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电子教案与讲义学习

更新时间:2023-09-20 03:50: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环境影响评价学习要求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1、识记:

1)在环境科学中环境的定义; 2)环境的基本特征; 3)环境影响的概念和分类; 4)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及评价主体; 5)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概念; 6)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 7)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环评法》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9)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特征; 10)环境标准的概念;

11)环境标准体系的概念及我国环境标准体系。 2、领会:

1)环境影响的分类; 4)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 5)环境影响报告书包含的内容; 6)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7)环境标准的作用;

8)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和程序。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1、识记:

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定义与分类; 2)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所遵循的原则; 3)环境影响分类筛选的依据和划分的类型; 4)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

5)环境现状调查范围、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6)环境影响预测原则、预测阶段和时段、预测范围。 2、领会:

1)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2)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原则;

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4)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内容; 5)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6)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3、简单应用:

1)评价单位资格考核与人员培训管理办法; 2)评价大纲的审查程序; 3)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办法;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1、识记:

1)环境影响识别的概念; 2)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类型; 3)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类型; 4)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类型。 2、领会:

1)环境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程度的识别方法; 2)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条件;

3)指数法、矩阵法、图形叠置法、网络法的应用; 4)GIS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5)GIS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6)GIS在项目选址中的应用; 7)GIS在环境影响预测模型中的应用。 3、简单应用:

1)环境影响程度的识别方法; 2)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选用; 3)指数法、矩阵法、网络法的应用。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识记:

1)水体污染、水体自净的概念; 2)水体污染物的分类; 3)饱和溶解氧浓度的计算公式; 4)河流完全混合模型及其适用条件; 5)河流一维水质模型及其适用条件;

6)污染物与河水完全混合所需距离的计算公式; 7)BOD-DO耦合模型及其适用条件; 8)湖泊完全混合模型及其适用条件; 9)卡拉拉乌舍夫扩散模型的适用条件; 10)混合系数标定方法的类型;

11)好氧系数和复氧系数的估值方法类型; 1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 13)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分区及执行标准; 14)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依据; 15)溶解氧和pH值的标准型指数的计算公式;

16)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预测点的确定、预测期、预测方法; 17)自净利用指数的计算公式。 2、领会:

1)水污染源的类型;; 2)水体污染物种类; 3)水体自净物理自净过程; 4)污染物的好氧生化衰减过程; 5)水体的耗氧与复氧过程;

6)工业、水利、农业、矿业、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等建设项目的水环境影响识别;

7)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8)水质现状评价方法; 9)水污染源和水体的简化方法; 10)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1)水环境影响重大性的判断方法; 12)消除和减轻地表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 3、简单应用:

1)河流完全混合模型; 2)河流一维水质模型; 3)BOD-DO耦合模型;

4)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 5)地表水环境功能分区; 6)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 7)溶解氧和pH值的标准型指数的计算;

8)水污染源和水体的简化; 9)自净利用指数法的应用;

10)消除和减轻地表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 4、综合应用:

1)BOD-DO的偶合模型; 2)水环境影响识别;

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识记:

1)大气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物; 2)判定近地面层大气稳定度的条件; 3)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烟流形状; 4)连续点源烟流扩散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5)有混合层反射的扩散公式的适用条件; 6)熏烟扩散公式的适用条件; 7)连续线源公式的适用条件; 8)连续面源扩散公式及适用条件; 9)日均浓度的计算方法; 10)长期平均浓度的计算方法; 11)不同高度风速的换算公式; 12)取样时间的订正方法;

1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计算公式; 14)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分区级执行标准; 15)大气污染源评价方法;

16)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范围、监测项目、布点原则和方法、监测制度; 17)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18)燃煤S02和烟尘排放量的计算公式。 2、领会:

1)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扩散; 2)近地面层大气稳定度的判断; 3)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烟流形状;

4)风、辐射与云、天气形势、下垫面条件等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5)连续点源烟流扩散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6)有混合层反射的扩散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7)熏烟扩散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8)连续线源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9)连续面源扩散公式及适用条件; 10)日均浓度的计算方法; 11)长期平均浓度的计算公式; 12)扩散参数的确定方法; 13)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 14)预测模式的性能评价; 15)大气环境影响的类型;

16)交通运输、能源、矿业等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影响的识别; 1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1 1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19)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

20)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范围、监测项目、布点原则和方法、监测制度; 2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3、简单应用

1)大气稳定度的判断方法; 2)连续点源烟流扩散公式; 3)不同高度风速的换算公式; 4)扩散参数的确定方法; 5)有效源高的确定方法; 6)取样时间的订正方法;

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 8)燃煤S02和烟尘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9)大气污染源的评价方法; 10)大气环境预测模式的选择。 4、综合应用:

1)连续点源烟流扩散模式; 2)大气环境影响识别;

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第六章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识记:

1)土壤环境影响类型;

2)区域土壤类型特征的调查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lg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