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设备生产制造项目可行性报告

更新时间:2023-05-14 09:54: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物流设备生产制造项目

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1.1.项目名称

物流设备生产制造项目

1.1.

2.建设性质

新建

1.1.3.建设单位

经营范围:生产、销售:智能装备,汽车配件,起重机械,起重配件;起重设备安装、改造及维修;钢结构工程施工;工程劳务分包;销售五金机电。涉及许可经营项目,应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经营。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建设地点

1

本项目拟选址在:xx交通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建设环境良好,场地各项建设条件基本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需要,项目选址合理。

图 1-1 项目地理位置图

x

1.2.2.建设规模与内容

1、建设规模

拟建项目规划占地xx ㎡(约xx 亩),建筑面积xx㎡,

预计总投资xx。

2、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四条生产线,其中投资1.xx建设一条自动码垛

设备生产线,年产值xx;投资1.xx建设一条自动搬运设

备生产线,年产值xx;投资1 亿元建设一条自动分拣设备生

产线,产值xx元;投资1 亿元建设一条自动仓储设备生产线,

2

产值xx元。主要基建内容:生产车间、成品库、配件库、办公楼、宿舍楼、研发中心等。

整个生产工艺流程过程中无污染,无挥发性气体排放,生产设备购买国内外先进设备,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1.2.3.项目定位

该项目为了提高工业竞争力,自规划起就按照国家政策严格执行,定位于智能工厂,如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模块集成,大数据,云计算,工业机器人。在原材料购进上实行全绿色供应链,实际生产中可实现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耗低碳化的绿色工厂制造工艺,切实落实国家环保政策。

1.2.4.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项目单位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构,能够满足项目正常经营管理的要求。项目投入运营后,需要员工500 人。

1.2.5.项目管理与建设进度

本项目的承办单位是xx,由该公司具体负责项目的建设实施,确保按计划进度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项目总建设周期xx 个月;一期用地xx,12 个月完工,二期用地xx,10 个月完工。

3

1.2.6.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1、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xx,其中工程建设费用42729.18 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985.10 万元,基本预备费2285.71 万元,流动资金2000.00 万元。

表1-1 项目投资构成分析表

序号项目投资额(万元)占总投资比例(%)备注

一工程建设费用42729.18 85.46% 详见附表

1 建设费用30729.18 61.46%

2 设备购置12000.00 24.00%

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985.10 5.97% 详见附表

三预备费2285.71 4.57% 5%

四流动资金2000.00 4.00%

五总投资50000.00 100.00%

2、资金筹措方式

项目总投资xx,全部为自筹。

1.3.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原则及范围

1.3.1.研究依据

(1)《中国制造20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4

(5)《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xx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7)《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

(8)《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年)的通知》(国发〔2014〕42 号)

(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10)《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

(11)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2)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

(13)项目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

(14)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

1.3.

2.编制原则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所遵循的原则是:

(1)贯彻节能方针,在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中,均采用了合理的节能降耗措施,选用高效节能设备,采用先进的仪表及监控设备,提高管理水平;

(2)主体工程与环保、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建设均按“三同时”的要求进行。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

(4)贯彻经济性和可靠性原则的同时确保工程质量,在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转费用的同时,合理兼顾运行操作条件和管理

维护条件,便于项目投产后的运行管理;

5

(5)把精心设计,为使用者服务的思想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6)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本工程在建设

期间和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

人身安全与健康;

(7)技术规范、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9);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2013);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25295-2010);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等。

1.3.3.报告研究范围

我公司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编制完成了《智能物流设备生产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项目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市场分析;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技术

方案、设备方案及工程方案;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节约能源;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

施进度;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综合评价;风险分析;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6

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名称建筑面积单位备注

1 用地面积173420.00 m

2 约 260 亩

2 建筑面积161000.00 m3

3 总投资50000.00 万元

3.1 工程建设费用42729.18 万元

其中建设费用30729.18 万元设备购置12000.00 万元

3.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985.10 万元

3.3 预备费2285.71 万元

3.4 流动资金2000.00 万元

4 年收入30000.00 万元

4.1 自动码垛设备9000.00 万元

4.2 自动搬运设备9000.00 万元

4.3 自动分拣设备6000.00 万元

4.4 自动仓储设备6000.00 万元

5 增值税金及附加265.49 万元

6 增值税2654.8

7 万元

7 年均利润总额16073.63 万元

8 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 19.26%

9 资本金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 ¥23,969 万元

10 资本金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 6.36 年含建设期1.5.研究结论及建议

1.5.1.研究结论

(1)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符合本地区的行业规划和地区规划,并且该项目生产的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2)该项目产品方案合理、技术成熟、工艺科学、操作方便。经考察论证分析,项目切实可行。

(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废水、废气、固废都能得到妥善处

7

理、达标排放,有些废物还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回收利用,对周边生产

环境影响较小。

(4)从盈亏平衡分析看,项目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能力的27.20% 就可保本,在合理区间范围,故该项目风险不大,从敏感性分析表明,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具有显著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1.5.

