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各章试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10-16 03: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的主体因素是(A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2.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B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3.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 C ) A.教学媒体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D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过程 D.学习过程 5.教学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 A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以后 6.教育心理学形成于( A )年。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879年 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A )年。

A.1879年 B.1903年 C.1913年 D.1924年 8.心理学的缔造者是( B )。

A.桑代克 B.冯特 C.斯金纳 D.布鲁纳 9.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

A.冯特 R桑代克 C.苛勒 D.华生

10.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B )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他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大纲》 11.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B )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申斯基 B.卡普切列夫 C.列昂节夫 D.鲁宾斯坦

1877年,俄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1917年十月革命后,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发展教育心理学。

20世纪30年代以后,理论探索为主,贡献较大的是维果茨基、布隆斯基和鲁宾斯坦。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苏联教育心理学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研究,广泛采用自然实验法,综合性研究的科学性提高。这一时期存在的问题是:(1)忽视理论研究;(2)对西方心理学持全盘否定;(3)创造性应用马列主义理论不够,机械照搬。

60年代以来,苏联教育心理学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变化:(1)理论思想活跃;对学习问题的理论探讨加强了,在智力活动和教学方面出现了加里培林的“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和达维多夫的“教学中的概括类型”理论;(2)加强了同学校教育工作的联系。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赞可夫的改革传统的小学教学体制的实验教学研究,提出了三条教学论的“新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以主导作用。(3)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态度明显变化,吸取了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新成果。

苏联的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由此出现了所谓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并出版了有关的著作。

12.为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并确立了学科体系的是( A )在1903年发表的《教育心理学》。 A.桑代克 B.冯特 C.华生 D.苛勒

13.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B )既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容忽视的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环境 C.教学媒体 D.教学过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4.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多是以( C )的原理阐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A.儿童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 1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B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5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 ACE )

A.如何教B.如何管理C.怎样学D.怎样评价E.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一系统包含( ABCDE )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3.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由一些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它们是( ABD ) A.学习过程B.教学过C.管理过程D.评价/反思过程 E.认识过程 4.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CD )。

A.年龄差异B.智力差异C.群体差异 D.个体差异 E.性格差异 5.教学媒体包括(ABCDE )。

A.书本 B.录像 C.图片 D.教师 E.计算机网络 6.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心理的研究主要涉及(ABCD )方面。

A.敬业精神 B.专业知识 C.专业技能 D.教学资格 E.职业要求 7.教学环境包括 (DE )。

A.基础条件 B.师生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物质环境 E.社会环境 8.教学的物质环境包括(ACE )。

A.课堂自然条件 B.师生关系C.教学设施D.上下级关系 E.空间布置 9.教学的社会环境包括( ABDE )。

A.课堂纪律 B.课堂气氛 C.教学设施 D.师生关系 E.同学关系 10.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ACDE )作用。

A.描述 B.验证 C.解释 D.预测 E.控制 三、判断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3.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不研究个体差异。

4.教学媒体只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所以它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5.教育心理学只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

6.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7.调查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8.实验法是在教育和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测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方法。

9.由于自然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它所得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际。 四、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 学 与 教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

3.学生对学与教的过程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即 群体差异 与 个体差异。

4.学生通过群体差异可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其中包括年龄差异,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 思维水平 的差异上。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5. 教学媒体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6.教学环境包括 物质 环境和 社会 环境两个方面。 7.教育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 教材 和 课程 。

8.处于 关注生存 阶段的教师,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学们怎么看我?”等。 9.处于 关注情景 阶段的教师经常思考的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呈现材料?”等问题。 10.教育心理学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观察法 、 调查法 、实验法、 个案法 、 行动研究法 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指观察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一起,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调查法 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卷

访谈: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心理和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 是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测试者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个案法 行动研究法

11.教学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 预测和评判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 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 检验和反思 。 12.教育心理学是 应用心理学 的一种。

13.教育心理学是 教育学 与 心理学 的交叉学科。

1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 教育心理学 ,这为西方该学科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5.20年代以后, 学科心理学 的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五、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2.教学内容 3.教学媒体 4.教学环境 5.学习过程 6.教学过程 7.观察法: 六、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要注意些什么? 3.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教师了解问题? 4.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什么作用(意义)?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七、论述题

1.试论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2.试述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少年期是指年龄在( B )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 3~6、7岁 2.青年初期的年龄在( C )阶段。

A.6、7~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3.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D )。

A.单维思维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 A )。 A.可能性 R观察性 C.目的性 D.可控制性 5.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C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华生 6.“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 B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助

7.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B )。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晚期 D.成年期 8.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D )。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9.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C )。

A.列昂节夫 B.赞可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10.最近发展区是指( C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1.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C )。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性 D.勤奋感 12.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D )。 A.自主感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13.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 B )教养方式下形成的。 A.放纵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

14.具有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等品质,是( A )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

A.放纵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

15.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 C )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

A.放纵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 二、多项选择题

1.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 ABCE )。

A.连续性与阶段性B.方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独立性E.差异性 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ABDE )。 A.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B.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 C.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条件相同

D.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期不同 E.个体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发展速度不同。 3.少年期的心理发展有以下特征(ABCE )。 A.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B.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C.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D.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 E.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

4.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ABCE )

A.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辨证思维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B.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D.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5.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主要有(ABCD )。

A.以为外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 B.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 D.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E.有了守恒观念 6.形式运算阶段的主要思维特征有(ABCD )。

A.能理解命题之间的关系 B.能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方式解决问题 C.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D.思维具有可逆与补偿性 E.思维缺乏灵活性 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 ACE )。

A.家庭教养方式B.社会环境 C.学校教育 D.成人世界 E.同辈群体 8.鲍姆宁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 ACD )。

A.专制型 B.开放型 C。放纵型 D.民主型 E.自由散漫型 9.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 ACE )。

A.自我认识 B.自我感觉 C.自我体验 D.自我教育 E.自我控制 10.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ACE )三个阶段。

A.生理自我 B.虚拟自我 C.社会自我 D.精神自我 E.心理自我 三、判断题

1.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既有渐进的、连续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改变。

3.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4.学习准备仅仅影口向所学习的成功,而不影响学习效率。 5.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6.埃里克森认为6~11岁的儿童,其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7.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8.同一性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

9.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采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四、填空题

1.11~12岁到14~15岁这个年龄段,按心理学家的划分是 少年 期。 2.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 感觉 和 动作 的分化。

3.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 抽象概念 ,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4.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 守恒 观念。 5.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 命题 形式进行的。

6.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 经验-归纳 假设-演绎 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7.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 逆向性 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 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8.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0~1.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信任感 。 9.埃里克森认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自主感 。 10.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与主动感相对应的是 内疚感 。

11.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看,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任务是培养 勤奋感 。

12. 自我同一性 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 一致性 的形象。

13.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 人际关系 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 人际敏感性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jd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