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7版高考地理专题六人类面临主要环境问题与可

更新时间:2024-05-15 02: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必考点21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考向1 资源开发与利用

1.(2016·全国文综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解析 (1)和煤炭相比,开发风能的优势主要是不污染环境;和水能相比,风能开发过程中需要移民少。(2)本题考查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结合瓜州的地理位臵(我国西北地区)和地形、植被等自然环境特征,从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和土地广阔、地形平坦等方面回答。(3)本题考查建设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可从电能需求、输电

1

距离、基础设施、资金等方面回答。(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了风力发电的不稳定,只有建设热电站等作为调节电站,才能保障电网的稳定性。 2.(2015·全国文综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C.大连

B.秦皇岛 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资源量不足 C.成本过高

答案 (1)B (2)A (3)C

解析 第(1)题,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由图可知四地中气温低于-4℃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而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结冰较困难,乙地位于大陆附近,海水较浅,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第(2)题,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低于-4℃持续时间最长,冰层厚度最大,所以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最大。第(3)题,开采海冰资源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所以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 3.(2015·北京文综)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图,回答问题。

B.破坏环境 D.市场需求不足

2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

答案 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开发生物能。

解析 张家口能源生产的方向应该从可持续和新能源两个角度展开,而能源工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可从风能和水能开发角度分析。

4.(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

图2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

答案 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与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淡化。

解析 要抓住水坝对淡水的拦蓄作用和对海水的阻挡作用进行分析,即可得出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 考向2 流域综合治理

1.(2016·全国文综甲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3)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C.6~9月

B.3~6月 D.9~12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C.流速加快

B.河道淤积 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答案 (1)D (2)B (3)A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枯水期,河床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河床较高、较宽;汛期,由于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河床变深、变窄。河床断面形态

4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枯水期,该河流位于浙江东部,9~12月期间降水较少。第(2)题,河流上游水库建成后,水库下游河流径流量会减小,径流冲刷河床的作用减弱。海水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会加剧,河道淤积加重。第(3)题,由上面分析可推知河口修建水闸,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海水倒灌和潮流带来的泥沙对河道的淤积。 2.(2016·北京文综)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2)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 A.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①处冰川和图中湖泊属于不同的流域,故①处冰川融化不影响湖泊面积;②处有陡崖,河流的落差大,流速快;③处地形平坦,但水库宜建在有落差的地方,平原上不适合修建水库;④处位于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好。第(2)题,图中比例尺基于现有信息无法确定;我国的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的高山山顶附近,故图中冰川不一定位于新疆;该河流为外流河,我国的外流河大部分处于季风区,主要为降水补给,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患;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港口数量多。 3.(2016·全国文综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5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中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格。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主要措施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恢复河流生态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进行梯级开发,整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理河谷滩地等。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第三阶段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答案 (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

6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解析 第(1)题,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水文特征。罗讷河上游位于瑞士境内,主要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其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径流的季节变化大。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冰川消融,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位于法国境内,其流域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径流量变化不大。地中海沿岸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河流汛期为冬季,枯水期为夏季。第(2)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整治措施及其作用。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可以加快洪水下泄,从而达到防洪的目的,同时也具有改善航运条件的作用。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发电,同时起到改善航运条件的作用,而整理河谷滩地是土地开发的重要措施。第(3)题,罗讷河流域面积广,跨越行政区多,涉及部门众多,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可以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全流域的综合治理。第(4)题,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可以减缓河流流速,增加湿地面积,增强河水的自净能力,从而起到恢复河流生态、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的作用。 考向3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015·浙江文综)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被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7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对比两图,根据土地利用变化,甲地由林地变成湿地,可能是海拔低,A项错。丙地比乙地地势稍高,排水条件略好,因此耕地开发条件丙地比乙地好,B项正确。丁地位于河流的上游,土地利用类型一直以林地为主,说明这里地势较高,不宜开辟为耕地,耕地开发条件不如甲地好,据此排除C、D两项,答案为B。第(2)题,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可以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增多,把农民从耕地中解放出来,有利于该地农业机械化与大规模经营,①对;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被利用,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再扩大耕地面积,②错;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有利于大规模经营,③对;耕作制度一般而言是不容易改变的,并且改变耕作制度与大规模经营无关,④错。