2.建议

(1)本项目报告批准后,应尽快落实有关建设条件,拿出具体的设计方案,以便尽快开工建设。

(2)确保启动资金尽快到位。

(3)工程建设中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工期、质量、成本、原材料供应等都会影响到工程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工程实施进程中,要加强施工管理,落实资金供应计划,以确保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4)密切注意市场,选择合适的市场策略外,组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层,使设计、施工、营销管理均能达到较好水平,以期达到工程的盈利目标,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产业发展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制造业是指对采掘的自然物质和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为社会提供日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制造业吸纳就业能力强,能够提供大量的、种类丰富的就业岗位,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制造业产业关联度比较高,能够创造价值、增加社会财富。制造业能够将科学技术发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增强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在各个工业部门中,制造业占据着核心位置,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

9

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2.1.2.国家政策背景

1、《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 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2、《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改

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

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淡水、土地、能源、

10

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2.1.

3.xx省政策背景

xx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也是传统的制造业大省。经过建国70 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40 年来的发展和建设,食品、建材、冶金、机械、烟草、化工、纺织等制造业增长迅速,效益不断提高,竞争力明显增强,在输变电装备、农业机械、矿山装备、基础件等领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涌现出神马集团、安彩集团、新飞电器、宇通客车、双汇集团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大型企业,为xx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xx省肩负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使命,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xx振兴的主要支撑。在新时期,制造业是xx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是以信息化带动和加速工业化的主导产业,也是发挥后发优势实施跨越战略的中坚力量,直接决定着本世纪初xx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施。推动制造业

升级,加速制造业的发展,在促进xx省经济高速增长、缩小与先进

11

地区差距、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1、国家产业政策

该项目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版,第一类“鼓励类”的规定,是国家鼓励建设的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2、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按照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主体功能分区,统筹安排城镇建设、产业集聚、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协调推进中原城市群与粮食生产核心区、生态功能区建设,以空间布局的优化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12

2.2.2.本项目的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强化环保意识,搞好环保工作,采用绿色环保的智能化生产装备,达到环保法规的要求,可以为企业自身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学习新技术,创新产品,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2.2.3.本项目的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

本项目关联度高,劳动就业吸纳能力强,拉动消费作用大。经长期发展壮大,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满足周边市场的需求和国家的需要,有利于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降低产业成本,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商品需求。

总体上看,制造业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本项目的建设,对于降低产业成本,提高商品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乃至整个国民

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随着项目的不断完善,对解决xx市现有富余人员就业,对于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缓和富余人员安置的矛盾,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

2.2.4.项目的建设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实现营业收入30000.00 万元,上缴税收2920.35 万元。预计提供就业人数500 余人。我公司将成为豫北地区行业内规模最大企业,可以更好地为下游配套企业服务,提高精度,

13

保证质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大大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到当地选址落户,提高当地知名度。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对xx市经济发展和职工生活水平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4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经济的各个部门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市场在上世纪80 年代飞速发展时期,物流成本较高的问题被商品超高毛利率掩盖,随着1997 年经济软着陆,进入了全面过剩时期,企业在竞争激励下,开始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物流作为资源和人力之外的“第三利润源”,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开始涌现一批第三方专业型物流公司,服务型物流企业也初见端倪。但是由于跳过了美国、日本物流行业的平稳发展阶段,总体而言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理论研究、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方面还比较落后,大致相当于发达国家80 年代的水平。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外包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8 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数据显示,2018 年全社会物流总额保持平稳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率为14.8%,其中运输费用比率稳中有降,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比率上升。

一、社会物流总额保持平稳增长

15

2018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83.1 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2 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62.4 万亿元,增长7.2%;上半年131.1 万亿元,增长6.9%;前三季度204.1 万亿元,增长6.7%,全年社会物流总需求呈趋缓趋稳的发展态势。

从构成看,工业品物流总额256.8 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4.1 万亿元,增长3.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 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 3.9 万亿元,增长3.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4 个百分点;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7 万亿元,增长22.8%;再生资源物流总额1.3 万亿元,增长15.1%;

二、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率略有回升,运输环节效率明显改善

2018 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3.3 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7 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率为14.8%,比上年同期上升0.2 个百分点。

运输费用6.9 万亿元,增长6.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3 个百分点,运输费用与GDP 的比率为7.7%,比上年同期下降0.3 个百分点。

保管费用4.6 万亿元,增长13.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1 个百分点,保管费用与GDP 的比率为5.1%,比上年同期提高0.4 个百分点。

