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中实施“试学、展学、研学”学习方法研究》CN或省级

更新时间:2024-03-08 05: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试学、展学、研学”学习方法》 课题组成员CN论文及省级获奖作品汇编) 1、实施“三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丽花2.刍议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 戴顺盛 3.“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陈少婷 4、小学数学“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 ········ 方丽花5、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探究········· 戴顺盛 6、让动态生成在数学课堂上演绎精彩 ·········· 戴顺盛 7、新课程理念下,构建鲜活课堂教学 ······· 方丽花 8.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许存盼 9.在低年级数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 戴顺盛10、新时期班主任自我定位的探究 ·········· 许存盼 10.创新家长会模式 搭建家校合作平台 ·········· 戴顺盛 12.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 黄协艺 13、教学设计让美走进数学课堂 ··········林丽芳 15、找规律填数 ·········· 黄巧玲 16.依靠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 戴顺盛

1

注:(这些论文的排序与目录不同,请以目录为准 谢谢)

“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 陈少婷

(201410《新课程学习》CN22-133)

“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学品位为发展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引导着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以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如

何运用“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自学能力: 一、对教师的积极作用。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不再是一个课程知识的传播者,而是一个主动的挑战者、研究者、创造者,“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之主体性要求教师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放手放心地让学生学,通过自学、展示、交流等环节,让更多的孩子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展示学习成果,主动汇报学习成果,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性地位,这也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思想。

二、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在学习知识、获得知识的过程当中,学生要有一种激情,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成功的快乐。我们认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感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创造的一切 ------ 这些都是兴趣取之不竭的源泉。”那么如何寻找到兴趣的源泉,“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崭新的,富有挑战的学习模式,学生在此种模式的引领下,将有如下积极的作用:

2

第一、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发动自身的器官(动眼看、动手做、动耳听、动口议、动情读、动脑思、动笔写)学习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运用教师所教的方法,主动地自学、积极地交流,积极地合作,大胆地质疑。

第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 1、自觉预习的习惯; 2、自我检查评价习惯; 3、相互借鉴和请教的习惯; 4、主动查阅资料的习惯。

第三、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动性活动的内涵:

(1)自主性,表现在:

(一)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学习的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倡导下独立感应教材、理解教材,并运用于实际。

(二)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支配,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主动的学习,向老师请教。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觉学习的状态下,进行高质量的明确的学习,而获得知识。

第四、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学习。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全面和谐发展。“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所具有的思想是使学生更全面和谐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培养兴趣,激发参与动机。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动机,就必须把死的知识“活化”起来。用问题和活动来调动学生,设计一段有趣的故事,一幅动人的画面,一则生活中有意义的小事,一次感人泪下的场景,一次有趣的实验操作,都可能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心灵与感情的共鸣,把学生引向波动的状态。产生浓厚的探求动机。

总之,充分发挥“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为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实践做出榜样!

下面我就如何运用“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3

能力”谈谈我在实践过程中的一点做法。 一、导学过程中主要抓住了“巧”

从课堂教学看,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我采取了不同教学方法。如教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我让学生回家选择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看自己观察到什么,再到课堂上进行交流、研学。这样做的意义(一)是关注了学生的求知过程,让学生超前学,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欲望。(二)是学生确确实实成了学习的主人,在创设的现实与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交流讨论,我在努力做好引导者的角色;(三)是我在指导中分年级设计预习目标、预习要求和预习方法,认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四)是重视了课堂教学的细节,每时每刻都显示着教学的民主与和谐,享受着课堂因为精彩而带给观课教师和学生的愉悦;(五)是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发现进步随机表扬。奖卡激励、语言激励、手势激励、神情激励,充分体现出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特征。教师特别关爱学困生,我在许多环节中都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慢慢地毫不保留地表达。

二、展学过程中主要抓住了“活”

学生展示交流最大的亮点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突出表现,我在课堂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小组展示、上讲台展示、同桌展示、全班展示、答辩展示等方法,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展示交流,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质疑、互相补充,互相欣赏,互相鼓励。数学广角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通过学生上讲台展示、讲解自己的摆法,再全班交流讨论,归纳出规律的摆法,把自己感悟到的内容分享给了同学们,此时的课堂气氛更活跃了。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习的潜力。如用 “知心卡”方式对现场展示表现突出的学生、展示精彩的学生、进步明显的学生、主动评价欣赏的学生分别给予激励;用小红花、智慧星等的激励方式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还评出“学习能手”、“预习能手”等激励性称呼予以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实施“三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 方丽花

(201410《吉林教育》CN 22-1042/G4)

[摘要] : 在“试学,展学,研学”的教学模式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巧设“试学”提纲,激起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意识

二、在展学中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三、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创新意识

四、创设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试学 展学 创新能力 兴趣 学习环境 动手操作 开放性题目

江泽民主席曾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就我们实施“三学”,即“试学,展学,研学”的教学模式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我的看法:

一、巧设“试学”提纲,激起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兴趣,不仅对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能使学生在集中精神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活动。因此,教师要精心、巧妙地创设试学提纲,以激起

5

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兴趣,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如下试学提纲:1.谁能用已学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你能用不同于课本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3.梯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要除以2? 4.试着完成本课后的“做一做”的题目。

结果点燃了学生们创新的火花,学生们兴趣十足,跃跃欲试,积极认真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和学习过程中,效果很好。

设计这样的试学提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诱发了他们求知和创造的欲望。

二、在展学中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展学,即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和材料,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思维历程。

展学是对试学的升华,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验证明,“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状态和心理负担,才能使学生的思维飞扬,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展学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展示自主学习的情况。展示的内容包括:1.试学中的难点、疑惑点及分歧点;2.找不出来的规律性的知识等等。展示的内容可以是错误的,也可以是正确的;可以是代表性的,也可以是一般的或是优化的各种材料。展示的方式丰富多样:可以是个人的展示,也可以是多人的展示。可以是图表讲解法、学具制作展示法及辩论展示法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展示的人选可以是小组选派,也可以是教师在巡视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在展示时,教师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果展示的结果有错误,倾听的同学要及时、真诚地进行纠正,教师也要从正面积极地加以引导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这种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中,无拘无束,争相展示。在这种氛围中,他们的观点、解法也敢于标新立异,从而充

6

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三、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挖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儿童的思维总是从动作开始的,动手操作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从而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中,我也不例外,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也曾这样教:我先让学生回顾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再让学生运用已备的学具,试着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们调动了多种感官认真参与,他们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想一想、议一议,从而得出了好多种推导方法,我选出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展示: A: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B: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的一半,也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C: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也因此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同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创设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

创设开放性题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开放性题目可以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让学生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思考,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效地激起学生去探索、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对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独创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在“试学、展学、研学”的教学模式里,也想方设法引进开放性题目,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展示。如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某包装车间有职工100人,已知男工人数与女工人数的比是3:2,_______?请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结果学生们个个独辟蹊径、标新立异,

7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进行了解决。学生展出的问题有:

1. 男工人有多少人? 2. 女工人有多少人?

