作用和贡献

一、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

石门苏区自1925年袁东藩创建中共石门特支开始,到中共石门县委的建立,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建设时期,都建立健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立了红色政权——苏维埃政府。为苏区建设和红军作战提供了组织保证。石门苏区也是红色的摇蓝。石门苏区因为建立早,在血与火的斗争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党政军骨干。贺龙、任弼时、王震、肖克、廖汉生、袁任远、许光达、王炳南、廖汉

21

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石门苏区长期浴血奋战,留下了艰辛的足迹,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功臣。石门苏区为红军输送了不少团职以上的干部,如跟随贺龙等转战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六军副军长陈寿山、红三军八师师长覃甦、红三军九师副师长覃正格、毛泽东的?亲家?陈振亚等。以及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红军的一大批石门籍热血青少年如李元明(解放后任解放军炮兵参谋长)、郑国(解放后任福州军区政治部正军职顾问)、王庆华(解放后任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黄彬(解放后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覃正登(解放后任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等,后来成长为我军的高级将领和骨干。

二、组建了工农革命武装,开展了武装斗争。1929年8月,石门苏区在红军的帮助下,就组建县游击大队和赤色警卫队。后成立县游击队总指挥部,下设三个游击大队,总指挥陈奇谟,政委杨万柳,下属3个游击大队,全盛时期苏区拥有正规武装力量1000多人,枪500多支,红军经常派人帮助军事训练。游击大队担负起保卫苏维埃政权和配合红军反?围剿?的责任。石门苏区面临境内外多股势力的围攻,石门的罗效之团防队和慈利朱际凯团防队等串通一气,多次进攻苏区。1930年3月,苏维埃在红四军的支持下,组织县、区、乡游击队和赤卫队,会同鹤峰苏区武装400多人,对敌人进行反击,将敌军击退。1931年9月,由罗效之策划,联合慈利、五峰等团防队进攻泥沙区苏维埃政府,红军独立团二营营长唐占益和县苏维埃负责人陈奇谟、杨万柳率部死守,激战4小时,因敌强我弱,被迫撤出战斗。县游击大队在

22

红军的领导下,多次粉碎敌人?围剿?苏区的计划,捍卫了石门苏维埃红色政权。

三、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进行了财政经济建设。 一是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1929年8月,石门县苏维埃认真宣传贯彻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案大纲》。1930年春,在白竹垭、古罗等区苏维埃政府实行了土地改革。在区、乡苏维埃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先进行调查,查田登户,确定土地改革方案,将地主豪绅的田、军田、公田等一概没收,分配给贫苦农民耕种。先后有潘坪、古罗、狮燕等21个乡进行了土地改革。清官渡乡苏维埃按照土地分配办法,没收了刘帝臣、唐超会等17户豪绅田地,分给贫苦农民,农民每人分得3-4石谷的田,当年收种了一年,1931年,红军离开此地,敌人进入苏区,群众只种未收。水南渡乡每人分得了6石7斗谷的田地。所街乡苏维埃分配了土地。

二是进行了财政经济建设。苏维埃政府建立后,取消了一切苛捐杂税,实行征收单一的公益费,但纳税的重点放在土豪劣绅等剥削阶级身上。苏维埃政府所得税收主要用于保证红军在石门的供给和慰问部分红军家属,它为打破敌人经济封锁,支援红军战争、改善人民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组建了群众团体,开办了文化卫生事业。城区建立了泥木工会、缝纫工会、理发工会等,他们把贫苦工人抱成一团,在红军进驻期间做了大量支前工作。恢复或新建23个农民协会、开展了打击恶霸豪绅革命斗争。共青团湘鄂边特委指定3人在石门建立特委巡视员办公处,指导湘鄂西各县的共青团工作。

23

与此同时,县、区、乡苏维埃大还办有小学和夜校,由苏维埃政府派人当教员。在夜校,教员教唱《拥护苏维埃》等,宣传革命道理。为救死扶伤,保护和提高红军的战斗力,苏区克服重重困难,在石门和鹤峰交界的北镇办起了医院,及时收治红军伤员和县游击大队伤员。

