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世界近代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1: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泰州学院历史系《世界近代史》期中考查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 名词解释(30分):

1、“光荣革命” 2、1787年宪法 3、“八九年原则” 4、维也纳会议 5、启蒙运动

二、 简答题(20分):

1、简述杜桑·卢维杜尔、伊达尔哥、米兰达、玻利瓦尔、何塞·圣马丁的主要功绩。

2、简述《权利法案》和《嗣位法》确立的主要原则及其意义。

三、 材料题(10分):

关于“神圣同盟”条约(1815年9月26日):

第一条:根据圣经的训示,一切人要彼此以兄弟相待,缔约三国的君主将一致以一种真诚的与不可分的手足之情互相联系,并彼此视为一国同胞,无论何时、何地,均将互相救援;他们们把自己看作臣民与士兵之父,又将以本身所赋有的同样的手足精神来引导他们,去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

选辑》近代部分上册第453页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缔约三国”是指哪三国?

2、“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的含义是什么? 3、“互相救援”的实质是什么?

四、 论述题(40分):

1、在两次内战之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斗争中,长老会派和平等派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三派之间的斗争对革命后建立的政治体制(革命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2、试比较《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三个文件对权利问题的阐述,并分析它们是如何深化的及促进此深化的思想根源。

1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08 —2009 学年度第二 学期 历史学系 历史学 专业 08 级《世界近代史》期末考试试卷

A卷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 1、 2、 3、 4、

《宅地法》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萨拉热窝事件

二、 材料解析题(每题15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川幕府锁国政策的“围墙”,挡住了外界的影响,保护了日本的封建制度。日本同中国一样,付出的代价是社会制度变得陈腐、僵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吉田茂在《激荡的百年史》中说:“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明治维新领导者们决定开放门户,吸取西方的文明。国内普通民众不仅没有抵抗,而且欣然接受这一现状,呈现出引进西方文明的热心态度。”

请回答:

(1)明治维新第一阶段的主题是“破旧”。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该时期废除了哪些阻碍历史发展的旧制度,其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第二阶段日本在“吸收

2

西方的文明”方面采取了哪些政策,并说明其影响。

2、阅读以下材料:

第一条 各缔约国相互允诺和平与友好,并且将不参加反对缔约国任何一方的任何同盟或约定。??

第二条 如果意大利未进行直接挑衅而受到法国不论何种理由的进攻,其他两个缔约国有义务尽其全力给予受进攻一方以救援和帮助。

如果法国未受直接挑衅而对德国进行任何侵略,意大利也承担同样义务。

第三条 如果缔约国之一方或两方在自己方面未进行直接挑衅,而一旦受到进攻,并同非签署本条约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大国进行战争,则对所有各缔约国同时构成参战理由。

第四条 如果非签署本条约的一个大国威胁到缔约国之一的国家的安全而受威胁的一方被迫对该强国进行战争,则其他两个缔约国有义务对它们的盟国保持善意中立。在此情况下,上述两个缔约国每一方各自保留在它认为适当时参战的权利,以便同其盟国进行联合。

——录自《国际条约集(1872—1916)》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为何文件?签订于何年?

(2)材料第三条中的“缔约国之一方或两方” 以及“非签署本条约的两

个或两个以上大国”分别指的是哪些国家? (3)评述此文件所反映的史实

三、论述题(每题25分)

1、试评述德国统一后俾斯麦的内政外交及其影响。 2、试析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3

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宅地法》: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颁布的土地法。为解决前线战争危急和后方人民群众革命情绪高涨的情况,林肯政府于1862年5月颁布了《宅地法》。文件规定:凡支持、拥护联邦政府,未参加过南方叛乱的成年美国公民(年满21岁)或已经请求入籍而尚未批准的新来移民,从1863年1月1日起,只要缴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在西部领取160英亩土地,耕种5年后,即归其所有。该法的颁布,极大地鼓舞了联邦军队广大士兵的战斗热情和广大农民参加反奴隶主斗争的积极性。同时,它创造了数量众多的小农土地所有者,大大促进了美国农业资本主义沿着“美国式道路”的发展,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宅地法》的颁布,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历史意义。

