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习题及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2023-04-07 10: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1 迎接蚕宝的到来

一、填空题

1、蚕的生命周期是从()[填“卵”或“蚁蚕” ]开始的。

2、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即将孵化的卵呈现()[填“紫黑色”或“白色” ]。

3、小蚕从卵中孵化出来,要及时用()或()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二、判断题。

1、蚕卵近似椭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

2、我们用放大镜观察蚕卵时,能看到它的中心处是凸起的。()

3、蚕卵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它正在孵化。()

4、为了保持桑叶干净卫生,可以先喷洒杀虫剂,再喂给小蚕。()

5、所有的蚕卵都可以孵出小蚕。()

三、选择题。

1、在用盒子给蚕造“房子”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盖紧盒盖

B. 在盒盖上扎些小孔

C. 在盒子里喷洒杀虫剂

2、空气干燥时,我们可以()来增大蚕卵生活环境的湿度。

A. 把蚕放进水里

B. 用风扇吹蚕卵

C. 在蚕卵附近喷些水

3、小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是()的。

A. 灰色

B. 褐色或黑褐色C 、黄色

4、刚出生的小蚕,长约(),样子像蚂蚁,因此叫蚁蚕。

A. 2~3 厘米

B.5~6 毫米C 、2~3 毫米

5、下列选项中,蚕最喜爱的食物是()。

A. 白菜

B. 苹果C 、桑叶

6、在养蚕的过程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将桑叶煮熟后再喂给小蚕

B. 娕桑叶要切成碎片或条状再喂给小蚕

C、当桑叶变干变硬后要及时更换

1

2

四、连线题

把嫩桑叶切碎 在盒盖上扎一些小孔 用羽毛把蚕宝宝移

到桑叶上 在天气干燥时洒一些水 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

五、实验分析 1、下面是某校的学习小组对蚕的孵化的观察记录,依据观察记录回答问题。

(1)蚕卵大约经过( )天能卵化出来。

A. 5

B.10 C 、 20

(2)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湿度大约是( )℃

(3)蚕卵孵化的过程中,卵壳的颜色(

)发生变化。 [ 填“不会”或“会” ]

(4)我们可以借助( )观察刚刚孵化的蚕。 A. 放大镜 B. 玻璃片 C 、肉眼 六、探究应用

小明和小华得天蚕卵后非常高兴。 为了早日看到小蚕孵出来, 小明不停地投放食物, 小华把 蚕卵放到火炉旁边给它取暖。 他们的做法( ),理由是( )。

A. 不正确

B. 正确

C.投放桑叶和放火炉旁取暖能加快蚕卵的孵化

D. 蚕卵未卵化时不需要进食桑叶,火炉湿度过高会导致蚕卵失去生命

2.2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一、填空题

1、如图,鸟卵和鸡卵的大小不同,但是( )和( )是相似的。

有利于空气流通 有利于蚕宝宝进食 保持“房间”清洁 防

止蚕宝宝受伤 提供

适宜的湿度

2、与鱼、蛙的卵比起来,鸡蛋有(),能够起到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

3、鸡蛋中的()能发育成新生命。

二、判断题。

1、各种动物的卵的外形各不相同。()

2、通过观察、对比生熟鸡蛋的不同,我们发现了“气室”。()

3、为了更好地观察鸡蛋表面,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

4、蝴蝶、鸡、猫都靠产卵繁殖后代。()

三、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一定能孵化成小鸡的鸡蛋是()。

A.没有受精的鸡蛋

B. 受精的鸡蛋

C. 任意一个鸡蛋

2、下列动物的卵没有硬壳的是()。

A. 麻雀

B. 蚂蚁

C. 龟

3、关于鸡蛋,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鸡蛋壳对里面的胚胎具有保护作用

B. 卵白是用来供给营养和水分的

C.卵黄和胚发育成小鸡

4、青蛙的卵是透明的,里面有一个黑点,这个黑点鸡卵中的()的作用是相同的。

A. 卵黄

B. 卵白C 、胚

5、下列动物是卵生动物的有:。(填序号)

