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概率论基础第四章作业解答(参考)

更新时间:2023-07-22 17:0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等数学大学课程

第四章作业题解答参考

4.解:(1)按照示性函数的定义,示性函数为一随机变量且对任意的事件AÎF,有

ìï1, 1A(w)=ïí

ïïî0,

wÎAwÏA

因此

ìï1,镲1A(w)=ï眄镲ïî0,ìï1,

1AB(w)=ïí

ï0,ïî

w蜗AwÏAwÎAB

=ìï1,ïî0,

w

A

ìï1,

,1AB(w)=ïí

wÎABwÏAB

wÎA

ïïî0,

ìï1,

,1AÈB(w)=镲眄

镲wÏABïî0,

w稳Aw先A

B

ìï1,

=ïBï0,

î

w ABwÎAB

故对任意的w蜽,有

1A(w)=1-1A(w);1AB(w)=1A(w)?1B(w);1AÈB(w)

1-1AB(w).

(2)由(1)可知

1AÈB(w)=1-1AB(w)=1-1A(w) 1B(w)

=1-[1-1A(w)]?[11B(w)]=1A(w)+1B(w)-1A(w) 1B(w)

=1A(w)+1B(w)-1AB(w)

注意到E1A(w)=1?P(A)

0?P(A)P(A)和E(X+Y)=EX+EY,对上

式取数学期望可知:P(A?B)P(A)+P(B)-P(AB)。

(3)用A记“五个队中至少有一个对全胜”,用B记“五个队中至少有一个对全败”,

则要求的概率为:

1-P(A?B)

1-(P(A)+P(B)-P(AB))

114114114113

=1-(C5()+C5()-C5() C4())。

2222

1,若第i次试验A出现

5.解:设 1 2 n,其中 i ,则

0,若第i次试验A出现

n

n

i

E

E

i 1

pi,

i 1

由试验独立得诸 i相互独立,由此得

n

n

i

D

D

i 1

pi(1 pi)。

i 1

高等数学大学课程

kn (k 1)n

8.解:P{ k} P{ k} P{ k 1} ,k 1,2, ,N, n

N

N

E

k

k 1

k (k 1)

N

n

nn

9、证:E

kP{

k 0

k} k[P{ k} P{ k 1}]

k 0

kP{

k 0

k} kP{

k 0

k 1}

k 1

k P{

k}

k 1

(k 1) P{ k}

P{

k 1

k}。

0

0

0

0

10、证:E

xdF(x)

0

xdF(x)

xdF(x)

xdF(x)

xd(1 F(x))

xF(x)

0

F(x)dx x 1 F(x)

1 F(x) dx

由期望存在得

|x|dF(x) ,故

0 AF( A)

A

|x|dF(x) 0(当A ), (当B )

0

0 B(1 F(B))

B

|x|dF(x) 0

以此代入E 的计算式即得 E

1 F(x) dx

F(x)dx。

特别地,如果 只取非负值,则当x 0时,有F(x) 0,故E 另证:因为对任意的 ,有

1 F(x) dx。

( ) 1{ ( ) 0} 故

E ( ) E

0

( )

1 dx 1{ ( ) 0}

( )

1 dx

0

1{ ( ) x}dx

1{ ( ) x}dx

{ ( )x

1

dx E }dx }

{ (x)

1

dx }dx}

x} dx

0 0 0

E1{

( )x

E1

{ (x)

P{ ( ) x}d xF(x)d x

P { ( )

[ 1F(x)] dx

注:第2个等号用到期望和积分交换次序,这是根据Fubini定理。

高等数学大学课程

2

(x a)2(y a)

13.证: 1 2的联合密度为p(x,y) exp , 22

2 2

∴ Emax( 1, 2)

max(

x,y)p(x,y)dxdy

dx

x

xp(x,y)dy

dx

x

yp(x,y)dy

(利用密度函数的积分值为1,减a再加a)

dx

x

(x a)p(x,y)dy

dx

x

(y a)p(x,y)dy a

(在前一积分中交换积分次序,在后一积分中交换x与y的记号)

dy

y

(x a)p(x,y)dx 12

dy

y

(y a)p(x,y)dx a

(x a)2

22

a 2

1

2

(y a)2

2

2

e

dy

y

(x a)edx (令

(y a)

t)

a

e

t

2

dt a

a

.

