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花园基坑支护及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定版1)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18 07: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隆昌卫星花园安置房项目

编制单位:四川三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基 坑 支 护 及 土 石 方 方 案

年 月 日

0

目 录

1、编制依据 ................................................................................................................................ - 1 -

1.1 编制说明........................................................................................................................- 1 - 1.2 本工程施工依据的规范及标准 ....................................................................................- 1 - 2、工程概况 ................................................................................................................................ - 2 -

2.1 项目基本情况 ................................................................................................................- 2 - 2.2 场地及地质概况 ............................................................................................................- 2 - 2.3 水文地质概况 ................................................................................................................- 2 - 3、施工管理目标 ........................................................................................................................ - 3 -

3.1 质量目标........................................................................................................................- 3 - 3.2 工期目标........................................................................................................................- 3 - 3.3 安全目标........................................................................................................................- 3 - 3.4 文明施工目标 ................................................................................................................- 3 - 3.5 服务目标........................................................................................................................- 3 - 3.6 工程管理体系 ................................................................................................................- 3 - 4、施工部署 ................................................................................................................................ - 3 -

4.1 施工组织........................................................................................................................- 4 -

4.1.1 人员组织 .............................................................................................................- 4 - 4.1.2 施工机械组织 .....................................................................................................- 7 - 4.1.3 原材料组织 .........................................................................................................- 7 - 4.2施工准备.........................................................................................................................- 7 -

4.2.1 现场准备 .............................................................................................................- 7 - 4.2.2 技术准备 .............................................................................................................- 7 - 4.2.3 施工机械安排 .....................................................................................................- 8 - 4.2.4 物资准备 .............................................................................................................- 8 - 4.2.5 人员准备 .............................................................................................................- 8 -

5、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8

5.1 工程测量............................................................................................................................ 8

5.1.1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 8 5.1.2 准备工作 ................................................................................................................. 9 5.1.3 工程定位 ................................................................................................................. 9 5.1.4 平面控制网测设原则 ............................................................................................. 9 5.1.5 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 10 5.1.6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 10 5.2土、石方挖运施工…………………………………………………………………………………….………………..10

5.2.1基坑开挖技术要求……………………………………………………………………………………………10 5.2.2土方挖运施工流程……………………………………………………………………………………………10 5.2.3机械配备……………………………………………………………………………………………..……..…….11 5.3基坑支护措施及方案的确定 ........................................................................................... 12

5.3.1 基坑支护措施 ....................................................................................................... 12 5.3.2 基坑支护方案 ....................................................................................................... 14 5.4喷锚支护施工……...…...………………………......……………………………….……………………………… …16

5.4.1喷锚支护施工工序……......………...………………...…… .……………………………………………16

1

5.4.2土钉施工…….........…...………...……………………………………………...…………..…….………….17 5.4.3挂钢筋网……...…...………...………………...…... ……...…………………………… ...…………….….18 5.4.4喷射混凝土… .…………………………………………….…………..…………………………………….….19 5.5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 ………….19 5.6质量保证措施……………………………………………………………………………………………..……………….20 5.7安全保证措施…………………………………………………………………………………………..………………….20 5.8应注意的问题……………………………………………………………………………………………………..……….20 5.9地下管线及地下障碍物…………………………………………………………………………….…………………21 6、基坑监测方案与监测方法 ....................................................................................................... 21

6.1监测目的........................................................................................................................... 21 6.2 监测内容.......................................................................................................................... 21 6.3 监测点埋设及监测方法 .................................................................................................. 21 6.4 监测频率..................................................................................................................... - 23 - 6.5 基坑监测报警值 ......................................................................................................... - 23 - 6.6 变形监测信息的分析处理 ......................................................................................... - 24 - 6.7变形控制措施 .............................................................................................................. - 24 - 6.8应急措施...................................................................................................................... - 24 - 7、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 ................................................................................................... - 25 -

7.1 质量目标..................................................................................................................... - 25 - 7.2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 - 25 -

7.2.1质量保证体系的设置 ....................................................................................... - 25 - 7.2.2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保证 ................................................................................- 26 - 7.3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26 -

7.3.1 组织措施 ...........................................................................................................- 26 - 7.3.2 技术措施 ...........................................................................................................- 26 - 7.3.3 严把材料进场及二次检验关 ........................................................................... - 27 - 7.3.4 加强施工中的计量管理 ................................................................................... - 27 - 7.3.5 成品保护措施 ....................................................................................................... 27 7.4 雨季施工措施 ............................................................................................................. - 28 -

7.4.1 排水系统设置 ....................................................................................................... 28 7.4.2 雨季施工措施 ....................................................................................................... 28

8、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 30

8.1 安全目标.......................................................................................................................... 31 8.2 安全保证体系 .................................................................................................................. 31

8.2.1 组织保证体系 ....................................................................................................... 29 8.2.2 资金和信息保证体系 ........................................................................................... 29 8.2.3 安全生产教育 ....................................................................................................... 29 8.2.4 安全施工与检查措施 ........................................................................................... 30 8.2.5 安全防护措施 ....................................................................................................... 30 8.3 各工种安全措施 .............................................................................................................. 31

8.3.1 喷射砼安全保证措施 ........................................................................................... 31 8.3.2 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 31

9、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 - 32 - 10、文明施工措施 .................................................................................................................... - 34 -

2

10.1 文明施工管理组织和目标 ....................................................................................... - 34 - 10.2 文明施工措施 ........................................................................................................... - 34 -

10.2.1 施工现场的场容 ............................................................................................ - 34 - 10.2.2 施工现场的料具管理 .................................................................................... - 34 - 10.2.3 总平面管理 .................................................................................................... - 35 - 10.2.4 文明施工检查措施 ........................................................................................ - 35 - 10.2.5 奖罚措施 ........................................................................................................ - 36 -

11、工程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 - 36 -

11.1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 - 36 - 11.2 工期保证措施 ........................................................................................................... - 36 -

11.2.1 组织保证措施 ................................................................................................ - 36 - 11.2.2 施工准备保证措施 ......................................................................................... - 37 - 11.2.3 技术保证措施 ................................................................................................. - 37 - 11.2.4 加强与业主、设计、监理单位的联系 ............................................................. 37 11.2.5 建立进度计划动态管理模式,加强工期监控 ................................................. 37

12、施工总平面布置及管理......................................................................................................... 37

12.1 总平面布置原则 ............................................................................................................ 37 12.2 现场总平面布置 ............................................................................................................ 38

12.2.1 办公及生活设施布置 ......................................................................................... 38 12.2.2 施工道路与场地 ................................................................................................. 38 12.2.3 水池布置 ............................................................................................................. 38 12.2.4 材料堆场的布置 ................................................................................................. 38 12.3 施工用电........................................................................................................................ 38 12.4 施工用水........................................................................................................................ 38 12.5 施工总平面管理 ............................................................................................................ 38 13、 应急措施及预案 .................................................................................................................. 39

13.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 39 13.2作业人员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39 13.3基坑变形或垮塌事故应急预案 ..................................................................................... 40 13.4工地发生停电情况应急预案 ......................................................................................... 40 13.5救援器材设备清单 ......................................................................................................... 41 14、施工总进度计划………………………………………………………………………………………………………………..41 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 - 41 -

