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共计10课时)王舍人街道办事处第二实验小学
更新时间:2023-09-26 00: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二次备课五个优化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共计10课时)二次备课
王舍人街道办事处第二实验小学 宋巧芝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第19页。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进行本组教学,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生命内在的需要。一个语文教师若能让自己的学生爱上阅读,则功莫大焉。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情分析:
读书一直是开展的一项活动之一,由于学生的差异,使得读书情况各有差异,有的读得多,有的读的少,但对于读书的方法掌握的很少,本组课文正好弥补了他们这一方面的遗憾,具有指导性意义,他们能从文中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而且还知道为了读书要付出很多,才能长大成为可塑之才!不过第二课课文是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学生理解起来、把握课文的脉络可能有一定阻碍,需要老师精心备课,耐心指导。我发现本单元训练点很多,要抓住这些点,得以训练,让学生不仅读懂课文,了解更多的读书方法,更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教学方法措施:
1.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加强“积累——领悟——运用”,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作业的布置注意目的性、科学性、伸缩性、计划性。加强对作业的检查、批改,让学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3.注意阅读教学的方法:重要的是“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多让学生朗读,启发他们想象。既致力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注意向课文外延伸。
4、教师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的表率,首先是民主、平等的态度;其次是爱学习、会学习。
5.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向40分钟要质量,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6.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多记读书笔记,多练笔。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自学生字新词;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0课时
1 窃读记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第5页 教材分析:
《窃读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文章清丽平实,充分表现了林海音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写作风格。品读课文,我们能真切体会到小女孩窃读时的担忧、恐慌与痛苦,体验到惊喜、快乐与满足。这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文章中充满着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能使学生受到感染,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情分析:
所在的学生,大部分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中掌握了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初步掌握了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这为我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但有一部分不同学,由于阅读能力差,课堂上不善于表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扶放有度,使全体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第二课时: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第一课时 课时数: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放谈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乐趣。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从课题入手,这样设计:“窃”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窃”时心里会怎么想?请你打开书本,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这样的问题太笼统,教学时,可简单化。梳理内容:窃读的时间段?窃读的办法?窃读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紧密围绕课题展开叙述。)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4.自学检测:
(1)认读生字与写字。
【设计意图】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还有一些字虽然笔划较多,但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记忆。写字要认真,注意书写的习惯
(2)体会词语的含义。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应该在理解课文时,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学生更容易了解词语的意思,比这样孤零零的理解效果要好得多。
三、初读文,赏诗歌,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主解决生字词。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窃读”中的“窃”为暗中,偷偷地意思,“窃读”就是偷偷地读,在书店中偷偷读书,只读不买。
3.作者为什么要“窃读”?
(1)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作者贫穷的句子。
(2)作者为了读到书,历经了许多坎坷,所以作者曾将一首小诗摘抄下来,作为自己窃读的心境写照——
A课件出示诗歌,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我看见一个眼睛充满热烈希望的小孩, 在书摊上翻开一本书来, 摆书摊的人看见这样, 很快地向小孩招呼: “你从来没有买过书,
所以请你不要在这里看书。” 小孩慢慢地踱着,叹口气,
他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认过字母, 他就不会看这老东西的书了。 穷人有好多痛苦, 富人永远没有尝过。
B请学生谈谈自己从这首小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对书的渴望。被拒绝的无助。无力购买的痛苦。)
C小结:出于对知识的渴望,作者渴望读书,由于家境的贫寒,作者无力购书,所以只好——窃读。(生齐答)
四、读重点,咬文字,品悟甘苦
1.“我”是怎样窃读的?窃读之路是一帆风顺的吗?在“窃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让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分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遇到的困难:
(1)找不到书;(2)受到驱逐;(3)隐藏伪装;(4)渴望下雨读书;(5)饥肠辘辘 4.哪些句子使你感受最深?(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体会含义。)
如,品读第五、六自然段;
(1)“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2)请你描述当时的场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书店老板的厌恶、驱逐及“我”的无奈失落两方面加以细致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4)为了避免遭遇这种困窘的场面,“我”是怎么做的?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5)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一个“窃读者”,她悄悄贴着你,认真地看书,你会有何感受?让我们把对她的喜爱读出来吧!(指导读第六自然段)
5.窃读到底是一种什么滋味?从文中找出能够概括作者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刚才我们与作者一起经历了窃读时的种种困难,让人“惧怕”,那“快乐”又是从何而来呢?
