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60801试行-V2.2

更新时间:2024-05-10 17: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基本要求 ..............................................................................................................................................2 3.1数学基础 ............................................................................................................................................... 2 3.2精度要求 ............................................................................................................................................... 2 3.2.1数据采集平面精度要求 ............................................................................................................. 2 3.2.2拓扑要求 .................................................................................................................................... 2 3.2.3地表覆盖分类精度 .................................................................................................................... 3 3.2.4地理国情要素属性精度 ............................................................................................................. 3 3.3数据现势性 ........................................................................................................................................... 3 3.4数据一致性 ........................................................................................................................................... 3 3.5数据接边原则 ....................................................................................................................................... 4 3.6元数据 ................................................................................................................................................... 4 3.7数据完整性检查要求 ............................................................................................................................ 4 4数据分层组织 .......................................................................................................................................4 4.1总体说明 ............................................................................................................................................... 4 4.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 7 4.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 7 4.3.1道路要素 .................................................................................................................................... 7 4.3.2水域要素 .................................................................................................................................... 8 4.3.3构筑物要素 ................................................................................................................................ 9 4.3.4地理单元要素 .......................................................................................................................... 10 5属性定义与说明 .................................................................................................................................14 5.1总体说明 ............................................................................................................................................. 14 5.1.1通用属性项 .............................................................................................................................. 14 5.1.2专有属性项 .............................................................................................................................. 15 5.1.3属性缺省值 .............................................................................................................................. 16 5.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 17 5.2.1地表覆盖数据集( LcrDataset)属性定义 ............................................................................. 17 5.2.2专有属性说明 .......................................................................................................................... 17

5.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 18 5.3.1道路要素 .................................................................................................................................. 18 5.3.2水域要素 .................................................................................................................................. 24 5.3.3构筑物要素 .............................................................................................................................. 30 5.3.4地理单元要素 .......................................................................................................................... 32 6数据采集一般性要求 .........................................................................................................................43 6.1影像资料使用原则 .............................................................................................................................. 43 6.2数据采集总体要求 .............................................................................................................................. 43 6.3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要求 .............................................................................................................. 45 6.4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要求 .............................................................................................................. 48 6.4.1道路 .......................................................................................................................................... 48 6.4.2水域 .......................................................................................................................................... 49 6.4.3构筑物 ...................................................................................................................................... 50 6.4.4地理单元 .................................................................................................................................. 50 7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51 7.1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 ...................................................................................................................... 51 7.2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 51 7.2.1地表覆盖变化分类 .................................................................................................................. 51 7.2.2伸缩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 51 7.2.3新生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 52 7.2.4地表覆盖变化信息记录方法 ................................................................................................... 52 7.3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 52 7.3.1地理国情要素变化分类 ........................................................................................................... 52 7.3.2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和记录方法 ............................................................... 52 7.3.3有关要素类型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 53 7.4生产元数据记录要求 .......................................................................................................................... 54 7.5监测成果数据检查基本要求 .............................................................................................................. 54 7.5.1总体要求 .................................................................................................................................. 54 7.5.2变化信息检查 .......................................................................................................................... 54 7.5.3变化信息与本底数据关联检查 ............................................................................................... 54 8汇交要求 ............................................................................................................................................54 8.1汇交数据内容 ..................................................................................................................................... 54 8.2成果汇交前整理 .................................................................................................................................. 55 8.2.1省级任务区数据拼接与数据组织 ........................................................................................... 55

8.2.2交通网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 58 8.2.3水域网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 58

8.3成果汇交前检查 .................................................................................................................................. 58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60附录 B (规范性附录)数据汇交前检查内容与要求 .............................................................................62

前言

本文件是全国基础性地理国情的技术规定之一,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相关技术规定的基础上,参考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完成起草,并根据征求意见和试生产反馈的情况修改而成。

本文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本文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归口。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测绘 地理信息局、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重庆测绘院。本

文件起草组负责人:刘若梅周旭本文件起草组主要成员: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李力勐王发良贾云鹏杜娟高崟陶舒程滔张

浩然杨刚刘倩李广泳赵慧高志宏郑义白驹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赵敏辛安仙徐健宋燕王莉莉任宏权刘艳秋贾秋菊林璐王清丽白露方睿红周涛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梁安宝陈世培王刚曲平王明亮岳昊王宝山夏立福于洪雨罗鹏王林马治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石江南霍健申学林张婧高文涛曹伟超胡云华刘无敌陈笑峰张玲刘慧娟李学菊刘嘉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林尤武庞帅峰.重庆测绘院:许庆领焦豫松李芹阳春花覃东华

1范围

本技术规定规定了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数学基础等基本要求、数据分层组织、属性定义,以及采集、检查和汇交要求等。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交换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引用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时间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版(不包括勘误的内容)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规定,不注时间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定。

GB/T 917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码 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7408-2005/ISO 8601:2000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24708-2009湿地分类

GB/T 2534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 GDPJ 01-2013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GDPJ 05-2013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 地理国情监测生产元数据技术规定

以下普查阶段技术文件中涉及地理国情信息采集相关案例的要求也适用于本规定: GDPJ 51-2014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解答(一) GDPJ 52-2014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解答(二) GDPJ 53-2015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解答(三)

GDPJ 61-2015过程质量监督抽查技术质量典型问题案例与分析

GPDJ 62-2015 2015年第一批验前成果抽查主要质量元素典型问题案例与分析

3基本要求

3.1数学基础

坐标参照系:采用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地理坐标,经纬度值采用“度”为单位,用双精度浮点数表示,保留 9位小数(0.000000001度),定义各项坐标参数的投影文件中,平面基准主要参数统一如表 3-1所示:

表 3-1平面基准主要参数要求说明

序号 参数名称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2 Datum 3 Spheroid 4 Semimajor Axis 5 Inverse Flattening 参数值 GCS_CGCS_2000 说明 地理坐标系名称 D_CGCS_2000 大地基准名称 CGCS_2000 椭球体名称 6378137.0 长半轴 298.257222101 扁率倒数 Degree 6 Angular Unit 角度单位 (0.0174532925199433) 7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 本初子午线 数据集 数据名称 类型 数据内容 高程基准:“米”,保留 2 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统为正常高;高程坐标单位为 位小数(0.01米)。 3.2精度要求 3.2.1数据采集平面精度要求数据采集平面精度,即采集的地物界线和位置与影像上地物的边界和位置的对应程度。数据成果的整体平面精度水平取决于正射影像精度和数据采集精度两个因素。正射影像精度应符合 GDPJ 05的要求。在合格正射影像的基础上,影像上分界明显的地表覆盖分类界线和地理国情要素的边界以及定位点的采集精度应控制在 5个像素以内。特殊情况下,如高层建筑物遮挡、阴影等,采集精度原则上应控制在 10个

