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更新时间:2024-06-22 16: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题库
河南工业大学
二00六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总论………………………………1 第二章 辩证唯物论…………………………………………………5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附 录 唯物辩证法…………………………………………………16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31 唯物史观总论………………………………………………46 近四年哲学考试试卷汇编…………………………………49
第一章 导 言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列宁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所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 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C物质是否能为意识所正确反映 D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3、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 C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D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5、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
A一种或几种物质形态演化构成的 B物质和精神共同构成的 C客观精神或神创造出来的 D人的意识创造出来的 6、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7、认为“感觉是认识的起点”,这种观点( ) A只是唯物主义观点 B只是唯心主义观点
C只是不可知论观点 D既可以是唯物主义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观点 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9、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11、“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非决定论的观点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12、“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是属于( ) A实用主义观点 B唯意志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是 ( ) A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C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D坚持经验论反对唯理论 14、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它是:( )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相脱离 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15、诸葛亮在《戒子篇》中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中“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体现了什么思想( )
A古代朴素辨证法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辨证法 D唯物辨证法
16、西汉哲学家董仲舒认为,万物统一于五行,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天。五行相生体现了天的恩德,五行相胜体现了天的刑罚。这一思想属于( ) A古代朴素辨证法 B唯物主义辩证法 C唯心主义辨证法 D主观唯心主义 17、被列宁称为哲学问题上的“照妖镜”的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D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1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后才出现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 19、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D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20、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创新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A我思故我在 B万物皆备于我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2、黑格尔认为,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朱熹提出,“理在事先”、“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柏拉图则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下列对黑格尔、朱熹以及柏拉图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有( )
A都属于唯心主义 B都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C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都属于机械唯物主义 3、《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主张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4、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 ( )
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是不可正确认识的
C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认识的基本路线是由精神到物质 5、以下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有( )
A“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B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C水是万物的本原 D物质是指水土气风 6、以下观点属于机械唯物主义的有( )
A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B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此处“天”乃百神之君) D太阳底下无新物
7、旧唯物主义不能战胜唯心主义的原因是:( )
A片面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未能科学说明意识的起源 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由于唯心主义的狡猾 8、能否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关系到能否( )
A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B坚持唯物主义路线的问题 C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 D坚持世界可知性的问题 9、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A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B否认运动和静止是相互包含的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10、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有( ) A由和必然 B真理和客观规律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D理论和实际 三、辨析题
1、“科学之科学”的提法正确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棵不结果实的花 3、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不一定是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ACAC 6-10:CDDDC
11-15:DCAC 16-21:ACCCC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3、ABD 4、ACD 5、ACD 6、ABD 7、ABCE 8、ABCD 9、CD 10、BDE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
