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07 05: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三、名词解释
1. 教育(P4):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 教育影响(P6):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 教育学: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工作的学科。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P5
答:(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以教育为目的把受教育者作为对象。
(2)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2.简述教育起源的四种观点。P10
答:(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
3.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P16
答:(1)前教育学时期---萌芽阶段: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孔子 《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2)学科雏形时期--独立体系形成阶段: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儿》、康德《康德论教育》、裴斯泰洛齐、洛克《教育漫话》 。
(3)学科形成时期: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4)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杜威《民主主义和教育》 。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谈谈教育学的价值表现在哪里。p24-28 答:(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教育的科学认识即教育学是对教育的习俗认识即日常教育经验的一种理性反思和历史性超越,是教育习俗性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①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的;
②教育学作为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就必须使用专门的语言、概念或符号; ③教育学作为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其解释是有理论视角、根据或假设的; ④从不同理论基础或视角出发会产生不同的解释。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①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②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拓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③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④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⑤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你打算怎样学好教育学? 答:(1)学习教育学的原因:
①在日常教育生活中,人们通常对教育现象、问题形成一种日常教育经验。而由于日常教育生活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使得所形成的教育经验往往比较直接和感性,并因此而易产生矛盾和歧义等。因此我们必须要以科学的教育认识来代替习俗的教育认识,以科学的教育理论
1
来代替日常的教育经验。
②教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而从事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的任务就是要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提供对于教育问题的新的更有效的解释。
③教育学对教育问题、教育实践进行的科学解释的目的尽管是要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但是并不止于教育知识的增长。总之,教育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学好的一门教育基础理论学科。
(2)如何学习:
①阅读教育名著。②与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③对教育学的学习作一个计划安排。
三、 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P31):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隐性教育功能(P34):是教育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如不公正的教育制度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社会的不平等。
3.人力资本(P50):是指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4.教育的社会功能(P33-34):是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子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5.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的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6.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指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条件。
7.教育的个体功能(P33):是教育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8.教育本体功能(P34):是教育最根本的功能,是教育固有的功能,是由教育的本质和内部结构决定的。
9.社会本位(P78):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相对应,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
或(是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的一种价值取向。)
10.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
四、简答题
1. 教育的个体正向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P41-45 答:(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③教育促进角色和职业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2
(3)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2. 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表现在: P53-54
答:(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3. 教育在促进政治民主化方面的作用是:P50 答: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
(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民主化的重要一环。 (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 4.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P44) 答: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体社会化,将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传递给新一代,使他们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相应的角色和意识,以便他们在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获得谋生的本领,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就是要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和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 5. 教育对人口的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P55)
答:①教育提高人口质量;
②教育控制人口数量;
③教育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6. 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如何实现?(P54)
答:教育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文化的创造功能: ①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 ②教育直接生产新的文化。
③教育创造文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五、分析题
1. 甲说:“教育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乙说:“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请陈述理由。P32 答:甲和乙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要看到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衍生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还要看到教育的社会功能对
3
教育的个体功能发挥的制约作用。
或者:(在论及教育的功能时,首先是要坚持发挥教育的基本功能,即发挥教育对人的影响,选择教育对人正面的影响--促进发展功能,即在目标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内容上实施全面的教育内容,在过程中完成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性化过程,使人趋向真、善、美的境地。其次是要重视教育的扩展功能。即发挥教育培养社会人才,通过所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而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人口等方面的全面进步;并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的科技支撑与文化服务的功能,使社会朝着文明、富裕、和谐的方向前进。) 2. 课堂上,大林老师。
“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 “九只。”
“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
“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然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
“你这孩子,净说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
用教育功能的有关理论分析,老师应如何做才能促进个体发展,减少其负面作用 (P44-45、 P41 、P42-43)
分析:片面地追求过于标准化同质化单一化的教育模式和评价方式,将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不尊重差异,压抑学生的创造精神,泯灭个性,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应该尊重差异,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用教育功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
答:1.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子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3. 2.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功能(女大学生的问题涉及人口
与文化,而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设计政治与经济功能,当然,一方面,是教育对政治经济等的功能发挥,另一方面,也是政治经济等对教育的制约。我国最近各媒体不断报道,考虑到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不利形势,各单位专门举办女生专场招聘会,为女大学生就业开辟了“绿色通道”,为她们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以及企业面试等一站式服务,全面帮助女大学生就业。
六、论述题
1. 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谈谈怎样发挥教育,并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其负效应。P41-45
答: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4
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③教育促进角色和职业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3)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①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条件。
②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的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如何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效应?