2.(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2)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太湖平原 C.江汉平原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题干首先说明了耕地不断被挤占这一前提,因此首先排除A项。粮食流通体系与粮食产量没有直接关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改进农田水利设施都能使粮食增产,二者相比较,科技投入才是近年来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第(2)题,商品粮生产地位的高低,一方面与粮食总产量有关,另一方面与粮食商品率有关。因此,商品粮生产地位下降的原因,既可能是人口增加导致粮食商品率降低,也可能

8

B.洞庭湖平原 D.成都平原

是耕地不断被挤占导致粮食总产量降低。太湖平原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快,较其他选项耕地被占用最明显,符合上述推理。 考向4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2013·安徽文综)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答案 D

解析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从事第二、三产业(非农产业)的人口增加。

2.(2016·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9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作为发展重点。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2)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

(3)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

答案 (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2)工业基础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人才丰富;接近市场;政策支持。 (3)思路: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实施产品分工;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

意义: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群效应。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西南山区,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水能蕴藏量大,该地人口稀少,水利工程移民难度较小,这是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但该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对水能资源的开发是不利的。(2)分析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市场状况、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3)分析不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增强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3.(2013·浙江文综)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10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答案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解析 变化特点可从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小分析。与2007年相比,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推动了当地城市化发展。

1.资源、能源开发

(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世界主要能源资源分布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

(2)新能源的开发侧重区位条件的评价,评价时既要注重新能源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也要关注新能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既要注重对本区域的影响,也要注重对相邻其他区域的影响。

(3)依据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的案例,如德国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的开发条件、生产结构、存在问题、综合整治措施等,进行知识梳理。 2.流域开发与整治

(1)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

(2)在此基础上,对流域内自然、人文地理要素进行评价,找出影响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3)根据优势条件确定流域(或某一河段)发展的方向及其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同时针对制约因素因地制宜探寻治理的对策。 3.农业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危害、解决措施。

(2)主要农业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及发展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解决措施等。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条件的一般分析方法和思路。

11

4.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3)工业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地区的产业升级过程,复习时应注意工业化与产业升级的联系。

1.区域资源开发

(1)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等区位因素 通过开发条件评价,分析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

(2)分析制约区域发展的原因

全面分析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产业衰落的原因

(3)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实施的各项整治措施是针对区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的。

2.流域开发与综合治理

(1)一般河流流域开发方式及其内容

12

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情况下,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①内河航运价值开发

可从影响河流航运的因素如径流量、水位变化、河道特点(深、宽)、通航里程、地势起伏、干支流分布与水系的发达程度、通航时间长短(有无结冰期)、经济腹地的大小及其经济的发达程度、联运条件等方面来分析。如长江的航运条件分析可从如下方面来进行: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利于通航;江宽水深,通航能力大;无结冰现象,通航时间长;流域宽广,大小支流多,河网密,流程长;流域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航运价值高;与铁路、海港相连,便于水陆联运、河海联运。

②水能资源开发

主要从河流水量大小、落差大小方面来分析。一般来说,河流水量大、落差大的地方,水能资源丰富,反之则水能资源欠佳。因此,在从山区进入平原或从地势高一级阶梯转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方,水能资源大都比较丰富,如刚果河、我国的长江上游、红水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等。

③水资源的利用

主要用于供水与农业灌溉。解决季节性用水不足主要采取修水库蓄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采取跨流域调水或修引水工程的方式。我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南水北调等,澳大利亚有著名的东水西调工程。