3. 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多多少人? 4. 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多少人? 5. 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多几分之几? 6. 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几分之几?

7. 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多车间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8. 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车间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9. 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多百分之几? 10. 11. 12. 13. 14. 15. 16.

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百分之几?

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多车间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车间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男工人数占车间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女工人数占车间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男工人数占车间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女工人数占车间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我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展学后,我再进行引导提升。这样放开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消除对学生的束缚,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创设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可通过设计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来进行。

总之,“试学、展学、研学”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完善,精心策划,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8

[参考文献]:

1.王成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初探[J];新课程(中);2011年05期

2.赵华杰. 小学数学开放梯队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究[J].中华现代教育,2007(5) 3.王福杰.浅谈数学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7(2)

小学数学“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探究

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 方丽花

(201410《福建基础教育研究》CN35-1298/G4)

摘要:如何运用“试学、展学、研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课前试学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二、展学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思维历程;三、研学只对新知的重难点及部分学生存在的易错、易混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纠正与练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方法;试学;课前预习;展学;研学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不是要人消极接受,而是要激发自主性,培养独立性,最终帮助孩子获得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目的。”新课标也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们开展了有关“试学、展学、研学”的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一改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升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也由苦学、厌学变得好学、乐学和善学。下面,我就“如何运用‘试学、展学、研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课前试学,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试学:即尝试学习,也就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材料,让学生试着独立学习、思考。在此环节中,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学的基础,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9

学生一旦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就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通过试学,能让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方法如下:

(一) 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概念、公式等旧知识,做好旧新知识间的迁移 一些与旧知联系紧密的新知识,教师在新授之前,先让学生复习一下有关的公式、 概念等,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之前,我让学生先复习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然后引导学生实现旧知的顺利迁移。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新知,还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二)巧设“试学”提纲,激起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了,就会主动、积极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因此,教师要巧妙地创设试学提纲,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设计了如下提纲:

1. 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的形状都一样吗?能否以实物来说明? 2. 一个长方体最多有几个面是正方形?

3. 谁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求出横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设计这样的试学提纲,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初步领会新知的内容,并对重点及有疑惑的地方进行标记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和理解水平有限,他们在预习新知时,难免会遇到疑惑,这就要求学生在有疑惑的地方做个记号,同时在重点的地方也标上不同的记号。除此之外,还可把自己有别于课本的解法罗列出来,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讨论,从而使学生形成富有个性的、主动的学习习惯。 二、课中展学,训练学生进行展学的习惯和方法

展学:即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思维历程。

展学是对试学的升华,是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一下自主学习的情况。展示的内容包括:1.预习提纲的有关内容。2.试学中的难点、疑惑点及分歧点。3.网上搜集来的有关新知识的补充材料等等。展示的内容可以是错误的,也可以是正确的;可以是质疑的,也可以是有独特见解的各种材料。教师可以在课堂巡视中进行搜集资源,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展示,也可以分组交流后,

10

由小组推选人员进行展示。

展示的方式要丰富多样:可以是个人的展示,也可以是多人合作的展示;可以是演算讲解法、学具制作展示法、操作演示等。教师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及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

展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是小组间的展示,也就是把自己在试学中的收获、质疑点、独特见解及一些思维历程在小组中展示出来。对于一些学困生,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上网搜集一些有关新知的补充材料来展示。因为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他们表现的机会很少,现在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不但可以帮助这部分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拓宽其他同学的视野。教师在巡视小组展示时,可以适当地参与并有意识地制造一些“关节点”、“知识点”的小矛盾,抛给他们去讨论,去争辩,学生在讨论、争辩中一般会自然而然地把它们解决。如果问题在小组中确实解决不了,再把它移到第二阶段——班级展示中解决。

在班级展示中,教师可让各小组选派的代表进行展示,也可根据在巡视中搜集到的资源,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上台展示,同时也应照顾一下学困生。展示中,教师要善于引导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引导语可以是“你的看法是?? ”、“为什么”等。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乐于展示的好习惯,从而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针对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为了全面激发学生参与展学的热情,教师根据学生在展示时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分数奖励,每两周评出一个优胜小组,并进行奖励。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人人都认真参与。学生们在展学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思维过程,掌握了新知及学习的方法,印象特别深刻。 我觉得,只要放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就会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也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展示结果。如:教学六年级的“圆柱的侧面积”时,我先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个实物圆柱、一张白纸、一副三角板、一瓶红墨水、一把剪刀等。教学时,问:“如何用已备的这些材料来研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我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他们小组合作,动手探究,然后再请小组代表进行展示交流。出乎意料,学生们交流得出了好几种方案:

11

第一种:把实物圆柱的侧面斜着沿一条线段剪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就是圆柱的高。因此,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第二种:在圆柱的侧面涂满红墨水,然后让它在白纸上滚动一周,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此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第三种:沿着圆柱侧面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它的高。也因此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这样,学生们通过合作,共同探究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是我们自己发现的。”获得成功的喜悦无不荡漾在每个同学的脸上。就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而在儿童的内心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正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学生由听老师讲,被动获取知识转变为自主合作、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从而激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更主动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示时,教师要求学生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对展示的同学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真诚、友好的纠正,并正面、积极地进行评价。教师也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以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树立学生的信心,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展后研学,精讲点拨,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学:即教师在学生展示后所进行的进一步的引导和提升。

在本阶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展示后,教师要对新知的重难点及部分学生存在的易错、易混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纠正与练习。

教师在点拨时要精讲,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课堂上,在揭示新知的关键点时,在比较易混淆的问题时,教师都应放心、放手地让学生去展示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如“倍数”应用题里的“是几倍”,“多几倍”的类型,学生易混、易错。例:1、某水果店,梨有40千克,