(1)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但不能说是“科学之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①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 主观能动性 50、“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51、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 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52、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 ) 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53、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 )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54、“人定胜天”思想( )
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 5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56、“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 )
A承认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C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57、“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这段话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 A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 C只有站在自然界之外,才能统治自然界 D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利用自然规律 5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59、“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60、“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体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 E物质这一范畴不过是人们纯粹主观抽象的结果
2、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物质现象:( ) A镜中花、水中月 B阶级斗争 C引力场 D梦中树 E未实施的城市规划
3、下列观点中哪些反映了辩证法的运动观点(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里 E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4、“尺寸之木,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说明了( )
A说明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说明了客观世界本身的无条件性 C说明了任何有限中都包含着无限 D说明了有限和无限是对立的统一 E说明了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5、下列属于人的意识活动的有( )
A饥餐渴饮 B趋利避害 C胡思乱想 D审时度势 E神机妙算 6、下列哪些说法表示了时间的一维性( )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诗) B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谚语) 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谚语)
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莫说时候早,一去没处找(打油诗) E逝者如斯夫。
7、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 ) A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B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C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D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E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8、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 A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 C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
D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
E会导致诡辩论
9、“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 )
A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 B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
C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E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1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B否认运动和静止是相互包含的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E主张时间和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三、辨析题
1、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2、万物都在运动,但都只在概念中运动。 3、承认运动的观点就是辩证法的观点 4、世界统一于存在
5、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6、意识能直接作用于客观外界
7、“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自身的主观映象” 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
四、材料分析题(请根据结合所学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中有一则著名的故事,说有一个楚国人过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去了,这个人立即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便安然自若的坐在那里。当船停泊了,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寻找他的剑,结果徒劳无益。作者在故事后边发了一通议论:“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尖锐而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不知时变的人。后人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刻舟求剑”,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化的愚蠢可笑的行为。用所学哲学原理分析材料内容。
2、古希腊有一个喜剧,说一个人欠了另一个人的钱一直不还,债主催急了,债务人说“一切都是变化的,借钱的那个我,已经不是现在这个我,因此我不欠你的债。债主发了脾气,打了他,两个人撕扭到法庭。法官问欠债的人为什么不还钱,他又把理由重复了一遍。法官问债主为什么动手打人,债主说,一切都是变化的,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因此我未打人。于是这场官司就不了了之了。
请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材料中的两个人犯了什么错误。
3、“空间、时间是什么?别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搞清楚了,而我的智力发育迟,长大了也未搞清楚,于是,我一直揣摩这个问题。结果就比别人钻得深一些。”----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起了时空观的革命。他认为,当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时间、空间都要变化。如,飞船上的一秒钟,相当于地面上的50秒。宇航员以近光速在空中飞行一年,相当于地上的50年。如果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在他们20岁那年,其中一个兄弟乘坐速度为0.99c的火箭遨游太空,而另一位兄弟留在地球上,一年以后,那位21岁的太空游子返回地球,会发现自己的同龄兄弟已是74岁的老翁了。这就是人称“双胞胎详谬”的想象。
请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材料内容。 4、观音的变迁
中国人心目中的观音菩萨是一位美丽端庄、仪态楚楚的纤纤女子,她救苦救难、乐善好施,人称“大慈大悲观世音”,但根据佛教传播及变迁的历史,最初的观音不但不美丽,甚至根本就是膀大腰圆,长满胳腮胡子的凶神样子。据称佛教传到西域(今中亚地区)时,那时仍处荒蛮时代的西域人,为了应对各种自然天灾,迫切需要一位神灵来降妖除怪,观音菩萨于是被赋予降伏妖魔鬼怪的重任,他虎背熊腰,力大无穷,酷似中国传说中专司捉鬼的钟馗,那么观音到中国为什么又成了女儿身了呢?原来当观音传至中国时,中国早已是十分发达的封建社会了,经济繁荣,政治昌明、各种“土生土长”的神灵也一应俱全,根本不需要任何外来神灵去降妖除怪,根据当时人们的现实需要,只有有关人们生儿育女事尚无神灵掌管,于是人们便觉得应该由观世音来专管生儿育女的工作,大概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抓计划生育工作的,谁若想生儿子,就去求观音降福,于是观音就取得了“送子观音”的美名。但给妇女送儿子的工作显然不适合大男人去干,人们相当然地认为观音也应该是女儿身,于是观音菩萨就由彪形男儿变成了仪态万方的纤纤女郎!
