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6-26 12: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1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设计时间 2013、1、25--2、25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放大镜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放大镜是“凸”“透”镜。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集体备课 设问导读: 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1
学习准备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交流新发现后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汇报点评: 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巩固练习: 1、放大镜是___,它具有____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__。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______。 拓展延伸: 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 透 ——“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2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2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设计时间 2013、1、25--2、25 学习内容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 设问导读: 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合作探究: 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3
导学过程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汇报点评: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巩固练习: 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___。 拓展延伸: 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4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3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2013、1、25--2、25 放大镜下的晶体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制作晶体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其用途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集体备课 设问导读: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 糖 盐 味精 二度备课 学习准备 导学过程记忆中 放大镜下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合作探究: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5
导学过程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汇报点评: 制作我们的晶体 (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 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巩固练习: 1、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___,形成了___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2、食盐和白糖都是___状的颗粒,味精是___的颗粒。 拓展延伸: 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6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4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2013、1、25--2、25 怎样放得更大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自制简易显微镜。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 集体备课 设问导读: 1、如何放得更大? 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 2) 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 合作探究: 1、怎样放得更大? 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 7
学习准备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 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 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汇报点评: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巩固练习: 1、两个___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___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它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拓展延伸: 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看希望看到更多?? ——放大镜 ——(两个凸透镜组合)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8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5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2013、1、25--2、2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2、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正确使用显微镜。 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滴管、吸水纸、显微镜、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显微镜,相关课件。 集体备课 设问导读: 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师演示) 1) 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 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 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合作探究: 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 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9
导学过程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学生五年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学生介绍老师指导,具体内容见13页)。 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每组的材料员监督大家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不规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学取消其使用资格。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汇报点评: (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阅读12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巩固练习: 1、洋葱表皮是由___构成的。 2、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拓展延伸: 查找资料:细胞的作用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制作标本 2、观察洋葱表皮结构 10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6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2013、1、25--2、2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2、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分组实验器材: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 教师演示器材: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集体备课 设问导读: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在黑板上张贴洋葱表皮细胞的手绘图片,尽量细致,用于给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记录)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 合作探究: 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两人一个显微镜一个装片一张白纸。 1、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 2、如果先画完的组时间充裕,可与其它组交换观察用的装片,以观察更多种类的生物细胞。 3、交流我们的发现。 1) 观察完毕后,各组将观察工具及材料放到规定地点,准备交流观察发现。 2) 先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发现。 3) 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黑板上同学们的绘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11
4、不同的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 5、观看课件或小组同学讨论并填写16页的网状图。 汇报点评: 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 1、 如: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我们身体里的白细胞能和病毒、细菌作战。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细胞具有遗传作用,能使特种的特征延续到下一代?? 巩固练习: 1、生物都是由___组成的。 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___的,不同生物的___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___也是不同的。 3、细胞是生物___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___的功能单位。 拓展延伸: 观看21页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导学过程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 (张贴不同细胞的绘图) 12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7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2013、1、25--2、2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特征。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
集体备课 设问导读: 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 二度备课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学过程
13
导学过程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轻轻盖上盖玻片 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合作探究: 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 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汇报点评: 巩固练习: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___。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___。 3、__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___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___、能___等 拓展延伸: 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a)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b)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水中的微生物 (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14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考察课 8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设计时间 2013、1、25--2、25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集体备课 设问导读: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m是纳米,um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 ?)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15
导学过程合作探究: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 汇报点评: 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汇报的小组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提问或回答在座同学问题的方式进行。 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 巩固练习: 1、由于___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___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___的成果,促进了___、___和___的改善。 拓展延伸: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微小世界和我们 肉眼 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16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9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设计时间 2013、1、25--2、25 学习内容 我们身边的物质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2、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集体备课 设问导读: 1、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合作探究: 1、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2、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3、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17
导学过程板书设计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汇报点评: 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 巩固练习: 1、世界是___构成的,___是变化的,___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___,一些变化没有产生___。 拓展延伸: 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物质的变化 我们身边的物质 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有新的物体产生。 导学反思
18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10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设计时间 2013、1、25--2、25 学习内容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习目标 1、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2、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3、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集体备课 设问导读: 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 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 二度备课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学过程
19
导学过程合作探究: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 3、实验: 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 汇报点评: 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 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巩固练习: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___变化和___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___。 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___变化又发生___变化。 拓展延伸: 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化学变化及其特点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 20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11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2013、1、25--2、25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米饭甜味的原因。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集体备课 设问导读: 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合作探究: 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2~3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 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 3、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一部分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 4、阅读课本30页资料。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淀粉实验: 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21