④产业发展和城市布局

对农业来说,利用河流沿岸特别是中下游平原发展农业,可获得稳定而充足的水源;对工业来说,接近河流,既有水源和良好的运输条件,还可解决工业废水的排放问题;对城市布局而言,河流的供水、航运和早期的军事防御功能,使得河口、两河

13

交汇处、水运的起点和终点、过河点位置成为城市布局的理想区位;河流形成的瀑布、峡谷等景观还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及目的

治理措施 建设水利工程 修建分洪、蓄洪区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治理目的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防洪和航运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择开发重点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分析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①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②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③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气候?生产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 地形?农业生产类型

土壤?酸碱性影响作物品种,肥力影响产量 工业?生产资料、农业产业化 交通?外向型农业、商品粮基地 人地比例?绿色农业、大农业 (2)分析建设商品农业基地的条件和作用 ①建设商品粮基地要具备的条件 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

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

14

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 交通运输方便。

②建立商品粮基地的好处

建立商品粮基地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多种地域性条件,为粮食生产选择最适宜的自然环境;

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平衡粮食余缺有很大的作用; 合理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可减少粮食运输费用。 (3)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①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④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⑤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4)分析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及其优点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能充分利用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并借助社会经济条件使农业生产取得最大效益。

①便于集中布局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发挥地区优势,挖掘生产潜力。

15

②便于集中使用机械和技术装备,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率。 ③便于扩大农产品商品性生产,保证对农产品的需求,并提高经济收入。 4.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成因(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2)分析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①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使城镇数量猛增; ②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集中;

③工业化加速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3)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②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③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④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易错点

(1)资源类区域产业衰落的原因要找内因,关键是内部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业与现代化生产力水平的不相适应导致的其失去发展潜力,而不能归结到外部环境的改变上。

(2)工业化必然会带动城市化的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化都是工业化推动的。

16

(3)解决资源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分析。

题组1 资源开发与利用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是全球铜矿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铜矿之国”。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有1美元与铜矿有关;智利每出口6美元商品,其中3美元是铜产品;智利经济增速如果达到5%,那么铜业的贡献率在70%??铜矿给智利带来了财富,同时也增加了其经济的脆弱性。

智利的铜矿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地区。在智利,矿工福利待遇很好,除月工资外还有年底分红,所以矿区物价水平很高,当地人还经常说“上帝是公平的,给了我们荒漠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红色的金子”。

(1)智利大部分铜矿区自然环境恶劣,特别是北部。简要说明北部矿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简要分析矿区物价水平高的主要原因。

(3)试分析为什么过度依赖铜矿增加了智利经济的脆弱性。

(4)针对因过度依赖铜矿而产生的潜在危机,你认为智利政府应该结合本国实际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起伏大;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沙漠广布;河流稀少(水源短缺)。

(2)矿工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大部分矿区位于荒漠地区,生活必需品和基础服务主要靠外部供给,商品和服务价格高。

17

(3)铜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大规模的开发,铜矿资源量的不断减少,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过分依赖铜矿出口,国内经济会经常受到铜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一次强震对大型铜矿造成的破坏可能对国内经济产生连锁反应。

(4)利用本国优势条件,加速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如靠近秘鲁渔场可大力发展水产业;利用安第斯山发展林业;利用优越的气候条件发展特色农业等)。技术创新,提升本国的冶炼能力(或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 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在调运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和土壤等方面进行说明。第(2)题,一方面矿工收入高,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同时该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其物资供应紧张,物价较高。第(3)题,结合铜矿资源的性质、在国际市场贸易中的地位及其自然灾害影响等进行分析。第(4)题,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等方面采取措施。 题组2 流域综合治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拉圭河干支流两岸覆盖着厚厚的粘土,在流域内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沼泽湿地。湿地吸附和淀积大量营养物质,水生生物繁多,鸟类资源丰富。流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带。左图示意巴拉圭河、巴拉那河、乌拉圭河流域分布,右图示意甲地的气候资料。

(1)分析巴拉圭河流域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 (2)说明湿地内鸟类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