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②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
③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
(教育的负向功能虽不可避免,但只要正确认识并遵循教育规律,合理安排教育活动,协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就可以最大幅度减少负向功能,增强正向功能。)
2. 分析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列举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的表现,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
对策。 P40-41
答: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人为地压制了个性的发展。同时,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 (1)其原因为:
①过重的学业负担,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③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
5
(2)策略: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②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③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
3. 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谈谈教育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在当前中小学的表现,并找出
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4. 举例说明,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列举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的表现有哪些。
答:教育的社会功能就是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子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的表现: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人为地压制了个性的发展。同时,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
三、名词解释
1. 教育目的(P66):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2. 全面发展教育(P93):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
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
四、简答题
1. 教育目的选择的依据包括哪些?(P75-76)
答:(1)社会依据: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人的依据:①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它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或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②从人的需要来说,人的发展需要是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教育目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P72-73)
答:(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3.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P89-91)
答:(1)我国的教育目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精神实质:
①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②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6
③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④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4. 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P95-96)
答:①不能把西方传统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等同起来。
②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而是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③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 ④要坚持人的发展的全面性。
5. 如何看待“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争?
答:(1)社会化:一般指个体在出生后的发展中,习得社会文化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并借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反应的是一个“群”的聚合性和共处性。
(2)个性化:一般指个体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性。 (3)要求:人的发展和完善就在于社会化和个性化二者的和谐与统一。人的社会化,应是个性化了的社会化;人的个性化,应是社会化了的个性化
五、案例分析
1、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调查显示,8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三分之二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你认为这些观点合理吗?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素质教育?(P94) 参考答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有偏颇,素质是对人的心理、学识、道德、审美、生活态度和能力等各方面发展质量或品质的总称。所以,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人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并不是单指某一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各类活动的叠加。在素质教育中要关注到孩子的特长,长善救失,同时也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开拓学习的领域以及加强学习兴趣,但这些只是素质教育的其中一方面,并不是它的全部和出发点,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2、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你赞同成都市教育局这个规定吗?请从全面发展的角度评价此规定。(P93)
答: 我赞同成都市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我认为这一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四育的发展,厚此薄彼,有所偏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健全的。
3、近两年,在广州、海南举行的歌唱大赛和模特大赛爆出“冷门”:夺冠的分别是两位15岁和16岁的学生。从两项比赛的参赛情况来看,选手呈低龄化趋势。一些家长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推上造“星”之路,对此,许多教育界专家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这是拔苗助长的行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浮躁心态的表现,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请运用所学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