城市道路、乡村道像素以内。 由于摄影时存在侧视角,具有一定高度的地物在影像上产生的投影差应进行处理,以符合上述采集精度要求。 数据采集时,判断两个坐标点是否相同的 3.2.2拓扑要求 XY容差参数为 0.2米或 0.0000017975 度,确保采集线状要素或面状要素的边线时,同一线上的相邻坐标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 0.2米。各点与组成该要素的线段或边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也应大于等于 0.2米或 0.0000017975 StrDataset 度,避免出现内外环粘连(有洞的多边形内环和外环之间共点或共线)和 、隧道、桥梁、码自相交的情况。 数据集 对于共边的相邻多边形,组成公共边的坐标点在两个多边形中记录的坐标值须相同, 数据名称 类型 数据内容 确保相邻多边形之间不存在大于 0.01米或 0.00000008983153度的重叠、缝隙等拓扑错 误。 特殊行政管理区 采集过程不得使用参数曲线,统一采用坐标串表示;地表覆盖图斑多边形节点数不超过 10万个,地理国情要素几何要素节点数不超过 2万个。对于客观存在的复杂地物,在合理的地方适当分割,通过多个几何要素进行表示,避免单个几何要素节点数超过上述要求。地表覆盖数据层中,不应存在由多个多边形组合而成的聚合多边形或多部多边形,所有图斑都应是单个多边形构成。

3.2.3地表覆盖分类精度在没有明显分界线的过渡地带内,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中的图

斑应至少保证符合上一

级类型的归类要求。分界线明显的图斑,需严格按照归类要求正确归类。数据整体的分类精度,需满足质量检验的合格标准。

3.2.4地理国情要素属性精度

长度、宽度、高程、面积等均采用米制单位。获取的定量属性值保留的小数位、数量单位以及值域范围应符合本规定中各具体属性项的要求,并与地物实际属性相符。

3.3数据现势性

成果数据整体现势性应达到监测时点的要求。

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相关信息原则上应与民政部主办的“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的查询结果保持一致,政府已经发布有关行政区划变更公告而该平台未能及时反映的,可参考政府公告修改相关行政区划数据,确保符合监测时点的现势性要求。县级以下(不含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信息应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http://www.stats.gov.cn/tjbz/)的信息一致。两级代码不一致时,若有可靠的修改依据,可以根据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修改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否则不做修改。学校、医院等单位信息应采用主管部门公布的最新信息,实地核查时发生变化的,需在技术总结中记录变更情况。

3.4数据一致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时,可结合地方实际需求,在全国统一的内容与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监测内容、提高监测的详细程度。其成果数据上交时,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 GDPJ 01-2013中已预定义的类型和指标要求采集的数据,其编码不需做归并处理;如果依据 GDPJ 01-2013确定的规则扩充新的类型,且新扩类型的采集指标与其上一级类的采集指标相同或接近(指标变化量小于 30%),汇总上交数据时其编码和图形数据不需做归并处理;但若新扩类型的采集指标与其上一级类的采集指标相差较大(指标变化量大于等于 30%),汇总上交数据时需要对图形数据按照 GDPJ 01-2013规定的其上一级类的采集指标要求进行合并和归类处理后才提交,以确保全国监测数据尺度上的一致性。

若无确切的资料支持,不应对前期普查或监测成果数据进行修改,但对于前期成果数据中明显不符合实际地物状况的,应作为错误对其进行修改,结果记录到监测成果数据中。

3.5数据接边原则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必须经过接边处理。省级监测责任区之间的接边依据国家统一提供的任务区界线数据进行接边。一般情况下,各监测任务区承担单位负责接西边和北边,当承担单位生产进度不一致时,后提交成果的一方负责接边。各任务区内部的接边,由省级监测管理机构或作业单位根据情况自行确定接边原则。

接边时应叠加正射影像,对相邻需接边线划之间的距离小于正射影像接边限差的,可以调整一边的数据直接接边;距离小于 2倍正射影像接边限差的,两边相向平移接边;距离大于 2倍正射影像接边限差的应检查和分析原因,由技术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并作为重大问题进行记录。依据 GDPJ 01-2013确定的规则扩充的新类型与其对应的上级预定义类型接边时,无需对新增类型的属性编码做归并处理。接边之后应保证图形数据光滑、连续,避免出现硬折、尖角;同一个作业区内,各项属性值相等的相邻同名要素在不超出节点总数限制的情况下接边后应合理合并为一个实体。

3.6元数据

针对地表覆盖分类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元数据,按照《地理国情监测生产元数据技术规定》的要求以空间数据的方式进行采集和汇交。元数据采集应贯穿生产任务计划、资料分析、内业采集、外业调查、检查验收、成果汇交等各个生产环节,元数据是地表覆盖分类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其质量纳入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和检查的工作范围。

生产元数据不做接边处理,但必须保证元数据与提交的地表覆盖分类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成果范围逻辑一致。

3.7数据完整性检查要求

数据成果应完整覆盖所承担监测任务区的范围。任务区范围由全局一致的任务区界线数据进行明确,并随数据成果一并提交。不应采用与既定任务区界线不一致的行政区划或其他界线数据进行数据覆盖的完整性检查。

4数据分层组织

4.1总体说明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成果包括本底数据集和变化信息数据集。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生产过程采集的矢量数据的存储方式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库的结构基本保持一致,按数据集(Feature Dataset)和要素层(Feature Class)组织,要素层要素只采用简单点、线、面表达,共 5个数据集、45个要素层。

