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韩非子的寓言比较

更新时间:2023-08-17 16:34: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庄子》和《韩非子》的寓言比较

《庄子》和《韩非子》的寓言比较

我国是世界上寓言产生较早,留下的作品也较多的国家之一,可以同印度、希腊媲美。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大量寓言已见于文字记载,在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如《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或进行辩论,创作或引用了许多优秀的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无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这不仅是《庄子》、《韩非子》寓言的相同点,也是世界各国寓言的总格式。

从形式上看,他们的寓言都是夹杂在散文中的,并非单独成篇。

《庄子》中的名篇《逍遥遊》,一起笔:“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乌,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韩非子》的大量寓言被集中在《说林》和《储说》里,称之为“说”而并没有直接用“寓言”二字来命名。可见他们两人的寓言均未独立成篇。

从内容上看,他们认为人们是否有学问,在于实际,不在于形式,都讽刺那些无真才实学,专门招摇撞骗、弄虚作假,最终自欺欺人的伪君子,同时强调用实践来检验的重要性。比如韩非子的《滥竽充数》,庄子的《鲁少儒》。 从思想上看,都由表及里地阐述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以寓言形式说明看待任何事物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庄子人间世》中的《不材之木》。这则寓言本意是说祸福是相因依的,引申为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要透过表面看到本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的《买椟还珠》讽刺了主次颠倒的卖珠者,也讽刺了只重形式,不问内容的买椟者。

抛开他们的相同之处,二者又具有其各自更有价值、更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格。 庄子是哲学家,但他浸入了文学的领域,是一个具有“浪漫的态度,诗的情趣”的“诗人”。恩斯特、卡西尔说:“把哲学诗歌化,把诗歌哲学化———这就是一切浪漫主义思想家的最高目标。”庄子作为浪漫主义思想家,追求并实现了这一目标。他以诗人般的想象力,凭着莲花妙笔,赋予理念以形态、生命。其中对神人的描写最能突出表现这一特色。

《庄子》除在理念上的变形外,还在事物形态、事物功用、人物行为、人物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变形,使作品呈现出怪诞感、奇诡感、变幻感。如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非但不哭,反而“箕踞鼓盆而歌,”这表明了庄子的生死观,他认为人的生死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如同昼夜更替一样,不受人控制。

《庄子》和《韩非子》的寓言比较

总之,《庄子》借助各种变形,不拘于历史,不拘于实物,让思绪随意翱游;追求心目中的理想境界,体现难以抑制的热情,他幻想了一个超离现实的“无何有之乡”,为追求这个崇高的绝妙境界,他对宇宙人生进行了艰深的探索,并讲了有名的鲲鹏故事,借它来比喻“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至人。读《庄子》知道庄子提出的理想带有虚无色彩,但他对现实的认识是清醒的,批判是尖刻的。

《韩非子》评议以准确、精练、生动、犀利为特色,为后世作家树立了榜样并提供了驾驭文字的经验。

首先,他反对复古倒退,坚持进化发展的历史观。韩非继承和发扬了荀子“法后王”的学说,批评了“法先王”的复古主义主张,这恰好与庄子是背道而驰的。他认为历史在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也都在发展变化。《无人入涧》和《子产相郑》两则寓言,从正反两方面劝戒君王必须施行严刑峻法,以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其次,反对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他不但继承了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而且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观念。

第三,反对教条主义。“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可见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的人是非常愚蠢的。要想不劳而获更是行不通的。

第四,说理透彻,逻辑严密,他在辩论中不仅有立论、驳论,而且有问有答,灵活多样,变化自如。最为鲜明的代表作是《自相矛盾》,指明“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寓言反映面广,大至国家兴亡,小至个人生活,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成为其写作题材。

无论是《庄子》还是《韩非子》,它们对后世创作的影响非常大,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魂宝。尤其是《庄子》,他和屈原的作品一样,可以说是“衣被辞人,非一代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q8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