(2)学生自由读文,充分讨论,交流汇报 (3)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c.相机指导朗读.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五、总结:
是啊,读书能给带来精神的享受,让人感到无比的快乐!让我们也一起热爱读书吧! 检测题:
一、读拼音,写汉字。
qia a ch?ng jù ( )读 饥( ) 支( ) 恐( ) 二、补充词语。
( )不犹( ) ( )( )大雨 ( )( )不舍 三、回答。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快乐”的是: ,“我惧怕”的是: 。
第二课时 课时数:2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3.学生自由读文。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自然的导入新课。让学生在重拾记忆中再次走进文本。 二、深悟“窃读”,整体回味
1.观察课文插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确实是这样,为了读书她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她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她可以隐藏伪装自己,“口是心非”,“心口不一”;为了读书她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共同感受那个小女孩对读书的渴望与热爱吧!
3.再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直插课文重点,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学习,发散思维,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渐渐深入到文章深处,全面的了解作者。
三、评析难点,点燃激情
1.到底是什么力量鼓励着作者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坚持窃读的?(热爱读书,渴望求知)
2.引导学生理解:“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3.仿照此句,写一句话作为自己读书的格言。
【设计意图】抓住小练笔,让学生进行练习,不仅学到课文知识,还拓展到课外,引导自己的学习,一举多得。
四、回归课题,体会窃读的意义 1.“窃读”算不算偷?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结:她曾说:“我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可以说《窃读记》三个子中充满了乐趣,也包含着作者的辛酸。
五、积累语言,感悟写法
1.摘抄自己觉得写得好的语句,说一说摘抄的理由。
2.美读品味,感悟作者对人物动作、心理描写得准确传神。 六、总结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林海音正是这样勤奋地窃读着,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女作家,让我们热爱阅读吧!
七、布置作业
1.选择自己摘抄的句子背诵。
2.谈收获;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请你写下来。
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检测题:
一、选词填空。
恐怕 害怕
(1)我( )被书店老板发现,总是在感觉不适宜阅读的时候悄悄离开。 (2)我这几天太忙,()不能去参加你的生日聚会了。
鼓励 激励
(3)老师经常()我们多读书。 (4)妈妈的话()着我勇往直前。 二、写出两句读书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1 窃读记
复杂:快乐 惧怕(心理描写 独特感受) 急切:(动作描写:跨、踮、钻、挤、找)
2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第8页。 教材分析: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情分析:
本文是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子和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句子,完全口语化,所以学生容易理解,培养了自己的自学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先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使之饶有兴趣地了解课文内容;再梳理苗苗的问题,明晰季老对读书、学习的见解;然后扩展阅读,鼓励学生读整本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鼓励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需起到激趣、点拨。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时数:3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 1.指名学生读课题,
2.质疑,激发兴趣:你有没有留意电视上的谈话型节目?这些节目为什么吸引观众获得大家的青睐呢?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谈这类节目的特点,教师相机引导这些节目的话题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主持人幽默、睿智。联系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
3.同学们对节目的兴趣足以说明这类访谈节目的成功,一期好的节目不仅需要好题材,更需要对话双方彼此尊重、真诚相对,以及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
4.提示课题。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谈话的主要内容
做采访准备: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1.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可在书上做上记号)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深入感悟,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导语: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呢? ①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季老以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以及询问苗苗如何写好文章来阐明自己主张读闲书。) ② 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③ 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共鸣,促其酣畅淋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②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小组讨论使更多的学生有阐明观点的机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对偏科的危害有更全面的了解。
(3)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②交流: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在交流和讨论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品味人物,分角色朗读 1.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谦虚好问,率直而有礼貌,对季老充满了爱戴崇敬。
2.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于季羡林教授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翻译和创作过许多作品,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季老在《我的童年》一书中记录了他小时侯偷偷看闲书的有趣经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5、分角色朗读:
从一老一小谈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爱,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请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五、拓展活动:
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闲”书目录。 检测题:
一、我能在带点字正确读音下标上我喜欢的记号。 绿林好汉(lǜ lù) 《水浒传》(chuán zhuàn) 倒下(dǎo dào) 盛白面(ch?ng shàng) 散文集(sǎn sàn) 宝藏(cáng zàng) 二、我能快速地在课文里找出与下列词语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语。 反义词:正课( ) 短暂( ) 容易( ) 近义词:赶紧( ) 鼓舞( ) 喜爱( ) 三、我仔细读了课文,知道“闲书”就是 ,“三贯通”是指 ,课题里的“大树”实际是指 。
板书设计:
要加大课外阅读,以促进习作的提高。 怎样读书 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
加强古诗文积累,增强文化底蕴。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第11页。 教材分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善于读书,常读常新,其乐无穷,充满了人文情怀。文章紧密围绕教材本单元的专题“我爱阅读”编排,短小精致,角度新颖,比喻、假设、反问等独特灵活的表达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感悟、积累与运用的实践中学习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重视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以读促写。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整个与课内外的融合,努力让学生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作者“爱书、爱读书”的热情,体悟读书的方法,享受读的乐趣,让学生对读书充满兴趣。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伴侣、毫不犹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从中受到启发。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较易为学生所理解。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能引发学生对于读书、对于生活的思索。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路。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读书方法,让自己也养成阅读的习惯。 第一课时 课时数:4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文本的开篇就是一个很好的情境创设,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营造一种宽松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生有了自己的选择后,再去领悟文中的选择时,或许更能感悟作者爱书的人文情怀。
1.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刚才大家谈了很多,我们似乎很难作出选择到底带什么东西好。可有这样一个人,她说(课件出示):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请大家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味儿?相机理解“毫不犹豫”的意思,朗读体会。 (“毫不犹豫”的意思是一点也不迟疑,很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朗读体会“我”对书的痴爱。)
3.这个“我”是谁?(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这是她在1974年为国际儿童图书节所写的献辞里讲到这话,让我们再次感受那份感人至深的献辞吧!出示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
从漫谈引入,任思想游疆,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畅谈自己的选择,有助于拓展思维。这为下面的“走遍天下书侣”作了对比映衬作用。
4.朗读课题,解读课题:
(1)谁愿意来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学生自由读课题,教师随机点评:“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的声音里透出了疑问。╱你用饱满的声音读出了欣赏!╱你念得真准。“侣”是生字,知道它的意思吗?(伴侣、同伴)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2)读了这个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你猜猜作者会在文中告诉我们什么? 预测:
作者为什么要走遍天下书为侣? 怎样与书作伴侣?
与书为侣有什么感受?
二、释题明意,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 2.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设计意图】就题质疑的方式似乎陈旧,但并不落后、过时,语文教学应讲追求扎实、有效。只要能服务教学,有益于学生语文学习,就是好方法。本文围绕课题质疑,很容易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旨:作者只选一本书旅行的原因。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1.初读课文。
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把生字新词画下来,标下段落序号。 2.认字读词。
①教师呈现词语,学生自由拼读;去掉拼音,指名领读;读对了大家跟读。 ②教师呈现文中带有生字新词的重点句子,请学生读句。 ③指导写字。
师:你们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两个字最难写?谁来教老师写。(着重指导“豫”、“趟”的写法,学生可能认为其它字难写,可以顺势指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田字方格中指导书写。)
④读通课文。
大家已经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同桌之间合作读书,每人一段轮流读,互相听评,帮助对方把书读得更通顺,更好。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中,继续关注识字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避免常规教学中受公开课的影响,尤其是进入高年级后忽视学生生字学习和第一课时的学习,特别强调第二课时学习,以致第二课时,任务重,头绪多,走马观花,无法落实。
四、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自读自悟。
师: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书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能否把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弄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读文,并结合课文,交流感悟,教师注意评价多样性的引导。作者把书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次,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有新的发现。说明“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板书:常读常新)
3.感悟方法,拓展小练笔。 ①感悟方法。
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她在读书过程中是怎样读的?(生读第7自然段。) 你认为作者读书有方法吗?(体会: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小结收获、想象) (板书:思考、品味、小结??)