本底数据集各矢量数据层名称之前加上“ V_”作为前缀。其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存储在 V_LCRA层中,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根据要素类型存储在其他 44个层中。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层的命名采用四位字符:前三个字符是数据内容的缩写(其中第一个字符代表数据分类),第四个字符代表几何类型( P:点、 L:线、 A:面)。对于地理单元类型中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单元、社会经济区域单元的各三级类,由于相互之间存在叠盖关系,不能在同一数据层中存储,因此在四位字符数据层名的后面,缀上该类型对应的地理国情信息代码的第 4位码,作为该类型对应的图层名称。此外,汇交整理阶段提取更新的路网、水网数据对应的弧段层,以及建库阶段生成并更新的结点与障碍限制点层,其命名方式与生产采集的数据层类似,但前缀采用“ N_”。各数据集及所属数据层的名称、类型和内容见表 4-1。

变化信息数据集分层组织与本底数据集一致。存储变化信息的数据层在本底数据层名前加前缀 U,表示 update,如地表覆盖的变化数据层名称为: UV_LCRA。表 4-1数据分层与命名汇总表

序号 参数名称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2 Datum 3 Spheroid 4 Semimajor Axis 参数值 GCS_CGCS_2000 D_CGCS_2000 CGCS_2000 6378137.0 说明 地理坐标系名称 大地基准名称 椭球体名称 长半轴 序号 参数名称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2 Datum 3 Spheroid 4 Semimajor Axis 5 Inverse Flattening 6 Angular Unit 参数值 GCS_CGCS_2000 D_CGCS_2000 CGCS_2000 6378137.0 298.257222101 Degree (0.0174532925199433) Greenwich (0.0) 类型 数据内容 矢量面层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矢量线层 铁路(线) 矢量线层 公路(线) 矢量线层 城市道路(线) 矢量线层 乡村道路(线) 矢量线层 铁路网弧段层 矢量点层 铁路网结点层 说明 地理坐标系名称 大地基准名称 椭球体名称 长半轴 扁率倒数 角度单位 本初子午线 7 Prime Meridian 数据集 数据名称 地表覆盖数据集 V_LCRA LcrDataset 交通网络数据集 V_LRRL TraDataset V_LRDL V_LCTL V_LVLL N_LRRL N_LRRP N_LRBP N_LRDL N_LRDP 矢量点层 铁路网障碍限制点层 矢量线层 公路网弧段层(包括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 矢量点层 公路网结点层 矢量点层 矢量面层 矢量面层 矢量线层 公路网障碍限制点层 水体(线) 水体(面) 水网弧段层 N_LDBP 水域网络数据集 V_HYDL HydDataset V_HYDA N_HYDL 矢量点层 水网障碍限制点层 构筑物要素数据 矢量面层 闸、码头、尾矿堆放物 集 StrDataset 矢量线层 堤坝、闸、其他水工构筑物、隧道、桥梁、码头、车渡 数据集 数据名称 类型 数据内容 V_SFCP 矢量点层 闸、高速公路出入口 地理单元数据集 V_BOUA1 矢量面层 国家级行政区 UniDataset V_BOUA2 矢量面层 省级行政区及特别行政区 V_BOUA4 矢量面层 地级行政区 V_BOUA5 矢量面层 县级行政区 V_BOUA6 矢量面层 乡镇行政区 V_BOUP7 矢量点层 行政村 V_BOUA8 矢量面层 城市中心城区 V_BOUA9 矢量面层 其他特殊行政管理区 V_BOUL 矢量线层 行政区划与管理单元界线 V_BERA1 矢量面层 主体功能区 V_BERA2 矢量面层 开发区、保税区 V_BERP3 矢量点层 国有农、林、牧场 生产元数据的分层及其属性在《地理国情监测生产元数据技术规定》中进行定义,与上述 地理国情数据保存到统一数据库文件中时,存放到单独的数据集 MetDataset中。 RA9 N_HYDP N_HYBP V_SFCA V_SFCL 矢量点层 水网结点层

序号 参数名称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2 Datum 3 Spheroid 4 Semimajor Axis 5 Inverse Flattening 参数值 GCS_CGCS_2000 D_CGCS_2000 CGCS_2000 6378137.0 298.257222101 说明 地理坐标系名称 大地基准名称 椭球体名称 长半轴 扁率倒数 4.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按照地表覆盖分类的要求进行采集的数据存储在地表覆盖数据 集 LcrDataset中的 V_LCRA层中。 数据集 数据名称 类型 数据内容 4.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序号 参数名称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2 Datum 3 Spheroid 4 Semimajor Axis 5 Inverse Flattening 6 Angular Unit 参数值 GCS_CGCS_2000 D_CGCS_2000 CGCS_2000 6378137.0 298.257222101 Degree (0.0174532925199433) Greenwich (0.0) 类型 数据内容 矢量面层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矢量线层 铁路(线) 矢量线层 公路(线) 矢量线层 城市道路(线) 矢量线层 乡村道路(线) 矢量线层 铁路网弧段层 矢量点层 铁路网结点层 矢量点层 铁路网障碍限制点层 、隧道、桥梁、码城市道路、乡村道 说明 地理坐标系名称 大地基准名称 椭球体名称 长半轴 扁率倒数 角度单位 城市道路、乡村道本初子午线 7 Prime Meridian 数据集 数据名称 地表覆盖数据集 V_LCRA LcrDataset 交通网络数据集 V_LRRL TraDataset V_LRDL V_LCTL StrDataset V_LVLL N_LRRL N_LRRP N_LRBP 4.3.1道路要素表 4-2内容需按照地理国情道路要素数据的要求进行采集,分别存储在交通网络数据集、V_LRDL 中的 V_LRRL TraDataset 、 4.3.2水域要素 表 4-3内容需按照地理国情水域要素数据的要求进行采集,分别存储在水域网络数据 StrDataset 中的 V_HYDA 数据层中。 、隧道、桥梁、码集 HydDataset和 V_HYDL 表 4-3水域要素采集内容 数据集 数据名称 类型 数据内容 序号 参数名称 参数值 说明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地理坐标系名称 System 2 Datum D_CGCS_2000 大地基准名称 RA9 3 Spheroid CGCS_2000 椭球体名称 特殊行政管理区 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长半轴 V_LCTL和 V_LVLL数据层中。表 4-2道路要素采集内容 序号 参数名称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2 Datum 3 Spheroid 4 Semimajor Axis 5 Inverse Flattening 6 Angular Unit 参数值 GCS_CGCS_2000 D_CGCS_2000 CGCS_2000 6378137.0 298.257222101 Degree (0.0174532925199433) Greenwich (0.0) 类型 数据内容 矢量面层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矢量线层 铁路(线) 矢量线层 公路(线) 矢量线层 城市道路(线) 矢量线层 乡村道路(线) 矢量线层 铁路网弧段层 矢量点层 铁路网结点层 说明 地理坐标系名称 大地基准名称 椭球体名称 长半轴 扁率倒数 角度单位 本初子午线 7 Prime Meridian 数据集 数据名称 地表覆盖数据集 V_LCRA LcrDataset 交通网络数据集 V_LRRL TraDataset V_LRDL V_LCTL V_LVLL N_LRRL N_LRRP N_LRBP N_LRDL N_LRDP 矢量点层 铁路网障碍限制点层 矢量线层 公路网弧段层(包括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城市道路、乡村道路) 矢量点层 公路网结点层 矢量点层 公路网障碍限制点层 矢量面层 水体(线) 参数值 GCS_CGCS_2000 D_CGCS_2000 CGCS_2000 6378137.0 298.257222101 N_LDBP 水域网络数据集 V_HYDL 序号 参数名称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2 Datum 3 Spheroid 4 Semimajor Axis 5 StrDataset Inverse Flattening 说明 地理坐标系名称 大地基准名称 椭球体名称 长半轴 扁率倒数 、隧道、桥梁、码 4.3.3构筑物要素 表 4-4内容需按照地理国情构筑物要素数据的要求进行采集,分别存储在构筑物要素 数据集 StrDataset的 V_SFCA,V_SFCL 和 V_SFCP 数据层中。 表 4-4构筑物要素采集内容 4.3.4地理单元要素 表 4-5内容需按照地理国情地理单元要素数据的要求进行采集,分别存储在地理单元 , 8,9)、 V_BOUL 数据集 UniDataset的 V_BOUA(1-2,4~6、V_BOUP7、V_BERA (1,2,4~9)、 V_BERP(3,6)、 V_BGBA、V_BGTA、V_BGLA、V_BGWA、V_BGMA、