3

1、编制依据

1.1 编制说明

(1)卫星花园总平面图及地下室平面图。

(2)卫星花园安置房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苏州立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3)本工程设计文件;

(4)本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其它相关管理文件; (5)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及规定; (6)现场踏勘及我公司现有施工技术水平。 1.2 本工程施工依据的规范及标准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4)《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6)《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97) (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8)《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 (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

(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1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1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16)《岩土土钉(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17)《土钉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 1 -

2、工程概况

2.1 项目基本情况

拟建卫星花园项目基坑护壁工程位于隆昌县人民中路C5段,川南幼儿师范专科学院对面。建筑面积:约4.6万m2,结构形式主楼为剪力墙结构,主楼以外和商业楼为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独立柱基基础。 2.2 场地及地质概况

拟建场地上部普遍分布一层厚度不均的填土层(填土层最大厚度7.00m),为附近施工时堆填弃土时形成的人工填土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砂岩层。现由上至下依次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

素填土:杂色,稍湿,稍密状,以砂土为主,混含有砂、泥岩碎块,其中砂、泥岩碎块含量约45%左右,块径0.10~1.20m,厚1.20~7.00m,为近期形成的人工回填土。

(2)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

淤泥:灰黑色,饱和,流塑状,具流变性,以粘土矿物为主,含云母和铁锰质氧化物,表层0.15m富含黑色腐殖质。厚度0.60~2.20m,广泛分布于拟建场地内的也势低洼冲沟和西北侧水田地段。

粉质粘土:灰色~浅黄色,可塑状,下部为硬塑状,以粘土矿物为主,含云母和铁锰质氧化物,干强度低,韧性差,厚度0.50~3.50,广泛颁布于拟建场地内。

(3)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基岩层(J2S)

砂岩: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含白云母及暗色矿物,偶夹泥质条带,细粒~中粒结构,厚~巨厚层状,块状构成或条带状构造,泥质胶结,广泛颁布于拟建场地内。根据风化程度可分为两个带:

强风化砂岩:浅黄~灰白色,节理及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岩石质软易碎呈泡砂状,厚度0.50~3.00m.

中等风化砂岩:浅灰色~灰白色,节理及裂隙较发育,岩芯呈柱状,岩石致密坚硬。钻探揭示最大厚度14.90m。 2.3 水文地质概况

经水文地质调查,拟建场地内无泉水出露,为贫水区;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上覆土层内的局部上层滞水和基岩层内的少量孔隙、裂隙水,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场地在

- 2 -

接受大气降水后,主要以地表径流的方式由高至低排泄汇入邻近的冲沟内,少量渗入地下;场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具有径流短、排汇迅速的特征。

据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资料,勘探期间钻孔的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为0.00~8.60m,拟建场地内无统一的地下水稳定水位,水位变化幅度较大,在枯水季节,地下水水量则较小。

3、施工管理目标

3.1 质量目标

我公司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配备先进的设备,组织一支精干、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按项目法组织施工,充分发挥我公司管理和技术优势,严格按照我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施工,我公司承诺:满足中选文件要求的质量标准,确保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争创“用户满意工程 ”。 3.2 工期目标

根据项目的工期的要求,必须分阶段、分区域地组织交叉流水作业,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资源,在保证实现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克服施工中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在目标工期下提前完成。 3.3 安全目标

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规范组织安全生产,遵从本公司《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杜绝重伤及死亡事故,杜绝重大机械事故、火灾事故。 3.4 文明施工目标

本工程位于隆昌县人民中路C5段,川南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对面,我公司的施工现场将严格按照《内江市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管理规定》要求进行布置和管理,杜绝非文明事件发生,力争达到内江市安全文明标准工地。 3.5 服务目标

我们将本着“尊重业主,服从监理,配合设计,信守合同”的服务目标认真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3.6 工程管理体系

根据施工布置及施工管理目标,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必须建立高效的管理和保证体系,使工程施工处于全面的受控状态。

4、施工部署

施工部署是指导工程全过程施工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导整个施工的原则性条款。

- 3 -

在综合分析工程特点、设计意图、建设地区实际情况、业主意向及我公司实力等因素后,对本工程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寻求技术、资金和社会信誉的最佳结合点,以下对施工组织、施工准备、施工段划分、施工方案选择等进行明确,使今后施工处于全面受控状态,以便更好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4.1 施工组织

施工组织主要分为人员组织、机械设备组织、原材料组织三部分,这些组织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整个施工的生产过程能否顺利完成。根据我公司各部门情况进行内部协调后,对这三部分组织的安排主要为: 4.1.1 人员组织

本工程实行“项目法”施工,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施工现场组织机构,设立工程部、质量安全部、物资部、经营计划部、综合办公室五个管理部门作为项目纵向控制的职能部门,并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作为公司在该项目上的全权代表,负责施工方案、人事任免、技术措施、设备采购、材料调配、施工计划安排等关键问题的决策,执行本公司质量方针,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

法规和政策,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全面负责,完成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内容。项目其他技术及管理人员对项目经理负责。公司与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与项目管理层、项目经理部与施工班组之间的权利与义务,通过合同及责任状明确。

- 4 -

(1)项目组织机构图 见下图

(2)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经理部全面工作的主持者,项目经理的选择对工程能否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本工程项目经理的委任,依据公司对项目经理考核成绩确定。根据对以往主管工程的质量、工期、成本、文明施工、业主及工程的特点,我公司决定选派拥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及较高的管理和协调能力、具有注册建造师资质的工程师担任本工程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将常驻施工现场,直到工程竣工。

项目技术负责人:作为项目施工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主管者,项目技术负责人与工程的质量、安全、成本、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我公司的考察结果和综合评定,确定委派具有类似工程丰富施工经验的工程师担任本项目技术负责。

(3)项目管理层人员

根据我公司项目管理文件的有关规定及现有管理人员情况,拟抽调与项目经理有良好合作经历的人员组成项目现场管理班子。

喷锚施工班组 土石方班组 后勤班组 工程部 质量安全部 成控部 综合办公室 生产经理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

- 5 -

工程部:对施工范围内的工程质量、技术措施、进度等进行管理,解决图纸及设计上的问题,编制单项施工方案或施工技术交底工艺卡, 制订新技术、新工艺的方案;编制与调整周、旬、月施工进度计划。对工程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进行调配指导施工,并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有相应的技术素质。并对施工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质量安全部:对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安全、文明施工进行综合管理,检查班组文明施工、安全宣传教育、落实安全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对施工范围内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控制、评定,对工程施工进行测量放线及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检验、计量管理。负责创优规划、质量检查、验收、控制质量成本、提供质量统计报表及返修、奖惩资料。

成控部:对施工机械设备、临时用水、用电进行管理协调。负责工程材料及施工用材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等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各类材料需用量计划、限额发料、进料验收及材料台帐、提供材料耗用月报、周转材料租赁单及各类材料的验收记录、控制材料采购成本、甲供材料验收、保管和发放;编制各类机械台班使用计划、提供各类机械实际使用台班资料及机械租赁结算单、提高机械完好利用率、指导安装和拆除各类设备,加强设备维修保养、机械租赁的控制。

