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解读新一轮高考改革

更新时间:2023-07-21 19:5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背景,评价

解读新一轮高考改革

摘要:

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出台,无疑是将中国招生考试制度向前又推进一步。高考制度的不断变革是一个逐步成长和完善的过程。本文着重对孕育良久,今年出台的高考制度进行解读,清晰地展现此次高考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之后探讨了此次高考改革的价值,并进行评价,最后适应高考新常态,讨论高中教育应如何适应新方案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考改革、价值与评价、高中教育

一、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从未停止。从全国统一试卷到全国多份试卷,从单一选拔到多元录取 回溯37年间高考制度演变,改革之路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高考是评价和选拔人才相对比较公平的一种方式,因此需要不断地完善。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发布以来,“改革”成为社会各领域发展主基调。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程中,高考改革无疑是重中之重。随着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历时三年多起草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高考改革正式掀开面纱。

依照《实施意见》规定,本次改革的目标是在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具体而言,就是要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马晖,2014:05)

二、高考方案的解读:

此次高考改革的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背景,评价

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高考改革千头万绪,但归结起来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那就是高考要考什么?怎么考?这是高考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决定着高考改革的走向。

2.1:高考改革的核心问题:考什么,怎么考

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考试不再分文理,考试科目分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和外语,选考科目由学生从思想政治、历史等7门高中学考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在科目组合方式上,新一轮高考改革比较注重形式的“多元”化。“综合评价”,除了统考的语文、数学、英语,另外,学生可选择其他的三门课程作为“组合”,作为学业水平测试,一同纳入高考成绩,旨在兼顾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近些年的高考,从最初的全国统考“3+ 2”模式,到各省根据实际所探索的“3+X ”、 “3+X+1”等,既作为高考形式而存在,而每种形式也反映着不同科目内容组合的变化。

2.2:多元录取和综合评价:

高考改革一方面是要解决怎么考、考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招生问题。在最新公布的《实施意见》中,提到:“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高考录取,首先主要以统一考试科目成绩为基础,同时还要依据学生3年学业水平成绩,此外还要参考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比如说他参加志愿活动等能够表现他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

从此次高考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希望改变以往“一考定终身”,“考、学脱节”等问题。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除了考试制度的改革,相应的招生制度也需改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考改革需要将招生自主权还给高校,建立考生与高校的双向选择机制:各校各个专业应围绕学科建设,设定合理的人才需求类型和培养模式,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招考办法。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对照学校的录取标准,来挑选学校。引导学生向多所学校投送自己的入学申请,而学生也可以拿到多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可以自主选择最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这样最直接的好处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清晰,不会千篇一律去搞题海战术,学生的兴趣可以和选择的学校,专业一致,同时也可以激发高校改革动力,促进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背景,评价

办学质量的提高。

这次改革强化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高考证的比重,但是竞争式考试(语数外统考)与达标式考核(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如何协调仍然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高考改革中首次提出“综合评价”,这样有助于扭转“唯分数论”,打破“一考定终身”,促进高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也显示了改革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应以“育人为本”来推进招生制度,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现在的中小学已成了高考的“雇佣军”,而高中已沦为大学的“预备班”,挫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高校录取学生的参考值,使高校有条件认真思考一下“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同时,在如此丰富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中,如何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特点确定自己的关注重点,这是高考改革对高校提出的新命题。

综合素质评价应该评什么?怎么评?如何确保评价的规范有序、真实可信?评价结果怎么用,这些问题有待专家学者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在实践中改革创新,寻求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2.3:英语为母语让路?

2013年11月12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而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由于改革方案并未明朗化,社会对此有诸多的猜测和误读,例如,取消英语高考或降低英语高考分值被认为是“英语不再那么重;,“外语学习要为母语让路”等的信号。

这一方案引起了公众热议,最终的高考英语改革方案为语数英同等比重,英语可以每年考试两次。英语比重虽未下降,但从改革趋势来看,英语改革是大势所趋。

高考高度重视英语,导致全民过度学英语,,虽然国民整体外语水平有所增加,有利于国际交流,但也出现一些消极的后果,例如:学校过度重视学英语,从小学到高中,英语占用学生最多的学习时间,实际上是第一主利,其重要性已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背景,评价