RA9 1)在地理国情要素采集中为方便表示,将尾矿库( 0821)与构筑物一起放入 V_SFCA层中。

序号 参数名称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序号2 参数名称Datum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3 Spheroid System 4 Semimajor Axis 2 Datum 5 Inverse Flattening 3 Spheroid 6 Angular Unit 4 Semimajor Axis 5 Inverse Flattening 7 Prime Meridian 数据集 6 Angular Unit 数据名称 地表覆盖数据集 V_LCRA 7 Prime Meridian LcrDataset 数据集 V_LRRL 交通网络数据集 数据名称地表覆盖数据集TraDataset V_LCRA V_LRDL LcrDataset V_LCTL 交通网络数据集 V_LRRL V_LVLL TraDataset V_LRDL N_LRRL V_LCTL N_LRRP V_LVLL N_LRBP N_LRRL N_LRDL N_LRRP 参数值 GCS_CGCS_2000 参数值 D_CGCS_2000 GCS_CGCS_2000 CGCS_2000 6378137.0 D_CGCS_2000 298.257222101 CGCS_2000 Degree 6378137.0 (0.0174532925199433) 298.257222101 Greenwich (0.0) Degree 类型 数据内容 (0.0174532925199433) 矢量面层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Greenwich (0.0) 类型 数据内容 矢量线层铁路(线)矢量面层 矢量线层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公路(线) 矢量线层 矢量线层 矢量线层 矢量线层 矢量线层 矢量线层 矢量点层 矢量线层 矢量点层 矢量线层 矢量线层 矢量点层 说明 地理坐标系名称 说明 大地基准名称 地理坐标系名称椭球体名称 长半轴 大地基准名称扁率倒数 椭球体名称 角度单位长半轴 扁率倒数 本初子午线角度单位 本初子午线 N_LRBP 矢量点层 N_LRDP 矢量点层 N_LRDL 矢量线层 N_LDBP 矢量点层 水域网络数据集 V_HYDL 矢量面层 N_LRDP 矢量点层 HydDataset V_HYDA 矢量面层 N_LDBP 矢量点层 N_HYDL 矢量线层 水域网络数据集 V_HYDL 矢量面层 N_HYDP 矢量点层 HydDataset V_HYDA 矢量面层 N_HYBP 矢量点层 N_HYDL 矢量线层 构筑物要素数据 V_SFCA 矢量面层 N_HYDP 矢量点层 V_SFCL 集 StrDataset 矢量线层 N_HYBP 矢量点层 构筑物要素数据 V_SFCA 矢量面层 数据集 数据名称 类型 V_SFCL 集 StrDataset 矢量线层 V_SFCP 矢量点层 矢量面层 地理单元数据集 V_BOUA1 数据集 数据名称 类型 V_BUCA和 V_BUCP数据层中。 RA9 城市道路(线) 铁路(线) 乡村道路(线) 公路(线) 铁路网弧段层 城市道路(线) 铁路网结点层 乡村道路(线) 铁路网障碍限制点层 铁路网弧段层 公路网弧段层(包括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城市道路、乡村道铁路网结点层 路) 铁路网障碍限制点层 公路网结点层 公路网弧段层(包括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公路网障碍限制点层 路) 水体(线) 公路网结点层 水体(面) 公路网障碍限制点层 水网弧段层 水体(线) 水网结点层 水体(面) 水网障碍限制点层 水网弧段层 闸、码头、尾矿堆放物 水网结点层 堤坝、闸、其他水工构筑物、隧道、桥梁、码、隧道、桥梁、码水网障碍限制点层 头、车渡 闸、码头、尾矿堆放物 数据内容 堤坝、闸、其他水工构筑物、隧道、桥梁、码闸、高速公路出入口 头、车渡 国家级行政区 数据内容 表 4-5地理单元要素采集内容 特殊行政管理区 5属性定义与说明

5.1总体说明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属性项可分为通用属性项和专有属性项两类。其中,通用属性项是指在数据分层组织时,各层数据一般都包含的属性项;专有属性项是指每个数据层独立具有的、适宜本数据层要素特征的属性项。属性项名称及定义参照附录 A,各属性项的名称为英文字母的组合,不区分大小写。数据层中各属性项的先后顺序不影响数据层的结构。

由于本底数据一般是在前期成果建库后导出的数据,其中包含了一些需要在建库阶段处理和统一赋值的属性项。为保持数据之间的一致性,本规定包含了一些建库阶段使用的属性项,其中本底数据库中定义为“不能为空”的属性项,在变化信息采集过程中统一按照 5.1.3的规则赋默认值。