问:观音菩萨变化的过程告诉了我们一条什么哲学原理?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5、绿茵的悲哀
岁末的中国足坛阴风四起,浊浪滔天,替天行道的,冷眼旁观的,忽于辩白的,乱轰轰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位资深人士非常痛心地直面失败:“中国足球到了该好好反思的时候了……现在这批正值当打之年的球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再和他们讲道理摆事实已经不起作用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一代球员算是废了。他们价值取向已经严重变形。中国足球职业化培养的这批球员既没有精神,也没有作风,至于荣誉就更不用提了。他们考虑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得失,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可以损害任何人的利益,于是就有了围攻裁判,打假球,吸毒和财球……” --摘自《郑州晚报》2004.12.12
问:绿茵悲哀的根源(据材料分析)是什么?这说明了一条什么哲学道理? 6、永远都要坐前排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她的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他人。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无论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都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都要坐在前排”。正因为如此,玛格丽特不仅在学业上出类拔萃,而且在体育、唱歌、演讲及学校其它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也正因为如此,40多年以后,她才成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的铁娘子,玛格丽特.撒切而夫人。
“永远都要坐在前排”,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并不少,而真正能够坐在 “前排”的人却总是不多。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到前排”仅仅当成了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把理想变成了行动。(摘编自《读者》,2002-18)请回答:
(1)“永远都要坐在前排”的座右铭对玛格丽特成长的影响说明了唯物论的什么原理? (2)“想坐前排”和“坐到前排”之间有什么区别?文章的最后一段告诉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7、国人不会忘记2003年10月15日,一个载入中华史册,同样载入人类宇航史册的辉煌时刻。当长征二号火箭托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并与次日凌晨顺利回收,中华千年飞天梦,
终于圆梦在今朝。在普天同庆之时,我们不应忘记,中华千年飞天梦的“根”--明朝官吏万户。大约600年前,万户把自己绑在47支土制火箭上手里还举着形似翅膀的风筝,他让仆人点燃火箭,想让遨游太空的梦想变成现实。但缺少科学技术的“飞天”之举只能换来悲壮的回忆,万户的血肉之驱被炸得粉碎。这种探索太空不怕碎骨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证。我们同样会说,万户飞天永垂青史。
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同样是探索太空的活动,同样是实现飞天的梦想,为什么万户飞天,梦断苍穹?为什么神舟飞天,圆梦成功?究竟什么样的原因,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
8、把木梳卖给和尚
一家著名跨国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人员。消息传出,应聘者趋之若鹜,但这些人拿到公司考题后,却都面面相觑。原来,公司要求每位应聘者在10天内尽可能把木梳卖给和尚,为公司赢得利润。考题一出,众聘者多做鸟兽散,仅剩A、B、C三人。
按公司要求,三人知难而进,开始闯江湖,卖木梳。期限到,各位回公司交差。
A只卖出一把木梳。原来,A前往某寺庙推销,不料遭众僧责骂,被轰出庙门。在归途中遇一游方僧人述其遭遇,僧动恻隐之心,解囊买下。公司主管甚为同情。
轮到B,B声称已经卖掉10把木梳。为推销木梳,B不辞艰辛深入远山古刹。由于此处上高峰大,前来进香者头发被风吹得散乱不堪。见此情景,他找到主持,建议在每个香案前摆放木梳,供前来拜佛者梳理头发以免亵渎神灵。主持采纳其议,买下10把木梳。公司主管点头称赞。
接下来轮到C,C从怀中取出一份订单,称已卖出1000把木梳,请求公司火速发货。原来,C到一个久负盛名、香火极盛的古刹推销木梳时,向方丈进言:凡朝拜者无一不怀有虔诚之心,希望佛光普照,佑护众生。大师乃得到高僧,且书法高明,可将“积善”二字刻于木梳之上赠与进香者,以显我佛慈悲为怀,保佑众生。方丈大喜,口称阿弥陀佛。此举出,一传十,十传百,该寺盛名远扬,而且为求“积善”木梳而进山朝圣者络绎不绝。为此,方丈恳求C急速返回,请公司多多发货,以成善事。
三人同去推销木梳,面对同样的外部环境,结果却大相径庭,着实令人深思。这个材料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9、任其挣扎
有一个人得到了一个蝴蝶的茧。据说那只茧会变成一只紫色的美丽蝴蝶。一天,茧里的蛹把茧咬破了一个小口。这个人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的挣扎,想要破茧而出,就像母亲分娩一样。那个小宝宝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什么进展。又过了一会儿,它好像精疲力尽,停了下来。这个人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把茧的口子剪大,小蝴蝶终于完全出来了。它战战兢兢的抖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膀,身体像一个肿胀的小虫。它终于没有能飞起来。一直哆哆嗦嗦的蠕动着,直到死亡的来临。其实,正是那个人的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美丽的生命。因为,大自然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蝴蝶破茧而出的挣扎中,它会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挤到翅膀里,这样,当它终于破茧而出的那一刻,它才能拥有轻盈的身体和丰盈的翅膀。
这个材料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10 DAACBCBDCB 11--20 CBDCD DDCDA 21--30 BCBDA BACAC
31--40ACDCB BBDCA 41--50 CADBC CBCDA 51--60 BADCD DDCDA 二、1 CDE 2ABC 3 ABCE 4CDE 5 CDE 6 ABGDEC 7 BCD 8 ABDE 9 ABCD 10 AB
三、1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觉的事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客观实在性是它的唯一特性。而看得见摸得着是具体事物的个性。此观点混淆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特
性的关系。
2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脱离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3答案要点: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运动是指一般的变化,而变化包括前进的变化和倒退的变化。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不仅是运动变化的,而且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机械论、循环论也承认变化,但不承认发展,则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这一命题抹煞了是否承认发展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4答案要点: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哲学基本问题中与思维相对立的存在,是物质存在,这是正确的说法;另一方面,笼统地讲存在,既可以是物质存在也可以是精神存在。因此,“世界统一于存在”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5答案要点:这个说法是正确的。物质是世界的本源,而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发展到出现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时候才产生了意识。
6答案要点: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这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但意识反作用客观外界必须通过实践,而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外界。
