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外)练习(11)

更新时间:2024-01-29 06: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古代诗歌鉴赏(课外)课后练习(11)

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一首元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诗中用了哪几种手法写“心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三句在景物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甚见权门移芍药

1页

. 吕温

绿原青垅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注:贞元十四年大旱时所作。

1.诗的前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答:

2.简析诗歌的后二句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夏 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1.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假托—个女子的身份、口气,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别绪,清代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价此间:“语不深而情深,千古离别之词,以此为最。”请问词的上阕表现了女子怎样复杂的心情

2.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出语不凡,感人至深,请谈谈你的看法。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③茶。

【注】①箨龙:笋,初夏常见之物。②木笔:又名辛夷花,初夏常见之物。③瓯:一种茶具。 【译文】那湖光山色的美丽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槐柳树阴满满啊,小径幽幽,归途袅袅。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绽放。时光流逝人亦老,不见当年旧相识。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1)诗人是怎样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并从抒情方式考虑,说说诗人调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4 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2页

.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此诗于常建辞官归隐途经王昌龄入仕前居所时所作。常建和王昌龄是同年同科进士及第的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沦于一尉”,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曾有短暂归隐,但此时已登仕路。 1.“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为该诗佳句,试作赏析。

2.前人用“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评价常建诗,就是说常建的诗有言此意彼的特点,试从思想情感的角度,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

答: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8.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① 辛弃疾

柳边飞鞚②,露湿征衣③重。宿鹭惊窥沙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 ①作者闲居江西上饶时,曾多次游览博山,本词写于一次夜游博山之后。②鞚,马络头。③征衣,此处指旅人之衣。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哪一种手法来写景,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的“浣纱人”为什么要“笑背行人归去”?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页

.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乙亥岁除渔梁村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怎样的意蕴? (2)这首诗的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颔联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答案: (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2)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作者在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招客”。 示例二: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视之景;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解析: (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要明确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体现在何处。因为晴天无雨,夏夜无霜,所以可知“晴天雨”和“夏夜霜”当为比喻;“雨”是因“风吹古木”而生,“霜”是因“月照平沙”而有。

4页

[注]

.

(2)阅读这首诗后不难看出,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首联写海天、山、川,为远景,仰视和远眺之景;颔联写城中灯火和水中星河,颈联写古木、平沙,两联为近景,俯视之景。以上三联所写景物,皆望中所见,均为傍晚时分(夕)的景物。尾联由所望的“夕”景生发感想,邀请朋友来此“消暑”。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对全诗的每一联进行简单分析,点明各联跟“夕”或“望”的关系即可。

2. 答案: (1)①用去年团圆的欢乐与今年分离的痛苦作对比写“心事”。②用“两鬓秋霜细有华”“儿女团圆夜煮茶”的细节来描写“心事”。③通过写归鸦反衬自己的不归,来写“心事”(如答成通过写景来烘托自己的心事也可)。

(2)①动静结合。“山”“水”“霞”“林”是静景,“归鸦”是动景。②通过写黄昏明丽的景物来渲染气氛。③写景由远及近。

3. 答案: 1.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一边是土地龟裂、禾苗枯焦、黄尘四起的严重灾情,另一边是贵族的府第里“汲井开园”的火热场景,“日日新”与“渐成尘”形成鲜明对比。 2.诗人针对“权门移芍药”事件,谴责了贵族特权阶级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忧国家前途的丑恶行径,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 答案: 1.离别之前,女子郁闷难过,整天无心描眉梳妆,见到丈夫打点行装,她更是无精打采,愁上心头。表现了女子对爱人强烈的不舍之情。然而,女子在饯行时唯恐丈夫伤心,却是竭力控制情绪,强忍泪水,又表现了女子细心和对丈夫的关心。(答出不舍之情2分,答出细心、关心2分)

2.最后两句构思奇特,作者运用了·曲笔的手法,故作旷达。曲折含蓄地道出了女主人公深挚哀婉的痛苦别情和不舍的依恋之情,分别是撕心裂肺的痛苦,而爱人又不能不走,在无奈的现实面前,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的情形或许好受些,。这两句把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感人肺腑。(答出表达特点的得2分,答出“曲折含蓄”即可,未必要答出“曲笔”;具体分析2分)

5. 答案: (1)①以景写“幽” (“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②以动衬“幽”(“下鹭”) ③以声衬“幽”(“鸣蛙”)

(2)①前六句借景抒情,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②尾联直抒胸臆(“叹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生寂寞惆怅之情

6. 答案: 1.①夜宿茅屋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院中王昌龄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滋养着地上的青苔。②“宿花影”一处用到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花儿似乎沾染了主人的气质风华,也如人一般有灵性,这两句共同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意境。③表达出作者对王昌龄才华与人品的褒扬。(3分)

2.前三联通过王昌龄旧居的环境描写,借清溪、孤云、青松、苔纹等意象表达了对王昌龄人

5页

.