12

苹果的重量是梨的2倍,苹果有多少千克?2、某水果店,梨有40千克,苹果的重量比梨多2倍,苹果有多少千克?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1)让学生找出关键的字眼“是”和“多”以及单位“1”的量是“梨”,然后抓住这些关键字眼,再进行点拨;(2)提出问题:这两题有何异同点?然后让学生展示;(3)学生展出线段图并进行分析后,教师再引导提升;最后引导得出这两种类型的应用题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掌握的效果很好。

总之,教师应做到学生自己能动手操作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观察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小结的,不讲。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旧知的生长点、新知的重难点及学生的疑惑点等讲得精彩,以达到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放心、放手,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获取新知识的探索者,有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试学、展学、研学”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扩大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这个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究,汲取更多的先进理论和经验,结合教学实际进一步地优化和完善,使“试学、展学、研学”的教学模式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赵蒙成 朱苏.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的教学[A].江苏教育研究.2011(07) 2.刘鲁燕.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10(02)

13

新课程理念下,构建鲜活课堂教学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 方丽花

(201309《小学时代》CN12-505)

[摘要]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走出传统教学的藩篱,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鲜活数学课堂教学。本文从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引导探究,激励创新;大胆放手,实现迁移等四方面探讨了鲜活课堂教学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鲜活课堂教学 构建 兴趣 操作 探究 放手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醒了校园,吹活了课堂,也吹进了我们教师的心扉里。面对新一轮课改,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如何走出传统教学的藩篱,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鲜活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我就这问题着重谈谈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巨大的求知欲望,但是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新课标也一再提倡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情境创设的好坏往往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如:有一次,我在送教下乡时,课伊始,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以谈话导入道:“很高兴,今天方老师能跟同学们共同探讨这一节课的知识。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活跃,也特别聪明。今天咱们就来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最活跃,最聪明,得的智慧星最多。获得智慧星最多的小组将可获得奖品:

14

智慧星转笔刀。大家有没有信心获胜?”话音刚落,只听学生们异口同声有力地回答道:“有!”接着我又说道:“记住我们的口号——小组是我家,获胜靠大家。”结果整节课,学生们非常认真,课堂气氛高涨迭起,完成效果不错。创设这样的竞赛情境,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特点,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

小学几何是直观实验几何,新课标在几何教学方面也要求必须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动手进行操作,不仅可以帮助理解几何图形的一些性质以及面积公式的推导,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思维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

如教学六年级的“圆柱的侧面积”时,我先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个实物圆柱、一张白纸、一副三角板、一瓶红墨水、一把剪刀等。教学时,问:“现在请你用已备的材料来研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你将怎样来研究?”只听学生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我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他们小组合作,动手探究。然后再请代表进行交流,出乎意料,学生们交流了好几种方案:

第一种:把实物圆柱的侧面斜着沿一条线段剪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因此,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第二种:把实物圆柱的侧面都涂满红墨水,然后用它在已备的白纸上滚动一周,正好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公式。

第三种: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也因此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公式。 这样,学生通过合作,共同探究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是我们自己发现的。”获得成功的喜悦无不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就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而在儿童的内心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正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调动了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他们在动手、动眼、动脑中学会数学知识,掌握学数

15

学的方法。

三、 引导探究,激励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是“思考力的培养者”而不该是“知识的注入者”。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多解和求异”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我既让学生自由地动手操作,又利用知识的前后联系,让学生在探究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方法如下:

课前,我让学生已备几组用卡纸做成的颜色各异的梯形,每组的两个梯形完全一样。教学时,问:“我们能不能模仿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梯形也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呢?”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拼一拼、议一议,从而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此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然后,我又启发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我们刚学过三角形面积公式,能否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依据梯形的特征:上底和下底是一组平行线。且“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我引导学生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如

图:

讨论:如何利用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求出梯形的面积?学生讨论得出:△BDC的面积是“上底×高÷2”,△ABD的面积是“下底×高÷2”,且高相等,则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

这样,学生们探索出了另一种与教材里不同的新的推导梯形面积的方法,感到非常高兴,因此学习兴趣高涨。 四、 大胆放手,实现迁移

传授知识不是小学数学的第一目标,而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劳动能力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创造性劳动能力首先反映在自我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因此,我在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时,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去构建知识,从而使学生掌握了新知并发展了能力。

如:我先设计以下几道题目:

1.(1)5.13×7.8+2.2×5.13 2.(1)50×2.19×0.2 (2)(7.8+2.2)×5.13 (2)50×0.2×2.19

我先让学生们动手用计算器进行验证。接着质疑: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6

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吗?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后得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在此我让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动手用计算器进行验证,这样调动了他们用眼、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接着我出现例题:计算:(1)0.25×4.78×4 (2)0.65×201 让学生先说说可利用什么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然后再计算。指名俩人板演,全班齐练。学生练习后,再打开课本对照完成的结果,然后请学生上台来讲评板演的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体现自我。这样设计既让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简算方法,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广阔性,同时还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真可谓是“一石三鸟”。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和体验来获取数学新知,练就新能力,促进学习迁移的顺利实现。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而应是涌动着生命激情的课堂;是闪烁着智慧火花的课堂。因此,教师要尽量构建出鲜活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多一些探究的机会,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份活动的空间,以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使之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薛巍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初探[J];小学时代(教师);2011年11期

17

2让动态生成在数学课堂上演绎精彩

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戴顺盛 福建漳浦 363200

(201410《教师》CN46-1072/G4)

摘要:精彩的数学课堂是教师的精心预设和学生主动参与、动态生成的课堂。充分利用课堂中的非预见性资源,注重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可以让“知识超越教材”,让“教学超越课堂”。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一些始料未及的新信息、新情景、新思维和新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决不能拘泥于教案不放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既要关注“有心栽花花齐放”的预设实现,更要在意“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动态生成。因为就算是节外生的枝,也能发出新芽,学生由此生成的知识、技能会更牢固.思辨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注重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一个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一、精心预设,预约精彩

预设是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教与学的方法和新教学资源的生成与应对作出具体的设计,预先为学生合作学习留出时间和空间,为课堂的生成创造条件。教学过程的预设是非常重要的,预设不充分,设想不周全,就很难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不可能生成更多的新资源。当然,非预见性的教学资源可遇而不可求,教师既不

