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新教材修改说明

更新时间:2024-06-22 20: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年级教材前四单元修改研讨提纲

改动最多的是文字上,使文字更通顺,结构更合理,目的更明确。这里不具体列举,请老师们自己对照旧教材仔细揣摩。这里只将重大修改之处列举出来。 第一单元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1.活动天地1-1后,先解释了食盐溶解的微观过程,再从微观上解释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原因,最后给出溶液的特征。改变了原教材先从宏观现象给出溶液特征:均一性和稳定性,再从溶解的微观过程解释均一性和稳定性。

意图:突出微观,减少重复。

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原教材中均一性、稳定性概念形成的问题,且没有出现均一性和稳定性就去从微观上解释均一性和稳定性,使活动天地1-1的思考问题2、3形同虚设,造成教学障碍。

建议:①如按新教材讲,建议将活动天地1-1的思考问题2、3放到第2页倒数第一段前。②在讲均一性、稳定性时,可补充泥水和油水实验(演示或分组),让学生充分建立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概念。③将观察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图(或视频)放到第2页倒数第2段后。④将溶液的概念放到第3页第一段后。

2.实验探究1-2中删掉了设计实验步骤,给出了具体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数据;实验探究1-1的呈现形式也做了调整。

意图:①认为此设计实验相对简单对九年级学生能力发展没有多大的意义,而实际设计中学生常常不理解设计意图,出现设计错误,

故给出实验步骤,不用学生设计步骤;只需进行实验感受现象,引发思考;②统一实验探究的体例格式。

存在问题:实验的意图在实验前依然不明确;实验后的思考变成了?是否?的简单问题,缺乏思维含量,也不符合探究的一般思路。

建议:实验前引导学生考虑设计意图,考虑该实验的目的,以及通过什么现象来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后的?思考?改成填实验结论,原?思考?的内容可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的引导语言来使用。

3.增加了溶液的作用。

意图:完善课标在教材中的体现。

建议:增加问题,为什么溶液会有这些作用,体现了溶液的哪些属性(或特征),以增强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4.增加了交流共享

意图:突出分离、提出、混合是人们研究物质、创造物质的重要手段的思想或理念。

建议:对分离和提纯,前面有所涉及,但涉及的很少,教师应大力补充,不必都等学生一一列举(减少时间);对混合的例证,应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因此,再次建议在讲均一性和稳定性时补充泥水实验和油水实验,这样的演示实验用时少,效果明显,各校应该加强对演示实验的重视程度)。

5.单列了乳化现象标题,将乳化作用改为乳化现象,增加了乳化现象的应用。

意图:①适当突出乳化现象;②将乳化作用改为乳化现象更符合

课标的要求。

建议:将溶液的作用、交流共享、乳化现象的应用整合到一起。 乳化现象重点是应用举例。

6.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提到本节中,并完全改变了以前的呈现方式(同人教版)。

意图:突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形成,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过程。

建议:参见人教版此部分的优秀教学设计。 7.删掉了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意图:此部分费时、费力,有些超前,不利于教师把握。 建议:完全删掉不合理,建议按课标活动与探究建议执行——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即可弱化为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了解常见的应用。(通过咸菜瓮中食盐水冬天不结冰、冬天道路撒盐化冰说明即可)

8.挑战自我进行了整合 意图:更突出重点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删掉了利用公式的基本计算,只保留稀释问题的计算 意图:百分数及其简单的应用在小学即已学习,减少重复。 存在问题:不讲百分数的含义,不讲利用公式的基本计算,直接讲稀释问题,跨度太大,会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

建议:先以回顾加练习的方式复习巩固百分数的含义和溶质质量

分数的基本计算,再讲稀释问题。

2.活动天地1-5中给出了具体操作步骤,不再需要填空 意图:觉得原教材中填空没有多大的意义

问题:给出了具体步骤,但仍没有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步骤 建议:①在每一个具体步骤前给出概括性步骤,如: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保存,或者在学完后让学生概括步骤。②给出图示(原教材放错了位置,放到了原教材的活动天地3-3中)或者学完后让学生画出图示P18,以图像的形式储存在学生的头脑中。