(3)从产业综合发展的角度,列举适合该沼泽湿地发展的三个具体产业部门。 答案 (1)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多条河流交汇,地表水丰富;河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流域内土质黏重,地表水不易下渗。

(2)大量的水生生物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湿地面积广大,为鸟类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纬度较低,水热充足,适宜大量鸟类在此繁衍;湿地附近人口稀少,开发程度低,人为的干扰破坏少。

(3)淡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科学研究等。

18

解析 (1)沼泽形成要有充足的水源,排水不畅的地形,地表水不易下渗等条件。(2)湿地面积广,大量的水生生物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湿地面积广大,可为鸟类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区域纬度较低,水热充足,适宜大量鸟类在此繁衍。湿地附近人口稀少,开发程度低,人为的干扰破坏少。所以湿地内鸟类资源丰富。(3)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部门,主要从环境资源的利用角度分析。该地湿地面积广,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水产品丰富,适宜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物种丰富,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业。适宜科学研究等。 题组3 区域农业发展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民胜利渠于1952年建成,连接河南省武陟和新乡,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引黄水利工程,主要承担灌溉和向城市供水的任务。

(1)图示地区冲积扇面积广阔,分析其形成原因。

(2)说明人民胜利渠修建的优势自然条件和其在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河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肉牛产业起步较早,而现代食品冷链技术又促进了肉牛产业的发展。下图为肉牛产业链示意图。

(3)分析河南发展现代肉牛产业的有利条件。

“焦作现象”是指河南焦作市以发展自然山水旅游代替日益枯竭的煤炭资源开发,实现社会经济全面转型,并取得成功的现象。

(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阐述“焦作现象”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

19

答案 (1)河流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泥沙来源多(含沙量高);河流水量较大,输沙能力较大;河流流出山口后,地势平缓开阔;河流流速减慢,水面展宽;河流搬运的泥沙在山麓地带沉积。

(2)优势自然条件:黄河干流水量较卫河大;黄河河床较高(或南高北低或地势平坦)便于引水。问题:黄河水带来大量泥沙,渠道易淤塞等。

(3)地处粮食主产区,饲料充足;交通运输便捷,通达性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冷藏保鲜技术、冷链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靠近我国东部人口、城市密集区,市场需求大;养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产业基础好。 (4)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旅游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人民收入;改善大气质量(减少排放),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解析 第(1)题,读图,图示区域的河流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泥沙含量高。河流水量较大,输沙能力较大。河流流出山口后,地势平缓开阔,河流流速减慢,水面展宽,搬运泥沙能力减弱,河流搬运的泥沙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冲积扇地貌。第(2)题,人民胜利渠处在黄河干流,水量较卫河大。根据所学知识,黄河下游是地上河,黄河河床较宽,引水线南高北低,便于引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黄河河水带来大量泥沙,易淤塞渠道等。第(3)题,河南地处粮食主产区,饲料充足,冷链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靠近我国东部人口、城市密集区,市场需求量大。养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产业基础好。第(4)题,“焦作现象”有利于该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增加人民收入。旅游业替代煤炭开发,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减少废气的排放,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题组4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家具行业经历了重大的再分工,家具制造向具有资源、劳动力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和集中,中国凭借劳动力优势成为重要的受益者。但中国家具生产以中低档家具为主,且以来样加工或代工形式生产,工业化水平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下表示意我国四大家具制造业聚集地分布。

北方地区 华东地区 西南地区 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地 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上海和浙江等地 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等地 20

南方地区

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占全国产值的30%,出口额的50% 另外中南地区的武汉家具制造业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家具制造业发展较快。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家具制造业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发展迅速,家具出口量迅速增加。伴随着家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木材生产不足,我国从东南亚、俄罗斯等国进口原木数量急剧增加。下图示意某年我国部分家具制造业重要省份出口份额所占比例。

