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清平乐》
更新时间:2024-02-12 07:24: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春天自有去处 ——读黄庭坚的《清平乐》
春天自有去处 ——读黄庭坚的《清平乐》
熊芳芳
博尔赫斯说过:“我希望时间会变成一个广场。”时间的广场可以容纳很多意外,时间之外的一切,也许只是多余的忧愁。
——王寅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春天初临时,人们四处寻找它: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腊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载某尼悟道诗),“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陈亮《南歌子》)??
春天将别时,人们百般挽留它:“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辛弃疾《玉楼春》)??
黄庭坚对春天的挽留,格外令人动容。
在他眼里,春天是一位美好的女子。是住在他心里的那一位女子。
女子成全了他心的圆满,临走时却抽空了他的灵魂。灵魂空了,词人把自己弄丢了,四处寻找,却无处可觅,寂寞的名字不是叫“形单影只”,而是叫“失魂落魄”。
一个人若尚拥有自己,尽管孤独,也决不会寂寞。一个人的孤独往往胜过一群人的狂欢。
但一个人若丢失了自我、与灵魂离散,就会陷入彻底的孤寂、永远的死亡。
词人四处寻访春的去处,其实也是在寻访自己灵魂的去处。唤取春天归来同住,其实也是要为自己寻回魂魄。
一棵树长在了土里,天长日久,自会根深叶茂,一朝连根拔起,伤害的将是土地的心脏与身体。
一个人长在了心里,日久天长,自会入骨入髓,一朝转身离去,掏空的将是人的膏血与灵魂。
“若有人知春去处”,是一种希望,“唤取归来同住”是一种梦想,但希望落空了,梦想破灭了:“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现实是:无人知道春天的去向,词人本该就此死心,从梦想进入现实,不料词人在绝望中,又替自己寻找到了一线希望——与其说希望,不如说幻想,越发热烈而不切实际的幻想——居然想从黄鹂口中得知春天的踪迹。词人在梦想的森林里拨开绝望的荆棘,拼尽全力挤身进入了一个至为幽深的幻境,完全失去了理性与冷静。
然而,黄鹂不住地啼叫,词人却怎样也听不懂它的声音。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意味着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春天自有去处。
词人的清醒,源于彻底的失去。
只有这样的时刻,我们才会懂得蔷薇的残忍。
它宣告了一个季节的终结,一个梦的终结。
然而蔷薇不是故意的。
它只不过听命于时间。
它的时间到了。
所以它开花了。
春天的时间也到了。
所以春天离开了。
春天不是回去了,它是去了远方。
那是它必然要奔向的繁荣与明亮。
春天自有去处。
时间之外的一切,也许只是多余的忧愁。
只是,词人要何去何从呢?
关于生命,关于聚散,再没有比里尔克说得更好的了:“那些久已逝去的人们,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生命里,作为我们的禀赋,作为我们命运的负担,作为循环着的血液,作为从时间的深处生发出来的姿态。”
这样就足够了。
生命能够这样,就足够令人欣慰和感恩了。
有一件事情是词人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白的——
他和春天是分属于两个世界的生命,就如同他和黄鹂是分属于两个世界的生命一样,他不可能与春天同住,也无法与黄鹂对话。痛,在于隔离;但也许,美也正在于隔离。
王逐客有词云:“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是取法黄庭坚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之句。
篇二:《清平乐》(春归何处)教案
篇三:清平乐_黄庭坚
清平乐 黄庭坚
一. 作者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工诗文,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 政治上与苏共进共退,屡遭贬谪。词与秦观齐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有《山谷集》。
二.写作背景
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整体感知
上片: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寂寞之中不知春天走到哪里去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我们与她同住。
下片: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但春天归去又没有踪迹,谁知道呢?除非去问问黄鹂鸟。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但黄鹂鸟千啼百啭婉转多变,没有人理解她说的是什么,黄鹂鸟趁着风飞过夏季开花的蔷薇。
三.词赏析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寂寞之中不知春天走到哪里去了。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我们与她同住。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寞”。
(2) 、“寂寞”表达什么感情?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召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4)、“唤取归来”表达什么感情?