综合办公室:负责对外协调、后勤保障和消防保卫工作。 (4) 施工劳务层人员组织

施工劳务层是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人员,是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的最直接的保证者。我公司在选择劳务层操作人员时的原则为: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意识;具有较高的技术等级;具有相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

劳务层的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专业化强的技术工种,包括机械操作工、机修工、维修电工、焊工等,这些人员均为我公司曾经参与过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丰富的经验,持有相应上岗操作证的人员。第二类为普通技术工种,包括钢筋工、混凝土工等,以施工过类似工程施工人员为主进行组建。第三类为非技术工种,此类人员的来源为长期与我公司合作并经我公司ISO9001 体系认可合格的成建制施工劳务队伍和新招劳动力。进场人员具有一定的素质。劳务层组织由公司劳资部根据项目部的每月劳动力计划,在全公司进行平衡调配,同时确保进场人员的各项素质达到项目的要求,并以不影响施工为最基本之原则。

- 6 -

4.1.2 施工机械组织

根据本工程特点,经我公司充分考虑,同时对现有设备进行调整后,配置设备如下: (1)土钉施工机械

土钉机2台。现场设一个钢筋加工棚,在钢筋棚内设1条生产线,调直机和钢筋切断机各1台,设2台电焊机,1台切割机。

(2)喷锚、注浆机械

根据喷锚施工需要,现场配备砼喷射机2台、空气压缩机2台,灌浆泵2台等。 (3)其它机械:

其它机械根据施工机具需要量情况及现场施工进度要求分批组织进场,并做好保养和试运等项工作,一些常用的机械及设备配件要有一定数量的储备以便及时替换,保证各种机械正常运转。

具体机械设备配备详见附表。 4.1.3 原材料组织

工程所有主材为项目部自够,供货厂家、材料单价和数量按项目部指定,由项目部成控部门进行采购,从而保证材料质量。 4.2施工准备 4.2.1 现场准备

我公司将首先进行现场交接的准备,与业主、监理单位进行交流、沟通,充分理解其管理意图,对目前的施工现场进行调整,以使整个现场能符合我公司的布置原则及要求。这些工作在大批劳动力进场前全部完成。

与业主单位进行交接之后,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点设置工程测量控制网,还需按照现场标准化管理规定,将场地进一步平整,施工水电接入、做好临时道路,进行施工现场地坪硬化处理,安排现场办公、生产工棚的搭设、临时水电管线的布置等工作,以上工作必须在开工前或初期穿插完成。 4.2.2 技术准备

(1)在本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下,按设计要求,根据工程特点,结合现场环境及本单位情况,进一步细化编制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采用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科学、合理地编制施工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到质量优、工期短、无重大事故。施工组织设计经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实施。

- 7 -

(2)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和地质资料,配备必要的标准图集和规范、规程,项目总工程师主持组织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做好施工图纸会审的准备工作,并编制技术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明确岗位责任制。

(3)在项目总工程师组织下,按照ISO9001标准的要求,编制项目质量计划,明确各分部分项工程所达到的质量目标,使质量在每个分项上达到具体量化,确定特殊工序和关键工序,编制切实可行的各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明确各项责任和程序及质量标准,使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4)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提前做好砼、砂浆配合比设计申请,钢材、水泥的试验工作、钢筋焊接头等材料的试验检测。

(5)制定部分特殊工种、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 (6)制定本工程详细的测量控制方案。

(7)根据施工安排,提出主要材料计划、半成品计划及进场时间。

(8)遵照公司及监理的有关要求,按照新施工规范和监理规范准备好各种资料样表,施工中随时整理装订成册。 4.2.3 施工机械安排

按不同的施工阶段安排机械进退场,并在进场前对设备进行一次检修、调试,确保进场后能够正常使用。首先完成施工用水、用电的接入,修通临时主干道路;砼工程施工前,确保现场临时道路的通畅。 4.2.4 物资准备

施工前的物资准备主要是材料的加工准备和大宗材料的订货准备,应以总进度计划为依据,逐步安排物资进场,既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又不积压材料,过分占用资金。 4.2.5 人员准备

开工前,所有管理人员全部及时到位,劳务人员根据现场需要分批进场,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上岗前由项目总工程师对他们进行全员交底,充分认识本工程的重点、难点和需注意事项,并对所有人员实行挂牌上岗。

5、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5.1 工程测量

5.1.1 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

- 8 -

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6)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 5.1.2 准备工作

(1)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以及±0.000的绝对标高。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平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对比基础、建筑、结构几者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2)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专业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1.3 工程定位

根据业主单位提供的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按照所计算的建筑物主轴线坐标点进行轴线定位。

5.1.4 平面控制网测设原则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 (3)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4)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5)桩位必须用砼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 9 -

5.1.5 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依据平面布置与定位原则,设置主控轴。主控轴线定位时,均布置引线,设置定位桩。地面引线均用红三角标出,清晰明了。施测完成后报监理、建设单位确认后,加以妥善保护。

5.1.6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

(2)根据场区内规划局给定的高程点布设场区高程控制网。

(3)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根据规划局给定的高程点,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先用水准仪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即场区半永久性水准点,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该点也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5.2土、石方挖运施工 5.2.1基坑开挖技术要求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约为4m~5m,严格按基础平面布置图进行施工。基坑开挖下口线按照以地下车库范围线往外推1.5m进行设计。

土、石方施工与基坑支护同时进行,随挖随护,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土方必须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得大于2.00m,当遇到岩石层时,采用台式切割机分层切割,切成900宽*1600长*1000深,再进行机械破碎、人工清理。必须减小开挖厚度,先喷射混凝土面层,再铺设钢筋网,同时可打入土钉,进行灌浆和二次喷射混凝土。 5.2.2土方挖运施工流程

根据现场情况,周边条件和场地地层状况,结合本工程基坑护壁方式的特点,就土、石方挖运施工做如下方案:

(1)本工程土方挖运施工特点在于土方置于表层,石方量大、石方施工工艺复杂,投入机械多,工程进度缓慢。

1) 挖土机从东向西开挖,土方开挖分成自由开挖区和分层开挖区,喷锚支护地段分层开挖区每层开挖高度不宜大于2m,宽度为6~8m,分层开挖;根据支护施工要求保证土方预留厚度。待上一层支护完毕再进行了下一层的开挖。自由区每层开挖

- 10 -

深度约为3m。

2) 强风化岩层和中风化岩层采用机器切割后,用卡特320以上型号的破碎机进行破碎。每层开挖高度不宜大于3m,宽度为2~3m;待上一层支护完毕再进行下一层的施工。根据支护施工要求保证基底预留厚度。

(2)本工程土方开挖拟投入挖掘机两台,设置一条上下车道供运输车辆通行。一台装载机配合进;石方开挖拟投入切割机4~6台,卡特320以上型号的破碎机2台,土石方开挖应从内向外进行,保证车辆进出快速。保证车道置于原生土层上。 (3)当挖到基坑底部的设计标高时,挖掘机应逐步后退,挖到车辆不能从马道上进行运输土方时,用挖掘机把基坑内的土方依次向基坑上运转,直到挖掘机不能下基坑进行挖土时,采用履带式吊车进行垂直运输基坑土方,直到基坑土方挖完为止。土方开挖需保持坑底土体原状结构,应在基坑底及坑壁留150~300mm厚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