7
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艺术教育说到底是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把艺术教育看做是素质教育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培养创造美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误区”,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有些人,把孩子硬性地捆在钢琴或者小提琴房,既不明白这么干的目的,又妨害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有人说,门门功课都得优秀就是全面发展。你赞同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答:我不赞同这个说法。
(1)从全面发展教育所依托的理论基础来说,全面发展教育所依托的理论是马克思的学说,具体是依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而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其实包括了每个人的全面而个性发展的思想,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发展,每个人都要全面发展,并且,每个人还要根据自己的个性而全面发展。
这样,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的话,就不可能每个人都是门门功课得优秀。当某个人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有兴趣的课程得优秀,不是特别擅长的及格,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是全面发展的——因为他每门功课都合格了,而且又有自己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与展示。
(2)从全面发展具体含义来说,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以德育、智育、美育、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主体。
并且,在正确认识与把握全面发展过程中,明确指出,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也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因而,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平均发展,也不是要每个人都门门功课得优秀。
全面发展是全面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它允许学生在基础学识合格基础上有自己的特长发展,并不要求每个学生每门功课平均、均衡发展。
所以,上述观点“门门功课都得优秀就是全面发展”是偏颇的
六、论述题
1、结合中小学实际,分析在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答:
问题:我国中小学在教育目的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模糊和实践上的混乱现象。模糊上主要表现在,将中小学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等同,还有将国家的教育目的认为是发展中小学生的集体或社会价值目的。在实践中,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下,出现了诸多问题,而且越来越严重。例如:中小学学生负担较重、中小学教育费用过高,乱收费现象依然严重、学校、社会对学生道德教育重视不够、中小学学生考试作弊严重等等。 对策: (1)明文规定中小学学生最高作业量,严令禁止学校利用晚上和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给学生补课,禁止私人和学校开办寒暑期补习班。以此减轻中小学学生的负担。
(2)明文规定接受九年免费教育的学生不需向学校任何人交纳任何学习费用。同时规定高中学校学费额,除此外学生不用交纳任何费用。
8
(3)加强对教师的法治教育,增强教师对未成年人权益及有关隐私权的认识。 (4)完善教育监督机制,实行全国教育巡查员制度。
2、当代有位教育专家曾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的前程,现在中国父母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的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请问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现状进行反思评价。
答:(1)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他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案例中指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端,即中国教育一应试教育为主,完全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基本依据。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正在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并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致力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3、联系实际,谈谈怎样认识并实现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P94-96)
答:(1)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 (2)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①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普遍重视并努力实现的目标,我们必须从日益知识化、科学化、智能化、审美化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看到人的全面发展是何等的重要。
②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
③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代替。说它不可分割,是因为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各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
④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我国教育目的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十分正确的,实现这样的要求固然需要有扎实有效的教育实践,同时这种有效的教育实践也需要依据教育目的来加以很好地把握,即要以教育目的的要求来时刻校准实践活动的方向,把它作为衡量、评价教育实践的根本标准。
三、名词解释
1. 教育制度(P100):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2. 学校教育制度(P105):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终身教育(P103):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
的统一综合。
4. 双轨制(P108):就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划分的标准主要是种族与出身)规定了不
同的受教育的权利。
5. 义务教育(P120):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
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9
四、简答题
1. 现代学制有哪些类型,我国现行学制主要属于那种类型?(P108-110)
答:①双轨学制;②单轨学制;③分支型学制;
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 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势。(P120-121)