你认为作者读书有一定顺序吗?(体会“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这一过程,简单理解,重点读中感悟。) ②关注练笔。
读了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一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平时也读了许多书,你是怎样读书的呢?请大家拿出习作本,写一写,注意用上“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③展示练笔。选择几篇学生习作,请学生上台朗读交流。
④小结。通过学习课文,不仅知道了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读书的方法。参照作者的读书方法,对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去实践、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过程中,抓住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落。同时,让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对话,交流自己读书经历与方法,让学生展示自我阅读的成功,激发学生动脑、动口的表达欲望。读中学写,既整合了教学内容,又体现了扎实的语文实践学习。
检测题:
一、我会读,也会写。
bai sòng yú la bàn lǚ
( ) ( ) ( )
二、我能在带点汉字的正确解释下标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故地: A.原因 B.意外的事情 C.老,旧,过去的 忽略: A.大致,简单 B.省去,简化 C.计谋 三、我能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而且还能更正呢。 1.经厉 感叹 似乎 想像力 ( ) 2.思考 片段 欣赏 豪不犹豫( )
第二课时 课时数:5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感知情感。
1.了解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了作者带一本书旅行的理由和作者的读书方法。 (板书:以书为侣:原因方法)
2.了解了作者的选择,通过上一节课学习,你对作者有什么印象?(作者特别爱书,而且很会阅读。)
3.既然作者如此热爱书,爱读书,我们应该怎么读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由内容的把握到情感的感知、体会,是阅读教学中质的飞跃与提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定好阅读教学的“调”(情感),更难得的是这种情感得自于学生自主的畅所欲言与感悟。 二、体悟方法,品味情感。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爱书、爱读书的深厚情感,画上记号,想一想作者怎样具体地表达这种情感呢?可以在一旁写上批注。 2.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你发现了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深爱书籍?说说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指名读相应的句子、段落交流感受,指导朗读。
(根据学情安排教学,下面为预设顺序,注意体会以比喻的表达方式为主。) (1)假设。(第一、四、七自然段)
①学生谈体会。(作者怎么表达自己爱书的情感的?怎么调动读者的阅读热情的?) ②指导朗读。(如:第一自然段中,可供选择的事物应读出疑问的语气,以突出作者对书的钟爱。)
(2)比喻。(重点研读。)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c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①引导学生体会把书当作朋友时的珍爱与亲密;把书比作家时的温馨和留恋;把书比作故地时的方便与依恋。
②把这三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用比喻对表达爱书之情的妙处。
③拓展练习。
根据你自己的读书感受,填一填,读一读,尊重学生个性化见解。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如: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3)设问(第三自然段) ①理解“毫不犹豫”。
②体会朗读,体会回答果断、爱书之切的情感。 (4)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①学生交流体会。(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作者爱书的情感更进一层。) ②体会朗读,体会反问、质问的语气。
(5)列举交流学生自己搜集到的读书的名言资料。 (6)朗读全文,回归整体。(可指名接读。)
让我们带着对书的热爱,再次体会作者假设、比喻、反问的表达方法!(完善板书:热爱读书)
理由:常读常新 以书为侣热爱读书
方法:思考、品味、小结??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交流品读中的思维碰撞,感悟、习得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感悟、学习比喻的表达方式并读好课文。在这一环节中,作者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但教师心中不可不分轻重,满盘皆抓。教师应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上(对表达的方式并不了解,更不知道一些俗语。)对教学重点放在比喻的表达方式上,不仅让学生学习体会,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模拟表达,各抒己见,积累内化。除比喻的表达方式外,其它如假设、设问、反问等的表达方式,学生有所感悟,教师点到即可,把重点放在指导品读上,让学生读出滋味来。 三、阅读链接,升华情感
请大家放声朗读《神奇的书》 1、画出书神奇的地方。
2、想一想作者怎么表达的。
3、学习了课文,读了这首诗,谈谈你对书、对读书的感受,诵读这首诗歌。
【设计意图】在学生阅读感悟有所沉淀内化时,顺势引导拓展新的阅读内容,让学生有喧泄、展现自己情感与能力的空间,实现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最后的畅谈感受,更是实现学生对阅读兴趣与价值观的新的提升,让学生心中铭记“走遍天下书为侣”。
阅读链接,学习致用
1.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煮书”。想想为什么叫“煮书”? 2.补充阅读:《趣谈“煮书”》(见资料链接),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结合英国作者尤安?艾肯和《趣谈“煮书”》,联系自己的平时读书心得和经验,也可以联系名人读书的故事来谈谈对读书的看法。最好用上“首先??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4.实践运用:下面我们就用尤安?艾肯的读书方法来读一首诗歌,题目叫做《神奇的书》。(见资料链接)
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品一品哪儿最让你感动。 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谈一谈你的独特理解。 背一背这首诗歌。
1.《神奇的书》和《走遍天下书为侣》写得这么感人。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你最喜欢哪种写作方法?(帮助学生小结“比喻、设问、假设”及层层推进等写作方法,并相机引导读课文片断)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与书为友,爱书如家。漫步书海,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及时记录;感受沐浴书海的快乐,领略人世的真谛,欣赏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让我们做一个爱读书,好读书,会读书的人!
检测题:
一、我能在比喻句后面括号里标上我喜欢的记号。