(4)挖土施工与喷锚护壁同时进行,随挖随护,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5)挖运施工中,灵活调度,充分发挥铲车、装载机的效率,利用现场工作面,以退行线路布置铲车、装载机后,采用沟端、沟侧和沟角三种方法同时并进。

(6)土、石方挖运相关工程施工流程网络图。

场地平整 土、石方全面开挖 测量定位放线 工程开工技术交底护壁、喷锚 第1批土方开挖(表土)

变形观测 工程验槽 后续施工 人工清底 图4.1.2 土、石方挖运流程网络图

5.2.3机械配备

(1)挖掘机配备挖掘机2台,每台台班产量为2000m3。实际工作效率为85%,除去

- 11 -

坡道开挖,天数为10天。2×2000×10×85%=34000m3>30000m3

故挖土机械能够满足要求。

(2)自卸车配备自卸车约20台,每台运量为15m3,运距按3.5km计算,每天共完成300趟。300×15=4500m3/天;4500×10=45000m3>30000m3故可满足运输要求。

(3)台式切割机5台进行切割后由2台卡特320以上破碎机进行破碎,再由机械装车外运。每台切割机台班产量为120m3,每天总产量为600 m3。实际工作效率为85%,基坑、独立柱基、条基的形成总天数为50天。5×120×50×85%=25500m3>22000m3

故挖土机械能够满足要求。

(2)自卸车配备自卸车约20台,每台运量为15m3,运距按3.5km计算,每天共完成300趟。300×15m3=4500m3/天;4500×10天=45000m3>34000m3故可满足运输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机械设备需根据现场开挖情况,进度要求,堆场位置等进行调整。 5.3基坑支护措施及方案的确定 5.3.1基坑支护措施

根据基坑所处的周边地质环境条件,针对基坑侧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破坏形式和现场水文地质情况及基坑支护规范要求,土方开挖过程中各侧基坑的支护措施如下: (1)基坑周边有天然放坡条件时,宜采用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土层段统一按1:1.5的坡率进放坡,强风化岩层段按1:0.75,中等风化岩层段按1:0.4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 (2)做好排水和降水措施,排水时于坡顶、坡脚设置截、排水沟,坡面设置引水沟,使

设备名称 挖掘机 装载机 自卸车 高压水枪 履带式吊车 台式切割机 破碎机 台 数 2台 1台 20台 2台 1台 5台 2台 - 12 -

地表水形成有序的排放,降水时由于基坑内可能存在渗透进水或大气降水,应做好排水措施和方案。

(3)基坑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开挖过程中,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在基坑开挖及其运行期间,对基坑周边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当发现异常时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当基坑经历雨季运行时,应考虑雨水对基坑侧壁的影响,做好截排水工作。在基坑运行期间,开挖的基坑侧壁边缘一倍基坑深度内严禁堆放建筑材料等重物,以防产生超载而导致失稳。

基坑工程概况、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方案表

基坑位置 侧壁高度(m) 侧壁地层组成 稳定性分析 临时支护方案 永久支护 北侧 4.6 浅部为素填土层(0.49m-1.58m)、粉质粘土层(1.55-2.5m),下部为砂岩层 东侧 4.9 南侧 4.9 西侧 4.8 素填土、粉质粘土层按1:1.5的坡率进行放强风化段处于不稳坡,强为砂岩层 定状态,中等风化放坡 风化岩段处于不稳定状态 层段按1:0.75粉质粘土自立高度的坡率粉质粘土层小,强风化段处于(1.2-1.8m),下部不稳定状态,中等放坡 进行放坡,中为砂岩层 风化段处于不稳定等风化状态 岩层段浅部为素填土层素填土结构稍密按1:(0.44m-1.78m)、状,淤泥自立高度放坡0.4的淤泥层小,粉质粘土自立临时坡率进(0.41-1.60m)、粉高度小,强风化段性支行放坡质粘土层处于欠定状态,中护 处理 (1.3-1.6m),下部等风化段处于较稳为砂岩层 定状态 放坡临时性支护 素填土结构稍密状,粉质粘土自立高度小,东段岩质边坡处于较稳定状态,其余土质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 13 -

5.3.2 基坑支护方案

基坑自然地面以下开挖深度、地质情况的不同以及基坑周边环境等的实际情况,拟分别采用喷锚、素喷支护方式进行坑壁支护 (1)土方开挖修坡

土方开挖分层进行,每层高度不大于2m(土层开挖层高控制在2.0m以下,间隔开挖,每段约开挖15~20m),位置挖至设计要求,然后进行人工修整坡面,应清除坡面虚土,坡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宜为±20mm。杂填土坡面及坡顶上翻1500mm范围内喷射100厚强度等级为 C20的细石混凝土。 (2)土钉墙噴锚施工

1、基坑北侧段按1:1.5的坡率放坡,放坡后的坡面采用锚喷支护。

1)设4排土钉,水平间距1.3m,垂直间距1.3m,自上而下长度L依次为8.0m、8.0m、6.0m、4.0m;土钉打设角度为15°,土钉采用2根Φ25HRB400级钢筋。 2)基坑壁布设φ6.5@150×150绑扎钢筋网,同时按1300mm×1300mm设纵横向加强筋,加强筋采用HRB16螺纹钢筋,与土钉焊接。

3)喷射混凝土采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00mm。

4)防排水措施:壁面喷射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在壁面上凿出直径30~50mm的小孔作为泄水孔(或在布设钢筋网时安放φ50的塑料管作为泄水管),以保证壁内积水的畅通排放。

5)坑壁顶部上翻1500mm范围内喷射80 mm厚强度等级为 C20的细石混凝土。以避免地表水进入坑壁,有效防治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影响坑壁的稳定性。 2、基坑东侧段按1:0.75的坡率放坡,放坡后的坡面采用锚喷支护。

1)设4排土钉,水平间距1.3m,垂直间距1.3m,自上而下长度L依次为8.0m、8.0m、6.0m、4.0m;土钉打设角度为15°,方向由上而下,土钉采用2根Φ25HRB400级钢筋。

2)基坑壁布设φ6.5@150×150绑扎钢筋网,同时按1300mm×1300mm设纵横向加强筋,加强筋采用HRB40016螺纹钢筋,与土钉焊接。

3)喷射混凝土采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00mm。

4)防排水措施:壁面喷射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在壁面上凿出直径30~50mm的

- 14 -

小孔作为泄水孔(或在布设钢筋网时安放φ50的PVC管作为泄水管),以保证壁内积水的畅通排放。

5)坑壁顶部上翻1500mm范围内喷射80 mm厚强度等级为 C20的细石混凝土。以避免地表水进入坑壁,有效防治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影响坑壁的稳定性。 3、基坑西侧段按1:1.5的坡率放坡,放坡后的坡面采用锚喷支护。

1)设4排土钉,水平间距1.3m,垂直间距1.3m,自上而下长度L依次为9.0m、8.0m、8.0m、6.0m;土钉打设角度为15°,方向由上而下,土钉采用2根Φ25HRB400级钢筋。