3.本部分内容移到九年级学习 意图:知识模块化

建议:①学生对质量、体积的换算以比较熟悉,可以在本节后适当补充有关体积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②在本节后或单元复习中增加一节习题课,适当补充其他题型,如蒸发浓缩问题,简单的混合问题等(见我发的导学案中)。

4.挑战自我中调整了习题,增加了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删除了复杂计算。

意图:突出重点,减少纯数学的计算,如原教材第4题。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1.撇除了溶解限量的概念,直接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意图:减少不必要的概念教学,直接建立重要概念间的联系。 建议:强调溶解性就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2.实验探究1-3在具体内容和呈现上做了较大的改动

(1)不再探究溶质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改成探究溶剂的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

意图:认为学生更熟知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探究学生相对不熟知的溶剂的影响。

建议:将探究溶剂的影响改成溶质和溶剂的影响,充分利用实验探究1-3的数据,既可以比较同一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也可以比较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2)不再给出实验步骤,只给出实验数据表格

意图:原教材中给出的实验步骤本身也不完善,造成操作困难,还限制了教师的思维。充分放给教师(或学生),并且使呈现形式多样化,简洁化。

建议:①在课前,教师通过不断的实验测试,确定氯化钠和碘的用量,以保证每一组对照实验都实现一个完全溶解,一个不完全溶解,从而判断出溶解能力的大小。②或者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钠和碘,分别向10mL水合酒精中加入,直到不再溶解,通过剩余量得出大致的溶解量,从而判断出溶解能力的大小(同时为后面溶解度的教学提供一个测量溶解度的素材)。

3.增加了气体的溶解度

意图:明确气体溶解度在教材中的体现

建议: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知道与固体溶解度的不同,切记不能死记硬背。要淡化气体溶解度概念

的教学。

4.删掉了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意图:数学中已学习过,不是化学要学习的问题

建议:教材中删掉,不代表没有价值,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可以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要素、意义等,可以在练习、作业、测试中出现。

第二单元

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发生较大的改变,由原来先讲酸碱性和酸碱度,再到酸碱的中和,最后讲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改为先将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再讲酸碱性和酸碱度,最后讲酸碱中和

意图:遵循学生的一般认知过程,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概括,由点到面逐渐积累,螺旋上升。放弃了由普遍性到一般性的建构方式。

建议:遵循新教材的结构,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教学难度相对较小。

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

1.直接给出酸的概念及其显酸性的原因。

意图:①想保留原教材的优点,从生活中的酸开始;②弱化酸的概念教学;

建议:就课标的要求及初中学习的酸、碱是一个较低层次的初级概念来讲,这种设计比较恰当,但从学生能在高中顺利学习和在初中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来讲,这种设计不太合理。建议可以从生活中的

酸碱引入课题,但不必明确酸的概念及其显酸性的原因,在学习完盐酸、硫酸等常见的酸后,再提出为什么他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引出显酸性的原因和酸的概念,适当辨析酸和酸性。

2. 直接给出碱的概念及其显碱性的原因。 同上。

3.增加了稀释浓硫酸的图示 意图:形成图像印象更便于记忆。 问题:图中没有画出浓硫酸的页面和液流

建议:可以将浓硫酸和浓盐酸分开讲,二者的物理性质没有共同之处,不必一起观察。

4.实验探究2-1中改变了几种物质。 (1)碳酸钙改成碳酸钠

意图: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前面已学习过,不必重复,改碳酸钠为后面学习碳酸钠的性质做铺垫。

(2)氯化铜改为氯化钡

意图:为便于与后面硫酸与氯化钡的反应做比较,说明不同的酸也存在着化学性质的差异性。

(3)增加了硝酸银

意图:体现盐酸的个性,以说明不同的酸也存在着化学性质的差异性。同时为后面海水淡化的检验做铺垫。

5.增加的酸的通性和差异性

意图:更符合初中知识体系的建构;为高中的学习做好准备。

6.增加了常见酸的用途

意图:完善知识体系,满足课标要求。

7.增加了复分解反应(原教材在常见的碱的性质中出现) 意图:指导后面或未学习的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帮助记忆已学习的化学方程式