1.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个朋友。 ( ) 2. 我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 3. 你喜爱的书就像你的家.。 ( ) 二、用“毫不犹豫”写一句话。 三、仿写填空。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一个家。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4* 我的“长生果”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15页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像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性阅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课外独立阅读的轨迹,明确迷醉读书对她写作的巨大影响和切实帮助,懂得写作实践给予她的启迪;通过欣赏性阅读,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
课前准备:读熟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时数:6
教学过程: 一、释题理解 1.齐读课题。
2.“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给它加上引号?
3.莎士比亚曾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作者把书比做“长生果”,与莎士比亚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了解“阅读提示”的内容 1.默读“阅读提示”。
2.交流:想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把你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体会。 3.“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课文有什么帮助?
下面我们就结合提示中的问题来自学课文,理解感悟。 三、围绕提示问题,自读自悟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看看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2)想一想,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
(3)写一写,在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旁边写出体会。 2.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默读、浏览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文章主线,在细读深思中了解作者的感悟,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个性化的感悟和体会。
3.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四、全班交流感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写:《秋天来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2.作者在这些事情中悟出了些什么道理?(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朗读句子。)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板书:构思别出心裁 内容与众不同 情感真实细腻 借鉴 模仿 创造) 3.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并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不仅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还要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描写自己读书的句子,体会她是怎样读书的,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津津有味 废寝忘食 囫囵吞枣 如醉如痴 4.有感情地朗读打动自己的部分。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五、学习和借鉴读写方法
1.作者在读书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吗? 2.作者在写作文方面有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3.交流:谈谈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写作文的经验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帮助? 1.生动的比喻。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
制作本课学习后的阅读记录卡。
检测题:
一、我能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悦( ) 凄惨( ) 千人一面( ) 烦恼( ) 孤单( ) 独树一帜( ) 二、我能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流光( )彩 ( )囵吞枣 ( )然神伤 ( )肠挂肚 浮想联( ) ( )( )有味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这时我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 ,记描写的 。 2、作文首先构思要 ,落笔点也要 ;作文要写出 ,开始离不开 ,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的 。
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读书 作文
饱览“香烟人”画片
看图书 报偿 《秋天来了》 甲优 阅读文艺书籍 馈赠 《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赞誉
读中外名著
语文园地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19页。 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我爱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综合性学习的继续。1、要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2、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活动角度:⑴ 说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⑵ 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⑶ 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共同交流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3、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的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书目。4、做读书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等项活动的一次综合展示与交流。
回顾·拓展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主要是针对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受到方法的启示。日积月累中
安排了一些古代关于读书的名句,展现了古人关于读书的体验和方法。展示台是让学生交流的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收获。
学习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4.背读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能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叙述,但交流起来,可能深度上不尽人如意,认识较肤浅,表达可能面不广,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对于有关读书的名句,学生能了解其中的大意,很快能背诵过,关键是让他们学以致用,真正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第三课时:作文讲评
