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纸化考试试题样卷

更新时间:2023-09-21 22:28: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存在性 B.结构性 C.运动 D.客观实在性

4.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6.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B)

A. 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 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 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7.《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D) A. 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8.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B)

A 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D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知觉到表象的飞跃 C.从判断到推理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D)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C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 B)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1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5.“人化自然”是指(D )

A.整个自然界 B.人本身的自然 C.未被人认识的自然 D.被人类改造过的自然 1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17.决定一个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依据是(B)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国家政权 D.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

18.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B ) A.它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据

B.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 C.它是社会制度变更的决定力量 D.它是社会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19.我国的政体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监督制度 20.科学技术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B)

A.主导性因素 B.渗透性因素

C.基础性因素 D.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21.“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一种 ( D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2.一对孪生兄弟到公园游春,回来后向母亲报告各自的观感.哥哥说:“那可真是一个好地方,荆棘上面也有鲜花.\弟弟说:\那可真是一个鬼地方,鲜花下面也有荆棘.”这说明(B )

A.人是万物的尺度,事物的性质决定于人对它的主观感受程度

B.主体认识客体具有能动作用,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主观感受,正是主体能动作用的表现

C.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相对主义是一种正确的观点 D.人的看法不同,决定着事物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23.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C )

A.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24.老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C ) A、唯心主义宿命论 B、唯物主义决定论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意志论 25.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B)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26.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27.在价值增值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C ) A. 前者是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后者是剩余价值 B. 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发生价值增值

C. 前者不发生价值增值,后者发生价值增值

D. 前者价值增值少,后者价值增值多 28.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29.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C)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30.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D ) 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 C. 辩证法理论 D .唯物史观

3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D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32. 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C )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33.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D )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建立工农联盟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

3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D) A.理论斗争 B.议会斗争 C.经济斗争 D.政治斗争

35.“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句话揭示的是( A )

A、社会主义的本质 B、目前我国社会的性质 C、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D、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6.从结束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是( D )

A、戊戌变法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辛亥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37.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D)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8.在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B)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39.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C )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40.“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C )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1.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的联系表现①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②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成就的概括 ③前者为后者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后者是前者的条件⑤后者为前者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B)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③④⑤

42.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①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③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④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 B )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3.“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此话表明的哲理有哪些?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③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④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B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44.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收“日心说”。这一事实说明( C ) ①客观规律不已人的意志为转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nu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