品的敬佩与褒扬。(1分)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示将追随王昌龄而去,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1分),整首诗表面上似乎表达了对王追求隐逸的仰慕,但此时王昌龄已登仕路,所以尾联的“亦”字乃虚晃,故意说要学王昌龄隐逸,步王昌龄同道,真正的意思是婉转地讽劝王昌龄应该坚持初衷而归隐。(2分)

7. 答案: (1)“锁”字是“笼罩”(包围、环绕、围绕)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阴云四布、雾压朱楼的情景,表现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

(2)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通过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如果表现手法答“用鸟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也对)

8. 答案: (1)示例:①寓情于景。词的上片通过密柳、飞鞚、浓露、宿鹭等意象,情景交融地描绘了一幅清幽自然的山道夜行图,巧妙地将作者行游的轻松愉悦及对美好自然风光的喜爱寄寓在这些景物的描写之中。(手法,分析,情感)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词的上片借马儿奔驰、露湿征衣、宿鹭梦中觅食鱼虾等动态描写,突显了山道的清幽寂静,从而抒发了作者行游的轻松愉悦及对美好自然风光的喜爱。(手法,分析,情感)③虚实结合(想象)。词的上片中宿鹭窥沙,是实写;梦食鱼虾,是虚写(想象);虚实结合地描绘了一幅清幽自然的山道夜行图,从而表现了作者行游的轻松愉悦及对美好自然风光的喜爱。(手法,分析,情感)

(2)示例:①“浣纱人”是一个山村少妇,出于淳朴善良的天性,在遇见陌生的行人时,要“笑背行人”;②“浣纱人”听到孩子的哭声,心中挂念孩子,所以立即起身,匆匆“归去”。 解析: 博山在江西永耒县西二十里,山中有清奇的泉石、苍翠的林谷,还有雨岩、博山寺等名胜古迹,是一处绝佳的风景地。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去此山游览,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汜游词。

上阕头二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多趣。

下阕头二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

6页

.

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总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从描写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从描写浣纱妇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淳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惠风词话续编》卷一)。词人正是这样的高手。

在风景和人物的具体描写上,此词也具有动静结合、形神兼备的妙处。柳密露浓原是静景,但词人却借露湿征衣的动象来表现,比直写其静态美更觉真实多采。沙滩宿鹭亦在静中,但词人却写其睡中之动态,并写其梦中之幻影,使读者不仅可见其形动,而且可感其神动,因而别生奇趣。篇末写浣纱妇女亦能遗貌取神,用“笑背见人归去”的动态美,表现妇女温良淳朴的情性美,真是栩栩如生,呼之可出。

此词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外以词人的行程为次序,内以词人的情感为核心。一切景观都从词人眼中看出,心中映出词人从沿途所见的众多景观中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断,略加点染,绘成了一幅情采俱胜的溪山夜景长卷,表现出一种清幽淡远而又生机蓬勃的意境,使人读之宛若身随词人夜行,目睹诸种景观,而获得“俯拾即得,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司空图《诗品·自然》)的特殊美感。因此,前后景观虽异,但结构却是完整的。

9. 答案: (1)“云容山意商量雪”描写了乌云堆积山头、大雪即将来临的景象,“柳眼桃腮领略春”描绘出桃红柳绿、春回大地的景象;彤云密布衬托出诗人漂泊羁旅的艰辛和前路难测的忧虑,“柳眼桃腮”则用美好的春光象征诗人对未来的希望,表达了诗人长期贬谪之后被起用的喜悦心情。

(2)尾联展开想象(或答“从对方落笔”“虚写”“侧面描写”等也可),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自己,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生动真切。

解析: 第(1)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所谓“景象”即诗歌中的意象,主要有云、山、雪、柳、桃等;所谓“意蕴”,即诗人的情感。这一联中的景物在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对比关系,远方山上乌云密布,而眼前则春景灿烂,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的情感显然倾向于对“春”的喜悦。

第(2)题实际上是考查对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赏析。要回答“如何表现”,首先就要回答出尾联所运用的手法技巧,然后再分析这一手法的具体运用和所达到的表达效果。根据“想得”二字,以及诗歌标题、注解的提示,可以推断出尾联运用的手法主要是想象。由于题干要求回答的只是尾联,而这一联中没有眼前现实情况的描写,因此最好不要回答为“虚实结合”。 [诗词赏析]

诗的开头写自己多年来仕途奔波,宦海沉浮,阅历很多,仿佛是谙练世情,老马识途,却又

7页

.

觉得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未免有茫茫身世之感。当看到年复一年,时光流逝,而功业未就,老大无成,又有岁月蹉跎,流年虚度的嗟叹。“爆竹”渲染了节日的气氛,“残灯”“永夜”又刻画出环境的凄凉,从中我们不难悟出诗人旧愁添新愁的内涵。接着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天气,“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绘雪意浓酣,垂垂欲下的客中实景,进一步映衬宦游在外的艰辛和漂泊羁旅的苦寂,“柳眼桃腮领略春”句又联想到腊尽春来,春回大地的旖旎风光。“柳眼”指初生的柳叶,“桃腮”指桃花,从岁末欲雪到春光明媚,在时间上有一个大的跨度,但诗人却用对偶的手法,把不同时间的意象组合在一起,通过对比来增加境界之美,从而表达了他在长期贬谪之后,终于盼来了被起用的喜悦心情。诗的结尾展开想象,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着自己,这比直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要生动深切。

全诗以情出景,以景寓情,情景相生,虚实结合,其用词鲜明,质朴真切。

10. 答案: (1)“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家乡之遥远,此为虚写;“五更愁”,点时间,整夜为愁思所缠绕,极言客居他乡时乡愁之深,此为实写。这样,将诗人对故乡的满腔思念之情表达得生动、形象、感人。

(2)诗人以问句作结,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渴望与朋友在京城相聚,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等复杂的情感。

8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le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