7答案要点: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感觉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但感觉是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观形式,是人脑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8答案要点: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电脑是对人脑功能的模拟,某些方面代替人脑,但电脑是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不具人类意识的社会性,更没有人类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创造力,所以电脑不可能全面取代和超过人脑。 四、1答案要点:物质是在一定时空中运动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材料中的那个人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背离了物质运动规律,静止地看问题,思想、办法不能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2答案要点:材料中观点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略),材料中观点借口物质运动绝对性而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否认事物具有质的稳定性导致诡辩论。
3答案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与空间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其绝对性是指任何时间空间都同运动的物质一样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的时空观念是对客观的时空的反映。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作为运动物质的存在形式,其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相对论揭示,物质的时空特点随物质运动的速度变化而变化。
4答案要点:观音的变迁答案要点同5(略)
5答案要点:绿茵悲哀的根源是中国足坛球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严重变形,缺乏健康向上的奉献精神和进取精神。(分析略)
这说明了意识的反作用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错误的意识能误导人们的行为,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6答案要点:(1)说明了意识对物质的巨大能动作用。正是有了“永远都要坐在前排”的决心和信心,才激发了玛格丽特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使她不断克服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并最终“坐到了前排”。
(2)“想坐前排”和“坐到前排”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一种理想、意识,而后者则是一种现实行动。文章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不但要有“想坐前排”的理想,更要有“坐到前排”的决心和艰苦努力。这是因为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只有一个即社会实践。
7答案要点: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需要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神舟”飞天,圆梦成功,托举起它的是我们的综合国力,有科研人员科学求实的精神,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有各
行各业的协调配合,有优越的社会制度等等。反观,万户飞天,缺乏上述条件,带来的只能是悲壮的回忆。
8答案要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常理,把木梳卖给和尚,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如果换一种思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靠的是观念的转变,思维的创新。
9答案要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随意改变规律,人们只能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上述材料中的人不但没能帮助蝴蝶,反而促其更早死亡。因此,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必须严格的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于过量砍伐,使得我国某些地区的森林覆盖面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反常,灾害频繁。这说明( )
A人类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人类应返朴归真,顺应自然 C人只能认识规律,不可利用 D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2、耕地稀少的陕南秦巴山区,为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树被伐、草被毁,农民有了“饭碗”,山坡却没了“被子”。一时的温饱,隐藏着日后的危机。从哲学上看,该地农民不懂得( )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理论联系实际
3、科学家洛伦兹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这种“蝴蝶效应”的说法( )
A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B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C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说明了一种事物、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4、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发菜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5、“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虽然日日不见君,用君污染水。”一首被修改的著名古诗,反映了近年来频频发生在我国江河流域的“跨界污染”现状。各地区政府只对本地环境负责,这种“独善其身”的环保思想是造成“跨界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当( )
A立足于当时当地客观存在的事实 B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C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D集中力量抓住复杂事物的主要矛盾
6、“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 )
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展示的
7、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8、为了使用方便和降低成本,许多小饭店使用一次性筷子。我国目前每年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450多亿双,造成大量树木被砍伐。一次性筷子屡禁不止,从认识上说是由于人们( ) A只注意直接联系,忽略了间接联系 B只注意内部联系,忽略了外部联系 C只注意必然联系,忽略了偶然联系 D只注意本质联系,忽略了非本质联系 9、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失去了它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 ) A整体是部分之和 B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C整体决定部分 D部分和整体相互依存
1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 )