2)基坑壁布设φ6.5@150×150绑扎钢筋网,同时按1300mm×1300mm设纵横向加强筋,加强筋采用HRB40016螺纹钢筋,与土钉焊接。

3)喷射混凝土采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00mm。

4)防排水措施:壁面喷射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在壁面上凿出直径30~50mm的小孔作为泄水孔(或在布设钢筋网时安放φ50的塑料管作为泄水管),以保证壁内积水的畅通排放。

5)坑壁顶部上翻1500mm范围内喷射80 mm厚强度等级为 C20的细石混凝土。以避免地表水进入坑壁,有效防治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影响坑壁的稳定性。 4、基坑南侧段按1:0.5的坡率放坡,该侧段边坡为砂岩层,强风化段处于不稳定状态,中等风化段处于不稳定状态。放坡后的坡面采用钢筋网喷支护。

1)土钉制作、施打

a) 土钉:采用HRB40016钢筋制成,入石层长度500mm

b) 锤击入土层或植入石层,随时观察并校正土钉杆,使之平直锚入壁

c)土钉设置间距:上下两排错开梅花状布置@1300mm; 2)、钢筋网片安装

a) 在喷射混凝土前,面层内的钢筋网片应牢固固定在边壁上并符合规定的保护层

厚度要求,一般≥20mm。 b) 钢筋采用(Q235)Ф6.5@200*200

c) 钢筋网片可用焊接或绑扎而成,钢筋网铺设时每边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一个网

格边长或250mm,(上下坡钢筋的绑扎≥300mm)

- 15 -

3)土钉端部焊接

土钉端部应与钢筋网片及垫块等相互焊接。由里向外依次为:钢筋网片、端头井字垫块。

4)喷射细石砼面层

a)喷射砼的强度等级为C20,厚度为80mm(或60mm),其配合比为水泥:砂:细石:水=1:2:2:0.45;水泥为普通硅酸盐325级,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15mm,砂为中粗黄砂。

b)喷射顺序是由上而下,喷头与受喷面距离控制在1m左右,喷射方向垂直于受喷面。在钢筋部位,应先喷填钢筋和土钉后方,然后再喷射其前方,以免其后出空隙。 5.4喷锚支护施工 5.4.1喷锚支护施工工序

基坑的喷锚支护施工,拟采用如下施工工艺:

土方开挖(按土钉排距分层开挖)—→土钉施工—→修整壁面—→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土钉灌浆—→??

按上述工序逐层向下循环,直到基坑底,完成支护。 5.4.2土钉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土钉施工,其主要施工工艺为:锚孔定位编号→钻机就位→造孔→洗孔→探孔→下锚→注浆

第一排土钉应特别注意地下设施的安全,施工时应派专人看护,实行旁站监督,检查保证土钉从地下设施下部穿过。

2、钻孔 (1)锚孔定位

1)锚孔位置根据土钉施工图测放。施工前严格检测钻具轴线方位角及倾角,使锚孔方位角及倾角满足设计要求。

2)标志:用红油漆在所测放的孔位处标明锚孔中心点及编号。 (2)钻机就位

本项目土钉施工拟采用1台YXZ-90A型土钉钻机施工。该土钉钻机机动性非常好,采用履带自行行走适用于任何场地,同时成孔作业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在任意位置以任意高度、任意角度成孔。为使锚孔在施工过程中及成孔后其轴线的俯角、方位角符合设

- 16 -

计要求,必须保证钻机就位的准确性和稳固性,并严格检测开孔钻具的轴线与设计锚孔轴线方位是否保持一致。

1)准确性

a)调整钻机立轴轴线和边坡面的接触点的高程与标定孔位一致;

b)调整钻孔立轴的轴线,使其与锚孔设计中心轴线的俯角及方位角保持一致; c)由技术人员测校开孔钻具轴线,使其与锚孔中心轴线方向一致,然后才能开孔。 2)稳固性

a)用卡固管件使钻机牢固卡牢紧稳;

b)试运转钻机,再次校测开孔钻具轴线与锚孔中心轴线,使其保持一致,拧紧紧固螺杆;

c)必须随时保证施钻过程中钻机的稳固性; d)施工过程中设置护正器保证钻孔方向。 (3)造孔 1)锚孔基本参数

①锚孔中心轴线的方位角及倾角(见施工设计图) a)土钉根据设计图准确定位,钻孔中心误差≮2㎝; b)孔斜误差≯1%; c)钻孔倾角误差≯1°。

②锚孔孔径参数:孔径为80mm。 ③孔深参数

a)各锚孔深度均按设计要求严格执行; b)严格控制有效孔深:+△L≮50cm。 2)钻进工艺:采用风动潜孔冲击跟管钻进。 3)工艺参数

①钻进压力:开孔时,使冲击器能紧贴岩面,低压力冲击,平稳缓缓推进即可,钻进过程中 Pf=2~4kN。

②转速

a)开孔转速: n=0。 b)钻进转速: n≯50r.P.m。

c)风量:Q风=9~20m3/min,风压:12~15公斤。

- 17 -

4)扫孔、清孔、测孔

①扫孔:待灌浆段水泥浆凝固后,用同级钎头扫孔。

②清孔:指终孔后的清孔,采用>0.8MPa压缩空气冲孔排碴,保证孔底残存岩渣符合设计要求。

③测孔:钻进过程中及时测定钻孔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否则及时校正。 ⑸注意事项

钻孔应匀速钻进,严格控制钻孔速度,以防钻孔弯曲和变形,造成下锚困难。 3、土钉制作与安装

土钉配筋为2Φ25(HRB400),下锚前进行除锈并清洗干净,按照施工图安装注浆管等,并将制作完成的土钉与注浆管一起置于土钉孔中。

4、灌浆

1)土钉安装完成后,压力注浆前,应该采用高风压清孔。

2)浆液材料宜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和中细砂,砂浆应拌和均匀,一次拌和的砂浆应在初凝以前用完。

3)浆体材料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30。

4)注浆压力控制在0.2~0.6Mpa,并同时确保浆体灌注密度。

5)注浆管与钢绞线同时放入孔内,采用孔底返降发灌注水泥(砂)浆,注浆管端头到孔底距离50~100㎝,注浆施工自孔底至孔口一气呵成,初凝后进行孔口补浆。

6)注浆过程中,严格按配合比计量,搅拌均匀并过滤。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并对基坑壁变形进行观测,如发现有向基坑内变形迹象应立刻停止施工并上报业主、监理和设计。

7)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灌浆泵及其管路,水泥浆搅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合的水泥浆在初凝前用完。

8)在注浆作业开始和中途停止较长时间,注浆前应用清水润湿泵和注浆管线。在注浆完毕后或距下一次注浆时间较长时,应及时将注浆管线清洗干净。砂浆硬化后未能充满锚孔时,应进行二次补浆并封孔。 5.4.3挂钢筋网

完成土钉施工以后,需要将坑壁面人工修平整,然后把按设计方案要求预制好的钢筋网片安放到壁面上,再用Φ16的螺纹钢筋连接土钉,压住钢筋网片。网片钢筋的间距必须严格控制,误差不得大于20mm;钢筋与钢筋的连接,以及钢筋和土钉之间的连接都