答:(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3)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五、论述题
为什么说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言之有理即可。 仅供参考(P103-104):
①终身教育从纵的方面寻求教育的连续性和一惯性。 ②终身教育从横的方面寻求教育的统合。 ③终身教育是对教育进行生动有力的探讨,它促使人们能够适应新的开发,自行变更学习内容和学习技术。
④终身教育的特征是在学习的内容、手段、技术和时间方面,既有机动性,又有多样性。 ⑤终身教育不限于成人教育,它包括并统一所有阶段的教育,而且全面地看待教育。 ⑥终身教育实行补正的机能,克服现行教育的缺点。 ⑦终身教育是把所有的教育组织化的原理。
三、名词解释
1、教师(P123):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P129-130):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3、师生关系(P152):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P130 答:(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
(3)专业能力的发展。(4)专业自我的形成。 2、简述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P135-136
答:①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②合理的专业知识 ③复合型的专业能力 ④崇高的专业道德 ⑤强健的身体素质 ⑥健康的心理素质
3、简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P133-134
答:(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3)教师的在职培训
(4)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5)同伴相助 (6)教师的自我教育 4、简述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P141-142
答:①学习者和研究者 ②知识的传授者 ③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④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⑤学生学习的榜样
10
⑥学生的朋友 ⑦学校的管理者
5、简述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P148-149
答: ①顺序性和阶段性 ②稳定性和可变性 ③不均衡性 ④个别差异性 ⑤整体性 6、为什么说教师是一种专业性职业,专业性体现在哪里?P128
答:因为教师职业需要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教师的专业性表现在: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 7、如何理解学生具有“主体性”的特征?P145
答:学生不是被动的加工现象,他具有主动性。其具体包括以下五方面:
①独立性 ②选择性 ③调控性 ④创造性 ⑤自我意识性 8、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P156-157 答:(1)教师方面:
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②教师的领导方式 ③教师的智慧 ④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 (3)环境方面。
五、案例题
1、某天松山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刘勇(化名)上学迟到了。方老师很生气,罚他当天打扫教室。放学后刘勇忍受着同学们“幸灾乐祸”的讥笑扫完了教室。他感到十分委屈。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和老师一直说,劳动是最光荣的。可今天,他觉得劳动是一种耻辱。回到家里,刘勇躲在房间里写了一篇题为《劳动可耻吗》的日记,他想以日记的形式向老师表达他心中的疑惑与苦恼。第二天,日记本交到老师的手里。方老师看后很生气,在课堂上狠狠地批坪了他一顿。方老师在批评刘勇时,当着全班的面说“在我们班上就得有点儿师道尊严。你们现在很小,许多道理和规矩都不懂,老师和家长有责任管理和教育你们。否则,出了大问题,谁都负不了责任。”接着,方老师命令刘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撕掉这篇日记。刘勇噙着眼泪,慢慢地,慢慢地将日记撕得粉碎……
试分析上述案例所反映的师生交往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可能的解决之道。 【参考答案】要点提示:
答:方老师的做法在我国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我国,师生在交往中往往存在着许多的障碍和困难,分析起来,原因如下:
(1)文化根源。中国历来就有尊师的传统。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观念、知识。
(2)动机冲突。教师总是按照社会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各种品德。教师与学生的动机发生冲突,教师的处罚与学生的讥笑。 解决策略:
(1) 要把学生置于师生交往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有独立的思维与人格。 (2) 运用合理的交往方法,如:书面交流、书信、谈心、网络沟通等。 2、考第一的孩子奖励什么?
11
“包老师,我和你打赌,我能考到年级第一,你要给我奖励。” “好,你能考到年级第一,我就给你奖励。”
这是几周前小洋跟我的对话。刚开始,我不以为然。这是孩子的撒娇,能考到第一,当然好,为什么不给奖励?
考试结束了,小洋语文拿了91分,确实是年级第一。我准备掏钱包买奖品了。“小洋,你想要什么奖品?”
“包老师,我早就想好要什么奖品了,你奖励我去你家吧!” 出乎意料之外的要求。这是什么奖励?能带孩子去我家吗? 周末,我的家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试问,你怎么看老师给学生送礼物这件事?礼物在师生交往中有何作用?(P157-159) 答:礼物有物质和精神(更重要)两种,礼物在师生关系中运用好了,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身心进步。
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材料中的包老师在理解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
其次,也可以看出,这位包老师善于正确对待学生,热爱、尊重学生,学生求礼物,老师也最终给了礼物,当然,这里也可以看出教师有公平对待学生,给了学生的承诺就会兑现。可以看出,一方面,在良好师生关系建立基础上,适当地运用送礼物的方式是可以促进教学与学习的,很多时候,礼物起到了一个沟通与桥梁性质的中介作用。
当然,另一方面,对于送多大的礼物、送多贵的礼物,送物质礼物还是精神礼物,这些具体的处理过程还是很有技巧的,也是很有限度的,这需要教师们灵活处理与把握。
所以,适当地有限度地巧妙地礼物还是对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学生学习发展有较大作用的,只是也不能一味夸大礼物的作用,更不能在教学、师生关系中滥用礼物。
3、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请从教师职业素养的角度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135-136)
4、前清末年,某省初开师范学堂时,有一位老先生听了很是诧异,说:“师何须受教,如此看来,还该有父范学堂了!”老先生的这句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教师职业具有怎样的认识?你认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5、性格文静的小欣午睡时总是睡不着。为解决这个问题,黄老师耐心地告诉她天天午睡的好处。黄老师还联系家长,借家长配合,让小欣在家里早睡早起,以帮助她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可总是收效不大。
经过观察,黄老师发现小欣精神很好,到午睡时仍不觉疲意。于是,黄老师调整策略。首先,,増加小欣的运动量,如:户外运动后引导她跑几圈,跑完后发给金牌。其次,舒缓小欣的情绪,午睡时不催她,还在耳边轻轻地说:“沒关系,如果睡不着就闭上眼睛躺一会儿吧!”等她睡着后,在她枕头下藏着一个小红花,等她醒来,给她一个惊喜……慢慢地, 小欣每天都
12
能睡得很香了!
