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善用同伴冲突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更新时间:2023-10-12 03: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科研论文:善用同伴冲突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科研论文:善用同伴冲突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摘要:同伴冲突是幼儿期人际交往中多发的冲突,对此成人习惯采用干预、直接指导的方式去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任何人不能代替他们成长。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是成长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也是孩子适应社会所必须的,所以不干涉,让孩子自己解决比什么办法都好。

关键词:冲突 引起 社会交往能力

在幼儿园里,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和家长所期待的。但事实上,幼儿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

案例:

中午,外面的太阳暖洋洋的,真好!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流感盛行。于是午饭过后我让小朋友把小凳子搬到外面,晒晒太阳,杀杀菌。

见我也走了出来,李xx和王xx马上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很巧的是,两个人坐到了同一张凳子上。就这样发生了了今天的抢凳子事件。王xx坐到了大半张凳子,很轻松一屁股就把李xx挤了下去。当然,李xx很不服气啦!“这个凳子是我的。”一把把王xx推下去,很得意坐了上去。这下它可不会轻易再让王xx抢回凳子了。两只手死死拽住凳子两边的两个把手。不管王xx怎么推、拉都移不走这座“泰山”。王xx当然也不会罢休,不断的寻找时机,可就是找不到。没办法,他两脚往李xx背后一跨,用力一屁股坐下去。李xx被王xx往前面挤了出去。这下换李xx寻找时机了。可是找了老半天也找不到,哭泣的眼神望向我,希望我能援助,见我没有帮助他的意思,他转向同伴哭诉:“王xx抢我凳子。”丁梦宇忙来向我告状:“老师,王xx抢了李xx的凳子。”林志浩也来了:“老师,李xx的凳子被他们抢走了。”见我没有上去帮助他的意思,他还是不断地向同伴诉说着,结果引来很多小朋友的议论。小伙伴之间窃窃私语:“王xx抢了李xx的凳子。”不停地责怪王xx。

分析:

看到这一幕,心里感想很多。一段小朋友之间的抢凳子事件中蕴涵了很多孩子之间的内容。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他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很低,而且幼儿都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但又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所以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行为意识常常脱节,缺乏合作意识,易于与他人发生冲突。

1、口头说教,缺乏说服力

今天的独生子女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化进程的表现。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争抢、打人等。缺乏谦让的意识。看了这天孩子们的表现,我的心里很失望。从开学到现在,我们一直强调同伴之间要谦让。由于小班的孩子,争抢与打人的事情常常发生,我们总是不断的告诉孩子:“不可以打人,打人的孩子老师不喜欢的。”那么孩子们是否记住了老师的话了呢?当一开始发现这则事件后,我就不想上前制止。我想观察一下,他们是否能够自己想到谦让,结果没有。后来,我特别以此为例,在全班面前提问:遇到两个小伙伴抢凳子,该怎么做?”孩子的回答又一次另我大失所望,大部分幼儿是打他,只有一个孩子是把凳子搬走。

事实上,我们虽然常常强调幼儿园里的玩具大家一起玩,不要抢,但真正能够按照老师要求做的,是少之又少,口头说教,缺乏说服力。

2、大胆放手,别看孩子小

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模式,有自己解决冲突的方式,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是成长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也是孩子适应社会所必须的。从案例中看出,虽然只是小班的孩子,但是具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也有自己特有的方式。当发现继续争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李xx小朋友想到了向老师求救。接着利用同伴关系,想请他们帮忙,这个孩子已经具有很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在幼儿园中,教师因为工作繁忙,对幼儿之间发生冲突的真正根源很少有精力去顾及。只采用“敷衍了事”的制止方式。殊不知这样的“轻易定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幼儿的冲突,减少幼儿的冲突行为,反而让幼儿觉得“不过如此”,长期以来幼儿逐渐会产生依赖性。冲突应该是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润滑济,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就会把冲突演变成阻碍幼儿交往的外在压力,严重影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任何人不能代替他们成长。此外孩子有他们的是非标准。让他们自己解决冲突,比起大人抽象说理,是更具有说服力的。教育心理学认为,冲突能促进个体变化、适应和发展,尤其在社会认知的发展上。冲突不仅有助于认知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幼儿在自己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学会了怎样处理人际关系,这对他以后生活有很大的益处。幼儿自己解决冲突不仅有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而且也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交往的概念,为幼儿以后的社会交往奠定基础。所以,

一、理解冲突的心理根源,提供解决冲突的机会。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产生冲突的真正根源是我们每个人皆存在的“自我中心”。这个痼疾在幼儿期表现的尤为突出,如果引导不好,可能会影响幼儿以后的成长。所以,成人必须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自我中心”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对幼儿更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冲突时有发生。所有冲突都让教师参与解决,既不现实也没有

必要,而且也会增加幼儿的依赖性,削弱或剥夺了他们交往的宝贵机会。争抢玩具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现象,大部分教师由于工作的繁忙,选择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吓止这种行为,当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孩子首先想到的是向老师告状,长此以往令老师们感到很心烦。给幼儿提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有利于其他方面社会能力的提高。

二、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善于与人交往

入园前,孩子生活在由家人组成的成人世界中,这些人对孩子往往给予关心和“谦让”,让孩子不认识自我,当孩子入园后,将与成人交往的准则迁移到同伴时,立刻发生矛盾。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适应群体生活,学习与同伴交往的规则及与他人交往所需要的语言和技巧。

成人应教育幼儿在活动时对同伴有礼貌,要与同伴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分享玩具;对大家喜欢的玩具不争不抢,可以让别人玩一会,自己玩一会,大家轮流玩。这样,可以使幼儿遇事想到别人,知道有了同伴,才能玩得愉快。后来,我提出“今天,老师要教你们一种新方法,就是让让小伙伴。要是两个人都抢到一张凳子,我就找旁边没人坐的凳子。这样大家就都有凳子了,也不会抢了,你们说对吗?”“对”孩子大声而整齐的回答令我有了一些安慰。我想这样还是不够的,还应让幼儿学会把这种技能迁移到其他情况中,“那除了凳子让让别人,还可以什么也让让别人呢?”“玩积木的时候。”“还有娃娃家里烧饭的时候。”看来孩子们是真的学会了。的确,在后来的游戏中,常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老师说玩具可以你玩一会,我玩一会。”“我让你先玩一会吧。”??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宽松的环境会让幼儿身心放松,促进幼儿之间融洽关系的发展,避免紧张关系的发生。

三、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发展交往能力

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可逐步摆脱“自我中心”。如让幼儿跟邻居的同伴玩“娃娃家”游戏,幼儿可以做娃娃的爸爸、妈妈,在游戏中履行爸爸或妈妈的义务。幼儿从一个人发展到与同伴共同游戏,也就发展了交往能力。

幼儿与同伴在活动中意见不统一或玩得不愉快时,成人应即使引导幼儿相互商量,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大家玩得愉快,如:猜拳、轮流等方法,协调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使活动顺利进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jl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