1. 1.1通用属性项

2. 1.1.1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通用属性项

地理国情信息分类码(CC):即在 GDPJ 01-2013中定义的类型代码。

地表覆盖的道路分类中,除铁路外的其他道路覆盖分类统一归为无轨道路路面,代码取 0601。地表覆盖的水域分类中,河流、湖泊、库塘等水面覆盖范围统一赋代码 1001,其中,水渠内的水面分类需分三种情况考虑: 1)常年有水的水渠采集水面范围,赋代码 1001;2)临时有水或无水渠道归入水渠类,赋代码 1012;3)渠内水面宽度小于 3米的可视为无水渠道,赋代码 1012。其他未特别说明的类别按照相应定义赋值。

5.1.1.2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通用属性项

地理国情信息分类码(CC):即在 GDPJ 01-2013中定义的类型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码( GB):即按实体要素采集的地理国情要素类对应的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代码。如果基础地理信息中没有相应的类,设为 999999;如果只能对应到基础地理信息中的大类,则填写其大类码。

5.1.1.3数据建库阶段赋值的通用属性项

为便于数据管理,表 5-1所列通用属性字段用于建库阶段,采集阶段不修改来自本底数据中已有的属性值,对新增要素,这些属性项不进行赋值。各数据层一般都包含这些属性项,本底数据中部分图层不包含这些属性项或数据类型定义不同于表 5-1的,监测成果数据的这些属性项的定义以本底数据为准,与本底数据中的定义保持一致。在此统一说明,5.2和 5.3中各类数据的属性定义表中不再重复列出。

5.3.3.2属性说明

不同构筑物要素的类型( TYPE)属性项依据不同的含义确定属性值取值范围。 a)堤坝:属性值为堤坝类型,取值范围为 “干堤/一般堤/滚水坝/拦水坝 /制水坝”。 b)闸:属性值为闸的用途,取值范围为 “进水闸/退水闸/节制闸/挡潮闸 /船闸/渠首闸/其他”。 c)排灌泵站:属性值为泵站的用途,取值范围为 “排水泵站/灌溉泵站/排灌综合泵站”。 d)其他水工构筑物:属性值为水工构筑物类型。

e)隧道:属性值为隧道运输类型,取值范围为 “火车隧道/汽车隧道/输水隧道”。 f)桥梁:取值范围为 “人行桥/铁路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

g)码头:属性值为构造分类,取值范围为 “水运港客运站/固定顺岸码头/固定堤坝码头/栈桥式码头/浮码头”。

h)车渡:属性值为车渡承载类型,取值范围为 “火车渡/汽车渡”。 i)高速公路出入口:属性值说明是出口或入口,取值范围为 “出口/入口”。

j)加油(气)、充电站:属性值为加油(气)、充电站的用途,取值范围为 “加油站 /加气站 /充电站 ”。

k)尾矿库:属性值为尾矿类型。

5.3.4地理单元要素

5.3.4.1地理单元数据集( UniDataset)属性定义表5-9-1国家级行政区面层

( V_BOUA1)

表5-9-2省级行政区面层( V_BOUA2)

表5-9-3地、市、州级行政区面层( V_BOUA4)

