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对兰州市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浅析

更新时间:2023-12-14 00: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高铁对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4年12月26日,兰新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西北地区正式步入高铁时代。2017年7月9日,宝兰高铁开通运营,打通了中国高铁贯穿东西的“最后一公里”,标志着西北地区全面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2017年7月5日,甘肃与广西签订共同推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甘肃正式加入南向通道建设“朋友圈”。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开通,南向通道向北延伸至兰州,形成我国西部地区的第一条南北纵向大动脉,使西北地区多了一条向南出海的大通道。

作为甘肃省会,西北区域重点城市,中国陆域版图几何中心,兰州已成为我国东西、南北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亚、西亚、中东、欧洲、西南、中西亚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更是“一带一路”黄金段重要节点,随着高铁时代的推进,其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承东启西、联南济 北作用更加明显。

《甘肃省“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数据显示,兰州目前已有高铁线3条;“十三五”续建1条;“十三五”规划3条;远期规划(至2030年)1条(如表1所示)。这些高铁线路开通运营,将在西北地区构成一张以兰州为中心通向全国各地的高铁网,这对未来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产生深远影响,分析其中的利与弊,针对性提出措施和建议,有助于兰州准确把握高铁经济带来的机遇,有效应对相应挑战,最终实现快速转型发展。

表1:兰州高铁已建、续建及中长期规划项目

线路里程(km)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建设项目 全长 兰新高铁 兰州中川线 宝兰客专 兰合铁路 呼银兰客专兰州至中卫段 兰州(中川)至张掖三四线 大兰州城际铁路 兰州至天水至汉中城际铁路 1776 61 401 180 230 450 406 510 省内 799 61 355 180 184 450 406 433 牵引种类 电力 电力 电力 电力 电力 电力 电力 电力 正线数目 双线 双线 双线 单线 双线 双线 双线 双线 已建成 已建成 已建成 十三五续建 十三五建成 十三五建成 中长期规划 远期规划 技术标准 备注 注:图表中数据来源于《甘肃省“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

1.高铁给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1.1有利于解决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

运输力快速提升是高铁带来最直观影响。兰新和宝兰高铁开通,实现了客货分流,进一步释放了兰新、宝兰原有铁路线的货运能力,使货物输送能力大幅度提升,有效解决了煤炭、

1

有色金属、石化和农副产品等资源长期运输能力不足问题,极大满足了大兰州经济区作为甘肃省旅客、货物主要发送及到达地区的运输需求。

1.2有利于形成“同城经济圈”

高铁缩短了各区域间的时空距离,使区域内、区域间各城市间的经济往来更加广泛便捷。未来5年,随着呼银兰客专(兰州至中卫段)、兰张三四线等高铁建成运营,兰州到西安、宝鸡、银川等城市的距离大大缩短,人的快速流动带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流动,催生同城效应,推动多个城市间形成N小时经济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高铁将沿线大中小城市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交通走廊或整体经济走廊,人力、资金、资源等重要经济要素快速流动并实现优化配置,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兰州作为东西、南北向高铁线上重要的节点城市,与沿线各城市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连为一体,凭借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未来将有更多机会与西安、银川、宝鸡等城市建立经济交流与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

1.3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及产业转移

高铁打破了兰州与中东部地区地域性限制,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都将得到中东部经济发展的辐射和扩散,与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且更大范围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将逐步增大,进而有效促进兰州在先进装备制造、化工制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与之主导产业相配套的产业优化升级。高铁在方便了出行的同时,对沿线城市旅游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未来5年,不论是乘坐高铁来西北,还是从西北出发前往全国各地,必将途经兰州,高度密集的客流量聚集,势必会带动兰州文化旅游业及交通服务、餐饮服务、酒店公寓、时尚购物等现代商贸服务业快速服务。高铁的快速发展,释放了大量既有线路的运能,并且形成了“客运+货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高速铁路”等多样化交通网络模式,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改善社会物流结构提供契机,为发展城市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创造了良机。高铁影响城市产业结构的同时,也使产业空间布局发生变化。高铁开通必然会使区域生产要素分布上产生差异,部分土地消耗大,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存在逐渐迁出中心城市,向周边自身禀赋和可达性较完善的区域转移,并利用该区域优势蓬勃发展,与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因此,随着兰州高铁网络系统的逐步完善,榆中、皋兰、永登等周边地区必将因其土地资源丰富、人力成本较低等优势吸引兰州市区相关产业转移,有效拓展中心城区核心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2.高铁给兰州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2.1 长途公路客运和航空客运受到巨大冲击

按照行业运营规律来看,如果高铁每1小时发一班车,可能带走同方向公路客运线上50%的客流量,每30分钟发一班车,将带走70%的客流量,每10分钟一班车,将会替代长途客运。2017年7月底,宝兰高铁开通不到1个月,兰州发往各地长途公路客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至少有50%到60%的客流受影响,同比暑期高峰,每日1万2千到3千的人流量降至4千到5千左右,甘谷、定西、天水、秦安、通渭等短途线路客流量减少更多,高

