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赵晓秋

更新时间:2024-05-24 05: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9.8

西部地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的

*

实证分析

赵晓秋 李后建

内容提要:本文在对影响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重庆市30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价格对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具有负向作用;农民的自然灾害风险预期、租金收回风险、单位面积租金、预期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和拿到工资的可能性等对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单位面积租金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正向影响最大,农民的自然灾害风险预期对其土地转出意愿的正向影响最小。

关键词:土地转出 意愿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中国农村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土地问题。土地流转作为一种使用权的交易,产生于外部效应“内部化”的动力,在没有既得利益集团干预下流转过程的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农民的效用最大化,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而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研究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农民土地流转的规模、速度以及由此而可能产生的一些纠纷,从而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农村问题,尤其是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一、文献综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张红宇(2002)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发生率一直偏低。由于他没有从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视角去分析这一现象,因而也就没能明确各种影响因素对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作用方向。陈和午等(2006)通过对福建省和黑龙江省农民土地租赁行为的调查发现,将近25.0%的农民参与了土地租赁市场,土地流转率平均为21.8%,2003年底的农地流转水平是1992年的2~3倍。可见,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民土地流转意愿越来越强烈,小规模经营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民进行耕种的要求。除此以外,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是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金松青等,2004)。由于选择继续耕种已经不能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农民选择把土地流转给其他农民,而其他农民把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经营,从中获得较高的收入。但是,问题又出现了:如果大多数农民都想把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经营,那么,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就会显著下降,因为预期收益改变了农民对土地进行规模经营的想法。田传浩等(2004)利用苏、浙、鲁地区

本文作者感谢编辑陈秋红老师的建议、修改与细心工作,感谢审稿人对本文的意见与建议,感谢天津大学卞小娇同学对本文的一些启发,当然,文责自负。 - 70 -

*

西部地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的调查数据对农民租入农地的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对地权稳定性的预期显著地影响其租入农地的行为,农民对地权稳定性的预期越高,租入农地的可能性就越大,租入农地的面积也就越大。即使农民预期进行土地流转会带来较大的收益,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除了进行耕种以外,多数农民没有从事其他行业的能力,因此,农民自身资源禀赋对其土地流转意愿具有影响。其影响究竟如何呢?金松青等(2004)利用2001年对贵州、湖南、云南三省110个村1001个农户的样本数据及国家统计局农调队住户调查数据,对农民参与土地租赁市场的决定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人均土地面积较高、受教育水平较高、具有非农就业的经历以及非农业资产比重较高的农民出租其农地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则相反。这些研究对中国农民土地流转行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将从粮食价格、农民对自然灾害风险的预期、租金收回可能性、单位面积租金收入、外出打工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以及打工以后拿到工资的可能性等因素着手,提出它们对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具有影响的研究假说,然后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这些假说,进而分析上述因素对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程度。

二、研究假说与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说

在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必须对研究前提进行假定,以简化分析过程。本文的前提假定如下:

假定一:农民如果选择将土地转出,那就意味着他要继续精心耕种而不外出务工,继续耕种的成本为:C1=α1S+FP。其中,α1表示单位面积土地上耕种的变动成本,S表示农民拥有的土地面积,FP表示农民进行土地耕种的固定成本。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会给予农民一定的农业补贴tcS,

tc表示单位土地面积补贴额。由于自然灾害的威胁,农民选择继续耕种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最大

的风险将是损失全部种植的粮食。如果用γ表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那么,农民的净收益为:π1=(1?γ)PQ1?α1S?Fp+tcS,这里,0≤γ≤1,π1>0,并且Q1+Q2=Q。其中,Q表示农民粮食生产总量,它是S的函数,Q=qS,q表示单位面积粮食产量;Q1表示农民收获粮食以后出售的部分;Q2表示农民自留口粮,假定其价值量与劳动力成本相等;P表示由政府控制的粮食价格。