序号 参数名称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2 Datum 3 Spheroid 4 Semimajor Axis 5 Inverse Flattening 序号 参数名称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数据集 数据名称 System 2 Datum 3 Spheroid 4 Semimajor Axis 5 Inverse Flattening 参数值 GCS_CGCS_2000 D_CGCS_2000 CGCS_2000 6378137.0 298.257222101 Degree 参数值 GCS_CGCS_2000 类型 数据内容 D_CGCS_2000 CGCS_2000 6378137.0 298.257222101 Degree 类型 数据内容 城市道路、乡村道说明 地理坐标系名称 大地基准名称 椭球体名称 长半轴 扁率倒数 说明 地理坐标系名称 大地基准名称 椭球体名称 长半轴 扁率倒数 数据集 数据名称 城市道路、乡村道 序号 参数名称参数值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System 2 Datum D_CGCS_2000 3 Spheroid CGCS_2000 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类型 数据内容 数据集 数据名称 说明 地理坐标系名称 大地基准名称 椭球体名称 长半轴 序号 参数名称 参数值 说明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地理坐标系名称 序号参数名称 参数值 说明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地理坐标系名称 System Datum eroid 2 D_CGCS_2000 大地基准名称序号参数名称参数值 说明 3 Spheroid CGCS_2000 椭球体名称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地理坐标系名称System 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长半轴 2 Datum D_CGCS_2000 大地基准名称5 Inverse Flattening 298.257222101 扁率倒数 3 Spheroid CGCS_2000 椭球体名称 Degree 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长半轴 序号参数名称 数据名称参数值 说明 数据集类型 数据内容 5 Inverse Flattening 298.257222101 扁率倒数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地理坐标系名称 数据名称 数据集 类型 数据内容 Degree System 2 Datum D_CGCS_2000 大地基准名称 序号参数值 说明 参数名称 3 Spheroid 数据名称CGCS_2000 椭球体名称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地理坐标系名称 数据集 类型 数据内容 System 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长半轴 2 Datum D_CGCS_2000 大地基准名称5 Inverse Flattening 298.257222101 扁率倒数 3 Spheroid CGCS_2000 椭球体名称 Degree 序号 参数名称 参数值 说明 序号 参数名称 参数值 说明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地理坐标系名称 数据集 数据名称 类型 数据内容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地理坐标系名称 System 城市道路、乡村道System 2 Datum D_CGCS_2000 大地基准名称 城市道路、乡村道2 Datum D_CGCS_2000 大地基准名称3 Spheroid CGCS_2000 椭球体名称 数据名称数据集 类型 数据内容 3 Spheroid CGCS_2000 椭球体名称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长半轴 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长半轴 5 Inverse Flattening 298.257222101 扁率倒数 序号 参数名称 参数值 说明 Degree 6 Angular Unit 角度单位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0.0174532925199433) 地理坐标系名称 System 7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 本初子午线 2 Datum D_CGCS_2000 大地基准名称 数据集 类型 数据内容 数据名称 3 Spheroid CGCS_2000 椭球体名称 地表覆盖数据集矢量面层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V_LCRA 城市道路、乡村道 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长半轴 LcrDataset StrDataset 、隧道、桥梁、码 表5-9-4县级行政区面层( StrDataset 、隧道、桥梁、码 V_BOUA5) 城市道路、乡村道数据集数据名称 类型 数据内容 类型 ) 数据名称数据集 乡、镇行政区面层( 数据内容 表5-9-5V_BOUA6 数据集 类型 StrDataset 数据内容 、隧道、桥梁、码 数据名称 表5-9-6 V_BOUP7) 数据集 行政村点层( 数据名称 类型 数据内容 城市道路、乡村道 城市道路、乡村道 表5-9-7城市中心城区面层( V_BOUA8 ) StrDataset 、隧道、桥梁、码 类型 特殊行政管理区 数据内容 数据名称 数据集 表5-9-8其他特殊行政管理区面层( V_BOUA9) 特殊行政管理区 、隧道、桥梁、码 StrDataset 类型 数据集 行政区界线层(数据名称 表5-9-9 V_BOUL) 数据内容 城市道路、乡村道 特殊行政管理区 V_BERA1表5-9-10主体功能区面层() 、隧道、桥梁、码 StrDataset StrDataset 、隧道、桥梁、码 类型 数据集 数据名称 数据内容 特殊行政管理区 RA9 RA9 序号 参数名称 参数值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序号参数名称 参数值 System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2 Datum D_CGCS_2000 System 3 Spheroid eroid CGCS_2000 2 Datum D_CGCS_2000 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3 Spheroid CGCS_2000 序号参数名称 参数值 5 Inverse Flattening 298.257222101 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Degree 5 Inverse Flattening 298.257222101 System 6 Angular Unit (0.0174532925199433) Degree 2 Datum D_CGCS_2000 6 Angular Unit (0.0174532925199433) 3 Spheroid CGCS_2000 序号参数名称 数据名称参数值 数据集 类型 数据内容 7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 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数据名称 数据集 类型 数据内容 5 Inverse Flattening 298.257222101 System V_LCRA 地表覆盖数据集矢量面层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Degree 6 Angular Unit 2 Datum D_CGCS_2000 LcrDataset (0.0174532925199433) 3 Spheroid CGCS_2000 V_LRRL 交通网络数据集矢量线层 铁路(线) 7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 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TraDataset V_LRDL 矢量线层数据集 数据名称 类型 公路(线)数据内容 5 Inverse Flattening 298.257222101 V_LCTL 矢量线层城市道路(线) 地表覆盖数据集 V_LCRA 矢量面层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序号 参数名称 参数值 Degree LcrDataset 6 Angular Unit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0.0174532925199433) 交通网络数据集 V_LRRL 矢量线层 铁路(线) System 7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 TraDataset V_LRDL 矢量线层 公路(线) 2 Datum 数据名称 D_CGCS_2000 序号参数名称参数值 数据集类型 数据内容 3 Spheroid CGCS_2000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地表覆盖数据集 V_LCRA 矢量面层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System 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LcrDataset 2 Datum D_CGCS_2000 5 Inverse Flattening 298.257222101 序号 参数名称 参数值 3 Spheroid CGCS_2000 Degree 6 Angular Unit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0.0174532925199433) 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System 7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 5 Inverse Flattening 298.257222101 2 Datum D_CGCS_2000 数据名称 数据集 类型 数据内容 Degree 3 Spheroid CGCS_2000 6 Angular Unit V_LCRA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0.0174532925199433) 地表覆盖数据集矢量面层 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7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 序号 参数值 5 参数名称Inverse Flattening 298.257222101 数据集 数据名称类型 数据内容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Degree V_LCRA 6 Angular Unit 地表覆盖数据集 矢量面层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System (0.0174532925199433) 2 Datum D_CGCS_2000 7 StrDataset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 数据名称 数据集 eroid 类型 数据内容 StrDataset 5-9-11 表开发区、保税区面层( V_BERA2) 类型数据集 数据名称 数据内容 数据集 类型 数据名称 数据内容 说明 地理坐标系名称 说明 地理坐标系名称 大地基准名称 椭球体名称 大地基准名称长半轴椭球体名称说明 扁率倒数长半轴 地理坐标系名称 扁率倒数角度单位 大地基准名称 角度单位 椭球体名称 说明 本初子午线长半轴地理坐标系名称 扁率倒数 角度单位 大地基准名称椭球体名称本初子午线 长半轴 扁率倒数 说明 角度单位 地理坐标系名称 本初子午线 大地基准名称 说明 椭球体名称 地理坐标系名称城市道路、乡村道长半轴 城市道路、乡村道大地基准名称扁率倒数 说明 椭球体名称 角度单位 地理坐标系名称 长半轴 本初子午线扁率倒数 大地基准名称城市道路、乡村道椭球体名称角度单位 长半轴 本初子午线说明 扁率倒数地理坐标系名称 角度单位 城市道路、乡村道大地基准名称本初子午线 、隧道、桥梁、码 、隧道、桥梁、码 数据内容 数据集 数据名称 类型 表5-9-13自然、文化保护区面层() 数据集 数据名称数据内容 类型 V_BERA4 城市道路、乡村道 StrDataset 、隧道、桥梁、码 表5-9-14自然、文化遗产面层( V_BERA5) 特殊行政管理区 类型 数据集 数据名称数据内容 城市道路、乡村道 特殊行政管理区 表5-9-15风景名胜区、旅游区面层( V_BERA6) 表5-9-16 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点层( V_BERP6) 数据集 数据名称 类型 数据内容 StrDataset 、隧道、桥梁、码表5-9-17森林公园面层( V_BERA7) 特殊行政管理区 RA9 StrDataset 、隧道、桥梁、码 RA9 表5-9-12国有农、林、牧场点层( V_BERP3) 序号 参数名称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2 Datum 3 Spheroid 4 Semimajor Axis 5 Inverse Flattening 6 Angular Unit 参数值 GCS_CGCS_2000 D_CGCS_2000 CGCS_2000 6378137.0 298.257222101 Degree (0.0174532925199433) Greenwich (0.0) 类型 数据内容 矢量面层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参数值 GCS_CGCS_2000 D_CGCS_2000 CGCS_2000 6378137.0 298.257222101 Degree (0.0174532925199433) 参数值 GCS_CGCS_2000 说明 地理坐标系名称 大地基准名称 椭球体名称 长半轴 扁率倒数 角度单位 本初子午线 7 Prime Meridian 数据集 数据名称 地表覆盖数据集 V_LCRA 序号 参数名称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2 Datum 3 Spheroid 4 Semimajor Axis 5 Inverse Flattening 6 Angular Unit 序号 参数名称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2 Datum 3 Spheroid 4 Semimajor Axis 5 Inverse Flattening 说明 地理坐标系名称 大地基准名称 椭球体名称 长半轴 扁率倒数 角度单位 城市道路、乡村道 说明 地理坐标系名称 D_CGCS_2000 大地基准名称 CGCS_2000 椭球体名称 6378137.0 长半轴 298.257222101 扁率倒数 Degree 6 Angular Unit 角度单位 (0.0174532925199433) V_BERA8 ) 表5-9-18地质公园面层( StrDataset 、隧道、桥梁、码 城市道路、乡村道表5-9-19行、蓄、滞洪区面层( V_BERA9) 数据集 数据名称 类型 数据内容 表5-9-20流域面层( V_BGBA) 城市道路、乡村道 特殊行政管理区 StrDataset 、隧道、桥梁、码 StrDataset 、隧道、桥梁、码 RA9 数据集 数据名称 类型 数据内容