2、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社会阶级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日益要求进行议会改革。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主要是对选民区域进行调整,取消了56个“衰败选区”,减少了30个选区的议员席位,将空出的席位转给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居民较多的郡;同时,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使各郡的富裕农民和城镇有产者,特别是工业资本家取得了选举权。

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打破了土地贵族和金融贵族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打开了大门,标志着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成为19世纪英国上层建筑一系列改革的先导。

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由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又加深了内部久已存在的矛盾,1861年2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了《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或交换农奴;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时,应交付大量赎金才能领得一块份地。此次改革虽保留了农奴制残余,维护了地主利益,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成为俄国历史上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4、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夫妇在波斯尼亚检阅奥匈帝国的军事演习后,到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访问,6月28日被塞尔维

4

亚民族主义分子刺杀。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于7月23日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28日宣战。一战由此爆发。 一、 材料解析题(15分): 1、答案要点:

(1)明治维新第一阶段的“破旧”措施及其结果主要有:

版籍奉还,废藩置县——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为大名、武士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土地改革(地税改正)——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而大体上确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土地所有制,地税也成为明治初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2)明治维新第二阶段主要推行了三大政策,其影响主要有:

文明开化——实行教育改革,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传播西方启蒙思想,为自由民权运动奠定了基础;但日本的近代教育是以军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

殖产兴业——生产力迅速提高,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由于浓厚的封建残余的阻碍和其他一些因素,经济发展是畸形的,基础薄弱,尤其与疯狂的军事扩张结合在一起。

富国强兵——建立近代军警系统,对外进行初期的扩张。

颁布明治宪法——确认了明治威信以来的政策、措施和成就,开启了民主进程,标志着日本进入了资本主义行列。但由于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因而建立的近代天皇制,其实质仍然是半专制的政治体制。

2、答案要点: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于1882年。

分别指:一方指德或奥匈;两方指德、奥匈;两个指法俄,两个以上指法俄英。 此文件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中的一方——三国同盟的建立。

历来,资本主义世界是按资本和实力来决定其地位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就是源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普法战争后,欧洲国际关系出现了新格局,法国失去了在西欧和中欧大陆的霸权地位,而德国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德国为了孤立法国,防止其东山再起,采取“大陆政策”,竭力拉拢俄、奥。1873年结成了“三皇同盟”。但“三皇同盟”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其内部充满着深刻的矛盾,尤其是德俄、俄奥之间。因此,

5

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同时,改革又是很不彻底的,特别是地税改正的实施,只是使新兴地主、自耕农、富农成为了真正的土地所有者,而广大农民的处境并未得到改善。因此,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农业的发展远不能适应工业迅疾发展的要求。

政治上,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改革封建身份制和官制、开设国会、颁布《明治宪法》等措施,不仅迅速统一了全国,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而且也使日本拥有了近代亚洲第一部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开启了民主进程。但另一方面,近代天皇制是种半专制的政治体制,虽然对当时日本集中财力、权力、人力以维护民族独立,建立近代工业、国防、教育,赶超世界先进行列产生了其他制度所难以替代的作用,但这种制度的残暴是不可否认的。近代天皇制的确立为日本对外侵略开辟了道路,是日本军国主义化的根源。

军事上,建立了近代军警系统,对彻底摆脱沦为殖民地的危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同时,由于武士道传统的影响、军国主义的建立,以及其他一些自然、经济因素,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扩张、侵略的道路,给中国、朝鲜等国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文化、教育、思想意识上,通过文明开化政策的实施,日本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近代学校体系,为全民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福泽谕吉等人的努力下,西方启蒙思想、著作也大量传入日本,自由、民权思想开始渗入人心。通过社会习俗改革,日本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文明开化政策的实施虽然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但日本的近代教育是以军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通过鼓吹皇道主义,灌输忠君爱国,把军国主义塞进人们的思想。

总起来说,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和过程。

福泽谕吉

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

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其思想还带有较大的军国主义色彩,鼓吹军国主义扩张及脱亚论。 他于一八三五年,出生在大坂.. 二十一岁时,他如愿以偿,到长崎学习兰学(荷兰语文及学术)。曾到美国游历后又到欧洲游历,对他的思想影响较大。主要著作总结:《西洋事情》《劝学篇》《文明论概

