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动方式与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4-03-14 00: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动方式与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动方式与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系滁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由来安县第二小学承担,研究时间为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现将该课题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效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当代西方活动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他主张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经验促进发展。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重新肯定了活动教育的价值,他认为:人的认识不可能单独起源于主体或客体,只能来源于两者的相互作用,即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活动)。而传统的品德课程教学将道德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进行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忽视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作用,因而学校德育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状态。

品德课程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品德课程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对以往的品德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阶段设置的以学

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与“学”的主要方式。相比于以知识传承为主的学科课程,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间接指导下的学生“做中学”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即教师主要通过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与学生共同活动来支持和指导学生学习,而非讲解教科书,直接地传授知识;学生则主要通过实际地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以“调查”“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感受、体验、领悟、发现,从而不断提升道德认识,规范道德行为,形成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此,我们提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动方式与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在市,县教研室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我校确立了相关的课题,组织全校部分教学骨干教师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努力探究适应未来需要、能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模式,为推进课程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二、课题内涵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动方式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制定的教学基本策略及其实施步骤,是儿童自主投入活动、进行积极体验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儿童进行创造性活动的结构性思路。它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从历史上看,活动教学思想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发展的过程,它

是在不断批判以灌输、被动接受为特征的旧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逐步确立起来的,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不可忽缺的组成部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动方式是活动教学理论指导该课程教学实践的必然产物,是经验与理论转换的“中介”。研究并掌握儿童的活动方式,就是把握了指导活动教学的思想和原理,就会抓住其精髓,在运用时举一反三,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动方式是活动教学理论与具体教学实践之间转换的媒介。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始终要以活动教学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用活动方式,处理好教师与儿童、教材与活动、教与学、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效益。这种处理好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措施等就是教学活动策略。

三、研究假设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活动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也是人作为主体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增强感悟能力,提高主体地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活动(经验)模式开发设置的,意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和真切体验。该项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观为理论指导,依据新课标和实验教材,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设符合学生兴趣、并能满足他们生活需要的活动情境,通过有效的指导,促使学

生自觉进行自主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感受、体验和感悟,学会生活,提高生活感悟能力和选择、评价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促进他们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四、研究设计1.研究目标

(1)探索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活动方式,研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指导策略。

(2)通过实施“活动教学”,改革传统教育方式,提高品德课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达到“以活动促发展”的目的。

2.研究内容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动教学的基本特征

活动教学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教学形式。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则必须突现其个性和特殊性,以区别于其它教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动教学”是活动教学的一种基本形态,研究并把握其基本特征,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贯彻活动教学思想,科学实施活动教学操作策略。

(2)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学习活动方式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学习活动方式”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制定的教学基本策略及其实施步骤,是学生自主投入活动、进行积极体验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结构性思路。它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学习活动方式”是活动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必然产物,是经验与理论转换的“中介”。研究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就是把握了指导活动教学的思想和原理,就会抓住其精髓,在运用时举一反三,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指导策略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动方式”是活动教学理论与具体教学实践之间转换的媒介。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始终要以活动教学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用活动方式,努力处理好内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不断优化教学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教学效益,使活动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评论区

?

发表评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kq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