18

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守株待兔,而应该以期待性的运作,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

二、善于捕捉,灵活调整

在具体实施教案时,课堂经常会被学生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打断。遇到这种比较棘手的情况时,老师头脑中的教学理念将决定事态发展的走向。事实上,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或许打乱教学的节奏,但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以发展。

如教学《可能性》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可能性有大有小,我设计了“分组摸球”的活动:每个小组的袋子里都有10个球,黄球8个,白球2个。小组活动完毕,各小组争相汇报情况,老师很满意地在黑板上作着记录。到第5小组汇报时,出了颇富戏剧性的局面:他们摸到白球的次数反而比黄球多!尽管事先已经考虑到有可能出现这种概率很小的情况,但我还是免不了一愣。我迅速调整了自己的上课思路:先弄清楚孩子的真实想法,明确了问题的真正症结“眼见为实”,再让事实说话,让学生通过反复实验,自己说服自己,最后基本认同了其他同学的看法。

三、适时改变,及时变奏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学生的知识面可能超越了我们的想象,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现实起点也会与教材预设不一致。动态生成就是把课上出现的新话题作为教学的新契机,适当地更新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选择的权利和成功的喜悦。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环节的推进可以在生成中适时“增删”,研究的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度“更换”,预设的目标可以在生成中合理“升降”。

如在教授《圆的认识》时,在提出圆的概念之前,我安排了动手操作环节,但原本需要一步步揭示的其他知识点被学生提前归纳出来。于是我决定顺着学生的思路,及时调整原来的预设,将“先探索后结论”改为“先结论后验证”,布置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交流从而获得知识,正因为给了他们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得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课堂充满活力。

四、欢迎有价值的错误

学习过程中,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头脑里难免会出现认识上的

19

偏差,这正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困难。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主动性更强,时常会出现一些概念上的混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不同声音”和“奇思怪想”,欢迎有价值的错误出现,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使学生发现错误,剖析错误,改正错误从而获得深刻的正确认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血有肉。从学生得出的不同于教材的试验现象或结论出发,有效合理地利用,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内心冲突,通过充分思考、讨论所构建的知识比教师的说教效果要好。

五、主动激趣,调动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堂是面对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是情感、经验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在实施教学方案时,应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因情去作灵活、及时的激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求,从而促进课堂动态生成。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过生日”引出课题。我刚一问:有哪一位同学今天生日?学生就急不可待的举手想说自己的生日时间。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调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总之,生成性的教学观将使我们的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成为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有魅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周建秋.捕捉非预设性生成资源,激发科学课堂生命活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1.

[2]过大维,钱军先.让数学课堂在学生的生成中绽放精彩——动态生成观指导下的一个教学案例及其思考[J].数学通报.2010,09. 作者简介:

戴顺盛(1963-),男,汉族,福建漳浦人,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联系方式:13607599488,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副书记室,363200,daishunsheng2012@163.com

20

5.刍议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 戴顺盛

(201310《课堂教育研究》CN15-1362/G4)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在不少学生眼中,是一门非常难学、非常枯燥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取得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就要注重兴趣的激发,不放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适时培育,使之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逐步引领学生自觉迈进数学的殿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直接影响着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而小学数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相比其它学科,学生间学业成绩档次分明、差距更大。究其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小学数学枯燥乏味。前苏联教育家斯卡金曾说过:“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培养在激活学习的内在动力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想要让小学生学好数学,最重要的抓手就是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追求数学美。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提升因素

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梳理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成因:

21

1、造成兴趣流失的客观原因

其一,小学生所处年龄的特征是好奇心强,却不能持久,注意力容易分散。因而小学数学课程比较抽象、单调的特点决定了它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失去继续钻研的兴趣。

其二,小学生相对擅长直观形象思维,而数学需要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抱着急于求成的态度进行学习很容易陷入因事与愿违而急躁的怪圈。

2、源于传统教育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关注

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育方式,缺乏对学生兴趣的个体及整体关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少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导致缺失学好数学信心,甚至滋生厌学情绪。

3、源于应试教育课堂教学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

应试教育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模式化刻板式的教学现象严重存在,千篇一律与面面俱到并存,生怕不全和走了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小学生天性有着较强的依赖心理,缺乏主动钻研精神。教师习惯于对数学问题进行类型归纳,对每类题目都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硬套模式化训练。小学生也渐渐习惯了这种由教师板书例题和学生演算习题拼凑成的数学课堂模式。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习乐趣就会逐渐丧失。

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新思路

在对问题把脉找到症结之后,我们急需找到一种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教学模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十分注意将兴趣的激发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逐步带领学生进入数学殿堂。

1、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对学生没有足够的接触和了解,就没有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唤起学生的情绪、情感,使学生的注意力朝着教学目标深入发展。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进程中与学生亲密互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可敬师长。而语言精练、语调得当、板书优美的教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等学科的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22

同时,教师要注重运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温和恳切的言语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听讲演练课堂中不感到疲倦。要适当包容学生的错误,不能总以为讲了或练习了好多次,学生就理所当然学会,而应在耐心上下功夫,多琢磨方式方法,不厌其烦,逐步巩固到位。

2、重视实践活动,创设直观情境

小学生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这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有些相矛盾,因此要合理运用各种直观教学的手段,让教学内容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变抽象为具体,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理解,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首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实践操作活动。这样,结论的获取靠的是学生自己动手做,动脑想,印象就格外深刻,效果要远远好于教师滔滔不绝地说教。如果仅靠教师的讲解,没有学生的实际操作,获得的知识将比较肤浅。

其次,导入生活化的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应多从生活问题切入。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向往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从生动丰富的资料中抽象提炼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使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受学生欢迎。小学生都富有好奇心,只要素材适宜、有趣,他们一定会乐意去参与和思考。例如,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让学生自己或团队探讨总结出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旦学生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乃至难题,他们就会被成就感、自豪感所激励,学习兴趣也就自然而然提升上去了。

另外,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

生活在信息化时代,借助计算机等媒介,小学数学教学也可以延伸拓展出更现代化更立体多样的师生新型互动方式。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画面直观形象地展示旋转、割补、平移等一系列动感的画面,同时配以动听的音乐,既利于学生多角度观察、全方位感受,又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顺利地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转化和迁移。