第四课时:回顾·拓展一
第一课时 课时数:7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未见高山便知其巍峨,未见大海便知其深邃,未见宇宙便知其渺远,这是书的力量。书包含了世界万物,人间真情。“我”爱读书,因而“我”有窃读的乐趣,与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更觉读书有益;作家的经历,让我们领悟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更坚定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的信念;得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道理。的确,书籍是智慧的工具。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有所得。那么,在本节课中,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读书的乐趣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简要回顾,和教师的激情导入,再一次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
(1)说说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什么故事要和大家交流。 (2)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说说采访的心得体会。 (3)展开讨论,开卷是否有益。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合作成组,小组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讨论,互评互说,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话题交流,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已自主空间,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
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畅所欲言
目的: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巧妙地引导学生的畅所欲言的说和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把课堂引向精彩,课堂定会呈现出许多的精彩亮点。
四、教学预案
第一种:谈体会。 学生纷纷说:
1.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2.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3.是的,歌德曾经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说明读书要思考。
4.读书也要讲究方法:读书不要贪多,而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才能获益。
5.读书要讲究质量,特别对那些质量高、知识含量大、值得品味的书要认真读,加以理解和领会,有的句篇或内容恐怕还应背诵。
6.读书的方法还有:
粗读:关系较远的书,可以大致浏览即可,以此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 深读:就是在掌握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作深入的了解。
第三种是精读,在理解重点内容之后,把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形成整体的认识,并把该记的都记住,该体会的都体会出来,还可以进行联想、质疑,写出心得体会。这样,你读书的收获就会大得多。
7.还有概览、提问、阅读、复述、复习等五步阅读法。 8.将书中的知识归纳成一个个框架,在读书中随时将合适的内容放进去的“框架读书法”;以及把几种观点相近或相反的书籍进行对照阅读的“比较读书法”。
一边读书一边对书上的内容提出疑问的“质疑读书法”等等。 9.学生总结记读书笔记的方法:
摘录式、体会式、提纲式、批注式、书签式、卡片式。
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告诫学生还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更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愿同学们真的能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使自己的思想得到无穷的发展。
读书体会,获得读书方法,受益终生。 第二种:讲故事。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讨论,有的采访了爱读书的人,有的搜集了一些名人读书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肯定有不少动人的故事,那就把最有趣,最有价值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毛主席读书的故事
毛主席很忙,但是他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医生不准他看书,毛主席说,“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多难受!不让我看书不行!”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书拿来,他这才高兴起来。
毛主尤其喜欢“动笔”读书。只要是他读过的书,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将书中错别字和点错的标点改正了。毛主席还喜欢加批注,上学时就曾批注鲍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写了1万多字的批注。后来这本书被一个同学借去,直到19
50年,才展转还给毛主席。毛主席又高兴地批注了自己写在书中的批语。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从伟人的身上汲取力量,明理:读书思考是通向成功的最佳途径。 第三种:辩论会。
据学生前面两个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辩论话题。“开卷是否有益?”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加上典型的例子,进行辩论。
1.明确辩题: 正方:开卷有益。 反方:开卷未必益。
2.选择辩题,确定辩论方:
可以是学生自主选择,然后划定双方;也可以在教室中间划开,然后用抛硬币的方法选择辩题;可以群体间相互辩论,也可以选出几位辩手作为代表。
3.进行辩论: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表明自己的观点要做到有理有据,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不进行人身攻击,就话题展开辩论。
4.辩论总结:
教师指出本次辩论的优点,提出今后辩论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同学们说对阅读的新认识,对读书的感受;说出在读书获得乐趣,获得的有效读书方法。
五、总结评价
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
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多渠道,多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课时 课时数:8 习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划出习作内容。 2.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采访记录;记一次辩论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为下面的开展做好铺垫。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在互相学习中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习作能力。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第三课时 课时数:9
作文讲评
教学过程:
一.评本次习作的优缺点 1.优点 2.缺点