A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B唯心主义的认识观点 C唯心辩证法的变化观点 D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观点 11、“舍车保帅”体现辩证法原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 C整体与局部相互转化 D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C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14、在自然界中,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15、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这主要说明( ) A美与恶都是主观自生的 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美与丑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16、“一个巴掌拍不响,不是冤家不聚头”,从哲学上讲说明:( )
A没有否定就没有肯定 B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C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基础,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 D没有联系不构成事物 1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说明了:( ) A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 B对立面的相互贯通 C没有肯定就没有否定 D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
18、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19、我们党在历史上关于统一战线中的“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和现阶段改革开放中“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其哲学依据主要是( ) A事物发展的过程论 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20、“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说明了:( )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 B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外因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D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1、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体现了( ) A质的规定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标志 B外因对事物发展是不可缺少
C在事物发展中,内外因同等重要 D外因对事物发展是不起作用的 22、“杀盗非杀人”,从哲学上讲错在:( )
A混淆了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B混淆了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
C混淆了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D混淆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23、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运动发展的观点 C“重点论”的观点 D“两点论”的观点 24、“因材施教”的哲学基础是( )
A矛盾的特殊性 B矛盾的同一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斗争性
25、“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其哲学依据是( )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B事物发展辩证否定过程的原理 C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对立统一规律
26、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与平房、楼房、别墅的关系属于( ) A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7、“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侯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8、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29、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做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
A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 B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D辩证否定的原理
30、“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1、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32、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些江湖“神医”声称可以用一种药包治百病。这违背了:( )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则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D对立统一的原则
33、人类培育克隆羊的成功,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提出了一系列十分严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这体现了: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知识就是力量
C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D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34、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但同时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
成威胁。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
A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 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5、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走自己的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体现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哲学基础是(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矛盾特殊性原理 C矛盾同一性原理 D矛盾斗争性原理 37、“张三是人”这个命题表明( )
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 B一般不能存在于个别之中 C任何个别都是一般的表现 D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 38、“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的说法是:( )
A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观点 B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观点
C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决定论观点 D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39、“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A坏事可以为好事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D矛盾双方互相依存
4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 41、“\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42、“指鹿为马”,从哲学上说错在:( )
A只看到同一,看不到对立 B混淆了不同事物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 C只看到肯定,看不到否定 D不懂得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