23

3、引入适度竞争,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竞赛过程中获得的自信和成就感会比平时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也会大大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智力抢答、演讲比赛、话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精心设计作业练习调动学生积极性

作业设计应尽量体现开放化、大众化及趣味性,让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思考的过程中,分享到不同处理方案得到的结果,并从中筛选出最佳方法,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感、创新的自豪感和成功的喜悦感,在巩固课堂新知识的同时,对布置的作业产生极大的亲切感。

三、结语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方法也不仅以上几种,只要是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需要的,都可以多管齐下、合理科学融合运用,逐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发展为“我会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习数学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主动自觉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张桂霞.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地方[J].考试周刊,2012(14). [2]张明慧.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教师,2013(09). 作者联系方式:

戴顺盛,13607599488,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副书记室,363200,daishunsheng2012@163.com

24

7.依靠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 戴顺盛

(201302《现代教育科学 普教研究》CN22-1339/G4)

摘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发展趋势中,课堂教学活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如何解决新式教学实践和传统学生评价之间的矛盾,对于改革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改革考试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新课程实施以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正逐渐为广大教师所认同,成为教育评价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评价;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以来,发展性评价就成为广大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者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评价。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传统学生评价的弊端

评价是一根指挥棒,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传统学生评价的不足也在不断放大。

25

[2] 吴琦.家长会工作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中国德育.2008(09) [3] 刘秀英.家长会新模式的行动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0(7). 作者联系方式:

戴顺盛,13607599488,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副书记室,363200,daishunsheng2012@163.com

10.在低年级数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

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 戴顺盛

(201312《教师》CN46-1072/G4)

摘要:数学思想与方法蕴含在数学知识之中,既是高于具体知识和内容的理性认识,又是联系数学知识的纽带。“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作为数学课程标准重要的课程目标,在低年级数学科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对刚跨进小学大门的低年级学生而言,这个年龄段正是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黄金阶段,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开启数学学习的金钥匙,从而受益终生。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思想;方法

新课程数学教学理念不是要简单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该重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数学思想与方法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经过思维活动输出的精神产物。它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对数学本质理解的集中体现。数学教学始终围绕着思想方法这条主线展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知识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落实低年级数学学科新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培养这种数学思想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一旦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对学生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大有益处的。因此,必须搭建数学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展开思维去理解数学概念,更有效地构建起数学知识的体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潜移默化地传播数学思想与方法。

一、转变观念,重视挖掘

31

数学知识的突出特点就是系统性和连贯性,前面的知识为传授后面的知识做准备,后面的知识通常要靠转化为旧知识来解决。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各项教学活动环节中贯穿始终的就是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合理科学地渗透和融合,学生就能够对基础的数学知识与理论进行提炼,后续的学习也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深入钻研教材,重视挖掘和利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渗透的思想方法的各种元素。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而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进行理解,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把隐蔽在知识内容背后的思想方法揭示出来。例如在一年级教材“生活中的数”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示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些例子,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字概念的理解、体会和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二、返璞归真,润物无声

数学讲求抽象思维、逻辑分析和表达严谨,有形的概念、公式、法则、性质等知识必须与无形的思想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体系。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只有通过充分展现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并同时形成有条理的知识结论,才能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还原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数学思维产生、应用和发展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失时机地进行提问与讨论、启发。通过对教材进行“返璞归真”式的还原加工,学生在具体的教学内容背后,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特征和应用条件,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鲜活的、可迁移的知识,牢牢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

三、关注需求,因势利导

教师应注重关注学生的思维需求,因势利导,把握思维发展的脉络。对反响过低的数学内容,这样的课最好别急着上,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举个例子,我在上二年级《认识厘米》这堂课时,其中一个环节是指导学生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是多少整厘米。学生在用尺子测量时,一般是要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的。为了打破这个定势,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我拿出一个烧掉一头的尺子,问学生“这把尺子还能量吗”。小学生多数会说不能量了,但总有个别同学回答:“还能量,因为尺子还没有烧光”。或者有表达能力特别好的说:“老师

32

您看,虽然那头烧坏了,可另一头没烧着,刻度线还在,有起点就可以量”。不同的量法通过操作印证使学生得到很好的思考和启发。千万别小瞧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潜力是非常深厚的,只要给他们提供平台和机会,他们就会展示出无限的创造力。在这个创新活动中,备课时设计的教学情景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让我领略到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变通思维的重要性。

四、学以致用,不断升华

众所周知,对于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学习效果来自主动参与,亲自发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更是如此。在低年级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积极引导,通过适当的训练反复强化、及时总结,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从整体思路上去把握,逐步形成自觉归纳解题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不断得到增强,进而深化为数学思想。训练的量不在多,而在于不断地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感悟、反刍和提炼,达到会一题而通一类的良好效果,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升华。

总之,课堂教学中需要把握住数学思想与方法这条暗藏的主线,让学生通过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得到学习能力的高效提升。对刚跨进小学大门的低年级学生而言,这个年龄段正是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黄金阶段,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开启数学学习的万能金钥匙,从而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教育部文件.2001. [2]刘晓玫.论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作者简介:

戴顺盛(1963-),男,汉族,福建漳浦人,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小学高级教师

联系方式:13607599488,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副书记室,363200,morning-lynn@163. daishunsheng2012@163.com

33

16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探究

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 戴顺盛福建漳浦 363200

(201409《教师》CN46-1072/G4)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很容易成为压在孩子身上机械而枯燥的负担。为了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必须针对传统作业设计内容封闭僵化的弊端,努力优化作业设计,增强趣味性、层次感和生活气息,创新出更丰富多样和富有弹性的作业形式,提升学习的积极体验,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繁重的课外作业加重儿童的学业负担,成为长期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学生减负的大环境,如何才能减负不减质,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需要教师改变以往重课堂轻课外的做法,重视作业的优化设计。

小学数学作业作为学生表达简单数学语言的初步实践,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检查和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窗口。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作业形式局限于书面习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师传授知识的记忆巩固,很少去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很少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课程特点和规律,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下面是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34

注意贴近生活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新课标告诉我们,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作业设计要以知识点为核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延伸和拓展,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来进行解释、分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升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和情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进行思维的,而传统数学作业的“面孔”常常以教材中的练习题、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及各类经典习题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小学数学作业过于单调和严肃,缺乏美感,数学的魅力荡然无存。为了提高学生的新鲜感、新奇心和求知欲,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妨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和情境,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吸引学生去自觉钻研,在积极愉快和富于想象的思考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感情体验和素质提升,使数学作业不再令小学生望而生畏。