问题: 请从教师专业素养的角度,评析黄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黄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1)黄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良师益友。黄老师面对馨馨不睡午觉的现象。并没有不管不问。而是耐心告诉幼儿睡午觉的好处。体现了关爱学生的道德要求。
(2)黄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黄老师在了解馨馨不爱活动的情况。从而加大运动量。从游戏和情绪等多方面入手。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也符合该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 (3)黄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黄老师不仅仅自己想方设法对幼儿进行教育,还积极联系家长,了解幼儿情况,与家长交流教育经验与方法,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最终促使馨馨建立良好的午睡习惯。这种行为不仅为家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有助于班级其他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发展。 总之,黄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种精神值得大力弘扬,需要每个老师学习。
6、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十分注重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香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些不服气, 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 张伯苓面対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叫工友将自己所有的烟取来,当众销毁,还打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得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问题:请结合案例谈谈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认识。(141-144)
(答案仅供参考):
①教师,传授者,学生心灵的培育者——让学生不要抽烟 ②学生的朋友——将心比心,学生不能抽,老师也不抽
③学生学习的榜样——要学生不抽烟,教师先要树立榜样,教师也不能抽烟 在这里,教师也承载着培育学生良好习惯、不沾染陋习的教师道德形象; 教师自己带头不抽烟,其实也表达了教师形象中的教师人格形象的建立, 还蕴含了教师对抽烟有损健康的知识的文化形象的建立。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如何构建这样的师生关系。P158-159 答:(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教师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其主动地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启发其积极思维,同时也能唤醒教师的教学热情与责任感。
(3)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①尊师爱生,相互配合;②民主平等,和谐亲密;③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4)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
13
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③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④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⑤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2、试论述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P128-129
答: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它需要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②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
③教师职业是需要持续专业化的职业。培养研究型教师是现代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培养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是现代教师成长的重要条件。 3、联系实际谈谈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P149-152 答:①身体发育水平持续提高,身体素质持续下降;
②学习目的多元化、实用化;
③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④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⑤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增多;
⑥网络生活成为大部分中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名词解释
1.课程(p164):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
2.课程目标(p169):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3.课程标准p172: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或: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4.教材(p172):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
5.综合课程(p174):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
6.核心课程(p175-176):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
四、简答题:
1.课程的分类是如何划分的?P173-182
答:(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3)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185-192 答:①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
14
②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 ③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 ④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 ⑤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
3、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具体的目的、编排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上有什么不同?173-174 答:(1)从目的来看,学科课程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而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2)从编排方式来看,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而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3)从教学方式来看,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的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则主要是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导去获取直接经验。
(4)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4、什么是核心课程?它有哪些优缺点?P175-177
答: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
(优点):①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
②课程内容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具有
相当强烈的内在动机;
③通过积极的方式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