超过语文和数学。这种高度重视英语的现象,向下延伸到幼儿园,向上延伸到大学教育和硕士、博士生的入学考试,一直到晋升教授的职称考试。在各级招生考试中,英语虽然不是万能的,但英语不够好是万万不能的。

全民都花费人生中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拼命学英语,甚至与英语完全无关的工作和研究,也要求进行英语考试。但多数人都是考完就忘,或者是学成了“聋哑英语”。因此,英语进行改革是必要的,改革英语考试科目不等于英语不重要,而是还原英语学科的本来面目,该重视的院校和系科更重视,不必那么强调英语的院校和系科就实事求是地降低一些要求。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还会逐渐增加。高考可以降低英语分数,但不能降低英语教学标准。现在中国要重返世界的舞台,要有话语权,话语权一个核心问题是语言,现在世界的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的英语教育不应该受限制,而是要更新教学理念,制定教学策略,变革教学方法,让英语回归交流技能的本质。

三、高考改革的价值与评价:

1:高考改革重视“以人为本”,赋予学生和高校更多选择权。学生除了统考语文、数学、英语外,可选择其他的三门课程作为“组合”,作为学业水平测试,一同纳入高考成绩。高考选考促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从过去的统一化、单一化转变为个性化,兼顾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也可以相应减轻学生负担。“多元录取和综合评价”的提出改变过去只重分数,不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发展模式,这些都体现了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2:此次改革更加重视公平问题。在《实施意见》中教育部归纳了12个要点,大概有4到5个都是围绕促进教育公平的,比如均衡统一招生、扩大农村学生比例、取消和减少加分等。” 以《实施意见》中“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的内容为例,文件强调将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张怡真, 2014:68) 随着全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教育不公平问题将逐渐改善。

众所周知,中国的高考改革是影响中国教育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背景,评价

其涉及的问题复杂而深刻,需要我们全局把握和看待。首先,这次改革强化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高考证的比重,但是竞争式考试(语数外统考)与达标式考核(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如何协调仍然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其次,综合素质评价应该评什么?怎么评?如何确保评价的规范有序、真实可信?评价结果怎么用,这些问题有待专家学者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在实践中改革创新,寻求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再次,关于深化高校招生录取自主权,如何建立诚信体系,建立监督机制或者法律约束以保证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

尽管高考制度仍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它在中国社会和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却始终没有丝毫改变。迄今为止,高考依然是一般人迈向高等教育殿堂的必经之路,是相对公平的评价和选拔人才的方式。因此应该不断推进高考制度的全面改革,不断自我完善。

四、适应高考新常态

高考改革只是一个引子,后边必须要跟上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改革。面对高考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高中教育究竟该如何应对?

第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势必要求高中教育理念有一个较大转变。高中教学改革与设计应当遵循新课改所提出来的“以学生为本”和 “因材施教”理念,遵从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地发展和全面发展。这就需要重新设计高中各学科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内容及其相应课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更加注重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围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进行相关改革。学生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上,选择三门符合自己兴趣特长的学科计入高考总分,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同时鼓励为学生提供每一个科目两次考试的机会。(汪明, 2014:07) 因此高中教育要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必修、选修课程比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另外伴随着学生选择权的增加,也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推进分层教学,探索新的分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背景,评价

班教学模式。

第三,由于此次改革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改变用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招生录取的唯一标准。如何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透明度,如何建立统一高效,具有参考价值的评价体系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保证公平公正,这是此次高考改革中一项新的问题和挑战。学校和政府都应该积极探索,推进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考查内容上,重点看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在考查方式上,应着重看学生成长过程中能够集中反映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些具体活动和相关的事实如: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志愿服务,强化事实性材料、写实性评语在高校招生录取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阳佳, 薛婷彦. 告别“唯分数论” 综合素质评价将纳入高招体系[J]. 上海教育, 2014, 3(28): 34-37

[2]马晖. 高考改革方案炼成记[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4,9(5).

[3]明星. 程方平:高考改革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J]. 教育观察, 2013, 2(12): 92-95

[4]汪明. 面对高考改革,高中教育如何应对?[N]. 中国教育报, 2014,11 (7).

[5]张灵. 揭秘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始末[J]. 生活教育, 2014, 1(19): 15-17

[6]张怡真.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 1(14): 68-69

[7]朱菲娜. 争议中国“第一大考”改革[N]. 中国经济时报, 2014,3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lc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