另证:设 max{ 1 a

2

a

1 a 2 a

,

,则 max{ 1, 2} a。

而和

的分布函数均为: (x)

x

e

x

2

2

dx,又因为 1, 2相互独立,

故 的分布函数应为: 2(x),于是

E E a

y

2

xd (x) a

x

2

2

2 2

x

x

e

y

2

2

dy e

x

2

2

dx a

e

2

y

x e

2

dxdy a

e

y

2

dy a

a a

14.解:设x的分布函数为F(x),根据数学期望的定义,注意到f(x)的单调非降性,

可知:对任意的a>0,有

Ef(|x|)=

ò

+

f(|x|)dF(x)³

-

ò

|x|³a

f(|x|)dF(x) 匙f(a)

ò

|x|³a

1dF(x)

=f(a)P{|x| a}.

最后由f(a)>0可知结论成立。

高等数学大学课程

15.解:令hi=

xi

x1+x2+L+xn

,i=1,2,L,n,由题意知:Eh1=Eh2=L=Ehn,而

1n

h1+h2+L+hn=1,故由数学期望的线性性质可知:Ehi=

N

,于是结论成立。

16.解:用x记袋中的白球数,则Ex=

由全概公式知所求的的概率为

N

å

k=0

k?P{x

k}=n。

p=

邋P{x=k}?

k=1

kN

1N

N

k?P{x

k=1

k}=

1N

Ex=

nN

.

22.解:因

n

n

n

n

D邋aixi=

i=1

i=1

aiDxi=

2

i=1

aisi,åai=1,

2

2

i=1

可设拉格朗日函数为:

n

n

2i

F(a1,a2,L,an,l)=邋a

i=1

si+l(1-i=1

2

ai)

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可解得: l=

2

n

邋s

i=1

1

2i

,ai=

l2si

2

=si

2

1

n

1si

2

i=1

这即为所求。

24.解:不妨设x的密度函数为p(x),则f(-x)=f(x)于是

Exx=E(1{x?0}x

+

2

。注意到xx=1{x?0}x-1{x

2

0}

x,

2

)-E(1{x

0}

x

2

)=蝌-?

2

+?

1{x?0}xf(x)dx-

2

1{x

0}

xf(x)dx

2

=

xf(x)dx--

2

xf(x)dx

(或者: Exx=

ò

+

-

|x|xf(x)dx=L)

-?

xf(x)dx=

2

tf(-t)d(-t)=

2

+

xf(x)dx

2

因此 Exx=0。又Ex=

ò

+

xfx(dx)=0,于是Exx=Ex Ex,故x与x不相关。

-

但是,对任意的x>0,有

P(x<x,x<x)=P(x<x)?P(x

x)?P(x

x)

即x与x不相互独立。

高等数学大学课程

27.解:不妨设x,h的分布律及联合分布律分别为: P{x=a}=1p,P{x=

b}=1-1

p;Ph{=c}=

2

p,hP{=d=}

, p-12

P(x=a,h=c)=3p,Px(= P(x=b,h=c)=2p-那么

Ex=a1p+

(b1-1

3

ah,=

d)=1p-;p3

。 p d)=1-1p-2p+3

p,Px(=bh,=

p),hE=

c+p2

-(d1

2

; p)

Exh=acp3+ad(p1-p3)+bc(p2-p3)+bd(1-p1-p2+p3).

如果x,h不相关,则有Exh=Ex Eh,即

[ap1+b(1-p1)]?[cp2

d(1-p2)]

=acp3+ad(p1-p3)+bc(p2-p3)+bd(1-p1-p2+p3)。

由上式可解得:p3=p1 p2,于是x与h相互独立。

43.证明:充分性的证明见课件,下面证明必要性。

用x表示“实验次数为u的伯努利实验中的成功的次数”;用h表示“实验次数为u的伯努利实验中的失败的次数”,则

x+h=u。 (1)

ìì1,第i次实验成功;ïï0,第i次实验成功;ï再令 xi=í, hi=ï, 则有 í

ï0,第i次实验失败。ï1,第i次实验失败。ïïîî

x=x1+x2+L+xu,h=h1+h2+L+hu,

且xi,hi的母函数分别为:ps+q和p+qs,其中p+q=1。

我们设u的母函数为g(s),则由(4.4.13)式可知,x和h的母函数分别为:

g(ps+q)和g(p+qs)。

这样,由(1)可知,对任意的s<1,有:g(ps+q)?g(p

|x|<1,|y|<1,有

qs)=g(s),于是对任意的

高等数学大学课程

g(x+

y)=g(x)

g( y)