假定二:农民如果选择将土地转出①,那么,他就要放弃继续耕种,转而外出寻找务工机会,他将土地转出以后得到的租金为:R1=φrS,其中,r表示单位面积土地转出租金,S表示转出的土地面积②,φ表示农民土地转出以后能够收回租金的可能性,并且φ∈[0,1],同时,农民仍然能够获得地方政府给予的农业补贴tcS。但是,外出务工挣钱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假定外出打工赚钱存在两种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一是农民在外没有找到工作;二是农民找到了工作,但工作以后可能无法拿到工资。不妨假定农民找到工作的概率为θ1,找到工作以后能够拿到工资的概率为θ2,那么,农民的预期收益为:π2=φrS+tcS+θ1θ2I?F2?PQ2,这里,π2>0,其中,I表示工资收入,F2表示因找工作而花费的固定成本,PQ2表示劳动力成本。

在没有既得利益集团和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农民自主决定是否将土地出转,如果农民预期转出的收益大于耕种收益,而其他农民预期与其相反,则农民会把土地转出给其他农民。由于农民之间预期不一致,导致各自的预期收益也不相同,但农民的最终目标是收益最大化,即要使等式(1)成 此处假定土地转出期限为一年,并且签订了土地转出合同;如果继续将土地转出,一年后可以继续选择签订土地转出合同。 ②

一般来说,农民会将自己的土地全部流转出去,所以,流转出去的土地面积与农民拥有的土地面积是相等的。

71

西部地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立。(1)式中,Prob表示农民转出土地的概率。

maxπ=Prob([1?γ)PQ1?α1S?Fp+tcS]+(1?Prob)(φrS+tcS+θ1θ2I?F2?PQ2) (1)

如果农民在决策时认为土地转出与不转出之间不存在差异,那么,应该满足等式(2):

Prob([1?γ)PQ1?a1S?Fp+tcS]=(1?Prob)(φrS+tcS+Q1Q2I?F2?PQ2) (2)

φrS+tcS+θθ12I?F2?PQ2

Prob= (3) 即:

1?γ)PQ(1?α1S?Fp+2tcS+φrS+θθ12I?F2?PQ2

(3)式中隐含了影响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变动因素,如果农民具有一个适宜的土地转出概率,即Prob?,那么,Prob?的函数形式为:

Prob?=f(P,γ,φ,r,θ1,θ2) (4)

根据研究假定,粮食价格上涨会使农民土地转出的机会成本变大,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因此就会下降。根据这一分析,有假说1:粮食价格P越高,农民土地转出意愿越小。

如果农民预期自然灾害的风险较大,那么,他选择继续耕种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就会越大,相比而言,农民更愿意将土地转出。根据这一分析,有假说2:农民对自然灾害风险的预期γ越高,其土地转出意愿越大。

租金收回的可能性影响了农民对通过土地转出获取收益的预期,而且这种收益预期与租金收回的可能性成正比。根据这一分析,有假说3:租金收回可能性φ越小,农民土地流转意愿越小。 单位面积租金也影响了农民对通过土地流转获取收益的预期,而且这种收益预期与单位面积租金成正比。根据这一分析,有假说4:单位面积租金收入r越多,农民土地转出意愿越大。

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也影响了农民对外出务工收益的预期,并且这种收益预期与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成正比,较大的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所带来的较高的收益预期增加了农民不进行土地流转的机会成本。根据这一分析,有假说5:农民预期找到工作的可能性θ1越大,其土地转出意愿越大。 拿到工资的可能性也影响了农民对外出务工收益的预期,并且这种收益预期与拿到工资的可能性成正比,较大的拿到工资的可能性所带来的较高的收益预期增加了农民不进行土地流转的机会成本。根据这一分析,有假说6:农民预期拿到工资的可能性θ2越大,其土地转出意愿越大。 (二)模型构建

为了分析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说进行验证。之所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是因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属于潜在变量,这些变量不便于直接观察与测量,但是可以用一些外显指标去间接测量。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不能妥善处理这些潜在变量,而结构方程模型却能同时处理潜在变量及其指标。根据上述分析及所提出的研究假说,本文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

72

西部地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粮食价格 H1 自然灾害风险预期H2 H3 农民土地租金收回的可能性H4单位面积租金 转出意愿 H5找到工作的可能性H6 拿到工资的可能性

图1 研究模型

三、调查方法及样本情况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

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的测量没有现成的量表可以借鉴,因此,本文通过走访农村,并对农民进行访谈,在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基本状况有一个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把这些影响因素加以总结,形成了测量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的量表。这些量表通过农业专家评定并修改,最终形成了本文的调查问卷。问卷试调查测试效果良好,根据试调查中的一些反馈,正式调查中修正了一些用词的语义。整个调查过程都坚持了规范、严谨的标准,保证了有关数据的真实性。