关注个体的差异

新课标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素质教育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之间的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业设计应该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要求区分出必做的模仿练习、选做的变式练习和附加的提高练习三个层次,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作业环境,让他们都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作业形式要更加丰富多样和富有弹性

1.可以在保留传统作业形式的同时,设计出更多以动手操作和方案设计为主的开放型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制作、调查访问等方式进行拓展学习,从数学的小课堂回归社会的大课堂,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让学生自主构建立体多元的知识体系。

2.设置亲子实践类作业。新课程强调共建共享的合作文化,我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布置一些兼具趣味性和亲近性的实践性作业,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通过向家长咨询求助、交流合作的途径解决数学问题。例如通过亲子一问

35

一答的口算练习、扑克牌加减法等亲子游戏,不仅大大激发了孩子练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口算准确率和速度,而且让父母在检验学习成果时感受孩子可喜的成长,增进了父母与孩子间的感情。

3.习题设计中注意跨学科的融合。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与其他学科就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跨学科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和表达的需要自主选择。例如在学习数据统计,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选取实例,撰写小文章,描述他们在统计方法应用中的感悟和乐趣。在学习几何课时,可以布置绘画或剪纸类的作业,将枯燥的作业题变成一件件美术作品,让小学生用艺术的方式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4.鼓励学生坚持做好课外数学笔记。笔记不仅可以记录练习题中的错题难题,也可以是对学习过程和数学现象的感悟体会,或者是对搜集到的数学资料、书籍的阅读笔记。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做笔记是不断总结反思的成长过程,也是与自我内心交流的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喜欢用数学的眼光去考虑、解释问题,形成主动学习的自觉习惯。

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简单的勾和叉是不够的,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有过多的叉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改进,设计多种简洁易懂的符号,比如:可以用问号来提醒学生在解题思路上的偏差,用问号加感叹号表示对学生粗心马虎的惋惜。另外,教师还要善于捕捉亮点,用激励性的评语进行鼓励,例如在作业的空白处用笑脸表示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肯定,或者将优秀作业挂墙展出,树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注意各科作业量的平衡

加强与其他科目教师的相互沟通协调,合理控制每天作业的总量,避免学生忙于应付各科作业任务而无暇进行针对性的巩固复习。

总之,在作业设计时要注意把握灵活、开放、高效的原则,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生游出题海,得到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去丰富课余生活,实现全面发展的同时,帮助他们获得轻松愉快的作业体验,让孩子们笔端涓涓流淌出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

3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教育部文件.2001. [2]王九红.小学数学作业的功能与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 作者联系方式:

戴顺盛,13607599488,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副书记室,363200,daishunsheng2012@163.com

新时期班主任自我定位的探究

(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 许存盼 ) 【2013年36期读写算(教师版):CN42-1078/G4】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教育的一个老话题, 但在新形势下,学生意识形态在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转变,班主任工作也不断地出现新问题。对此,做好班主任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学生健康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新时期; 班主任;自我定位;探究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单位,班级的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是加强思想教育的基本力量,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路线的直接贯彻者和执行者。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现代化精神风貌的一代新人,起着积极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物流横溢的社会中,在道德世风日下中,在竞争强烈中,要有自我定位,才能保持教师育人的神圣职责纯洁性,卓有成效地运行到终身教育生涯中,这是当前班主任亟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谈谈几点看法:

1、班主任要有教书育人的信念

习总在党十八大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

37

生活得更好。”要实现“期盼有更好的教育”的目标。班主任工作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才能站得高,看得远,真正能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只有有理想、有政治觉悟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觉悟的接班人。教育信念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全部班主任工作理论的基础。它关系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做好本职工作,把学生教育好,把班级管理好,进而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感情,并逐步地树立起坚定的、正确的教育信念。

2、班主任要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不无自豪地说,我是某某老师的学生,他是我的班主任。调查中发现:班主任是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可能会有几十位老师,有些可能不记得,但唯独不会忘记的那就是班主任。可见,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那么,做为班主任究竟靠什么才能吸引学生不使他们游离呢?无疑将是靠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知识。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好的班主任时时处处都要以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知识去为学生树立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就会为有这样的班主任而自豪,怎么还不乐学求进呢?我们惊喜地看到,每当新学年开学之际,学生家长们就会云集校园,要求给子女调班,这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这也可算得上“名人效应”了吧。如果我们的班主任都能成为这样的“名人”,还会出现流生或厌学吗?

3、班主任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由此可见,班主任事事要躬身,起着模范作用。若是师德、知识、敬业不到位,难于使学生信服、敬佩和遵从。这要求班主任要有以身作则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因为其一举一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做为班主任只有严谨治学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便跟学生架起沟通的心桥,增强其影响力,有力地促进班级的学风形成,并能使每个层面生员受益,才能达到教育目标。况且,当今教育正

38

处于国家各行各业转轨时代。那么,班主任相对稳定性的教学内容与新知识的理念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因为90后的学生思维敏捷、接受信息面广,再加上求知欲很强??班主任对此势必要求自己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汲取新知识,来适应时代的需求。因而,从“经验型”的班主任工作应逐步向“理论型”、“创新型”转变和发展,才能应付教育上突发事件。这样,班主任工作显得更加复杂、艰巨性。

4、班主任要有父母、朋友般的爱

徐特立先生说:“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材的培养,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长,起着重大朗作用。”他无不在强调教师时刻要关爱学生,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那么,如何去关爱学生?⑴、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要在平时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做学生的有心人。由此,班主任工作首要的任务必须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缺点,甚至他们的主要经历和家庭环境等情况,要一一建档。这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情感变化等。⑵、尊重学生,以诚相待,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由此,做为班主任就要树立起平等、民主的理念,来对待他们,倾听学生的心声,以科学的角度去评价他们,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应有尊重、个性得到应有张扬、自尊心受到应有尊重。这样才有利于班主任在各个方面有效地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师生之间在思想上更接近、在感情上更融洽,在目标上更一致。

这可谓,班主任要“既当爹又当娘”,更是“朋友”。唯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在班级里施政,才有助于学生在关爱下健康成长,走向成才之路。