序号 1 序号1 2 3 2 4 3 4 5 序号 6 1 参数名称 参数值 说明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地理坐标系名称 参数名称 参数值 说明 System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地理坐标系名称 Datum D_CGCS_2000 大地基准名称 System Spheroid CGCS_2000 椭球体名称 Datum D_CGCS_2000 大地基准名称Semimajor Axis 6378137.0 长半轴 Spheroid CGCS_2000 椭球体名称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长半轴 Inverse Flattening 298.257222101 扁率倒数 参数名称 参数值 说明 Degree Angular Unit 角度单位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地理坐标系名称 (0.0174532925199433) System 数据集 数据名称 类型 数据内容 7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 本初子午线 2 Datum D_CGCS_2000 大地基准名称 数据名称 数据集 类型 数据内容 3 Spheroid CGCS_2000 椭球体名称 序号 参数名称 参数值说明 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长半轴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地理坐标系名称 5 Inverse Flattening 298.257222101 扁率倒数 System Degree 2 Datum D_CGCS_2000 大地基准名称6 Angular Unit 角度单位 (0.0174532925199433) 3 Spheroid CGCS_2000 椭球体名称 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长半轴序号参数名称 数据名称参数值 说明 数据集 类型 数据内容 5 Inverse Flattening 298.257222101 扁率倒数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地理坐标系名称 Degree System 6 Angular Unit 角度单位 (0.0174532925199433) 2 Datum D_CGCS_2000 大地基准名称 城市道路、乡村道7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 本初子午线3 Spheroid CGCS_2000 椭球体名称 数据集 数据名称类型 数据内容 城市道路、乡村道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长半轴 V_LCRA 地表覆盖数据集 矢量面层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5 Inverse Flattening 298.257222101 扁率倒数 LcrDataset Degree 6 Angular Unit 角度单位 交通网络数据集 V_LRRL 矢量线层 铁路(线) (0.0174532925199433) TraDataset V_LRDL 矢量线层 7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 本初子午线 公路(线) 序号参数名称 参数值 说明 数据集 数据名称 类型 数据内容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GCS_CGCS_2000 地理坐标系名称 V_LCRA 地表覆盖数据集矢量面层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System 城市道路、乡村道LcrDataset 2 Datum D_CGCS_2000 大地基准名称 交通网络数据集 矢量线层 铁路(线) 3 Spheroid V_LRRL CGCS_2000 椭球体名称 TraDataset V_LRDL 矢量线层 公路(线) 4 Semimajor Axis 6378137.0 长半轴 StrDataset 、隧道、桥梁、码 V_LCTL 矢量线层 城市道路(线) 城市道路、乡村道 StrDataset 、隧道、桥梁、码V_LVLL 矢量线层 乡村道路(线)数据集 数据名称 类型 数据内容 表5-9-21 V_BGTA) 数据集 数据名称 类型 地形分区面层(数据内容 数据名称 数据集类型 数据内容 V_BGLA) 表5-9-22地貌类型单元面层( 城市道路、乡村道 StrDataset 、隧道、桥梁、码表5-9-23湿地保护区面层( V_BGWA) 特殊行政管理区 V_BGMA) 表5-9-24沼泽区面层( 特殊行政管理区 数据内容 数据集 数据名称 类型 表5-9-25城镇综合功能单元面层( V_BUCA) RA9 特殊行政管理区 RA9 序号 参数名称 1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2 Datum 3 Spheroid 4 Semimajor Axis 5 Inverse Flattening 6 Angular Unit 参数值 GCS_CGCS_2000 D_CGCS_2000 CGCS_2000 6378137.0 298.257222101 Degree (0.0174532925199433) Greenwich (0.0) 类型 数据内容 矢量面层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矢量线层 铁路(线) 矢量线层 公路(线) 矢量线层 城市道路(线) 说明 地理坐标系名称 大地基准名称 椭球体名称 长半轴 扁率倒数 角度单位 本初子午线 7 Prime Meridian 数据集 数据名称 地表覆盖数据集 V_LCRA LcrDataset 交通网络数据集 V_LRRL TraDataset V_LRDL V_LCTL V_LVLL 矢量线层 乡村道路(线) 表5-9-26城镇综合功能单元点层( V_BUCP) 城市道路、乡村道 StrDataset 数据集 数据名称 RA9 类型 数据内容 、隧道、桥梁、码 特殊行政管理区 5.3.4.2属性说明

a)政区代码( PAC)填写 12位行政区划代码,不足 12位的用 0补足。 b)城乡代码( PAC)

行政村代码。依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填写 15位码,前 12位为统计用区划代码,后 3位为城乡分类代码。前 12位与所属县级政区的代码不一致时,若有可靠的依据,可以修改行政村代码使其保持一致,否则不做修改。

c)面积( AREA)

社会经济区域单元( 1120)及其下级类要素的面积( AREA)属性项,均来源于规划或统计资料。

d)公告文号( ANNNO)填写通过国家审核公告的开发区、保税区的公告文号。 e)所在地(市 /县)( ADMNGD)

