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4-03-06 04: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2·江西模拟)“网络反腐”“海推直选”“阳光政府”等热词折射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发展的新态势。这说明 (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互制约

解析 “热词折射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态势”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材料并未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A项排除;材料也没有经济基础的信息,B 项排除;D项“相互制约”表述错误。 答案 C

2.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错,是当前各

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错误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解析 该题考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故舍A项取B项。错误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 的反映,C项错误。D项不合题意。 答案 B 3.(2012·冀州中学高三检测)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

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

( )。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B

4.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之所以要全面推进改革,是因为 ( )。 ①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改革能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改革能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5.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庄严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

形成,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我国重视法律体系建设的原因在于 (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解析 A、C、D三项不符题意。 答案 B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保

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体现出 ( )。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解析 A、B两项不符题意。D项错误,没有区分社会意识的性质,只有先进的社会意 识才能起促进作用。 答案 C

7.面对房地产市场回升、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形势,国务院房地产调控政策相继出台。

这体现了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

D.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的 答案 A

8.国务院出重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从哲学角度看

( )。

①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②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 ③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④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对抗性矛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①不是哲理。④观点不正确。 答案 D

9.当地时间2011年6月2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演讲指出,近些

年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因为 (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D.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解析 政治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因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 础具有反作用,能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故选B项;政治体制不属于生产 关系的范畴,A项不选;C、D两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10.2011年4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1年深化

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会议决定,改革农村征地制度,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以推

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村土地改革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上层建筑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 会意识形态,土地改革属于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不属于上层建筑,④不选;题干要求 的知识范围是历史唯物主义,②属于辩证唯物主义,不选。 答案 A

11.“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

了________的思想 ( )。 A.一切依靠群众 B.一切相信群众

C.一切为了群众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解析 强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为了群众的体现。 答案 C

201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答12~14题。

12.胡锦涛强调,90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

正的英雄,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哲学上看,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表现在 ( )。 ①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④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③错误,④不符题意。 答案 C

13.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从哲学上看,这对我们党提出的要求是 ( )。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造福于民 ②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要充分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 ③错误,社会意识有正误之分;④不是哲学要求。 答案 D

14.近年来,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过程中,民生问题被置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重大问题都得到了高度关注。这样做是基于 ( )。 A.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B.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C.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D.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解析 “民生问题”是关键词。 答案 B 15.漫画《补漏》体现了 ( )。

①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 ③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漫画表明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自觉 维护群众利益,②③正确,①④虽正确,但不是漫画反映的主旨。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两小题,共40分)

16.与以往侧重于经济领域改革不同,“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行政体制改革等内容都明确写

入相关篇章,体现出了统筹兼顾的改革布局。尽管前进的方向已然清晰,但经过30余年的不断推进,改革从易到难、由表及里,由增量向存量一步步推进。 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和深化改革开放。(18分)

答案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3)改革开放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17.2011年5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工地,看望节日里仍坚守

岗位的建筑工人。温家宝强调,中央十分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体和中低收入家庭,使他们住得起房子、租得起房子的决心也是坚定不移的。

国务院调控房价初见成效,房产价格逐步回落,至2011年12月初,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产价格已下滑20%~30%,房价下滑趋势仍在继续。 国务院的上述做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道理?(22分)

答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房价虚高,百姓苦不堪言,在此情势下,国务院出手调控,体现了这一点。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国务院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ib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