建议:对低层次学生或暂时不扩张课本以外反应方程式的,可以再学习碱的性质时在介绍复分解反应。

8.增加了盐的概念

意图:便于形成系统,便于概括反应规律

其他建议:

1.在初三没有集中介绍原子团的,在这里介绍。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1.活动天地2-3删掉了手捻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实验 意图:遵照实验规则,不直接触摸实验要求,尤其是有毒和有腐蚀性的。

2.常见的碱,删掉了氨水

意图:氨水作为碱,其成分比较复杂,为减少利用氨水的碱性书写反应方程式的负担而删掉。

建议:可以告诉学生氨水是常见的碱,但其成分比较复杂,不要

求掌握,不要求写有关反应方程式。

3.实验探究2-2除了增加与指示剂的作用外,还增加了矿泉水瓶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意图:与氢氧化钠溶液对照,除了看到二者都便瘪,还能看到变化的程度不一样,这样既能说明氢氧化钙溶解度很小,还能为与水对照试验提供思路。

建议:①控制好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和水的用量及浓度,使三者的现象差别明显。

4.明确提出了氢氧化钠、熟石灰的用途

意图:完善课标要求物质的性质,介绍其用途,将二者联系起来。 建议:将用途与性质联系,特别是熟石灰。

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

1.文字调整比较大。 原因:顺序发生了改变。 2.将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调整到此处 意图:形成完整的知识模块,循序渐进

建议:按教材讲时,不要在讲酸碱性质时提指示剂的概念,只提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3.增加?间接观察? 意图:加强方法教育

4.将石蕊试纸、酚酞试纸放到了多识一点中。

意图:在初中阶段石蕊试纸与酚酞试纸不太常用,只做简单介绍。 建议:结合石蕊试剂在酸性、碱性溶液中颜色变化,从易于观察的角度简单介绍石蕊试纸选择和颜色变化。(不能背)

5.删掉了多识一点:pH和洁肤用品 意图:不详

6.丰富了作物最适宜的pH,将图片换成表格 意图:图片在教材中意义不大,换成表格增加内容。

建议:教学时,可以多选些图片,增强视觉效应;也可再增加一些适宜在弱碱性土壤的作物。

其他建议:在此辨析酸碱性与酸碱的概念。

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单独设计酸碱中和反应(在酸的性质和碱的性质中都人为避开了)

意图:①避免重复;②减轻酸、碱性质中的探究比重。 建议:①将活动天地2-5提到活动天地2-4前;②除了用PH法(实验探究2-5)外,还可让学生设计其他方法,如用指示剂间接指示,而且应该放在PH法前,建议做演示实验;③将酸碱的通性补充完整;④原教材的实验探究1-4?盐酸和氢氧化钙能否发生反应?,可作为练习或作业素材。

增加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意图:遵循课标要求 建议:酸碱中和反应

第三章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1.删掉了海洋化工产品图片

意图:①这些图片只是来说明海水可以提出许多物质,让学生感兴趣;②并不需要学生掌握。删掉防止过度教学。

建议: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有大致感受(比如氢氧化镁与前面有联系),不需记忆。