五、为根据地输送大量兵员,提供了后勤给养。

石门苏区人民拥护、支持红军,为红军提供了兵员和物资上的支援。在红军转战石门期间,数千名石门儿女参加了红军,仅红二、六军团集结石门扩红期间,就有3000多名石门人入伍,并组建了石慈、官铺、石门三个独立团,8000多地方游击武装人员在苏维埃政权丧失后不少也随贺龙参加了红军,在湘鄂西苏区里,石门参加红军的人数是比较多的。1935年10月,红军决定战略大转移时的一次扩红,在石门出现了挥舞红旗,敲锣打鼓送红军的热闹场面。父送子、妻送夫,兄弟争先入伍的动人场面到处可见。?当兵就要当红军?,?不打胜仗不回乡?,?送郎参军上前线?的歌声到处可闻。在石门流传这样的歌谣:?扩红一百,只要一歇(很短的时间);扩红一千,只要一晚;扩红一万,只要一转?。这说明石门人民热爱红军,积极参加红军。驻在维新地区的红六军团设了18个扩红点,在很短的时间就有1000多人报名参加了红军。

除兵力上的支援外,石门苏区给予红军大量的物资帮助,红二、六军团在石门集中整训长达70多天,20000多人,仅粮食消耗,每人每天只按一斤计算,就要140多万斤,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数额是十分惊人的。还不算其他物质给养。据贺龙给中央的

24

报告中称,红二、六军团驻石门西北乡集结整训期间,筹集款16万,粮食几万斤,解决了红军过冬的衣服问题,为红军保证了正常的供给。

六、石门人民为苏区建设付出了沉重代价和巨大的牺牲。 石门苏区为湘鄂西和湘鄂川黔苏区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牺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有名可查的石门籍红军有1200多名,仅牺牲在遵义的烈士就有300多名(遵义市烈士陵园有名可查),牺牲的?无名英雄?更是不计其数。一批红军高级将领如覃苏、覃正格、陈寿山等牺牲在湘鄂边苏区的反?围剿?战场上,红四军早期领导人黄鳌、贺锦斋等在石门苏区的反?围剿?中英勇献身。湘鄂川黔省委委员、五县联合政府代主席龙在前,五峰县苏维埃主席易发琛,湘鄂边特委陈奇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桑植、鹤峰、石门、长阳、五峰联县政府委员刘勋树等石门人在反?围剿?中牺牲,或在?肃反?中遭诬杀。石门的三任县委书记曾庆萱、张仲平、舒玉林在保卫苏区中光荣就义。在国民党的?围剿?中,许多间民房被烧毁,多名群众被杀害。石门苏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红色苏维埃政权。

七、石门苏区为策应中央红军的转移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策应中央红军转移期间,红二六军团先后转战石门和在石门驻扎达70天之久,石门为2万多红军战士提供驻扎条件、后勤给养,提供了兵源支持。尤其是敌人在石门发起的对红军的?围剿?中,石门人民遭受了战乱之苦,付出了巨大牺牲。伍伯选在《猎人闲话》中写道:?石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斗争中,前后牺牲

25

共产党员干部100余人,农民死1500余人,参加红军战死有万人。?

综上所述,根据史实和佐证材料,可以充分证明石门县是湘鄂边、湘鄂西和湘鄂川黔两个革命根据地的重要苏区县。

近来,石门健在的所有老红军战士及其家属、石门老区70万人民对石门至今未列入苏区县范围反映十分强烈,为了激励石门人民牢记历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动石门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恳请省党史研究室、省老区办确认石门为苏区县

中共石门县委 石门县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15日

26

共产党员干部100余人,农民死1500余人,参加红军战死有万人。?

综上所述,根据史实和佐证材料,可以充分证明石门县是湘鄂边、湘鄂西和湘鄂川黔两个革命根据地的重要苏区县。

近来,石门健在的所有老红军战士及其家属、石门老区70万人民对石门至今未列入苏区县范围反映十分强烈,为了激励石门人民牢记历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动石门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恳请省党史研究室、省老区办确认石门为苏区县

中共石门县委 石门县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15日

2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qd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