16

管理费用1.8 万亿元,增长13.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1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与GDP 的比率为2%,比上年同期提高0.1 个百分点。

三、物流业总收入加快增长

2018 年物流业总收入10.1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 个百分点。

3.2.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3.2.1.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国外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已经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

信息化--广泛采用无线互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射频标识技术(RF)、条形码技术等。

自动化--自动引导小车(AGV)技术,搬运机器人(Robot System)技术等。

智能化--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交通与运输系统(ITS)。

集成化--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于一体。

其中,高新技术在物流运输业的应用与发展表现尤为突出。

当前,世界公路交通科技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公路交通技术研

17

究集中于五大热点。三大趋势分别为:(1)提高通行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开展智能化运输和环保专项技术的研究;(2)以人为本,重点开展交通安全技术的研究;(3)确定经济合理的目标,促进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开发。世界各国公路交通科技研究五大热点主要包括:(1)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实现测试自动化;(2)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建设管理现代化;(3)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达到智能化;(4)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道路养护智能化;(5)智能化运输系统(ITS)广泛应用。

3.2.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国外专业物流企业是伴随制造商经营取向的变革应运而生的。由于制造厂商为迎合消费者日益精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而采取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因而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需求也随之产生。目前,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物流服务已形成规模,它有利于制造商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并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于自身的核心业务上。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也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它对提高物流动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实现共同配送主要有以下好处: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闹市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状

况;通过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

18

人力资源,提升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总而言之,

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金钱、时间等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取得最大效益(提高服务),还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共同配送是物流配送发展的总体趋势。当然,共同配送涉及很多具体的细节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困难点。首先,各业种经营的商品不同,有日用百货、食品、酒类饮料、药品、服装乃至厨房用品、卫生洁具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不同的商品特点不同,对配送的要求也不一样,共同配送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次,各企业的规模、商圈、客户、经营意识等方面也存在差距,往往很难协调一致。还有费用的分摊、泄露商业机密的担忧,等等。

3.2.3.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物流企业向集约化方向、协同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

物流园区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日本是最早建立物流园区的国家,物流园区平均占地面积约74 万平方米;

荷兰统计的14 个物流园区,平均占地面积4.5 万平方公里;德国不来梅的货运中心占地在100 万平方米以上,纽伦堡物流园区占地已达7 平方公里。物流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随着中国物流产业振兴的具体实

施,预计我国将建立更多的保税园区。

19

由于世界上各行业大型企业之间的并购浪潮和网上贸易的迅速

发展,使国际贸易的货物流动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前进。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欧美的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连横合纵式的并购,大

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德国国营邮政出资

11.4 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国内排列前10 位的大型物流运输公司AEI,

目的是把自己的航空运输网与AEI 在美国的运输物流网合并统一,增

强竞争力,以与美国UPS 和联邦快递相抗衡。美国的UPS 则并购了

总部设在迈阿密的航空货运公司--挑战航空公司。该公司与南美18 个国家签订了领空自由通航协议,它与这18 个国家的空运物流量

在美国同行中居第一。UPS 计划将自己在美国的最大物流运输网与挑

战航空公司在南美洲的物流网相结合,从而实现南北美洲两个大陆一

体化的整体物流网络。

国际物流市场专家们认为,世界上各行业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必然带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业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新组成的物流联合企业、跨国公司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的

物流动态信息,调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构筑起本公司全球一

体化的物流网络,节省时间和费用,将空载率压缩到最低限度,战胜竞争对手,为货主提供优质物价服务。除了并购之外,另一种集约化

方式是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并建立战略联盟。

国务院公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指出,未来国家将

加大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缓解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

20

困难,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

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

物流企业。

3.2.

4.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递业前途大好

企业通过互联网加强了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

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消费者可以直接在

网上获取有关产品或服务信息,实现网上购物。这种网上的“直通方式”是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实现基于客户订货的生产

模式(Build to Order,BTO)和物流服务。此外,电子物流可以在线

跟踪发出的货物,联机地实现投递路线的规划、物流调度以及货品检查等。可以说电子物流已成为21 世纪物流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电子物

流的兴起,刺激了传统邮政快递业的需求和发展;另一方面,新兴的快递业发展迅猛,触角伸向全球各地。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专家预测,短期内邮政业的一些传统功能可能会很快消失,但作为因特网时代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邮政业的功能将以其他的方式很快重现出来。因为通过因特网所进行的电子商务通常都是交易双方的距离比较遥远,这就为包裹邮寄和快递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正如在经过彩页促销、电话营销、直销以及电视直销和互联网展示后,产品最终要以邮寄方式送达用户手中。因此,电子商务刺激了传统邮政业向电子物流方向发展。

除了传统邮政业将自己的业务向电子物流方向拓展外,一些国际

著名的快递企业在电子物流中充当着前锋。如:美国联邦快递、UPS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k6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