材料三 下面为中外家具企业经营模式示意图和中国家具进出口单价对比示意图。

(1)简述我国家具制造业的分布特点和家具制造出口企业空间分布特点。 (2)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家具制造业优势区位条件的异同。 (3)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家具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4)目前我国一些家具制造企业选择在森林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建厂,请简要分析原因。

答案 (1)我国家具制造业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及中西部经济发达的城市。

家具制造业出口企业空间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不均;集中分布于东部和南部沿海省区;内陆地区较少;广东省发展速度快,出口份额占比最大为40%。

(2)共同点: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家具生产的社会协作条件好;技术力量雄厚(有素质较高的技术工人);市场需求较大。 不同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受海外市场影响大,出口额比例大。

21

(3)问题:我国家具制造业生产环节占投入比重大,设计与销售环节占投入比重小,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生产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利润低。 措施: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升家具制造工艺水平及档次;加强各制造地区联系,形成规模效应。 (4)选择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建厂便于就地获得原料;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制造工厂与市场之间通达性提高;物流业的日渐发达;科技水平提高,家具以构件(组件)形式运输,不易损坏。

专题提升练

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五个能源基地中( )

A.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 B.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工和出口为发展方向 C.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新能源发电、输电建设为重 D.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远,生产技术水平低 2.各能源基地地区环境问题及其调整方向是( ) A.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全面转向第三产业 B.新疆水资源短缺,应兴建坎儿井保证矿区用水 C.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 D.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停止畜牧业发展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A对。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工和东输为发展方向,而不是出口,B错。西南基

22

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水力发电、输电建设为重,C错。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近,生产技术水平高,D错。第2题,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A错。新疆水资源短缺,应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工业,B错。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防止水土流失,C对。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合理发展畜牧业,D错。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多地震,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据此完成3~5题。

3.与该国北部山脉形成原因最相似的是( ) A.古巴岛 C.苏门答腊岛

B.马达加斯加岛 D.冰岛

4.该国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

5.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B.大气污染和臭氧层破坏 C.水资源短缺和土壤退化 D.土地荒漠化和土壤次生盐渍化 答案 3.C 4.D 5.A

解析 第3题,根据经纬度和山脉海拔可以推断该地为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国家尼泊尔。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形成,苏门答腊岛也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第4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南亚季风区,应为季风水田农业。其中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属于现代农业,与材料中传统农牧业矛盾。第5题,根据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山地地形可知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23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读“我国S省区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其2009年产业产值结构图”,完成6~7题。

6.下列四幅图中,最有可能表示S省区2009年产业就业结构的是( )

7.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劳动力转移人数越多。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则S省区劳动力转移规模最大的方向可能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答案 6.B 7.A

解析 第6题,本题需根据题干的信息进行简单计算。读2009年产业产值结构图,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约为1/6,第二产业约为1/2,第三产业约为1/3。读比较劳动生产率图中2009年的数据,图中第三产业的数值约为1,按照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可知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约为1/3。第二产业的数值约为3,即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约为1/6,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自然约为1/2。与此结论接近的为B图。第7题,比较劳动生产率数值越高,说明该产业人均产值越高,生产效率越高。反之,则说明该产业人均产值低,

24

生产效率低,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向其它产业转移。图中S省比较劳动生产率最低的是第一产业,最高的是第二产业,产业人口流动的方向为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

下图为“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该地区的牛奶为乳制品企业的重要原料,影响此类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为( ) A.市场 C.原料

B.劳动力 D.技术

9.若在该地区大力发展造纸工业,带来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土地肥力下降 B.环境质量提高 C.玉米产量减少 D.制约乳制品企业发展 答案 8.C 9.B

解析 第8题,牛奶是易变质的产品,以牛奶为原料的产品要保证原料新鲜,故以牛奶为原料的企业要接近牛奶产地。由图中产业链可以看出,当地有奶牛饲养,所以有牛奶加工业的原料,故选C。第9题,若在该地区大力发展造纸工业,造纸厂大量消耗秸秆,会使用于养牛的秸秆数量减少,影响乳制品企业发展。养牛业发展受影响,产生的粪肥减少,使土壤中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必然导致玉米产量减少。大量消耗秸秆,并且造纸厂会污染环境,使环境质量下降。故符合题意的为B项。