- 18 -

必须焊接牢固。 5.4.4喷射混凝土

混凝土的喷射施工,是采用混凝土喷射机,以空压机作动力完成的。混凝土使用的配合比为:水泥:骨料=1:3.0~4.5,其中骨料由细骨料砂和粗骨料豆石组成,骨料的含砂率为45~55%。开工前,将混凝土拌和材料送到有资质的单位作材料检验及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施工时严格按试验配合比执行。

喷射混凝土应在气温大于15度时进行,当有6级以上大风大雨冰冻时不得喷浆。喷射的压力为0.5MPa左右,输送干拌料管径不小于25mm,管长不小于10mm,保持输水压力稳定,喷射距离以砂回填量少为宜。斜面喷射角度不大于15度,分层分段由下而上进行,采用连环式喷射

根据喷射混凝土施工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应加入速凝剂。施工过程中作好混凝土的厚度检查工作,不得小于100mm,钢筋网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在喷射混凝土施工完成终凝2小时后加遮盖保持湿润不少于14天,冬期不得洒水养护,定期对已成的壁面进行喷水养护。 5.5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向所有参加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方案、操作方法、质量标准的安全规程的书面和口头交底,在施工工程中随时检查执行情况,如发现有违反、立即给予纠正,必须使每个操作者对施工的要求和步骤清楚明了。

2、进场机械、车辆须经专业人员检修后方才运行。场地大门设置清洗站,离开场地的车辆清洗干净后才能离开,以清洁车辆达到市环卫要求。

3、土、石方开挖前做好标高控制点,测量人员跟随作业,确保开挖深度正确,严禁超挖乱挖。测量人员在土方开挖之前应放出基坑坡底灰线、坡顶开挖灰线、建筑标高控制点。在开挖过程中,对平面位置(包括基坑上口线、下口线等),基坑坡底和标高(基底标高、场面标高等)等经常进行测量、校核其是否符合要求。

4、土、石方开挖之前保证其它工序施工有利的原则,密切配合支护工序。在上层未支护前,或护壁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不得开挖下层土。开挖下层土时不得碰撞上层支护面。同时在基坑周围用围护栏杆进行防护,搭设专用通道,以便于人员和物资出入基坑。

5、挖到接近基底20cm到30cm时,通知甲方、监理、设计和地勘单位验槽后再定

- 19 -

捡底。人工进行表面修理平整,清底、找平、铲平开挖的死角。

6、施工区域内的水准点和控制桩必须妥善保护,另设护桩或用混凝土镶牢。 7、施工测时前,应进行测量仪器校验,保证达到规定的精度。 8、基坑边界设排水沟,防止雨水及坡顶积水流入基坑内。

9、采用信息化管理,确保基础边坡安全,在基坑顶面设置观测点。 10、土方开挖时必须干作业、不得有积水。

11、开挖时如遇地下管网等障碍物,及时报甲方及项目总工检查,处理后方可进行下步土方开挖。 5.6安全保证措施

⑴进场机械、车辆须经专业人员检修后方才运行。

⑵挖土过程中经常检查基坑边的稳定性,必要时支护加固后,方才可以进行土方机械作业。

⑶辅以人工修整边坡,保证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⑷开挖到设计标高以上150~300mm时,通知甲方,设计和监理单位验槽后再定捡底。

⑸场地大门设置清洗站,离开场地的车辆清洗干净后才能离开,以清洁车辆达到市环卫要求。

⑹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地下部分施工完成前,基坑顶部周围1倍基坑深度范围内严禁弃土、堆放建筑材料、修建临时房屋。 5. 7应注意的问题

⑴应根据地层情况(特别是回填土处)密切与挂网护壁相配合,按照支护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开挖。

⑵开挖机械施工时应确保护壁体的安全、严禁碰撞护壁桩及已经压浆施工完成的土钉。

⑶土方开挖到基坑底部设计标高以上150~300mm,停止机械开挖,待施工验槽后,采用人工清底,以保证土的原状土性。 5. 8地下管线及地下障碍物

⑴建设单位负责提供地下管线的准确位置,同时,也将对周边的煤气管、通讯通信电缆电线等的走向及埋深进行详细的调查。

- 20 -

⑵本项目部负责土方开挖的质量,严格按照基坑工程及支护施工技术要求进行交叉作业。

5.9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基坑的土钉支护是和土方开挖工作交叉协调进行的。要求土方开挖每一层深度不得大于该层土钉的竖向间距,否则,将增加土钉施工难度及影响基坑壁的稳定和安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⑵根据喷射混凝土施工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加入速凝剂。

⑶施工时可对土钉的长度间距等根据现场具体情况作一定的调整,以确保支护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

⑷采用动态信息法施工,若遇软弱层厚度大且较松散时土钉应加密,并减小开挖厚度,先喷射混凝土面层,再铺设钢筋网,进行灌浆和二次喷射混凝土。

6、基坑监测方案与监测方法

6.1监测目的

(1)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则可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与预期相符,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

(2)现场监测结果用于信息反馈,保证施工安全,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2 监测内容

(1)施工前监测内容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邻近建筑物房主对基坑周边既有建筑物的裂缝等情况进行量测、拍照工作,做好周边建筑物情况的原始记录。

(2)施工过程监测内容

A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 B 场地附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变形; C支护结构渗、漏水和地下水变化,水位观测; D 地表开裂情况。 6.3 监测点埋设及监测方法

(1)支护结构顶部位移及沉降

在设置变形监测点位置的支护结构顶部,粘贴如右图所示的反光片,可用水泥砂浆铺设基座,按照观测要求调整反光片的粘贴角度,使反光片尽量垂直于观测站,减小观

- 21 -

测误差。

观测时采用全站仪,先对测两个基准点,确定测站标,再对测点进行三维坐标测量,然后通过计算确定测相对位移及沉降值。

在两倍基坑深度范围以外设置两个测量基准点

(TP1、TP2),5个工作基点(GZ1、GZ2、GZ3、GZ4、GZ5)构成监测控制网。

测量基准点应布置在相对稳定区域,且周边干扰较小,易于测量操作,可采用混凝土基准标石。工作基点布设在1.5倍基坑深度以外的市政道路上,采用在建筑物上埋设混凝土标石。

工作基点与水准基点间设联系点标识点,用于工作基点与水准基点的检测,同构成附合水准路线。

观测点的初始值量取及沉降观测时均由工作基点出发,以固定的线路按二级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观测点观测,水准线路采用固定的附合水准路线,往返观测、分段观测,分段平差。观测点的初始值量取应分不同时段独立进行两次,取两次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2)基坑周边道路的沉降观测

在设计图所示的位置处用Φ103的钻机将地面硬化层钻透,随即打入作为监测点的钢筋,使钢筋与土体结为整体,可随土体的变化而变。为了避免车辆对测点的破

坏,打入的钢筋要低于路面5-10cm。地表沉降测点剖面图,为保护监测点不受外界条件损坏,可在孔口加设盖板。

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情况,高程控制网按二级变形测量等级布设。 (3)建筑物沉降监测点

基坑周边的所有地面建筑物按图示位置设观测点。在这些建筑物的角上采用植筋的方式,将钢筋植入建筑物的构造柱或地圈梁中。监测点必须埋设牢固,并等其稳固后方可使用。沉降观测点的埋设特别注意保证在点上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Υ12钢筋坐点的