依据 GB/T 2260填写开发区、保税区所在地的市县级名称,格式为 “XX省 XX市 XX区(县) ”,存在多个区县时,用 “/”分开。

f)建筑年代( BLDTM)

YYYY-MM-DD,准确到年份,不确定的部分填充 0。如“2011年”可表示为 “2011-00-00”。

g)类型( TYPE)不同要素的类型具有不同的含义与取值范围。 )开发区、保税区:取值范围为 “开发区/保税区”。

)国有农、林、牧场:按农林牧场类型填写,取值范围为 “农场/林场/牧场”。

1 2

3 )自然、文化遗产:按照遗产类型填写,取值范围为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4 )风景名胜区、旅游区:说明是风景名胜区还是旅游区,取值范围为 “风景名胜区/旅游区”。 5 6

)行、蓄、滞洪区:取值范围为 “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 )地貌类型单元:填写地貌类型编码。

7 )湿地保护区:依据 GB/T 24708-2009填写湿地保护区的主要湿地类型,取值范围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

8 )居住小区:按照小区的居住环境、设施情况分类,取值范围为 “一类/二类/三类/四类”。

9 )工矿企业:填写企业所属的行业代码,依据 GB/T 4754-2011,填写至能合理确定的最详细的级别。 10)单位院落:按照单位所属行业类型填写行业代码,依据 GB/T 4754-2011,

填写至能合理确定的最详细的级别。 11)休闲娱乐、景区:取值范围为 “游乐园/公园/陵园/动物园/植物园/广场”。 12)体育活动场所:取值范围为 “高尔夫球场/体育馆/游泳场、池/其他”。 13)宗教场所:按照宗教活动场所所属的宗教填写,取值范围为 “佛教/道教/伊

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其他/综合”。

h)界线范围准确程度( PRCTAG)

说明该对象界线范围确定的准确程度,分为 “概略”和“测量”两类,分别赋值为 “概略”和“测量”。若对象不是实地勘测划界,而是根据其他资料编绘形成的,填写 “概略”;经实地勘测划界,或依据的数据源是通过测绘手段获得且精度符合监测要求的,均填写“测量”。默认值为 “测量”,即不赋值或赋空值均表示界线为通过测量获得,否则须赋为 “概略”。

6数据采集一般性要求

6.1影像资料使用原则

影像资料使用时,总体上应选择有效信息量更大、更有利于信息提取的影像,具体可参照以下方式:

a)统一提供的影像中,有符合现势性要求的多种分辨率影像时,优先使用信息量更大,分辨率更高的影像。对于要求采用优于 1米分辨率影像但该分辨率影像资料未能覆盖的区域,可使用资源三号、天绘或其他符合要求的遥感影像资料。

b)只有全色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的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效果结合资源三号等多光谱影像辅助采集地理国情数据。

c)同一区域具有不同时相的同类型影像资料,应优先使用最新的影像资料,但影像时相不利于地表覆盖分类的除外。

d)各地自主获取的符合监测现势性要求的影像,信息量优于统一提供的影像数据的,可以用于地理国情监测。

e)监测生产的正射影像数据精度需符合《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的要求,对于特定监测期有统一要求的,按照统一要求执行。

6.2数据采集总体要求

a)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中都针对不同类型分别定义了不

同的采集标准,该标准只适用于勾绘或编辑地类边界过程中对一些难以确定类型的小图斑进行 “就近就大合并 ”时参照采用。无论是人工还是自动分类,如果能够确保分类结果正确,最小图斑面积不受此指标的限制,即分类后的图斑面积即使小于该指标,也不需要进行就近合并,但指标向下浮动一般应控制在 30%以内。但小于最小采集指标 70%的小图斑数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个县级任务区内,对于每个类别,小图斑数量一般不应超过该类图斑总数的 10%。

b)各项内容的采集要求与选取指标应遵循 GDPJ 01-2013中的要求。使用优于 1米分辨率影像采集信息时,应遵循规定的地物实地大小要求;如果使用较低分辨率的影像进行采集,难以识别规定的实地大小地物时,可适当放宽要求,将所用影像的分辨率数值作为倍率,乘以要求的指标值作为采集指标参照使用。要素分类代码应按照 GDPJ 01-2013中规定的代码进行转换和记录。

c)根据各地区的需求,可细化或扩充监测要素内容及属性,所增加内容需按 GDPJ 01-2013要求扩充,并在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报告中明确说明。

d)若相邻地理区域覆盖影像的时相差异较大影响解译,可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基准时相,收集相应时相的较低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比较确认,对分类和识别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e)相邻区域被不同类型影像覆盖时,需注意不同影像的波段设置差别带来的光谱差异,对邻接区域地物要素的提取和分类应以人工为主,并优先采用光谱特征以外的其他解译标志。 f)外业核查时,与影像上反映的情况相比,如果实地覆盖类型发生明显的非季节性根本变化,以外业核查结果为依据最终确定覆盖类型;如果地理国情要素的位置、范围、属性等发生明显变化,超出采集精度要求,应以实地情况为准,设法进行更新。 g)部分地表覆盖分类图斑与对应的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主要包括:

一 )水域范围和水域要素。地表覆盖分类中归为水域类型的图斑一般位于河渠、湖泊和库塘等要素实体的内部,只有依据的影像正好是丰水期拍摄的,两者的范围才可能完全一致。

一 )无轨道路路面范围与道路要素。地表覆盖分类中归为无轨道路路面类型的图斑范围内可能会有对应的符合要素实体采集条件的道路要素;但由于遮蔽、数据源识别能力等原因,有道路要素的地方其地表覆盖分类不一定是无轨道路路面类型,可能是植被或其他遮蔽道路的覆盖类型。也就是说,所有按要素采集的道路中心线,在未被完全遮蔽且影像可识别的地区,必须与地表覆盖分类中的无轨道路路面图斑保持空间位置和属性值的一致性。

一 )房屋建筑区与单位院落。单位院落与房屋建筑区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位置上有关联性。单位院落的范围内,一般应该存在属于房屋建筑区的地表覆盖类型。 一 )堤坝覆盖类型与堤坝要素。堤坝要素用线表示,一般位于作为覆盖类型的堤坝图斑范围内。 一 h)在采集有关面状地物信息时,应根据地物特点,合理切分,尽可能避免出现复杂多边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jp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