本文正式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西部地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包括三大项内容:被调查对象的个人属性(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收入等)、家庭状况(包括拥有的土地面积、家庭收入、拥有子女个数和家庭规模等)和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粮食价格、自然灾害风险预期、租金收回的可能性、单位面积租金、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以及拿到工资的可能性)。

本次调查是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期间进行的,调查地点为重庆铜梁、梁平、涪陵、永川、长寿、江津、万州、武隆、綦江9个县(区)内的54个村。调查采取一对一的访谈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问卷324份,其中,有效问卷306份。问卷有效还是无效的判断依据是:第一,看问卷有没有填写完整;第二,看问卷中设计的“陷阱”题项是否答错超过一项,答错一项以上的问卷为无效问卷。

(二)样本情况

样本的有关情况详见表1。从样本分布的状况来看,在性别分布中,女性的比例要大于男性,主要原因在于,在调查过程中大部分男性外出从事农活,女性留在家中从事家务劳动,所以,调查对象以女性为主;婚姻状况方面,已婚农民占绝对优势,这种现象内生于农村普遍存在的“成家立业”的传统观念;年龄方面,18~25岁的农民所占比例较少,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人务农的经验较

73

西部地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少,大部分崇尚外出务工,因此留在农村的概率较小,而35~45岁的中年人所占比例较大,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人务农的经验较为丰富,并且调查发现这部分人更希望过稳定的生活,外出务工的意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外出务工优势的减弱而下降,因此,这部分人在此次调查样本中所占比例较高;受教育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所占比例超过70%,这说明农民对教育的投资意愿普遍低下,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个人年收入方面,农民的个人年收入水平集中分布在3000~8000元之间,这意味着农民个人年收入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此次调查样本分布较为均衡,调查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表1 样本概况 调查项目 性别 男性 女性 婚姻状况 已婚 未婚 离婚 丧偶 年龄 18~25岁 25~35岁 35~45岁 45~55岁 55岁及以上 受教育程度 小学或以下 初中 高中及以上

分布状况(%)

44.8 55.2 76.0 18.2 1.3 1.5 9.2 23.8 31.6 15.6 19.8

调查项目 个人年收入 3000元以上 8000~10000元

分布状况(%)

24.9 20.3

3000~8000元 43.3 10000元以上 11.5 样本地区分布 铜梁 梁平 涪陵 永川 长寿 江津 万州 武隆 綦江

14.6 12.6 10.1 12.4 10.3 10.1 9.6 10.1 10.2

35.1 43.7 21.2

在调查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是李克特五级量表法,因此量表中各衡量变量(具体见表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5和1。这些变量的答案选择分别是“完全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对每一种回答都赋予一个数值, 将“完全同意”赋值为5,将“同意”赋值为4,其他以此类推。对量表的描述性统计详见表2。

表2 变量含义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维度 农民土地转出意愿(PI) 74

衡量变量 PI1 PI2 PI3

变量含义

总的来说,我愿意将土地转出

将土地转出给他人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我的意愿 将土地转出给他人是一件好事情

平均值

标准差

3.98 0.876 3.76 1.003 3.82 1.102

西部地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续表2) 粮食价格风险(PR)

PR1 PR2 PR3 DR1 DR2 DR3 RR1 RR2 RR3 SR1 SR2 SR3 JP1 JP2 JP3 WP1 WP2 WP3

如果粮食价格上涨,我愿意选择继续耕种 如果粮食价格不稳定,我还是选择外出务工 如果粮食价格下跌,我会把土地转让出去 我觉得旱灾会很严重时,会转让土地 如果我觉得今年洪灾会很严重,我会转让土地 如果我觉得今年病虫害会很严重,我会转让土地 如果受让人是守信的人,我更愿意转让土地给他 如果受让人经济实力较强,我更愿意转让土地给他 我更愿意把土地出租给我比较熟悉的人 我更愿意把土地转让给租金最高的受让人 如果每亩地的租金提高了,我愿意把土地转让出去 如果受让人不断压低租金,我就不愿意转让土地了 现在外出找到工作很容易 我对外出找工作抱有很大希望