3.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讲评很多活动都是学生亲身参与的,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讲评中注意对活动过程的描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参与评价;注意对语言的评价,抓住学生用的准确的语句进行积极评价;抓住学生独特的感受进行积极评价。
习作的赏析、交流、评价,是进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的一次良好的语言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佳作赏析中,通过对话交流,点拨写作方法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达到听说读写综合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双赢的目的。
第四课时 课时数:10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温故而知新:
学完第一单元后,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看看有那些收获和体会。如:喜欢本组的那篇课文?积累了那些好词佳句?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有没有提高?围绕本专题,在课外又阅读了那些文章或书籍?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围绕某一方面的收获展开讨论,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体会。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
引导学生口头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4.教师小结:书是人类的另一世界。我们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它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思想,给人以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受到方法的启示,在交流和对比中,初
步学习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二、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
我们国家是个爱书的国家,崇尚乐学好读,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下了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学生自由读准名言并试着说说自己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3.赏试背诵名言。
4.搜集整理,出示课外有关读书的名言,拓展积累。请同学们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 至乐无如读书。
补充以上名言,拓展学生视野。 5.小结:“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那些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
三、展示台
1.组成读书兴趣小组,汇报开展了哪些读书活动。 2.图书管理:谈管理班级图书角的具体办法。 3.送人“玫瑰”: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共享知识。
4.展示读书记录卡:平时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时,要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交流展示。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活动成果,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收获。
检测题:
检查背诵日积月累中五句关于读书的警句。
步学习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二、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
我们国家是个爱书的国家,崇尚乐学好读,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下了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学生自由读准名言并试着说说自己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3.赏试背诵名言。
4.搜集整理,出示课外有关读书的名言,拓展积累。请同学们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 至乐无如读书。
补充以上名言,拓展学生视野。 5.小结:“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那些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
三、展示台
1.组成读书兴趣小组,汇报开展了哪些读书活动。 2.图书管理:谈管理班级图书角的具体办法。 3.送人“玫瑰”: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共享知识。
4.展示读书记录卡:平时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时,要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交流展示。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活动成果,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收获。
检测题:
检查背诵日积月累中五句关于读书的警句。
正在阅读:
二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共计10课时)王舍人街道办事处第二实验小学09-26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任务书 - 图文03-22
想说听话其实也很容易小学生一年级优秀作文06-14
艺术节主持串词01-29
青春是一段旅程作文1000字完美版05-09
全国职业病防治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08-18
企业所得税的练习题01-22
photoshop CS6快捷键大全官方版 - mac - windows - final03-02
公司采购部年终工作总结参考范本04-0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王舍
- 人街
- 上册
- 备课
- 课时
- 共计
- 单元
- 语文
- 办事处
- 年级
- 实验
- 小学
- 基于PLC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 广西艺术学院
-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分类与应用
- 幼儿自信心培养的误区
- S级六方位
- 青岛科技大学2011-2012-1线代B卷(必修)
- XXX省司法厅社区矫正远程视频督察系统设计方案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三四单元 - 图文
- 土建工程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 2013版用于立项医药制取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资质)审查要求及编制方案 - 图文
- 善导大师语录
- 202 Sun SATC Java程序员(全真卷02)
- 《资本运营理论与实务》习题资料
- 浅论完善政府形象的现实措施选择-毕业论文
- 学校重点单位档案样板(1) - 图文
- 党员之家工作计划
- 关于宋代书法的几点思考
- 秦山中学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1.2走向成熟)学习任务单
- 六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14首
- 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