5、班主任要有辩证的教育理念

孔子说:“有教无类”无不说明各层次的人均享受教育的义务。因此。班主任胸要有“教有法而无定法”的理念,尤其是因人而异,为此来提高学生全面素养及其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班主任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的

39

唯物辩证法,来武装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这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去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班级水平。

6、班主任要有不断地提高管理的技能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和总设计师,其要具备除了任课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素质外,还要具备“万金油”的素养,将自己用科学去定位,来提高对班级的管理水平。例如:a、出谋划策的技能: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确立奋斗目标、选拔培养学生干部、培养优良班风及班会和团队活动的策划等技能;b、开展各种活动的技能: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校内外集体活动协调性等技能;c、行为习惯养成的技能:如何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以及应付突发事件等技能;d、书面的技能:信访、操行评定等技能;e、人际交往的技能: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或家长会)沟通、了解学生及心理咨询等技能。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件长期性、复杂性的育人工程,必须自我定好位,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地经验,敢于突破落伍的观念,勇于创新,才能达到升华自己的境界。

40

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许存盼

《广西教育》刊号ISSN0450-9889 CN45-1090/G4 2014年第9期。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却依然存在着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难于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因而,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将课堂主阵地还给学生,有效地培养数学交流能力,不断地提高学生全面数学素养,为他们终身学习、创新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对策;交流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中,新课标强调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实质内涵无不强调“以人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但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教师不敢或不愿意开放课堂,让学生自主参与交流,往往课堂教学的信息只走传统教学输灌的老套路或浮于肤浅的交流,导致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一些司空见惯的怪现象。对此,教师应寻找相应的、有效的、科学的对策加以解决。

案例点击1:重完成教学任务,忽视留足交流的时空

现象:一位老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公开课时,带了很多教具,反反复复地向学生演示和讲解:什么是面、棱长、顶点?等等。听课后,问及这位老师:为什么要讲这么细,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呢?他说,这一节课的概念很多,要讲的内容很多,如果让学生去探索交流,花的

41

时间就太多,这节课的任务可能完成不了。

剖析:客观上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给40分钟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主观上不难看出这位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底气不足----怕浪费课堂时间,最终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正是由于这种心理顾虑,则教师不愿让学生来参与到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由此,导致将学生当成是实验室里容纳知识的“容器”,其实质教师未能突破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

对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互动主要依赖师生有效的交流。由于交流引起触及人们思维活动的作用。因此,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去完成教学任务,却忽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交流活动中来。而这节课,教师只要让学生放手去摸一摸它们的“面”,用小棒去搭一搭长方体和正方体,或用刀去切一切土豆,就能体会什么是“棱” 、什么是“顶点”,然后再让学生去交流。那么,学生在其交流中获得的无论是知识上的,还是情感上的体验都是非常深刻的。这有利于挖掘交流之“水源”,达教学目的之“渠”。

案例点击2:重自己教学的观点,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现象:一位教师讲了很有趣的故事:草原上有一对牧羊的老夫妇家养77只羊,一天夜里丈夫提灯看羊下崽回毡房睡觉,妻子问丈夫羊下了几只小崽。丈夫一个调侃话题:“公羊有24只,母羊比公羊多10只,小羊比公羊少1只,你说现在羊有几只,刚生小羊有多少只?哪种羊最多?”学生听完故事后,一下子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师的身上。教师接着给学生分析:先看母羊和谁比的?是谁多呢?求母羊就是求多的,所以用加法;再看小羊是和谁比的?是谁多呢?求小羊就是求少的,所以用减法。然后再把这三种羊比一比,就可以知道谁多谁少。有一位学生听完后当场举手回答:“老师,我一看题目就不用计算,便可知道是母羊最多,小羊最少,刚生小羊4只。”但老师听学生敢于当众反对自己的分析,立马打断学生回答,命令学生坐下去,并斥责说,这道题数据比较小,你能看出来,要是数据大了,你就容易看错了吗!考试时还是沿用按部就班分析法好,这样才不容易错。

剖析:很多时候,老师为了“权威的面子”容不下学生的见解,总是用武断的教学语言拒绝学生不同的看法,无意中扼杀学生创造性的见解。这无不说

42

明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惯性逻辑思维去传授数学知识,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说到底还是缺乏交流性的教学理念。

对策:基于此,教育界里流传一句经典的话: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的发展,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这无不警醒教师从事教育事业,要有对新的教学理念的认识,与时俱进,才能逾越过那种所谓“教学计划”、“教学方案”为框架的课堂教学活动,创设出轻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去交流,发现数学问题和探索数学问题。这样才能保护学生心中点燃起的求知欲与创新性,让他张扬出个性的发展。其实,教师只要耐心地倾听学生对这道题的解法,然后充分地与学生交流,不难发现学生解题思路简单明了,而且富有创新性。对此,教师应因势利导,给予肯定。那么,学生创新意识得到保护性的培养,也为他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新课改中,个性发展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出独立自主、有创造精神的个人,他们有选择的能力和自由。

案例点击3:重自己的思维习惯, 忽视学生的主体感受。

现象:在教学“统计的认识”的时候,一位教师先安排数学活动,板书出示了游玩的人数、不同车子坐的人数和价钱,还有公园中一些游玩项目的价钱,接着要求学生按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进行交流自己小组计划如何玩法?同时要考虑到哪些注意事项?结果5分钟过后,即使有个别学生发言,也不符合题意。此时,教师没做任何解释又出示了这样一幅图:

109876543210

43

接下又问学生能根据刚才的活动给这幅图取一个适合的名称吗?大家说说看到此幅图能联想到那些相关的内容?顿时,课堂出现一阵沉默。其结果是学生你看我,我看你,无言可对,教学局面出现十分尴尬的现象??