1、蝴蝶2 、大象3 、鸡4、蛇5、青蛙6、鲫鱼7、乌龟8、蜗牛9、鸽子10、老虎

四、连接题

3

鸡蛋孵化会变成小鸡,鸡蛋各部分起了什么作用?请连一连。

卵壳发育成小鸡

气室保护卵

卵白为小鸡孵化提供空气

卵黄提供水分

胚提供营养

五、综合探究

仔细观察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是()的卵,它的卵与蚕的卵的区别是有()。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卵与这种动物卵的特点相似。

2.3 《蚕长大了》习题

一、填空题。

1. 蚕卵已经孵化出了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如题所示,从小蚕孵出开始,小蚕的身体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可以观察、测量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等方式记录小蚕的生长变化。

3.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个过程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蚕的一生一共蜕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皮,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蜕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

蛹期蜕皮 ____________________ 次。

5. 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蚕

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4

6. 蚕身体呈 ___________________ 形,身体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部分,身上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侧的小黑点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用 _________________ 可以更好地观察到蚕的幼虫吃食物的细节。

8. 我们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把蚕的幼虫的样子记录下来。

9. 蚕蜕皮时,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开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和 ___________________ 部,最后皮从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脱落。

10. 如图所示,在蚕吐丝前,为它搭个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以便它在那里吐丝结

二、判断题。

1. 刚孵化出的小蚕是黑褐色的、极细小、多细毛,像蚂蚁,所以称之为蚁蚕。()

2. 蚕的腹部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叫尾角。()

3. 蚕蜕下来的皮是黑偏棕色。薄薄的,皱缩成团。()

4.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个过程叫做蜕皮。()

5. 蚕蜕皮前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停食,但身体仍保持原来的颜色。()

6. 每天用尺子量一量蚕有没有长大。()

7. 给蚕换桑叶时只要用力抖一抖,蚕就都下来了。()

8. 用放大镜看看蚕是怎么吃桑叶的。()

9. 有一条蚕生病了,应赶紧把它隔离并继续观察。()

三、选择题。

1. 观察蚕宝宝的外形,发现()。

A. 身体分为头、腹两部分,身体上没有环节

5

B.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上有环节

C. 每个环节两侧都有小黑点

2. 观察蚕宝宝的头部,发现()。

A. 头比较大

B. 有口器,像针一样,适于咀嚼桑叶

C. 有口器,有两片“牙齿”的大颚,适于咀嚼桑叶

3. 观察蚕宝宝的胸部,发现有()对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取食。

A.身体呈长圆筒形

B.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上没有环节

C. 身体两侧有小黑点

D. 胸部有两对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E. 腹部有四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F. 腹部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

四、填图题

1. 请按照蚕的生长顺序给下列图片排序。

A B C 正确的顺序:()→(

2. 在图中填写出蚕各部分的名称。

D

)→()→()

A.2

B.3

C.4

4. 观察蚕宝宝腹部,发现有()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5.

A.5

B.4

C.1

A.

6.

蚕宝宝在吐丝前,观察到();在吐丝中,观察到();在吐丝后,观察到

不再吃桑叶,躯体发黄发亮 B.身体变小,潜伏在内C.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蚕的呼吸器官是()

A. 鼻

B.口器

C.气门

7. 下面哪些说法不符合观察到的蚕的外形或行为?)(可多选)

6

五、简答题。

蚕在生长过程中,为什么要脱皮呢?(提示:蚕蜕的皮其实是它的外骨骼)

2.4 蚕变了新模样

一、填空题

1、右图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形态,叫做(

2、蚕蛹的身体呈()形、()色。

3、蚕蛹的身体分为()、()、(

)三部分。

二、判断题。

1、蚕在吐丝前会到处寻找适合结茧的地方,一般是在能形成三角带的角落结茧。()

2、蚕蛹的身体光滑,没有环节。()

3、在蚕蛹的身上能找到眼睛。()

4、蚕蛹是蚕的最终形态,它不会再变化了。()

5、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无关。()

6、蚕蛹和蚕一样是有生命的,并且身体也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三、选择题。

1、蚕在五龄末期吐丝结茧会变成()

A. 幼虫

B. 蚕蛾

C. 蚕蛹

2、蚕茧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jt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