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区九年级语文试题

更新时间:2024-01-04 16: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洪山区九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浩瀚 .B.无垠 .C.溃乏 .D.磕绊 .

磅礴(bó) .

蹂躏(lìn) .耷(dā)拉 .晕(yùn)圈 .

钟灵毓(yù)秀 .

坦荡如砥(dǐ) .吹毛求疵(zī) .入不敷(fū)出 .

自艾自怜(yì) .

寻幽揽胜(lǎn) .潜滋暗长(qián) .恹恹欲睡(yān) .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人类同住“地球村”,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故此,世界各国在政治上建立、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在经济上谋求开放创新、的发展前景;在文化上促进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在环境上构筑、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各国携手打造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并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A.包容互惠 兼收并蓄 平等相待 尊崇自然 B.平等相待 兼收并蓄 尊崇自然 包容互惠 C.包容互惠 平等相待 尊崇自然 兼收并蓄 D.平等相待 包容互惠 兼收并蓄 尊崇自然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吸收了中国“和合文化”的精髓,强调构建以平等、

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秩序。

B.“双节”期间,武汉市为游客准备了丰富的旅游大餐。园博园举办以迪拜奇迹花园为原型的大型绿雕创意展,

汉口里风情街大戏台上演京剧名伶的经典戏曲??

C.“亲情互换,空巢不空”,空巢老人为年轻人提供免费住房,年轻人每周抽出固定时间来帮助老人。通过这种 “亲

情互换”的方式,以弥补空巢老人心灵空虚或日常照料缺失等问题。 D.在东湖绿道楚风园、梨园广场、沙滩浴场,红、紫、蓝、粉色组成的花带随地形变化形成一条条彩色的“飘带”,

蜿蜒在绿道两旁。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

A.陆放翁诗:“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是什么办法让人人面前

有总理呢?难道世界上真的有什么灵

魂的永恒?伟人之魂竟是可以这样地充盈天地,浸润万物吗?

B.政治猛于虎,宦海难自主,一个人,当你能自由表达意见,你不表达,就被绑上了战车;当你还能辞职跳车时

你不跳,就被紧紧挟裹。

C.当船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是当年项羽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有成就感,有自由度,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英国女王,还是街头艺术

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说“俗”道“雅”谈文化

(1)俗,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最初的“俗”,源于人的生存本能,体现出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与适应。当人的生存选择与适应“习惯成自然”时,我们就有了“俗”。

(2)“积习”而“成俗”,说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是无需言明的默契,也是无需理析的律令。随着人类社会组织日趋复杂且日趋精密,乡民社会的默契需要规范并敞亮为“乡约”,于是“约定俗成”成为“俗”的自觉构建。这种体现出乡民社会“民风世情”的俗,也往往成为“法”的适用

基础。俗,在一定语境中其实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因此,“约定俗成”之“俗”往往又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无论是“积习成俗”还是“约定俗成”,都说明“俗”是一定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

(3)但是,“积习”也好,“约定”也罢,“俗”的“群体性”呈现总有其“局限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是空间局限,“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说的是时间局限。适宜某一社会的“俗”,对其余乡民社会可能“不宜”;某一乡民社会彼时之“俗”,也可能在时过境迁后变得“不宜”??

(4)我国是多民族一体化的文化大国,且地域广阔。因此,“和而不同”成为众多个体保持个体特质又顾及和谐相处的“公约”。“公约”可为更大空域和更长时段的“约定”,成为众多个体超越一己“俗”念、求取“公约”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因超越局限性、特殊性之“俗”而被称为“雅”。

(5)“雅”实际上有文化整合的意味,经过整合并得到提升的文化会得到“雅

九年级 正”的评价。“雅”不仅存在于“文化整合”之中,而且体现为整合后“文化范式”的确立。即以“雅”为“正”。相形之下,雅、俗之间就有了高下之别、庄谐之别乃至文野之别。“俗”的意涵也就渐生“陋意”,渐趋“庸境”。

(6)讲究品位、追求境界的文化人,不一定自封“高雅”但大多自命“清高”,不一定都能“超凡脱俗”,但大多鄙夷“谄世媚俗”。拒绝媚俗可以是为着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也可以是为着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也就是说,“俗”还是“雅”作为一种价值评判,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或文化习惯,它还是包括品位、境界在内的文化人格。

(7)所谓“文化”,意在“以文化人”,在于使人脱离蒙昧、超越本能、发展智慧、趋赴道德。也就是说,“文”是构成而“化”是功能,相对于“化”之功能取向而言,“文”之构成往往更具有稳定性。“风俗”作为“人文”的重要构成,需要一定的坚守来维护稳定,也需要一定的迁变来谋求发展。“风俗”在需要稳定时,是作为正面价值呈现的,背弃者被斥为“伤风败俗”;而“风俗”在需要发展时,是作为负面价值披露的,变革者被誉为“移风易俗”。

(8)文化的“以文化人”,主导倾向是“化人以雅”,是使人的品貌、趣味、格调、境界都渐至“文雅”起来。在这里,“雅”成了“文”的内涵,“文”成了“雅”的表征。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文化人格的追求并不都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既然人们鄙夷“谄世媚俗”,藐视“跟风从俗”,就不排斥有人以“文雅”来装装门面,垫垫柱基。因此,我们在远离低俗、拒绝庸俗、摒弃媚俗之时,更要养文心、修文德、循雅道、育雅趣,通过文化自觉陶塑文化人格并提升文化境界!

5.下列关于“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俗” 不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或文化习惯,还是包括品位、境界在内的文化人格。

B.“俗” 是特定时间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 C.“俗”是无需言明的默契,也是无需理析的律令。 D.“俗” 在一定语境中,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 6.下列关于“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雅”是一种更大空域和更长时段的“约定”。 B.“雅”是文化整合的结果,也是文化提升的产物。 C.“雅”是众多个体顾及和谐相处的一种“公约”。 D.“雅”是一种价值评判,“化人以雅”使人脱 “俗”。 7.对于“俗”和“雅”的关系,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雅”是为了让更多的群体“和而不同”,是对“俗”的局限性的超越。 B.“雅”“俗”之间有高下之别、庄谐之别乃至文野之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na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