(缺点):①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的规定,学习内容可能是凌乱的、琐碎的或肤浅的; ②学习单元可能被搞得支离破碎,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影响;
③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内容,文化遗产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可能背离家长对课程的期望和高等院校对课程的要求。
五、案例分析
1、某中学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以及部分基础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整合为一个大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请用有关课程理论对该校的做法进行评析。(P173-182、193、194) 答: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它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①学校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将学生分层,确定了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教师在
15
教学中兼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自身价值。
②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避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学校开放了校本课程,体现了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放者,改变了以往被动执行的做法。
③该案例面向每一位生动活泼、发展、有尊严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评价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
2、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教学是分学科进行的,学科教学的重心在学科还是在人?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有人认为过分关注学科,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是学科本位论的反映。学科本位论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党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背离了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 ——材料选自《高中生物研修网》之《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请结合所学有关课程的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P173-174)
答: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从课程开发来说,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础,强调本学科知识的优先性;从课程组织来说,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本学科自成一体。 分科课程具有以下优点:
①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它是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 ②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科尖端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科技的发展;
③有助于组织教学和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现行分科课程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容易导致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容易导致将学科与学科彼此之间割裂,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市场经济对我国普通中学课程的冲击以及我们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P187-188
答:当前我国正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发展对课程有着直接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在:
(1)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市场经济促进生产的多样性、产业的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重新肯定了人的个性发展,要求学校课程要充分重视学生的
16
个性发展,培养其主体意识。
(2)课程目标综合性。学校课程从编制到实施都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课程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市场经济的运行,使人们改变了对基础教育的看法。 (3)课程结构的优化。市场经济导致就业的转换型性对传统的课程结构提出了挑战,它要求人们学会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各种职业的转换。那么人们将更多地考虑知识的有机结合,优化课程结构。
(4)措施:A.学校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其主体意识。 B.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对基础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C.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有机结合所学知识,优化课程结构。
三、名词解释
1. 教学p199 :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或:教学就是着眼于一定目的,在特定的环境中,基于预成的课程框架,通过师生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专门社会实践活动。)
2. 教学理论p203 :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论,也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
3. 课堂教学设计p214:是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以及所教课程的内容,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并对这种目标加以分解和细化,据此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对照目标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安排。 4. 教学策略p224: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四、简答题
1.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P216-218
答:①系统分析模式 ②目标模式 ③过程模式 2.简述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及其基本主张。P206-213 答:(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①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②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③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④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①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②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③程序教学的方法。
17
(3)认知教学理论:
①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②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 ③学科知识结构 ④发现学习法。 (4)情感教学理论:
①教学目标 ②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③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 ④师生关系的品质 (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①知识观 ②学习观 ③课程观 ④教学观 ⑤学生观 ⑥教学模式 3.简述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P229-234
答:(一)讲授策略 (二)对话的策略 (三)指导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
新课程实施后,青年教师小李主动向特级教师王老师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经常跟班听课,并尽量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上模仿王老师,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对此,小李甚感苦恼和困惑。
请运用教学的相关原理帮助小李分析一下原因。
答:①小李在教学过程中,只一味模仿别人,没有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借鉴特级教师在课堂所体现的理念、方法、智慧等,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教学方法。
②小李在向特级教师学习过程中,没有关注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创造出适合本班不同学生特征的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③提高教学水平需要模仿,更需要自我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学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小李没有很好地做好这个环节,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的教学,谈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运用指导策略才能使其发挥它最佳的功效。P233-234 答:①语意准确、语词恰当、语速适中。教师语意应以普通话为准。
②教师要适时,恰当的使用本学科的专业词汇,避免使用日常生活词汇。 ③应选择最准确的词汇。防止使用笼统和容易引起歧义的词汇。
讲授学生不太熟悉的新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呈现“先行组织者”,以明确知识的内在结构性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十一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
一、名词解释
1.教育行动研究(p357):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2.教育个案研究(p367):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包括人或事件)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
18
的研究方法。
二、简答题
1.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优势有哪些?(P353-354)
答:(1)教师工作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最了解教学的困难、问题与需求,能及时清晰地知觉到问题的存在。
(2)教师能准确地从学生的学习中了解到自己教学的成效,了解到师生互动需要改进的方面,尤其是能从教育教学现场中、从学生的各种资料(如考卷、作业、作文、周记等)中获得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实践性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品性。 2.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P358--360)
答: ①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②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
③拟订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与策略; ④实践尝试行动策略;
⑤反馈与评价行动结果; ⑥归纳总结。
3.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P362-371) 答:①进行调查:问卷调查、访谈、座谈;
②进行观察:结构性观察、非结构性观察;
③进行个案研究:确定研究目的和对象,选择调查方式,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记录调查资料,分析调查资料,写出个案调查报告;
④收集研究资料:文献资料的收集、实际资料的收集;
⑤表达研究结果:研究报告(主要是调查报告)、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教育教学案例。 4.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P371) 答:研究报告、经验总结和教育教学案例。
三、论述
我国在教育的政策法规上一直鼓励教师立足工作岗位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作为对教师权利与义务加以保障和要求,作为对教师职称评定和对教师奖励的重要条件明确提出。 请论述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性。(p351--355)
答:(1)伴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达到了空前高度。教师的教育研究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的新要求。 (2)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有很优势: ①能及时清晰地知觉到教学问题的存在。
②教师能准确地从学生的学习中了解到自己教学的成效和师生互动需要改进的方面。 ③教师能在教育教学研究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建构适合情境的教学理论。
19
(3)教育研究的意义重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①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②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 ③教师的教育研究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④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⑤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
名词解释
1、 教育信息化(P402):一是教育培养适应于信息化社会的人才,二是教育把信息技术手
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
2、 毛入学率(P383):指某一级教育如小学这一级教育的在校生人数与符合官方为该级教
育所规定之年龄的总人口之比。
3、 净入学率(P385):是指某一级教育适龄儿童的实际入学人数与该级教育适龄儿童的总
人数之比,而不是指教育系统的招生能力,因为它不考虑在校的超龄儿童。 4、 全民教育(P400)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
一、 简答题
1、 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特点。(P377-382) 答:(1)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
(2)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 (3)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4)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 (5)重视提高师资水平
(6)教育公平渐成教育改革的主题
2、 举例说明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P400-406)
答: (1)全民教育; (2)教育民主化;
(3)教育信息化; (4)教育全球化; (5)教育个性化。 3、 简述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P387) 答:①使初等教育免费并成为义务性质;
②使各种形式的中等教育普遍设立,并对一切人开放; ③使高等教育根据个人成绩,对一切人平等开放; ④保证人人遵守法定的入学义务。
二、 论述题
比较分析我国初等教育与世界初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认清我国教育在世界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以及与世界先进教育水平的差距。(P384-386)
20
答:①从初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上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②大多数国家已逐渐把义务教育延长至中学阶段,我国也在不断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处于世界平均水平。