略》《脱亚论》等。谕吉毕生对于日本文化,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一,以著述教导全 11

体社会;第二,创设学塾,造就人才;第三,创刊新报,普及新知,拥护公论;第四,提倡演说和辩论,巩固民权政治。这些事业,谕吉莫不营运自如,一帆风顺。明治三十四年(一九〇一年)二月三日,谕吉终因宿疾--脑溢血症复发,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八。噩耗流传所及,日本全国上下,不问识与不识,都惋悼这颗巨星的殒落。他的逝世,确是日本最大的损失;全国的报刊杂志,齐声哀痛不已。众议院也破例对谕吉发布吊词,使他身后备享哀荣。

车尔尼雪夫斯基 俄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一生为真理而奔走呼号的战斗者。他除了写有著名长篇小说《怎么办?》以外,还着有许多有关社会、自然和文艺理论的论文[1-2]。1828 年7 月24 日,出生在伏尔加河边美丽的萨拉托夫城一个平牧师家庭。16 岁时,车尔尼雪夫斯基已经通晓7 种外国语,大量阅读了俄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赫尔岑的文章。他是沙皇封建专制主义和农奴制的坚定反抗者。他站在革命民主派的立场上,深刻地揭露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挽救封建地主统治而实行的所谓\农奴改革\的掠夺性质,把它称之为“丑事”,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派对沙皇制度的妥协和投降。他号召农民群众“拿起斧头”来推翻沙皇统治和腐朽的农奴制度,用革命手段无偿地夺取土地。因此受到沙皇政府的打压。在哲学上起初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影响,后转向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热衷人本主义。1889年6月被准许返回故乡萨拉托夫。4个月后,因脑溢血离开了人世。列宁把他誉为“未来风暴中的年轻舵手”,г.В.普列汉诺夫把他比作俄国的普罗米修斯[4-5]。

赫尔岑 赫尔岑(1812~1870 俄国哲学家,作家,革命家。 1812年4月6日生于莫斯科古老而富裕的官僚贵族雅可夫列夫家,1870年1月21日卒于巴黎。他是私生子,所以不能继承父姓,但他的父亲十分爱他,给他取赫尔岑为姓,德语意为“心”,并使其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受十二月党人思想影响,立志走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道路。1829年秋进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数理科学习。学习期间,他和朋友奥加辽夫一起组织政治小组,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宣传空想社会主义和共和政体思想。他揭露沙皇专制制度的,宣传打倒地主、解放农民的民主思想。这些刊物当时被大量秘密运回俄国,促进了解放运动的发展。到了1870年,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领导下第一国际的积极活动,他又在工人阶级身上看到未来社会的希望。长篇《谁之罪?》《克鲁波夫医生》和《偷东西的喜鹊》。这3部中长篇小说显示了赫尔岑卓越的艺术才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立场鲜明却又不给人以说教之感。作品的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比较完美的艺术技巧,使他成为19世纪中叶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之一。由于各种条件的局限,赫尔岑一生未能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但是无论作为革命家、哲学家或文学家,他的作用都是巨大的。列宁在评价赫尔岑时,一方面指出他的错 12

误和弱点,另一方面一再肯定他“是通过向群众发表自由的俄罗斯言论,举起伟大旗帜来反对沙皇专制制度这个蠹贼的第一人”,称赞他是“在俄国革命的准备上起了伟大作用的作家”。

别林斯基(1811—1848):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医生家庭,中学时代就爱上了文学。182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语文系。1832年因组织进步小组“十一号文学社”和创作反农奴制戏剧《德米特利·卡里宁》被学校借故开除。别林斯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通过他的著作宣传了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而且第一个系统地总结了俄国文学发展的历史,科学地阐述了艺术创作的规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学和美学见解,成为俄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文学评论与美学思想在俄国文学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它推动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对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美学观念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四十年代以后,随着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对专制制度认识的加深,别林斯基已完全抛弃了斯拉夫派把俄国宗法制理想化和西欧派盲目崇拜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观点,站到了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完全代替贵族的平民知识分子的先驱”和“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的先驱”。1848年6月,别林斯基因病去世,年仅37岁。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i0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