2.删掉了海洋矿产资源图表

意图:①不要求学生掌握其中的比例;②比较简单已有文字说明,不必一定有图表。

3.海洋资源分布图换成天然气水合物及部分海洋金属矿藏分布图

意图:突出热点,规范图示,避免与地理重复。

4.将?普遍采用‘多级闪急蒸馏法’?改成?热法中较为常用的有低温多效蒸馏法和多级闪急蒸馏法?。

意图:更规范、准确。

5.多识一点中修改了膜法淡化海水的介绍

意图:减少一些学生不能理解的专业介绍和术语,解释更贴近学生的水平,与其他学科相配合。

6. 将多级闪急蒸馏法的介绍移到多识一点中,并配图。 意图:准确定位其学习要求,降低难度;增加时代性。 7.长话短说修改了第三条 意图:突出重点

第二节 海水晒盐

1.原?饱和溶液的配制与蒸发结晶?的实验探究改为活动天地3-1

意图:饱和溶液已学习过,不需要再探究,只是应用。 2.增加了在线测试

意图:结合海水晒盐,复习、应用结晶的方法及适用条件 建议:①改成?交流共享?;②此处应补充总结两种结晶的方法及适用条件。

3.删除重结晶法提出粗盐,改到到实验室去进行分组实验 意图:①实验较为简单,在实验室边讲边实验即可完成;②符合课标要求。

4.多识一点(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中,增加了微观示

意图。

意图:①更清晰、直观;②微观与宏观相结合;③为复分解反应实质的学习和高中学习离子反应做准备。

7.长话短说增加了一条 意图:明确知识点

第三节 海水制碱

1.制碱的流程图中,将精盐水改成饱和食盐水;氨盐水改成饱和氨盐水

意图:便于用结晶解释反应过程。 2.增加了纯碱的物理性质

意图:原教材中不明确,更明确些。 3.删掉了盐的溶解性

意图:想在前面的介绍盐的概念后,逐步积累

建议:在此处或在复分解反应应用的学习中归纳盐的溶解性(顺便介绍盐的分类)

其他建议:

实验探究2-2中,不少反应在前面都学习过,可采用复习回顾再实验验证的方式进,对为学过的采取猜测再验证的方法(猜测是结合复分解反应条件选取药品)。学过的部分,也可以猜测与其他同类物

质是否能反应进行探究(需准备足够种类的药品)。

2.单元练习做了较大的调整,建议仔细对照,了解意图。

第四单元 金属

第一节 常见的金属材料

1. 合金的概念的表述方式发生了改变 意图:弱化概念

建议:了解几个要点,如合金是混合物,有金属特性等。 2.?司母戊鼎?改成?后母戊鼎? 意图:纠正原来的错误 3.给出了生铁和钢的含碳量 意图:明确知识点

建议:对一般学生可不要求死记硬背含量,但不需知道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含碳量高些,含碳量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性能不同(反应出组成结构决定性质)。

4.增加了铝矿石和冶炼铝的反应方程式

意图:满足新课标的要求(铝及其合金应用很广,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

建议:教学要求等同于铁。 5.增加了多识一点:稀土金属建议

意图:稀土金属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体现时代性。

6.炼铁原理的实验做了修改 (1)将活动天地改成实验探究 意图:栏目的定位更准确。 (2)尾气的处理方法做了修改 意图:使整个操作更简化。 (3)加热改用酒精喷灯

意图:体现高温,不必在酒精灯上加金属网那么麻烦。 建议:在不能保证安全的条件下以演示实验为主;尾气的处理可以有多种方式,不唯书;酒精喷灯虽然是书上明确的常用仪器,但操作不要求学生掌握,只需要知道酒精喷灯加热温度高于酒精灯即可。

7.删除了炼铁高炉示意图

意图:明确工业炼铁的过程和设备不要求掌握。 8.长话短说增加一条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意图:明确知识点,与高中接轨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铝粉燃烧实验由活动天地改成实验探究

意图:明确以实验为主,尽量避免用视频等代替;栏目定位更准确。

2.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做了修改

意图:更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更便于教师教学。 3.增加了多识一点——金属的活泼性

意图:从结构上解释金属活泼性的原因,体现结构决定性质 建议:只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素材,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 4.长话短说增加了3条 意图:明确知识点

第三节 金属的锈蚀与保护

1.多识一点增加了一些文字说明(最后一句) 建议:结合材料说明不生锈的原因。 2.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增加了说明素材 3.长话短说做了修改,更完善。 4.增加了到实验室去——探究金属的性质

建议:这些实验是以往不要求学生实验的,实验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反复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

意图:从结构上解释金属活泼性的原因,体现结构决定性质 建议:只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素材,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 4.长话短说增加了3条 意图:明确知识点

第三节 金属的锈蚀与保护

1.多识一点增加了一些文字说明(最后一句) 建议:结合材料说明不生锈的原因。 2.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增加了说明素材 3.长话短说做了修改,更完善。 4.增加了到实验室去——探究金属的性质

建议:这些实验是以往不要求学生实验的,实验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反复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lf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