2

铁对公路客运的影响显而易见。民航一直是远程出行的首选,但高铁的开通也会给民航客运带来“分流风险”。宝兰高铁开通后,冲击最大的是短途航线,接照宝兰高铁时刻表,兰州至西安每天共运行动车组列车33趟,平均间隔22分钟1趟。高铁列车“公交化”的运营,必将使短途航班优势受到削减。从长远来看,不论是已开通运营的兰新线和宝兰线,还是未来将开通运营的呼银兰客专(兰州至中卫段)、兰张三四线、兰合、兰州至天水汉中城际等高铁,在为大众出行提供更多更好选择的同时,势必会给长途客运和航空客运带来巨大冲击。

2.2城市生产要素存在“单向流出”风险

根据“虹吸效应”研究,在高铁沿线,规模大、实力强的城市获得相对明显的利益,而投资环境不佳的地区会因经济发展落后、集聚能力不强等原因,使资金、人才和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区域聚集,进而造成高铁沿线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兰新、宝兰、呼银兰客专(兰州至中卫段)等高铁开通运营,沿线城市必将形成同城经济圈,人才和产业资源等要素可能会“单向流入”综合实力远胜兰州一筹的西安,造成优势产业外移、高端人才流失、核心企业搬迁,从而极大限制兰州未来发展。

2.3 高铁资源存在“过道”现象

高铁“过道效应”表明,如果一个城市没有明确定位和比较优势,很可能成为沿线大城市之间的“过道”,劳动力、产品、资本等要素仅仅在沿途经过,对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兰州作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枢纽,区位优势日益凸显,面对大量交汇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如果没有在城市形象、投资环境、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做好迎接高铁时代机遇的充分准备,就只能任由大量的资源要素白白流失,甚至成为各条高铁沿线上被边缘化的过客城市。

2.4 因高铁“错配”限制发展

高铁“错配效应”表明,快速发展的高铁,需要各节点城市在技术、人才、设施相匹配,否则将因规划实施的相关配套措施与高铁运营不相适应而限制城市发展。兰州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较落后,在高铁站建设上更能体现这一点。目前,兰州西站日发送旅客量已达到4.5万人次,而未来随着更多高铁路线的开通,日发送旅客预计突破十万,以兰州西站目前规格和规模显然不能满足未来旅客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兰州西站客流猛增,随之而来的便是令人烦恼的“打车难”,再加上兰州市区严重的道路交通拥堵,这一系列问题若不能合理解决,必将影响旅客出行、城市形象树立,从而导致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受限。

目前,兰州西站日发送旅客量已达到4.5万人次,而未来随着更多高铁路线的开通,客流将逐日攀升,以兰州西站目前规格和规模对于满足未来旅客和经济发展需求是具有挑战性的。

3.对策及建议

3.1加强建设,打造城市新名片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城市形象建设,打造城市名片。借鉴国内外经典案例,围绕兰

3

州西客站、中川机场站、榆中站等高铁站点规划发展星级酒店、餐饮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时尚购物及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构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努力建设西部特色山水城市,让兰州蓝成为兰州最响亮的形象代言词。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设一批循环产业链示范工程,全力打造低碳城市。

3.2创新服务,打造旅游发展新高地

高铁的便利将会出现短途“散客”旅游模式。西安、宝鸡、西宁、天水、定西等高铁沿线城市将成为来兰短途度假客源地。围绕兰州各大旅游景点,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资源,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发展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会展商务、休闲度假等产业,改变经营策略,开发推出高铁一日游、高铁周末游等套餐产品;充分挖掘兰州历史文化内涵,推进城市品牌特色化,把旅游与兰州地方文化、民族风情、特色产品有机结合,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延长旅游产业链,针对市场新热点策划开发更多参与性、休闲性强的旅游项目,丰富已有项目内涵,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全力打造西北旅游新高地,积极规避高铁“过道效应”。

3.3健全网络,推进高铁公路齐发展

完善西客站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设立分流有序的客运接送点,实现高铁站与班车、出租车、公交车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零距离换乘;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实施城市立体交通项目,完善城市骨干路网和环城公路网骨架,构建现代化、立体化、网络化大交通体系,促进高铁与城市路网无缝对接;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干道、干支线公路网络建设,重点抓好高铁与周边县区、旅游景区、工业园区的路网衔接,最大限度地把高铁带来的人流、物流、技术流、信息流送达各县区,提高高铁经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指导公路、航空客运调整经营思路和方式,创新服务、错位发展,打造自己的经营品牌。

3.4 聚贤引资,打造对外开放“洼地”

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吸引沿线城市优秀人才通过科研合作、技术投资等方式来兰发展或服务;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加强与沿线大中城市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分校或培训基地;鼓励支持本地企业、高校与沿线城市高校、科研机构等高层次人才载体、科技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创新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环境,营造“投资放心、发展舒心、收获开心”的投资氛围,创造一流的政务、法制、市场和社会环境,以最优质的服务吸引客商、留住客商。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l4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