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2.1认识千克说课稿教案苏教版

更新时间:2023-03-15 22: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千克的认识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千克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8-30页上的内容。 2、教材分析:

“千克的认识” 是本单元第一课,是在学生一年级认识轻重、初步感知物体轻重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注重从实际操作中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深化对千克的认识,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认识千克”是继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吨”的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学生估测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1千克的感知,使学生能够自行获取知识,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都是: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5、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台秤、一袋1000克的红枣、一袋薯片、四袋1千克装的大米、1袋1千克装味精、4块肥皂、鸡蛋、果冻、水果等。 二、说方法 1、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另外,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提供现实背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2、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学生猜测、操作(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等)、比赛、交流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成四个步骤:1、创设情境、感知轻重;2、操作体验、认识千克;3、应用拓展,完善体验;4、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第一步: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我创设了一袋红枣和一袋薯片争吵比谁重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的引出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掂一掂,感知这两样物体的轻重。 第二步: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认识秤

.由问题“要具体地知道物体的重量要用到什么呢?”引出秤。

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哪些秤,多媒体出示各种秤,让学生知道它们都可以用来称物体有多重。

3、.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台秤,说说在台秤秤面上看到了什么? 4、.介绍kg是千克的符号。

1

5、.通过“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这句话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千克”上来。

f.再介绍读法:教师称事先准备好的1千克的物品,让学生观察指针的变化,告诉学生“如果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

6、让学生在秤面上找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问这个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5千克),这里,教师实物演示,称5千克以上的大米,指针不停的摆动,就称不出来了。 2认识1千克

认识1千克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设计了五个层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第一层次:猜:让学生猜一猜:刚才这一袋红枣是几千克? 第二层次:称:让学生称一称这一袋红枣是几千克(1千克),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第三层次:活动:小组合作称一称,下列物品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 苹果 鸡蛋 果冻 香蕉 数量

小组活动并做好记录。 交流。

质疑:为什么一个小组称出一千克鸡蛋是16个,而另一个小组称出一千克鸡蛋是17个? 第四层次:掂:闭上眼睛掂一掂秤出的一千克的物体,感受一千克有多重。 第五层次:游戏:比一比,看谁拿得准

要求:用塑料袋装出一千克的大米,不许用秤。然后放到台秤上验证是不是一千克,多退少补。

这样,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数一数、掂一掂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情境中感受1千克的实际质量。“千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抓1千克大米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体验感受的机会,使学生更好的体会1千克有多重。 第三步:应用拓展,完善体验 1、体会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做想想做做1、2,体会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净含量”、“载重量”的含义。 2、体验常见物体的一般重量 做想想做做3、4、5

进行读秤面刻度、提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常见物体的一般重量。

3、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重。猜测其他食品和动物的重量。 4、体积和重量的关系

想一想:1千克铁块和1千克棉花,哪个重?让学生体会到重量与体积无关,深化学生对千克的认识。

第四步: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1、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同时揭示课题。 2、你知道吗?

听一听。学生互相交流听后的感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布置课外实践作业: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的物

2

体。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o6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