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更新时间:2024-01-14 06: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的形成及其背景,以及与此相关的重要史实,理解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 关系的影响;

通过对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出发,弄清重大事件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能够利用课本中的图表及附件材料,论证文字资料中提出的历史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少数大国控制世界、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培养反对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的意识。

教学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背景

教学难点:美苏的“冷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导入新课 :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世界人民一起赢得了二战的胜利,世界人民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灾难后,在治疗战争创伤的同时祈求世界和平,然而“二战”结束了,战时反法同盟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否能够继续维持下去?人类是否迎来了真正的和平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24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冷战”兴起的背景 1、战后国际力量的对比

(1)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资本主义) “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力量。军事上,美国不但垄断了原子弹,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的53.9%)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的74.3%),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金融体系。 (2)苏联:成为战后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社会主义)

“二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建立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仅作战飞机的年产量就4万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并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3)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资本主义)

英国在二战中损失兵力120万,军费开支几乎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国家预算的4/5被用于军事需要,战争使英国由战前的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共欠外债350多亿美元。 法国在战争中曾经被德国占领,战后才依靠盟国的力量恢复了作为大国的地位,但实际上法国实力已经严重衰退,海外殖民地几乎全部丧失。

1

阅读课本109页的解析与探究,结合课本106-107页的知识分析问题。 材料一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表明:战后苏联扩展自己势力范围的意图。

材料二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

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1944年)

表明:美国要争夺世界霸权,称霸世界的意图。

材料三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1946年)

材料四

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

表明:战后双方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双方缺乏合作的基础,双方互不信任,片面夸大对方给予自身的威胁。 2、美苏关系的变化

(1)国家利益的冲突(最根本);

国际关系领域流传着19世纪英国首相巴麦尊的一句话:“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 没有永远的敌人 只有永远的利益。”

①战后双方失去了合作的基础(共同敌人法西斯被打败); ②美国将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

③战后苏联努力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进而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并存在大国沙文主义; 拓展:

大国沙文主义:不尊重对方的独立平等地位,而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粗暴干涉对方的内政,侵犯对方的利益,损害对方的主权。 意识形态: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也叫观念形态。

(2)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3)两国(领导人)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 (4)英国推波助澜的作用(丘吉尔“铁幕”演说);

2

思考题:

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关系的原则吗?

不应该。各个国家由于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都有权力选择 适合自己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不但应该,而且可以和平共处。 应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二、“冷战”的具体表现 阵营 领域 政治 经济 军事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杜鲁门主义”(1947) “马歇尔计划”(1947) “北约”(1949)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欧共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 “经互会”(1949) “华约”(1955) “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代理人战争) 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3.12) A、含义:P106

B、实质:干涉别国内政,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

C、标志:“冷战”的正式开始,两极对峙格局初步形成; 2.“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美国援助西欧的目的很明显,一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来增强遏制苏联的力量;二是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将西欧纳入以美国为首的战后格局。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复兴经济的方案,故名“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对于复兴西欧、抗衡苏联起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为后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面对美国抛出马歇尔计划后,对东欧国家也颇有诱惑力,东欧各国曾希望通过接受马歇尔计划获得美国的经济援助以恢复经济。但由于马歇尔计划是想使整个欧洲摆脱苏联的控制和影响,因此遭到苏联的拒绝,东欧各国也只好仿效苏联。为了对抗马歇尔计划,防止东欧国家的离心倾向,在1947年成立了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决定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互会的成立,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促成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标志着战后初期欧洲在经济上的分裂。

4.北约和华约建立的背景:柏林危机(1948)与德国分裂(1949-1990)

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这是“柏林危机”时的空运。

3

苏联的反击是在苏占区发行新货币苏占区发行新货币,封锁柏林。 5.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峙)1955 6.朝鲜战争及影响;1950-1953

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美苏冷战中,美国执行的是重欧轻亚的全球战略,而此时却将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并将大量资源和人力虚耗在一个次要的地区与一个次要的敌人上,因此后来美国陆军上将布莱德利将军认为:“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7.越南战争及影响;1961—1975

投下800万吨炸药,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 美国也损失惨重,战争长达14年,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1000多亿美元。 越南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军事实力上大体上赶上了美国。 三、“冷战”的影响

1.“冷战”持续40多年,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2.美苏“冷战”关系压低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3.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4.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课后小结: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两极格局的确立。美苏两极格局存在近半个世纪,对二战后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角度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以对相关问题展开进一步思考与探讨,最后将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表列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板书设计:

一、“冷战”兴起的背景

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美苏关系的恶化→“冷战”兴起 二、“冷战”的具体表现

阵营 领域 政治 经济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杜鲁门主义”(1947) “马歇尔计划”(1947) 4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欧共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 “经互会”(1949)

军事 “北约”(1949) “华约”(1955)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代理人战争) 三、“冷战”的影响 课堂习题:

1.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 )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 ④乘机对中国进行武力侵略 A.①②③ D.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这两场战争都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遏制共产主义,配合“冷战”而在亚洲发动的“热战”;两国的分裂局面为其干涉提供了借口;两场战争都发生在中国的邻国。因此①③④项均符合史实,故在当选之列。而本题干扰项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只在朝鲜战争中出现,越南战争中不存在,应予以排除。答案选D

2.“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C.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D.两极格局间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分析: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美国认为阻碍它扩张的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挑起“冷战”、企图遏制社会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并最终称霸全球。由此可见,挑起矛盾而导致同盟关系破裂,主要在美国。在美国看来,正是苏联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妨碍了它实施霸权计划,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最终导致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答案选D。

3.二战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是( ) A.“铁幕”演说发表 B.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马歇尔计划”提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苏之间“冷战”进程的把握能力。A项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B,D两项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三项均不符合题意。C项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答案选C。

4.“冷战”时期针对“马歇尔计划”,苏联采取的对抗举措是( ) A.参与“马歇尔计划” B.成立经互会 C.建立华约组织 D.支持越南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与对比理解。“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措施。苏联及东欧国家与美国针锋相对,成立经互会。二者体现了美苏在经济领域里的对抗。A结论不对,C是针对北约而采取的对抗措施,D与题意无关。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o1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