此词高妙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2.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但春天归去又没有踪迹,谁知道呢?除非去问问黄鹂鸟。
但黄鹂鸟千啼百啭婉转多变,没有人理解她说的是什么,黄鹂鸟趁着风飞过夏季开花的蔷薇。
(1)、为什么“问取黄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2)、“因风飞过蔷薇”有什么含义? 蔷薇在夏天(季节)开花,夏天已经来了,春天确乎回不来了。
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四.词总结
1、这首词写春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表现在“归”、“行路”、“唤取”、“同住”、“踪迹”等词语上。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2、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3、感情的变化反映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此词为惜春之作,全词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鉴赏伤春类诗词
一、伤春类古诗词的特征
1、诗眼词眼多为“伤春”“惜春”“愁”等。如“一片飞花减却春,风吹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正芊芊”(韦庄《长安清明》)、“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辛弃疾《摸鱼儿》)、“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李清照《点绛唇》)等等。
2、多选“落花”“ 落红”“飞花”“残花”“东风”“暮雨”“流水”“夕阳”“燕子”等为意象。如“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张籍《凉州词》)、“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等等。这些意象常构成百花凋零、春光不在、伤感凄凉的意境。
3、作者多为婉约风格的词人或人生有失意际遇的诗人。李清照是这类词最典型的创作者,她早期以《如梦令》为代表,伤春之时还表现出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后期因夫死孤寂,所作词伤感失意、悲苦凄婉情调更浓,以《点绛唇》《浣溪沙》等为代表。晏殊、晏几道父子继承五代婉约词风,其创作的《浣溪沙》《蝶恋花》多是伤春感时之作。辛弃疾、杜甫也有此类诗词作品,不过多与国事、身世相关,辛弃疾的《摸鱼儿》、杜甫的《伤春五首》均是代表。
4、词牌以《浣溪沙》《蝶恋花》为代表,诗题以《春兴》《伤春》居多。
二、伤春真意
1、伤春多为恋春惜时,或慨叹光阴易逝、人生苦短。
春天是美好的,可爱的,但又是短暂的。人生的春天又何尝不是这样,它清纯、绚丽,富有朝气,但又很容易失去,正所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所以,当春残花落的时候,人很容易产生伤感之情,而人生有失意际遇的诗人感受更为真切,由此留下了许许多多千古传颂的伤春、惜春、留春、叹春诗句。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花在风雨的摧残下凋谢了,词人怜惜地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满怀的惜春、恋春之情溢于言表。晏殊、晏几道父子创作了许多伤春惜花的词作。晏几道《鹧胡天》“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耐朱颜不耐秋”以少女爱莲惜花表达青春易逝,好景不长的深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的《浣溪沙》)花的凋谢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诗人借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流连,对时光流失的惆怅和无奈。李清照的《好事近》、王驾的《晴雨》、黄庭坚的《清平乐》、王安国的《清平乐》、朱淑真的《谒金门》、王诜的《蝶恋花》等都是伤春、伤怀,叹年华流失之作。
2、借伤春表达忧愤忧思及爱国情怀。
人生有失意的诗人,常常借美好事物的失去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或不幸遭遇。看到娇艳的花儿随风飘落,落入泥沼、沟渠,看到残红遍地,满目凄惨的景象,他们就借此表达年华虚度,事业无成的感慨,或寄寓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情。李商隐《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红楼梦》中《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恋……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尔今死去侬收葬,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落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惜春、叹春之作,但更是林黛玉感叹自己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的重要作品。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休去凭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出。”上片伤春,表面上是就春而发,实际上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慨。下片咏怀,诗人借惜春、怨春之感,联系身世,表达爱国忧思之心。杜甫的伤春诗更多地联系国事衰亡,战乱纷繁,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首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的《伤春五首》都是这样的作品。
3、借惜春抒发离愁相思之情
这种类型的词多为闺怨词。晏殊《玉楼春》“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出。”首联和颔联描写了时间是杨柳依依的春天,点出离愁,后几句以极其深切的离愁,抒发相思的无尽与永恒。晏几道《临江仙》“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作品怀念曾经与自己相识、相知的一位女子。“去年春恨”说明由春天地失去产生的惆怅之情由来已久,同样是残春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一种极其凄美的意境,我们仿佛看到,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在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黯然神伤。明月犹在,佳人难寻,诗人在寂寞中苦苦思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在古典诗词中,梅花,柳枝,青草经常与离思相结合,“梅残”说明离愁之深,“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一句承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意境,极为形象地写出离愁之缠绵无穷。“春山”已在“尽处”,而“行人更在春山外”,极写“行人”之遥不可及,从而突现出离愁之切、之浓、之无可奈何。欧阳修的《蝶恋花》、李清照的《武陵春》、《点绛唇》、赵鼎的《蝶恋花》等都写了由春产生的离愁和相思之情。
三、伤春手法
1、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伤春类诗词要么以百花凋零、春光消逝的破败景象衬托惜春伤感之情,如“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王建《宫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要么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伤春诗中“春光日自浓”“花开满故枝”极写春意正浓,但“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牢落官军远,萧条万事危”的国势让诗人无心去欣赏,更反衬出一种忧虑与愤懑。杨万里“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伤春》)则是以乐景写愁情病苦。
2、对比。王驾《雨晴》中“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以雨前雨后情景的对比,写花落春逝,
暗寓惜春伤春的情怀。
3、比喻。秦观《浣溪沙》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将“飞花”比作梦境,将“细雨”比作愁绪,以抽象事物喻具体景象,形象生动地传递出落花飘飞、细雨如丝的景象中诗人因春逝而生淡淡哀愁的诗情画意。
4、设问。晏殊《浣溪沙》中“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以设问引出后面因春逝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而“无可奈何”,油生惋惜和惆怅。
总之,由“春”引发的悲情、伤感成了诗人歌咏的主题之一,它关涉到人生感悟、思恋情怀、事业际遇等各方面,只要把握了伤春类诗词的特点,抓住典型意象,从思想与手法等方面入手,就不难进行较为准确、深入、透彻的鉴赏。
正在阅读:
黄庭坚:《清平乐》02-12
教牧辅导学05-10
尼龙6单体装置仪表施工方案05-26
SR-T10地下管线探测仪中文说明书06-24
广东省行业协会培训班经验交流材料03-21
网络舆情监测设计方案10-07
2014-2018年汽车用钢产业市场现状分析及趋势战略研究报告07-25
《电动力学》知识点归纳及典型考试分析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