2016年3月25日中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

25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 A.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 B.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 C.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 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11.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 ①土地广阔,价格较低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 A.①②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中的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 A.重庆和杭州的城市等级相同 B.武汉比南昌提供的服务种类多 C.成都和拉萨的城市规模相同 D.上海市服务功能强,辐射全国 答案 10.B 11.B 12.D

解析 第10题,根据材料提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符合规划要求,大力开发水能资源不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第11题,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范围大,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资源丰富,但交通运输条件差。第12题,重庆为直辖市,城市等级比杭州高;武汉和南昌都为省会城市,级别相同,提供的服务种类相同;成都比拉萨城市规模大;上海市服务功能强,可辐射到全国各地。

26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提法是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读图回答13~14题。

13.采用“大院式”城市主导用地布局的优势是( ) A.便于管理 C.建设成本低

B.容纳人口多 D.方便出行

14.我国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的转变,将会( ) A.增加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 B.降低城市商业网点密度 C.分散城市功能区布局 D.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 答案 13.A 14.D

解析 第13题,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采用“大院式”布局,主要为住宅区,这样便于统一管理,容纳的人口不会增多,建设成本也不会降低,反而不方便人们出行。第14题,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城市道路路网密度更大,方便人们的出行,从而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完成15~17题。

27

15.下列不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地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D.珠江三角洲

16.该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减轻城市内涝

C.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D.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 17.图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是( ) A.调节局地小气候 C.提供观赏景观 答案 15.A 16.C 17.D

解析 第15题,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减少地表径流,从而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发生内涝的城市多分布在降水较多,且多集中性暴雨,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多暴雨,城市易产生内涝;塔里木盆地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不易产生内涝,所以该题选A项。第16题,该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增加了城市的水面面积,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可以降低城区的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暴雨过后该系统可以储存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可以通过净化处理、沉淀池、湿地公园等对水体降解污染,起到净化作用,但是没有防止结冰的功能。第17题,城市建设改变了地面性质,使水体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增多,内涝灾害多发;该系统的荷花池面积大,雨季有雨水不断进入,没有河流与其相连,主要排泄方式靠下渗,这样不仅补给地下水,而且可以起到缓解城市内涝的功能。

18.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中A地是著名的“冰糖心苹果”产地,“冰糖心苹果”具有色泽光亮自然,皮薄肉厚、质地较密、味甜汁多、含糖量高的特点,采摘上市时间较晚,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霜冻期以后上市。完成下列问题。

B.保护生物多样性 D.增加下渗量

28

(1)指出图示地区气候最突出的特征,并简述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说明气候条件对A地苹果生产的有利影响。

(3)若R河流域农业土地不合理开发利用,将产生哪些主要的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答案 (1)干旱。气候干旱导致河流稀疏,多内流河,河流短小,水量不大;植被稀少,多荒漠,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风成地貌分布广泛。

(2)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采摘时间晚,苹果生长期长,有利于糖分积累;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病虫害少。

(3)土地荒漠化或盐碱化或土地退化、水资源锐减。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或调配流域内水资源;提高灌溉技术或发展节水农业或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或退耕还林、还草。

解析 (1)读图,图示地区是我国新疆地区,气候最突出特征是干旱。由于气候干旱,导致河流稀疏,多内流河,河流短小,水量不大。地表植被稀少,多荒漠,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风成地貌分布广泛。(2)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采摘时间晚,苹果生长期长,病虫害少,苹果品质好。(3)R河流域农业土地不合理开发利用,将导致土地荒漠化或盐碱化或土地退化、水资源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措施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合理调配流域内水资源。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等。

2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k0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