43、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44、毛泽东诗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要把握适度原则 B办事情要抓重点
C办事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4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符合:(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原理
46、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说明( )
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47、古语说:“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从哲学上看,这说( )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B原因的作用会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8、海峡两岸同胞同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是否能延续下去,将维系于一民族的存亡。所谓“国可灭,史不可灭”,然而,“文化台独”已经成为“渐进式台独”的主要手段,在陈水扁当局的推动下,“去中国化”、、“台湾正名”正在向下扎根、向上发展、向社会蔓延。台湾当局利用这种手段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从哲学角度来看,主要是( )
A以量变求质变 B通过文化传递社会经验,维护社会历史的连续性 C利用文化的中介作用,促进社会发展
D“文化台独”是一种新事物,它孕育于中华文化中,并必将战胜中华文化
49、“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这种观点属于( )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折衷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50、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 ) 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
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
51、“人在虎豹丛中健,山向峰峦缺处明”说明人只有在与各种曲折与坎坷的抗争中才能最终走向成功。这反映了辩证法的( )
A质和量辩证统一的观点 B矛盾的树立统一观点 C事物发展过程的否定之否定观点 D现象和本质对立统一观点
52、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
A异因同果 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 5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若从哲学上来分析,它反映的是( ) A必然联系 B本质联系 C偶然联系 D间接联系
54、动物学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鱼为什么只能生活在水中,而不能生活在陆地上?”一个学生回答说:“因为陆地上有猫。”根据这则小幽默,把“陆地上有猫”和“鱼只能生活在水中”确定为因果关系( )
A是正确的,二者存在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B是错误的,二者存在着间接的、偶然的联系
C是正确的,二者存在着引起和被引起、先行后续的关系 D是错误的,二者并不存在引起和被引起、先行后续的关系
55、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种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是( )
A相对主义诡辩论 B唯物主义决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56、“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 A承认偶然性与必然性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把一切看成是纯粹偶然的、根本否认必然性的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57、“守株待兔”从哲学上讲错误在于( )
A否认必然性 B夸大必然性
C夸大偶然性 D把偶然性看成必然性
58、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中,每一粒尘土的运动状况都是纯粹必然的。这是一种(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59、成语“怨天尤人”、错在( )
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 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 60、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 )
A不需要任何条件 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 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 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 61、由于机遇,科学家获得了新成果,这是( ) A必然的结果 B命运的安排
C偶然的巧合 D偶然中隐藏着必然 62、“假象和真象一样具有客观性”这是( )
A折衷主义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63、“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 ) A本质和现象 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真象和假象 D真理与谬误
64、“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这句俗语反映认识论的道理是( ) A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B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 C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 65、1+2+3<6,从哲学上来说( )
A一般都由个别构成 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C整体都由部分组成 D量变不足不能引起质变 二、多项选择题
1、某山乡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钒矿以后,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2、有人认为“龙年生贵子”,从因果联系来看,这个说法犯了如下错误( ) A把没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主观地联系起来 B歪曲了原因与结果的联系 C倒因为果 D把复杂的因果联系简单化了 3、“竭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 )
A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C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D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
4、中国大跃进时期党中央提出了1959年钢产量比1958年翻番的口号,于是全民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热潮,各地出现了许多土高炉,并大量砍伐树木用作燃料,这个口号和与之相应的措施使得
1959年钢产量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然而这些钢却有近一半质量不合格。这件事情反映了意识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要正确发挥这种能动作用必须( ) A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
C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D不顾一切完成党提出的高指标
5、孩子:“爸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会呢?”爸爸:“小华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就会游泳,爸爸我不常吃鱼,怎么会游泳呢。”孩子:“可是,爸爸你总吃鸡,你会下蛋吗?”这则笑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联系是客观的 C主观想象的联系不能够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 D并不是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 6、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就不像原来长在身上时那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色等都改变了,而且它腐烂起来了,丧失了它的整个存在了。只有作为有机的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这说明了( )
