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导入、例题讲解与作业设计(修改后)

更新时间:2023-12-07 09: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听评课报告

一、基本信息

主讲人:杨燕平

时间及地点:2015年12月3日综合楼803 主题:换底公式

听评课成员:陈英玉 杨悦 何玉磊 吴波 二、课堂实录

从杨燕平的教学过程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都设置都恰到好处,在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知识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杨燕平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主要讲了三个类型的题目,这三个类型的题目基本概括了换底公式的运用,以及思维方向,由学生和杨燕平一起对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非常的适用,这节课杨燕平更倾向于思维的点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旧知识的回顾到新知识的导入,非常有条理性,把例题进行延伸,一题多解,来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提炼解题技巧,把思维引向深入。但课后作业设计模糊,且不具有层次性。

三、相关证据 1、 教学导入

杨燕平首先对旧知识加以回顾,用时1分30秒,然后通过求log215的值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导入,求解log215的值时,用了两种方法,常用对数法和自然对数法,接下来就根据这两种方法找出其规律。用第一种方法讲解时用时1分43秒,用第二种方法讲解时用时1分1秒,找规律用时1分40秒。最后证明猜想logb(a,b>0,a,b?1,N>0)用时5分钟。 2、 例题讲解

首先 ,杨燕平给出了两个书上的例题log927和log89*log2732,这两个例题是由杨燕平直接讲解的,前者用时1分35秒,后者用时1分钟。然后,杨燕平给出了两道类似题目,学生先上去做,之后老师再讲解,提炼解题技巧。共用时4分钟。最后,杨燕平讲解了书中的一题应用题,用时1分25秒。

N?logaNlogab3、 作业设计

杨燕平布置了一题思考题并提供了解题思路,用时32秒,布置了作业用时10秒,布置的四道题作业并不是很有代表性(87页第3题(1)log525 (3)log2(32*42) 第6题(2)lg0.001?3lg10 (8)

log827)特别是前三个小题,那是上节

log49课学习对数及其运算的时候需要掌握的知识,但本节课学习的是换底公式,杨燕平应该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 四、分析

杨燕平在新旧知识的衔接方面做得非常好,条理清晰,新颖自然。在例题的讲解过程中,由易到难,逐层递进,并且从题目中总结解题方法,使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在对例题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只是杨燕平没有精心设计作业,本末倒置且未考虑到其层次性。 五、结论与建议

结论:

1、 教学导入时要推动学生的求知欲。

2、 讲解例题时不要照本宣科,要引导学生读懂题目,明确题意,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

一个大概的轮廓,按照逻辑思路顺序有条理的去书写步骤,做到有理有据,内容完整,思路清晰,书写整洁。拓展思维,给学生对例题进行深入的点评,力争做到举一反三,以精胜多。

3、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控制好作业的量,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目的性和趣味性。 建议: 1、

教师的导入

教师的导入要注重在趣味上启发诱导,做到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启迪思维于一体。,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引起学生的共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乐趣感、亲切感,让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学生就会专心听讲,兴致勃勃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这对课堂教学的展开和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

例题的讲解

①讲解出学生的需求

给出例题后,杨燕平没有进行一个个条件分析,而是直接得出结果。这种讲解看似讲得很流畅,丝毫未浪费时间,但学生听得很乏味,往往会出现会做的地方不想听,想听的地方没听到。

②讲透题目的本质

例题的讲解,不能就题讲题,要充分挖掘这道习题的功能,通过讲解例题,讲清这种类型题目的本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有所收获体会到成就感时,教师要及时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有无其他方法解题,有没有其他结论,可不可以改变题目相关条件等,让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而问、有感而究,深入理解题目的本质。 ③、讲清蕴含的方法

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例题讲解中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领悟隐含于数学问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消化吸收成具有“个性”的数学思想。逐步形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思维活动,这样在遇到同类问题时才能胸有成竹,从容对待。 ④激发学生的反思 在一道例题讲完以后,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解题的过程和和教师的讲解过程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题后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反思思维过程。把老师的解题前的思维过程过滤一遍,和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对比,取长补短。②反思解题过程,特别是解题的严密性和科学性,题中易混易错的地方,找出错误原因和解决办法,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③反思一题多解。思考本题的多种解法,从中比较孰繁孰简,孰优孰劣,久而久之,就具备了对每一道题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优方法的能力。④反思一题多变。对于一道题不局限于就题论题,而要进行适当变化引申,一题变多题,拓宽思路,提高应变能力,防止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⑤反思对题目的整体印象,即解决此题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题目的来源,知识和题目的联系,与以前做的题目的联系,有无一般性的规律等。 在例题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活动空间,尽可能多地靠学生自己发现解题思路和动手作答。 3、作业设计

通过这些题目让学生收获或吸收更多的营养,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消化的时间。题目选择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错题,要针对学生需要加强的知识点,要针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要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题的量不可过多,要少而精,要有”面“的覆盖,也要有”点“的深化。作业量要恰当,题目要有启发性,避免使学生陷入题海,穷于应付,这样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教师要精心挑选极具典型与知识技能紧扣的习题,还要注意层次性,例如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选做”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去完成,并跟学生说明“选做”题是难度较大的题目,对于完成“选做”题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表扬,让他们获得更大的自信心。常规型的作业应尽量布置得少而精。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布置一些常规型作业之外,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型的作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l7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