如果我现在外出务工,我相信我已经找到工作了 我对能够拿到工资抱有很大希望 如果完成工作任务,老板肯定会发工资 有合同保证,所以,我不担心工资问题

4.13 0.937 3.97 0.876 4.04 1.023 4.21 0.911 4.14 0.878 4.19 0.895 3.98 0.983 3.87 0.894 3.92 0.993 4.47 0.773 4.34 0.795 4.54 0.821 3.75 1.029 3.81 1.066 3.69 0.974 3.78 1.132 3.92 1.099 3.81 1.087

自然灾害风险预期(DR)

租金收回风险(RR)

单位面积租金(SR)

预期找到工作的可能性(JP)

拿到工资的可能性(WP)

四、结果与分析

(一)信度分析

对收集的问卷数据用SPSS15.0进行信度分析后可以看出,Cronbach’α值介于0.745到0.912之间,问卷整体的Cronbach’α值为0.843,问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二)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可以用来评估问卷的会聚有效性。根据Fornall and Larcker(1981)研究评价问卷会聚有效性的原则,所有标准化的因子载荷应大于0.5且达到显著水平。利用AMOS7.0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从结果可以看出,所有衡量变量的标准因子载荷均大于0.7,并在统计上具有高度显著性。这表明,各衡量变量对维度的衡量具有较高的会聚有效性。

表3 验证性因子载荷

维度

农民土地转出意愿(PI)

衡量变量

标准因子载荷 C.R值

PI1 0.765 8.147 PI2 0.769 9.257 PI3 0.823 9.432 PR1 0.873 9.143

粮食价格风险(PR)

75

PR2 PR3

0.831 9.765 0.901 16.912

西部地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续表3)

DR1 0.877 9.354

自然灾害风险预期(DR)

DR2 DR3

租金收回风险(RR)

RR2 RR3

单位面积租金(SR)

SR2 SR3

预期找到工作的可能性(JP)

JP2 JP3

拿到工资的可能性(WP)

WP2 WP3

0.775 7.673 0.863 11.245 0.787 10.132 0.823 9.765 0.863 13.545 0.762 7.786 0.736 8.275 0.739 7.963 0.749 9.637 0.825 13.453

RR1 0.784 9.887

SR1 0.795 8.964

JP1 0.773 8.176

WP1 0.817 10.683

注: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大,表明该变量对该因子有较重的载荷,这些因子载荷值通过标准化处理以后就表示为标准化因子载荷;表中的C.R值表示临界值比率,即估计值与标准误差之间的比值,根据荣泰生(2009)的建议,只要C.R大于2,则表明估计值与零存在显著差异。

在本研究中采用如下指标来衡量测量模型的拟合情况:卡方自由度比值(χ2/df)、常规拟合指数(NFI)、非常规拟合指数(NNFI)、比较拟合指数(CFI)、拟合优度(GFI)、调整拟合优度(AGFI)、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测量模型的拟合指数如表4所示,除卡方自由度比值以外,其它指数指标都已经达到了表中所给出的建议值①,测量模型的总体拟合情况符合要求。

表4 模型拟合指数

拟合指数

建议值

测量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χ2/df

<2 2.321 2.383

NFI >0.9 0.916 0.911 NNFI >0.9 0.942 0.940 CFI >0.9 0.950 0.947 GFI >0.8 0.853 0.845 AGFI >0.8 0.819 0.816 RMSEA <0.1 0.047 0.049

(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在这一部分,笔者将利用AMOS7.0进行结构方程分析以验证前文提出的假设。衡量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情况的拟合指数与衡量测量模型拟合情况的拟合指数相同,具体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除卡方自由度比值以外,其它各类拟合指数均达到了表中所给出的建议值,表明本研究提出的结构方程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良好,可以用于验证研究假设。各个因子间的完全标准化路径系数如 ①

具体参见荣泰生(2009)。

76

西部地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图2所示。

图2 结构方程路径图

注:路径系数值右上角的*、**和***分别表示结果通过10%、5%和1%的显著性检验。

PRDR -0.22***0.13** 0.17** 0.57*** SR 0.14** JPWP0.18**PI RR 从图2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