这样,类似于引理2.4.1的证明可知:g(s)=as,其中a>1为一常数。最后如果我们令

l=

ss-1

lna>0,则有g(s)=e

l(s-1)

,于是实验次数u服从参数为l的泊松分布。

44.证明:(1)见课件《母函数》那一节。(2)不做要求。

47.证明:“充分性”:设分布函数F(x)的特征函数为f(t),且f(t)为实的偶函数。根据逆转公式,设x1,x2为F(x)的连续点,则有

12p

T

F(x2)-F(x1)=lim

Tò

1

e

-itx1

-eit

-itx2

f(t)dt

-T

=-lim

T

2p12p

ò

T

e

itx1

-eit

itx2

f(-t)dt

-T

=-lim

Tò

T

e

-it(-x1)

-eit

-it(-x2)

-T

f(t)dt=-[F(-x2)-F(-x1)].

我们让x1沿着F(x)的连续点趋向于+

F(x)=1-F(-x)。

,则有,对F(x)的一切连续点x,有

如果x不是F(x)的连续点,则存在F(x)的连续点列xn,使得xn­x,这样对每一个nÎN,

-F-(xn,) F(xn)=1

最后在上式中令n? ,考虑到分布函数F(x)的左连续性即得F(x)=1-F(-x+0)。

“必要性”:设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F(x)满足F(x)=1-F(-x+0),且x的特征函数为f(t)。由特征函数的定义

f(t)=

ò

+

-

edF(x)

itx

h=-x的分布函数为

P{h<x}=P{-x<x}=P{x>-x}=1-P{x?

x}=1-F(-x+0)=F(x),

于是h=-x的特征函数为

高等数学大学课程

f1(t)=

ò

+

edF(x)=f(t)。

itx

-

而由P226性质6可知: f1(t)=f(-t),于是对任意的tÎR,有f(-t)=f(t)。 又因为

+?

f(t)=

edF(x)=

itx

e

-itx

dF(x)=f(-t)=f(t),

-?

因此f(t)为实的偶函数。

50.解:随机变量x的密度函数为

1

1

2

p(x)=

p1+x

于是x和h=x的特征函数均为

+?

fx(t)=fh(t)=

-?

edF(x)=

itx

1p

e

itx

11+x

2

=

1p

ò

+

costx1+x

2

dx=e-|t|

-

而x+h=2x的密度函数为: q(y)=

y1p?22

12p?

1y

2

2p

(+4y

2

)

1+)

2

因此x+h=2x的特征函数为

2p

+?

fx+h(t)=

-?

e

ity

14+y

=2

2p

costy4+y

2

=e

-2|t|

故 fx+h(t)=fx(t )fh(。t)

但是因为h=x,所以x与h线性相关,故显然不独立。 注:如何求解上面的两个含有参数的广义积分请查阅数学分析书。

2

52.解:因为xi(i=1,L,n)相互独立且服从N(0,1),因此xi(i=1,L,n)也相互独立,

且xi的密度函数为:j(x),于是xi的密度函数为:

2

高等数学大学课程

g(y)=j(-?

j1y

-

12

e

-

y2

,y>0

即服从自由度为1的c2分布。

而自由度为n的c2分布的特征函数为:

+

f(t)=

ò

e

itx

12

n/2

G()21

+

-n2-

n

x

-

n2

e

-

x2

dx=

2

n/2

1G()2n

ò

+

x

-

n2

e

-

(1-2it)x

2

dx

=(1-2it)

-

n2

x

2

n/2

nG()2

12

ò

x

edx=(1-2it)

2

-

n

.2

因此xi的特征函数为:(1-2it)特征函数为:

(1-2it)

n

2

-

n

,又因为xi(i=1,L,n)相互独立,因此h=

2

å

i=1

xi

2

-

12

(1-2it)

-

12

鬃L(1-2it)

-

12

=(1-2it)

-

n2

即h=

å

i=1

xi

2

服从自由度为n的c2分布。

设x1服从自由度为n1的c2分布,x2服从自由度为n2的c2分布,且x1与x2相互独立。因为

fx1(t)=(1-2it)

-n12

,fx(t)=(1-2it)

2

-

n22

fx+x(t)=(1-2it)

1

2

-

n1+n2

2

因此c分布关于自由度这个参数具有再生性。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nz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