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中的天津曲艺团发展现状——以天津时调为调查研究个案

更新时间:2023-05-18 17: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38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中的天津曲艺团发展现状

——以天津时调为调查研究个案

范佳悦1 李咏梅2

(1.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2.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300041)

摘 要:天津的曲艺市场从形成规模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这片以水陆码头为商贸枢纽的土地上,

孕育出众多的曲艺形式,演绎着丰富且魅力独特的曲艺艺术。天津曲艺团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北方地区著名的曲艺艺术表演团体,拥有多位国宝级曲艺名角,成为中国曲艺发展的重镇。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现实问题与发展困境。本文以天津时调为研究个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展现天津曲艺团的发展现状,并在研究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希望这篇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论文,对天津时调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曲艺;天津时调;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

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19)01-038-07

收稿日期:2018-12-01

项目基金:本文系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卤簿鼓吹乐研究”(项目编号:HJYS-2017-A01)阶段性成果;内蒙古自

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名栏建设专项项目“田野调查”(项目编号:NJMZ1706)专栏论文。作者简介:范佳悦,(1995-),女,河北省唐山市人。内蒙古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2018级硕士研究生。 李咏梅(1969-),女,河北省唐山市人。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特聘摄影师。

天津是全国范围内著名的曲艺之乡,它的曲艺发展繁荣的历史,已有近600余年,数百种曲艺曲种在这里生根发芽流传至今,使得天津这个以水陆码头为商贸枢纽的商业城市,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曲艺的“大本营”。

民间常流传着一种说法:“一部戏在北京唱红不算红,在天津叫座才算红”,天津的曲种多样,不仅有天津时调、天津快板这样的本土曲种,还有如京韵大鼓、京东大鼓、快板、评书等北方融合曲种。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娱乐消费活动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的休闲活动也不满足于聆听戏曲,影视行业与互联网行业占据的人们大量的时间。如何继续保持曲艺的生命力成为了我们所面临的难题,如今的曲种岌岌可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现状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为此,我于2018年10月中旬和2019年元月16日至元月19日两次到天津曲艺团拜访了包括团长王立扬先生在内的多位曲艺界前辈,并征得天津曲

艺团同意,从曲艺团文献资料室拍摄、复印了大批

第一手资料,现将相关的调查内容及文献资料整理成这篇田野考察报告,以求教于方家学者。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曲艺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史过程。

天津在解放后追求精神生活,又因几余年殖民地的熏染,天津人民的追求精神生活的质量很高,天津曲艺团自1953年建团,成为了天津曲艺的缩影。

此时,曲艺表演者越来越多,曲种也越来越多样,天津曲艺空前繁荣,之后的文革大部分艺人转行,人们也不再听曲。从图一报纸刊登情况来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京津冀地区对于戏曲吹捧热度较高,且天津地区的曲艺尤为繁荣(见图1,拍摄时间:2018年10月6日上午。拍摄地点;天津市曲艺团文献资料室。拍摄者:天津文化和旅游局特聘摄影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pk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