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4-04-14 05: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试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章阐述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分析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61-02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导致事业单位违规操作等的问题频频出现,例如部分事业单位私自挪用专项资金,有的甚至与施工单位串通签订虚假合同、虚列支出等,这就必然要求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利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经费的支出和使用,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还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此外,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精细化和科学化的健康发展轨道,使事业单位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进而为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有力保障。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遵循的原则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如《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岗位权责相互牵制原则。事业单位要根据岗位特点设置相应的权责,确保各部门、岗位及员工明确岗位权责,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又相互制约。全面性原则。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在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涉及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内部监督与控制贯穿事业单位所有部门,每个参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员工既是执行者又是被控制者。成本效益原则。事业单位执行内部控制时,要关注控制成本与控制效益是否相配比,抓住重点业务和关键岗位,尽可能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考核与激励原则。事业单位要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及时评价岗位责任完成情况,对于未能按照规章和流程完成相应责任的,要追究其责任,对于表现突出的要予以奖励。反馈信息及时原则。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要对产生的问题及控制效果进行及时的记录与反馈,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及时调整控制方法、程序等。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存的问题

1.管理者缺乏内部控制意识。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绝大多数属于上级部门委派,受原有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影响,他们中部分管理者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在费用支出、项目审批等问题上实行“一

支笔”的审批方式,往往注重个人业绩的突出,而忽视了事业单位运行风险的防范,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的认识。此外,事业单位管理者在内部控制执行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控制执行者,又是被控制者,但他们对内部控制不重视,将控制检查制度视为负担,存在消极抵抗的意识,对待日常工作敷衍了事,最终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2.财会基础工作管理薄弱。事业单位的财会基础工作较为薄弱,财会部门普遍缺乏事前控制,事后补办手续、现金与银行对账由一人负责等管理漏洞普遍存在。会计处理事项的资料保存不完整,一旦出现财务人员岗位调动,则后期出现问题时无据可查。收支管理不严格,无法实现专款专用,固定资产重复购置时有发生,会计报表无法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另外,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比较薄弱,表现为预算编制不够规范,预算调整频繁,执行力度不够。在资金使用上缺乏预见性与整体规划,违规现象较为严重。

3.内部控制理论体系不健全。事业单位尚未形成权威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现有的规章制度主要是一些关于资产、专项经费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仅是规范或限制了财政性经费的用途、范围标准等,而无法确保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研究只能以现有的企业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理论体系或coso内部控制框架为基础进行分析,由于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

的,因此这些理论中有关审计监督的内容、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等并不适用于事业单位。

4.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负责人往往就是单位的领导,这就造成内部监督缺乏独立性,导致内部审计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难以满足内部控制的需要,而且其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同级部门人员的抵触,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范围狭窄,财务收支预算执行的审计仍是其关注的重点,难以发挥内控的监督反馈职能。此外,内部审计评价机制不健全,既没有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也没有在评价反馈后及时处理。

5.人力资源政策有待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执行离不开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的管理,完善的人力资源政策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基础。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一是只重视员工的职业素质,而忽视了其价值观、道德素质等。二是对员工的培训主要集中于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方面,缺乏对员工道德、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培训。三是未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对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反馈评价没有起到约束作用,岗位设置流动性差,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1.增强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事业单位管理者的思想意识对内部控制起重要的作用,其素质与领导水平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健

康发展。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在内部控制方面,强化管理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其清晰地认识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日后的发展方向。同时,要强化事业单位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使其树立“合法合规操作是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的观念,从而加强对本单位预算执行和风险防范的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管理者自身而言,必须具备管理创新的意识,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更新观念。管理者应当熟悉财政政策的变化,认清本单位目前所处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以及日常业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风险有前瞻性,勇于突破传统管理模式。作为内部控制的推动者,管理者应当协调好各部门业务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通过积极沟通的方式充分了解各部门对于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或意见,使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地贯彻和实施。

2.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内部控制活动中既是内控的执行者,也是被约束者,其从事的财务工作也受到其他部门的监督和牵制。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事业单位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起重要作用。一是要加强财务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以及职业道德的建设与后续教育。逐步将员工培养成为勤奋上进、精通业务、热爱本职工作的新型人才,使员工积极主动地更新新的知识和观念。同时,要求财务人员掌握行业法规等相关业务知识,使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法律和法规。二是要增强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内

部监督管理的意识,改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固有观念,不能仅仅将财务人员视为“账房先生”,简单地认为其职责就是记好账和算好账,而要认识到财务人员还承担着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与内部监督的责任。三是要增强财务人员为事业单位决策服务的意识。财务人员应当了解单位的整体规划和目标,以及重大合同与项目的签订,及时为管理者提供财务等相关信息,为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3.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应当与上级主管部门保持一致,进而在本单位的内部管理控制中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使管理者坚定实施内部控制的决心。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建设要以“过程控制”为核心,使本单位各项工作及其每个环节都处于可控状态下,提高风险防范效率,实现事业单位规范有序的运行。要加强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充分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coso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基本理念,针对事业单位各自的特点,审核内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规范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权利和责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就必须在内控执行的各环节上制定相应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具体如下:内部控制岗位授权制度,明确各内控相关岗位的职权范围,不得超越权限;内部控制审批责任制度,明确审批人的权责,出现问题时实行岗位责任追查;内部控制审计稽查制度,结合相关规定,明确审计稽查的对象、内容,明确审计权限及报告负责人等;内部

控制考核评价制度,对各内控岗位工作完成进度予以考核,审计反馈意见应与绩效挂钩;风险预警制度,预防可能重复出现的风险,制定重大事项实时监测及风险应急预案。

4.为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进行,控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以及单位整体目标的实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规章制度、员工的诚信与道德观念、内部监督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单位文化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前提。事业单位应当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历史传承和上级单位的影响,这就要求其管理者积极引导、培育单位文化的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员工应遵循的职业道德操守,将员工的思想与行为统一融合到良好的事业单位文化中,从而保障内部控制的规范与有效执行。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应当提倡员工服务社会的理念,使其明确事业单位肩负的社会责任,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进行自我管理。同时,管理者应保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具有连贯性与持续性,进而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5.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政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在职员工进行培训,并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从而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细化定岗定编工作,明确制定和表述各个岗位的权责,在岗位定制上要遵

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事业单位应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可以每三年对在岗职工进行考核并重新聘任,同时将岗位绩效工资与考核内容完成情况挂钩,合理的激励约束政策将有助于调动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为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奠定基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培养员工主动参与内部控制活动的意识,使其能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配合管理者开展内部控制活动。另外,对于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若岗位设置无法完全符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那么可以采用劳务外包的方式选聘辅助性岗位人员,既可节约人员开支,又能保证日常业务的顺利开展。具体哪些岗位可以外包,哪些岗位必须由本单位员工任职,则需要通过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由事业单位集体决策,并选择合适的人员对外包部分进行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1.奚彩云.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中国总会计师,2009(07)

2.王荔.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建议.金融经济,2009(18)

3.俞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与思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

4.李连华.内部控制理论结构一控制效率的思想基础与政策建议.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5.平宇锋,陈永平.优化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05) (责编:李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nn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