导学过程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 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汇报点评: 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31页表格上。 巩固练习: 1、米饭在口腔里与___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___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___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拓展延伸: 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谁能帮我们解读? 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淀粉实验: 是一种化学变化。 22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12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2013、1、25--2、25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3、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集体备课 设问导读: 1、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 2、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 板书:白醋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合作探究: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23
4、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1、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2、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3、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导学过程体,并说明为什么。 汇报点评: 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 巩固练习: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___。 2、二氧化碳是具有___的一种气体。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 二氧化碳 24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13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2013、1、25--2、25 铁生锈了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3、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集体备课 设问导读: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1、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合作探究: 1、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2、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3、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二度备课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学过程
25
导学过程4、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5、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6、制定研究计划。 汇报点评: 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巩固练习: 1、铁生锈是一种___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___。 2、铁生锈的原因与___和___有关。 拓展延伸: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铁生锈了 1、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 2、避免生锈的方法: 26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14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2013、1、25--2、25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2、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 集体备课 设问导读: 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合作探究: 1、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2、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3、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4、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27
汇报点评: 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 物质的化学变伴随的主要现本质特征 化 象 导学过程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巩固练习: 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___。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___。 拓展延伸: 阅读43页: 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现象 28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15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设计时间 2013、1、25--2、25 学习内容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2、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 得出科学结论。 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5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
集体备课 温故互查: 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 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二度备课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学过程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设问导读: 1、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 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 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 2、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
29
3、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4、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 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 合作探究: 导学过程小组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完成活动探究。 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 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 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 汇报点评: 巩固练习: 1、水和空气的___,使铁生锈。 2、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___的多少关系很大。 3、把铁与___、___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拓展延伸: 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 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成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2、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3、铁生锈该怎样防止。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30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复习课 16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2013、1、25--2、25 物质变化与我们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1、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2、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3、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 集体备课 自主尝试: 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2、综合填表: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扁 变化类型及特点 科学概念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的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31
导学过程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 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 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 合作探究: 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 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 汇报点评: 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巩固练习: 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 拓展延伸: 自制饮料: 1、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2、品尝后谈谈体会。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物质变化与我们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 2、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 32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17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设计时间 2013、1、25--2、25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地球的卫星——月球 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信息。 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集体备课 温故互查: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 设问导读: 1、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
33
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2、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3、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4、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汇报点评: 导学过程 1、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巩固练习: 月球是地球的___,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拓展延伸: 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34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18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2013、1、25--2、25 月相变化 学习目标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集体备课 设问导读: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合作探究: 1、请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二度备课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学过程
35
导学过程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7、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汇报点评: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1、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巩固练习: 1、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2、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3、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拓展延伸: 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月相变化 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36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19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2013、1、25--2、25 我们来造“环形山”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1、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1、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2、模拟环形山成因的实验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 集体备课 设问导读: 1、谈话激趣: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4、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 5、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 6、小结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合作探究: 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 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3、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37
导学过程4、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设。 1、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 3、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 汇报点评: 对学生的假说进行评价。 学生阅读课本52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或播放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巩固练习: 1、环形山是___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___是主要原因。 拓展延伸: 思考: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我们来造“环形山” 一、环形山特点: 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二、成因: 火山喷发说、撞击说(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38
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新授课 20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2013、1、25--2、25 日食和月食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1、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2、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 3、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 集体备课 设问导读: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 (板书“月食”) 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 (板书“日食”) 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39
导学过程板书设计 合作探究 :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汇报点评: 1、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 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巩固练习: 1、日食和月食是__、__、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___。而___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拓展延伸: 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 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日食和月食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导学反思
40
正在阅读: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06-26
附页4试验塔电梯合格证03-06
HG220网管开通方法08-21
鸿合白板软件安装图示03-28
A wide-field spectroscopic survey of the cluster of galaxies Cl0024+1654 I. The catalogue08-17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情境创设11-26
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与流程04-25
PS制作漂亮的古风签名图教程02-09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特色专病门诊和多学科联合门诊管理办法01-31
团结互助02-1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下册
- 年级
- 科学
- 实现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
- 现代物流基础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考试答案
- 高中定语从句练习题
- 浙江省2011年高考英语试题附答案 - 图文
- 练好英语口语的锦囊小妙计
- 关于规范矿井临时停风地点恢复通风的管理制度
- 三年级下册品社作业
- 2010暑期实习报告 - 图文
- 山西省“十一五”铁路规划
-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理综(物理部分)月综合练习(一模)试题(含解
- 大学二年级自我总结
- 自考动漫专业 动画造型与运动规律
- 矮塔斜拉桥概述 - 图文
- 实验二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 2016-2021年奶油裱花蛋糕行业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毕业论文- 再度修改版
- 52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的临床分析
- 新2012个人求职简历模板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会计本科毕业论文《浅谈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年高三历史二模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