- 22 -

观测方法同地表沉降观测。高程控制网与地表沉降监测共用,观测方法及要求同前。沉降监测时应注意:

观测时充分考虑施工的影响,避免在空压机、搅拌机等振动影响范围之内。 观测在水准尺成像清晰时进行,避免视线穿过玻璃、烟雾和热源上空。

前后视观测最好使用同一根水准尺,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视距一般不超过50m,前视各点观测完后,回视后视点,最后闭合于水准点。

(4)支护结构渗、漏水和地下水变化、水位量测

支护结构渗、漏水观测:每天随时观察基坑渗、漏水情况,并根据渗漏情况调整护壁结构的泄水孔的布置密度。该项观测从基坑开始开挖至基坑回填。 6.4 监测频率

本基坑工程监测频率严格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第7.0.3条执行。但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露等;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 6.5 基坑监测报警值

(1)排桩支护

基坑顶位移:50mm,变形速率为5mm/d,开挖过程中基坑变形不超过基坑开挖深度的0.6%;

基坑顶沉降:30mm,变形速率为4mm/d,开挖过程中基坑变形不超过基坑开挖深度的0.4%;

(2)土钉支护

- 23 -

基坑顶位移:60mm,变形速率为10mm/d,开挖过程中基坑变形不超过基坑开挖深度的0.8%;

基坑顶沉降:60mm,变形速率为5mm/d,开挖过程中基坑变形不超过基坑开挖深度的0.8%;

(3)临近建筑物

最大沉降:累计值40mm,倾斜:累计值2/1000,取两者的小值,变化速率0.1H/1000mm/d。

6.6 变形监测信息的分析处理

(1)基坑变形监测的信息进行及时收集分析,并以图表的方式将结果汇总。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当监测结果超过预警指标应立即停止基坑开挖,采取锚拉或支撑等应急措施进行处理。

(2)由于监测都是连续的,一般来说,在险情出现以前,监测数据会有所反映,完全可以避免出现险情后再来采取措施。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某个部位监测数据急剧变化,应放慢土方开挖速度或停止开挖,并加大监测密度,分析原因。 6.7变形控制措施

(1)分层分区开挖与支护

采用分区(分段)与分层开挖和支护的技术措施,避免不同地段主动土压力相差较大现象,减小其差异变形。

(2)设置排水孔

将未疏干地下水和地表渗水有效地排出支护结构之外、减小水压力对支护结构的影响。

(3)管理措施

委派专人进行基坑变形监测,将监测成果每天绘成图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异常立即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6.8 应急措施

(1)如果出现险情,应立即停止险情处的土方开挖工作,并及时疏散现场施工人员至安全地带。

(2)用挖掘机等机械快速回填土方到险情处支护体系的下部,防止支护体系的整体滑移而带动更大面积的支护体系险情。

- 24 -

(3)观测位移变形,如果裂缝较小且趋于稳定,可在原有支护体系上加固处理(有条件可在险情段施工预应力土钉)。

(4)如果变形较大,原有支护体系已经完全失效,则可用机械辅助人工分层分段重新加固。

7、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

我项目部将严格按规范化极强的质量体系文件进行操作,加强项目质量管理,规范管理工作程序,提高工程质量,从而达到我公司的质量方针。我们将从工程质量目标、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质量保证措施、雨季节施工措施及全面质量管理等五个方面去确保工程质量。 7.1 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目标: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规范要求,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质量标准,全面履行施工合同中的各项承诺,确保工程质量100%合格,争创“用户满意工程”。我公司将把本工程列为公司的重点工程,以创优质工程作为项目部的内控目标,充分调动全项目部的技术、施工力量,确保目标的实现。 7.2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以质量为中心所制定的保证质量达到要求的循环系统,质量保证体系的设置可使施工过程中有法可依,但关键是在于运转正常,只有正常运转的质保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7.2.1质量保证体系的设置

质量保证体系是按科学的程序运转,其运转的基本方式是PDCA的循环管理活动,它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把经营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形成一个高效的体系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工程质量的保证。首先,以我们提出的质量目标为依据,编制相应的分项工程质量目标计划,这个分目标计划应使所有项目参与管理的全体人员均熟悉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在目标计划制定后,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编制相应的工作标准交施工班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方式、方法的调整,以使工作标准完善。再次,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施工工长还是质检人员均要加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使所有质量问题解决于施工之中,并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以保证在今后或下次施工时不再出现类似问题。最后,在实施完成后,对成型的建筑产品或分部工程分次成型产品进行全面检查,以发现问题。追

- 25 -

查原因,对不同产生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从人、物、方法、工艺、工序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产生改进意见,再根据这些改进意见而使施工工序进入下次循环。 7.2.2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保证

(1)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应充分重视质保体系的运转的正常,支持有关人员开展的围绕质保体系的各项活动。

(2)配备强有力的质量检查管理人员,作为质保体系中的中坚力量。 (3)提供必要的资金,添置必要的的设备,以确保体系运转的物质基础。 (4)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制度,以保证质保体系的运转。

(5)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以便在质保体系运转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6)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使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确保用户满意。 7.3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结合我项目部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我项目部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7.3.1 组织措施

根据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分解,将质量的责任划分到上至项目经理下到班组工人。项目开工前,由公司总工对现场所有管理人员进行技术质量交底,使每个人对自己的责任、任务有清晰的认识。过程中,每星期开一次“质量例会”,组织各有关管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令、法规、条例、规定及上级有关质量文件,根据现场实际学习有关图纸及规范、规程、标准,检查上周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并对下一步施工质量提出预控措施等。严格工序管理:对于每道工序施工,都要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坚持“自检”、“专检”、“交接检”三检制度,坚持上道工序施工质量达不优良标准,下道工序不得施工的原则,凡是在交接程序上出现了质量通病,项目经理必须对交接人员进行追查,项目经理不追查责任的,公司立即追查项目经理的责任。 7.3.2 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决定了施工质量的优劣。发放图纸后,内业技术人员会同施工工长先对图纸进行深化、熟悉、了解提出施工图纸中的问题、难点、错误,并在图纸会审、设计交底时予以解决。同时,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或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新的施工工艺才能达到目的的内容进行摘录

- 26 -

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改进。 7.3.3 严把材料进场及二次检验关

工程质量创优,物质供应质量是基础,在材料采购上,我司实行公司与项目部的双重把关制度,工程上的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设备,必须要求供方提供产品样本及出厂合格证,试验室按规范抽样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及上述提供的资料,选择最佳的供货单位。进入现场的材料,严格进行检测试验并加强材料进场验收工作,凡进场的产品质量不符合者一概拒绝验收。施工材料的质量,尤其是用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和美观,故在各种材料进场时,一定要求供应商随货提供产品的合格证或质保书,同时对钢材、水泥等及时做复试和分析报告,只有当复试报告分析报告等全部合格方能允许用于施工。对于业主指定品牌或供应的材料,我们同样按以上办法进行严格控制。无论是业主指定还是自购材料,如不合格,坚决退货,不得在施工现场出现。为保证材料质量,要求材料管理部门严格按公司有关文件、规定及相关质量体系文件进行操作及管理。对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均要建立完善的验收及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更不允许不合格材料用于施工。在材料供应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到“四验”、“三把关”。即“验规格、验品种、验数量、验质量”、“材料验收人员把关、技术质量试验人员把关、操作人员把关”,以确保用于本工程的各种材料均是合格优质的材料。 7.3.4 加强施工中的计量管理