A部分和整体是不可分割的 B共性存存于个性之中
C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7、“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 )哲理
A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看 B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C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D事物联系可以主观臆造 8、“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 )
A矛盾和事物不可分 B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C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 D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9、从下列选项中,强调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 A出污泥而不染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D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是( ) A“不同”是指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B“和”是指不同事物相辅相成、共生共长 C“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 D不同事物不存在对立和竞争 11、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的存在着 D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 12、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3、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14、世界上永远找不出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句话说明( ) A这是诡辩论 B这是辩证法的观点
C说明了共性中都包含有个性 D说明个别中都包含有一般
15、处理问题时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和这一要求具有共同哲学基础的观点有( ) A“反左扩大化”是错误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超出限度 C学生要正确处理学与玩的关系 D物极必反 三、辨析题
1、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2、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3、一切发展都是变化,一切变化都是发展。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以,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 7、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是区别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 8、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9、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10、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11、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假象就不表现事物的本质 12、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不要搞折衷主义。
四、材料分析题
1、软黄金与沙尘暴
羊绒因其“轻、软、暖”被誉为“软黄金”,因为山羊年产羊绒仅为200克。从国家环保部门的媒体获悉,沙尘暴骤起的主因之一,在于草原过度放牧而导致沙漠化迅速扩张。内蒙古某地区草场放羊密度,20世纪50年代为60万只羊单位,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到246.5万只羊单位,超过草场极限载畜量26.5万只羊单位。随之而来的是被啃光牧草的土地沙化为6万平方公里的荒漠,成为沙尘暴扬起的沙源。再看看另一个旗,由于产羊绒利大,牧民靠多养山羊增收, 111余万公顷的草场,养羊125万余只,其中山羊达90万只。而一只山羊对草场的破坏力相当于20万只绵羊对草场的危害。春天牧草刚返青,饥饿的山羊大军就将牧草一扫而空。这个旗虽然年产15万公斤羊绒,但由于超载放牧,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而急剧退化、沙化。
“羊绒业是生态环境的绞刑架。”环保界的这句话确有强烈的警示感,但它还未道出问题的深层本质。1992年联合国举行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针对沙漠化等全球七大环境危机所通过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深刻地道明,地球面临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导致了环境恶化。
问:文章中作者对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符合什么辩证法原理?请阐述其内容。 2、“敌人”的奉献
从来没有一名选手像萨乌丁这样给中国跳水这么大的威胁,也没有一名选手象萨乌丁这样能给中国跳水队这样的帮助。当年中国队是从美国队手上抢走世界跳水强国的地位。今天,萨乌丁则逼迫我们必须拼尽全力来捍卫这个强国地位。
在生物链上,狼对鹿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少了狼的威胁,鹿群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大量繁殖阶段,但很快就将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因为它们没有了狼的威胁,而生存能力、生存资料都将威胁它们。而萨乌丁恰恰就是威胁中国跳水队的“独狼”。正是为了战胜这只“独狼”,中国队被迫进行大强度的封闭训练,到处去搞他的录像资料,对于他的举动都十分关注,可以说,中国队队员和教练对萨乌丁的熟悉甚至比对自己的熟悉程序都要高。真正最了解你的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这无论是对萨乌丁,还是对中国队来说,都有特殊的意义。
在他不断刺激中国队的同时,其实中国队也在刺激他。双方在这种对抗中都在不断地提高
正在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06-22
事业单位面试真题:2012湖北咸宁事业单位面试真题05-01
2Z101000施工管理10-17
浅析英语构词法及其意义解析12-17
2017-2022年中国家装建材产业发展专项调研及竞争战略研究报告(05-15
输油总结10-05
人力资源管理01-05
企业与公司法资料自211-1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题库
- 马克思主义
- 哲学
-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
- 峨山县初级中学第二学区12月份月考物理试卷
- 建昌中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方案 - 图文
- 地铁试用期工作总结
- 国家电网公司并网新能源电站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调度管理办法要点
- 出院病人随访记录本
- 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初级焊工模拟题1(含答案)
- 县长在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完成复杂计算练习题(教师用)
- 2012届高三联合调研考试物理试卷
- 圆垫片落料冲孔复合模设计
- 一汽-大众员工技能大赛涂装专业试题- 四厂2014.5.16日
- 落实德育课情况说明
- 法律大纲
- 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 王鹏飞
- 5.4小学五年级班级读书计划
- 2017-2018学年最新苏教版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全册教案
- 二年级阅读理解训练
- 五小活动总结
- 个人消费贷款保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