粮食价格上涨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具有消极影响,路径系数为-0.22(p<0. 01),这证明了假说1是成立的。这意味着,粮食价格仍然显著影响着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当粮食价格上涨时,农民继续耕种的收益提高,因而其土地转出意愿降低;反之相反。

农民对自然灾害风险的预期对其土地转出意愿具有积极影响,路径系数为0.13(p<0.05),所以,假说2是成立的。这意味着,农民仍然表现出对自然灾害的恐惧,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如果他们预期自然灾害风险较大,那么,他们选择继续耕种土地的意愿就会显著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自然灾害风险预期较大的情况下,农民抗击自然灾害的成本就要上升,他们的预期收益下降;二是农民在遇到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时,他们选择继续耕种的投入可能要全部损失,而只能“靠天收”。综上所述,农民对自然灾害风险的预期显著地影响其土地转出意愿。

租金收回风险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具有积极影响,路径系数为0.17(p<0.05),所以,假说3是成立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租金收回的可能性直接决定了农民获取土地转出的收益。一般而言,农民更愿意把土地转让给亲戚、朋友或者邻居,这样可以提高租金收回的可能性,降低风险。调查发现,由于收集信息的方式单一,农民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受让人,因此,“抛荒”现象才会出现。

单位面积租金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具有积极影响,路径系数为0.57(p<0.01),所以,假说4是成立的。这意味着,单位面积租金是驱动农民转让土地的主要动力。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农民除了具有种地的技能以外,基本上都不具备外出打工的技能,他们外出务工的收益很低,这使得他们对是否转出土地难以做出抉择。然而,单位面积租金的提高改变了农民对土地转出收益的预期,外出务工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农民更倾向于将土地转出。

预期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具有积极影响,路径系数为0.14(p<0.10),所以,假说5是成立的。这意味着,农民在改变土地转出意愿的过程中要受到外出务工能否找到工作的预

77

西部地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期的显著影响。如果经济形势不景气,那么,外出务工获取工作的机会就会减少,因此,在经济萧条期,农民往往不愿意将土地转出。

拿到工资的可能性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具有积极影响,路径系数为0.18(p<0.05),所以,假说6是成立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几乎没有维权意识,对工头拖欠工资的行为,大部分农民表现得很无奈,他们对不能拿到工资的风险非常厌恶。因此,拿到工资的可能性越大,农民越偏好于将土地转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影响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因素包括6个方面:粮食价格、农民自然灾害风险预期、租金收回风险、单位面积租金、预期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和拿到工资的可能性,这些因素都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产生了直接影响。其中,单位面积租金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效应最大,农民对自然灾害风险的预期对其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效应最小。

五、 结论与政策启示

土地流转问题正被作为“三农”问题的核心逐步被提上日程,要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土地问题,其中,土地流转问题首当其冲。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农民土地转出意愿不仅要受到农民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外部环境因素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粮食价格能够有效地影响农民土地转出意愿,两者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农民对自然灾害风险的预期和租金收回的预期都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农民对自然灾害风险的预期影响最小,这也证实了大部分农民对租金不能收回风险的厌恶要大于农民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厌恶。

第二,作为农民提高土地转出收益的关键因素,单位面积租金的提高会最大程度地提高农民土地转出意愿;预期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以及拿到工资的可能性都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得出了如下政策启示:第一,稳定粮食价格,减少农民将土地转出所要花费的交易成本;第二,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租金管理体制,保证农民转出土地的租金收入;第三,建立单位面积租金核算体系,抑制土地转出租金混乱现象;第四,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后续保障体系,切实保护外出务工农民的权益。

参考文献

1.Fornall, C. and Larcker, D.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Algebra and Statistic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rch,18(3): 382-389,1981.

2.张红宇:《中国农地调整与使用权流转:几点评论》,《管理世界》2002年第5期。

3.陈和午、聂斌:《农民土地租赁行为分析——基于福建省和黑龙江省的农民调查》,《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第2期。 4.金松青、Klausdeininger:《中国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发展及其在土地使用公平性和效率性上的含义》,《经济学季刊》2004第4期。

5.田传浩、贾生华:《农地制度、地权稳定性与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理论与来自苏浙鲁的经验》,《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6.荣泰生:《AMOS与研究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责任编辑:陈秋红)

7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io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