计量工作在整个质量控制中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在计量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各种计量设备的检测工作,按公司的计量管理文件进行周检管理。现场混凝土搅拌中的计量控制系统、测量仪器等必须得到成都市计量部门、业主、现场监理的检测确认,方能投入使用。

7.3.5 成品保护措施

成品保护措施是施工质量的关键一步,成品保护的职责、分工及具体的措施是落实成品的关键,我们将对成品保护工作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1)成品保护的职责

项目经理:组织对完工的工程成品进行保护。

项目总工程师和项目副经理:制定成品保护措施或方案;对保护不当的方法制定纠正措施;督促有关人员落实保护措施。

- 27 -

材料员:对进场的原材料、构配件、制成品进行保护。

班组负责人:对上道工序产品进行保护;每道工序产品交付前进行保护。 (2)成品保护的分工

原材料的堆放、场内搬运的保护由材料员负责;

加工产品在现场之前由加工车间保护,进场后由材料员负责保护;

工序产品在验收之前,由该工序的班组负责人负责保护,验收后下道工序班组负责人负责保护;

最终的工程产品由项目经理指定人负责保护,直至产品交付为止。 7.4 雨季施工措施 7.4.1 排水系统设置

根据场地条件、建筑物的布置并结合正式排水沟布置情况,设置临时排水沟,接入市政排水沟,同时配备潜水泵,做为应急排水之用。 7.4.2 雨季施工措施

(1)按施工要求设置现场排水系统,改进完善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系统畅通,防止场地积水和运输道路通畅。同时做好防雨材料储备工作。

(2)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防洪领导小组,负责日常防洪检查。

(3)现场机电设备采取防水、防淹、防雷电源线路要绝缘良好,有完善的保护接零。 (4)现场四周排水管沟要及时疏通,并备好一定数量的抽水设备。抽水设备应齐全,状态良好,做到及时清除积水,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5)雨季施工,应备一定数量雨布、塑料薄膜等的遮雨材料,雨量过大应暂停室外施工。

(6)加工场地、运输道路应采用适当的防滑措施确保安全。 (7)雨天进行钢筋焊接时,应搭设防雨棚后方能进行。

(8)安排专人落实专用防汛物资,放在专用仓库内备用,不得挪作他用。防汛期间,每天安排不少于2人轮流值班,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并组织力量及时抢救。

(9)施工临时配电箱应搭设防雨棚,加强临时供电线路的巡视检查,防止漏电事故发生。

8、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以质量为本,安全为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安全生产方针,在计划、施工、

- 28 -

检查上,坚持以安全为核心,渗透于生产的各个环节。抓好对职工及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是提高职工的行为安全,防患于未然的治本之举,同时必须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在施工中坚决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保证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确保本工程施工安全。 8.1 安全目标

(1)无因工死亡、重伤和重大机械设备事故; (2)无火灾事故; (3)无严重污染扰民; (4)无重大交通行车事故。 8.2 安全保证体系 8.2.1 组织保证体系

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部设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管生产的施工负责人必须管安全;项目部设安质部,并设专职安全检查工程师、安全检查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进行安全责任目标的分解,实施对安全生产指标的考核。 8.2.2 资金和信息保证体系

保证足够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和物资投入。

建立完整、可靠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保证及时、准确地传递、处理和反馈各类有关安全生产的信息。 8.2.3 安全生产教育

安全教育内容分别为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我单位的安全教育分三个层次进行, 一是对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每次生产会、调度会、协调会布置生产任务先强调安全生产,对本工程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和行为尽量作到事先提醒,要求各级管理人员高度警觉,防止不安全因素滋长,做到警钟长鸣。二是对基层单位领导、工地施工负责人、安全员开展的安全业务培训。在安全专业技术培训方面,进一步学习《建筑法》有关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条例,使管理人员提高认识,转变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把“安全第一”变成依法办事的自觉行动。并不断介绍安全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提高管理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和安全管理效能。三是对工地施工人员的入场教育,每一批工人进场,由项目部组织进行岗前安全培训,由安全部门

- 29 -

统一命题考试,合格者才能上岗,并在分项工程施工前由施工负责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抓好岗位培训,特别是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工种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以有效地提高职工和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加强防范各种隐患的能力,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8.2.4 安全施工与检查措施

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各项经济承包合同均有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奖罚办法。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方案和下达施工计划时,必须同时制定和下达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无安全措施技术交底,不得施工。

生产工人应掌握本工种操作技能,熟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认真建立“职工安全教育记录卡”,及时做好记录。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在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危险区、都必须挂有安全警示牌。

安全防护用品、钢管、扣件、螺栓、电力线等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中小型施工机具均必须专人使用,专人保养。

夜间施工配备足够的照明,电力线必须由电工人员架设及管理。

各种大型施工机械,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确认良好,并经试运转正常后,方可使用。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现场安全检查制度。

定期检查:项目经理部每半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安全员和作业班组随时注意安全检查。

每次检查都必须做好记录,发现事故隐患要及时签发安全隐患通知单,并本着三定的原则(即定整改负责人、定整改时间、定整改措施)及时解决,将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8.2.5 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危险地段设相应的醒目标志和标语,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施工危险地段。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配戴安全带,粉尘作业人员必须配戴口罩。

作业区外要设置醒目标记,非施工人员不得入内。

基坑开挖至2.0m深时,须沿基坑四周搭设防护栏,保证人员及设备等的安全。

- 30 -

8.3 各工种安全措施 8.3.1 喷射砼安全保证措施

(1)支护工作面开挖出后,及时修坡挂网与喷砼,砼拌料场搭设防雨棚,以便在下雨时进行喷砼作业。

(2)因地下情况多变,如果在开挖时出现局部位移过大现象,采用机械作业挖土方回填坡脚,及时加固处理后再进行开挖。

(3)在基坑开挖前,应查明基坑周围地下管线,土钉应从管线上下穿过。 (4)要求现场必须备用钢丝网,以备支护时急需。 (5)基坑土方开挖与支护达2.0m时。

(6)施工用电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标准》规定。

8.3.2 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1)、坚持电气专业人员持证上岗,非电气专业人员不准进行任何电气部件的更换或维修。

(2)、建立现场临时用电检查制度,按现场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线路和设施进行

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抽查记录存档。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架设和使用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

(4)、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内、外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5)、应保持配电线路及配电箱和开关箱内电缆、导线对地绝缘良好,不得有破损、硬伤、带电体裸露、电线受挤压、腐蚀、漏电等隐患,以防突然出事。

(6)、在采用接地和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符合规定。

(7)、为了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保证现场照明不中断,配电箱内的动力开关与照明开关必须分开使用。

(8)、开关箱应由分配电箱配电。注意开关箱内的用电设备不可一闸多用,每台设备应有各自开关箱,严禁一个开关电气控制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含插座),以保证安全。

(9)、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周围应有两人同时工作的足够空间和通道,不要在箱旁堆

- 31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q4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