剖析:究其因:一、教师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上过多说教阻碍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形成,造成没有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其习惯性地唯教师“之命”(讲解)是从,久而久之导致学生懒于或不会自己去思考问题,或不会或不愿跟同学交流问题的看法。二、由于学生平时参加实践性教学活动较少,缺乏创造性去学习的自信心,因而担心交流会暴露自己的不足,甚至想到如果交流不正确会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嘲笑,由此而不愿去交流。三、教师对学生掌握的知识估计不充分,出题随意性较大,让学生无法理解老师的出题意图,造成师生无法交流、沟通而造成上面出现的尴尬现象。

对策:俗语说得好“实践出真知”。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多开展活动课,放手让学生亲自去操作、感悟、总结,将课堂还给学生。从活动中建立起师生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主体自觉去参与的意识,及时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的放矢去引导他们从学会达到会学的学习轨迹上来,使他们学会创新,不断地提高学生全面的数学素养。实际上对这道题的教学,只要教师与学生深入交流过后,要求学生依葫芦画出同样的统计图,并强调人数与钱数的数据可能是多少。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不难观察发现条形图上的数据“9、8、7.5、6”,可以判断出其中“7.5”这个数据不可能是人数。这样,笼罩在学生头上一团雾水随师生交流、学生自己的动手发现问题的实质。

案例点击4:重习惯性的提问,忽视拓展性的交流。

现象: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老师先让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去找一找它们的不同。学生活动后,教师提问:长方形的边怎样?正方形呢?它们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角呢?学生因为有了刚才自己实践体会,纷纷地举手回答问题,下意识地得出这样的结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师对此觉得教学效果不错,没有去追问学生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自顾自己机械去完成教学任务。

剖析:在数学教学中,提问是实现课堂交流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因

44

此,许多教师误认为:在课堂上,自己提问题,只要学生会举手回答问题,视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成功了,交流也因此而获得成功,课堂教学便“OK”。

对策:如此现象,教师要有对课堂教学深刻的反思、总结,才能从提问题等同于课堂交流的误区走出。其实,教无定法,课堂交流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个体、集体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师生在交流中共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如果老是在这样“一问一答”的教法中循环,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后,学生只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势必影响他们独立思维和想象的时空,不利于他们今后创新能力的发展。其实,这节课上,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有许多体验:如有情感的、知识的、创意的??他们在活动中可收获不仅是教师所提出的知识点,还能产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点击5:重学科教学的知识点,忽视渗透国情教育的交流。

现象:如老师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时,用多媒体显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观看并交流图面的内容后,教师从容地讲解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很多学生踊跃举手发言,能举一反三去说明什么是比,清楚地懂得比的意义,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教学圆满成功。

剖析:这种课堂现象:教学之“功”到,而“德”不圆满。以数学教师为典型,这充分地暴露出教师在备课时以学科为本位主义----只讲究传授知识,不重视学生思想教育。这有悖于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

45

的精神。”

对策:本节课教材精心选择了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神舟”五号为例题,其编排目的体现出“1、以时代的精神为准绳;2、以民族气质为基础;3、以未来导向为方向。”的教学理念,具有典型德育教育的意义。因此,教师除了完成教育目标外,还要有机地结合例题进行国情教育,让学生感悟到:刻苦学习数学,长大像杨利伟叔叔一样为建设祖国做贡献,应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这样,学生在今后学习中才能滋生出高昂、饱满的学习热情,更加轻松地、愉快地去学习新的知识。那么,教学也因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现代的课堂是开放的、动态发展的,数学教学必须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因此,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必须学会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作用才能碰撞出教学灿烂的火花-----实现课堂上信息的多向、思维的散发、师生、生生立体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46

13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 执教者 黄协艺

多媒体课件荣获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优质课程比赛三等奖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间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既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饿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和体验用各种巧妙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47

【教学重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和列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梦境激趣,导入新课

——穿

越时空,进入古代课堂,引入课题)

什么梦啊?(想)告诉你们吧,老师梦见自己穿越时空,到了古代,给古代的小朋友上起了数学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点击出示“古代课堂”图)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给这些古代的小朋友出了一道数学题后出现的画面。噫?出了什么状况呢?大家能说说这些小朋友都有什么表情吗?(有的冥思苦想,有的抓头挠耳,有的目瞪口呆,有的不知所措)看来他们是遇到了难题了。同学们想知道他们究竟遇到了什么难题吗?(想)?其实,老师当时手捧的正是这本书,(展示《孙子算经》封面)(边说边点击)这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写于大约一千五百多年前。(点击)而这些小朋友要探讨的正是该书记载的一道非常有名的数学趣题。题目是这样子的(出示“鸡兔同笼”原题)师读题并说明(雉指鸡)这道题的意思是(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历史趣题(出示并板书课题:“鸡兔同笼”。),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探究,一定能帮那些古代的小朋友解决他们所遇到的这一难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出示):笼子里有鸡和兔共8只,一共22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1、猜想:要求鸡和兔各有几只,咱们不妨先来猜一猜,好吗?(学生猜教师板书)

2、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到底是几只鸡和几只兔呢?谁猜对了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并把你们的想法和思考过程记录下来。

(学生充分活动后交流)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探究方法和结论?

48

(1)列表(实物投影出示)

像这样把猜测的结果有序地写在表格中的方法,叫列表法。 鸡(只) 兔(只) 8 7 6 5 4 3 2 1 0 0 1 2 3 4 5 6 7 8 腿(条) 8×2=16 7×2+1×4=18 6×2+2×4=20 5×2+3×4=22 对/错 × × × √

比较不同的表格,他们都用了什么方法?谁的方法更好?为什么?(生答) 小结:所以列表时可以先假设鸡和兔同样多。如果腿数多了,就增加鸡的只数,减少兔的只数。

板书: 鸡 兔 腿 4 4 24 5 3 22 (2)图示

生介绍画图的方法:

第一步:先画8个 表示鸡兔共有8个头

第二步:给每个头都配上2条腿,共有16条腿(假设全是鸡)

第三步:一共少画了6条腿,因为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2条腿,所以6条腿可以添在其中3个头上,3只鸡就变成了3只兔。

49

大家都是这么画的吗?(如果是,就进入列式法;如果不是,就由学生介绍另一种画法)

生介绍画图的方法:

第一步:先画8个 表示鸡兔共有8个头

第二步:给每个头都配上4条腿,共32条腿(假设全是兔)

第三步:一共多画了10条腿,因为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2条腿,所以10条腿可以从5个头上划去。5只兔就变成了5只鸡。

(3)列式

方法一:假设全是鸡(生汇报算式并说思考过程)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可以把***列的算式与刚才画图的过程联系起来。 (板书) 假设全是鸡

2×8=16(条)

22-16=6(条) 兔: 6÷(4-2)=3(只) 鸡: 8-3=5(只)

检验: 5×2+ 3×4=22(条) 答:鸡有5只,兔有3只。

方法二:假设全是兔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l7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