③我国初等教育师生比超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水平,但与发达国家想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名词解释
1、 教育哲学: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综合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及其他教育学科的知识,对教育中的基本问题,用哲学观点给以理论上的阐明。就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来看,教育哲学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 2、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 七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按照 \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原则,把
学科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运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学科。高级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学、音乐理论和天文学。(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 4、 教育本体:教育本体是教育本质的终极原因,教育本质是教育实践的现实结果,教育本体和本质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是主客观统一。
5、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
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四、简答题
1、 简述教育哲学的特点。 (答:①理想性;②高深性;③普遍性;④批判性) 2、 简述人的存在特征。 (答:差异性;生成性 ;关系性) 3、 简述人的形象与教育的关系。
答:在历史上,人的形象的每一次改变都会带来教育思想与教育形象塑造的改变。比如,承认人有原罪、人有灵性的“宗教人”形象带来教育领域对“宗教人”培养的潮流;卢梭等人所提倡的自然人形象也带来教育自然思想的研究与实践;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理性主义的流行带来赫尔巴特对教育理性思想的推崇与实践;马克思等人对社会人形象的推崇也带来教育领域对人的社会性形象的培育,等等。 而当代,对人的游戏形象、文化形象、制造形象的推崇,又使得教育开始提倡游戏人、文化人与制造人的培育。
当代这种对游戏人、文化人与制造人的推崇,也更加符合人的本性与发展特征。人与人是有差异性的,每个人都能在游戏展开中不断生成、不断发展;人与文化相互促进与发展,人处于文化中,人也创造文化;人天生就是喜欢制造的,只是被工作所异化,人的制造本性与人的游戏本性、生成本性相符,因而,当代这种人的形象更加符合人与世界的原型。
进而,我们可以说,当代这种人的形象引发的教育革命也更加符合教育的本性。当代教育所倡导的游戏人和文化人以及制造人形象,更加符合学生的差异性特征与生
21
长性特征,对人与文化关系的强调也更加符合人的关系性本质,对人的制造形象的强调也更加符合当代的生成思潮。可以说,当代对人的形象的提倡与培育更具先进性。
由此也可以看出,人的形象与教育存在密切关系,人的形象的新的理论总是引发教育界的追随,教育领域对人的培养与人的形象的更新具有内在一致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教育领域对人的认识的更新、对人的形象的与时俱进式的培育,也会对人的形象产生反作用。 4、 简述人的境界与教育的联系。
答:从人们的主观愿望来说,每一个人都希望过一种有“境界”的生活,因此,教育应该将人生境界问题纳入到自己的视野中来,不断强化人们提高自己人生境界的愿望,帮助他们树立起提高人生境界的信心,并鼓励和引导他们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这是21世纪教育人道主义的一个重要任务。
人生境界提升需要教育,但由于现有社会风气的功利化导致教育的功利化,现有社会只谈财富不谈境界的风气,也使得教育应该更加关注人生境界问题。 那教育通过哪些方式提升人的境界呢
①提出人生境界的问题与课题,让学生知道除了成绩、功利,还有人生境界这么一回事 ②传播人生境界的学说 ③讨论人生境界的意义 ④启发人生境界的反思 ⑤介绍伟大人物的榜样
五、论述题
1、 阐述中国具有代表性的6名教育家及其核心思想 答:A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仁”的教育思想;学思结合的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交友相结合思想
B老子——以“道”为核心思想,提出“无为自化”的教育
原则,“不言之教,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原则,“谋于未发”的预防性原则 教育的要求——为人复归于朴, 回归自然;
C王守仁——“明人伦”的德育思想;教育要全面诱导,不执一偏;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有余力,学习负担不能过重
D朱熹,教导学生应该从积极方面指导,尽量避免灌输消极观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E晏阳初——文字教育包括教人民识字与引发识字读书的兴趣;艺术教育包括图画、音乐、无线电和戏剧教育;生计教育包括让人民掌握农业经济技能以及合理分配产品而让人民享受生活;卫生教育,提高人民强健力;公民教育 F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 阐述中国具有代表性的10本文献及其主要观点。 答:(1)《学记》学习的重要性;启发性原则;教学相长;学习年限与学制阐述;
考试不用过多,2年一次就可以;
(2)老子《道德经》以“道”为核心思想,提出“无为自化”的教育
22
原则,“不言之教,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原则,“谋于未发”的预防性原则 教育的要求——为人复归于朴, 回归自然;
(3)孔子《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仁”的教育思想;学思结合的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交友相结合思想
(4)《王阳明全集》“明人伦”的德育思想;教育要全面诱导,不执一偏;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有余力,学习负担不能过重
(5)《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教导学生应该从积极方面指导,尽量避免灌输消极观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6)《晏阳初教育论著选》文字教育包括教人民识字与引发识字读书的兴趣;艺术教育包括图画、音乐、无线电和戏剧教育;生计教育包括让人民掌握农业经济技能以及合理分配产品而让人民享受生活;卫生教育,提高人民强健力;公民教育 (7)《陶行知教育论著选》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8)《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9)《孟子》民本思想
(10)《劝学》性恶论;学习的重要性 (11)《新教育学大纲》学生为先 (12)《钦定学堂章程》兴学堂
3、 阐述外国具有代表性的10名教育家及其核心思想。
答:柏拉图 :灵魂是人的本质,灵魂由理性、意志、情感构成;社会本位教育 苏格拉底:产婆术,启发式教学 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 多尔:后现代课程理论 杜威:儿童中心论 卢梭:个人本位教育论 马斯洛、罗杰斯:人本教育 弗洛伊德:内发论 华生:外铄论
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 马可连柯:班级平行管理理论 夸美纽斯: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
4、 阐述外国具有代表性的6本教育著作及其主要观点。
答:《爱弥儿》人性本善;原始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教育漫话》白板说;外铄论 《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 《理想国》社会本位教育 《教育诗》集体主义教育
《给教师的建议》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23
正在阅读:
教育学习题+答案05-07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04-24
变频器软故障维修事例05-23
2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05-08
中小企业私募债培训会议记录06-23
洞穴探险、溪降主要操作手装备及个人技术09-14
软件系统部署及升级流程及管理03-30
Java项目经验09-11
姓名代码表06-14
描写老井的散文11-2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教育学
- 习题
-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