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提纲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3-04-29 18:3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初三中考数学模拟试卷推荐度:
- 相关推荐
?? ? c ?
2a ? 初三数学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 时,ax 2+bx+c=0 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 a 、 b 、 c ; 其中 a 、 b,、c 可能是具体数, 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 ax 2+bx+c=0 (a≠0)时,Δ=b 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 无实根;
Δ≥0 <=> 有两个实根(等或不等).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 当 ax 2+bx+c=0 (a≠0) 时,如 Δ≥0,有下列公式:
※ 5.当 ax 2+bx+c=0 (a ≠0) 时,有以下等价命题:
(以下等价关系要求会用公式 x 1 + x 2 = - b
a ,x 1x 2 = a ;Δ=
b 2-4a
c 分析,不要求背记)
(1) 两根互为相反数 ?
(2) 两根互为倒数 ? (3) 只有一个零根 ? - b = 0 且 Δ≥0 ? b = 0 且 Δ≥0; a c
=1 且 Δ≥0 ? a = c 且 Δ≥0; a c
= 0 且- b ≠0 ? c = 0 且 b≠0; a a (4)有两个零根 ? c
= 0 且- b = 0 ? c = 0 且 b=0; a (5) 至少有一个零根
? a
c =0 ? c=0; a (6) 两根异号 ? c
<0 ? a 、c 异号;
a (7) 两根异号,正根绝对值大于负根绝对值?
c <0 且- b >0? a 、c 异号且 a 、b 异号; a a (8) 两根异号,负根绝对值大于正根绝对值?
c <0 且- b <0? a 、c 异号且 a 、b 同号; a a (9) 有两个正根 ? c >0, - b
>0 且 Δ≥0 ? a 、c 同号, a 、b 异号且 Δ≥0;
(10) 有两个负根 ? a a c >0, - b <0 且 Δ≥0 ? a 、c 同号, a 、b 同号且 Δ≥0.
a a
6. 求根法因式分解二次三项式公式:注意:当 Δ< 0 时,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 ? ax 2+bx+c=a(x-x 1)(x-x 2) 或 ax 2+bx+c= a x - - b + b 2 - 4ac ?? x - - b - b 2 - 4ac ? .
7. 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 ?? ?? 2a ? x 2 -(x 1+x 2)x + x 1x 2 = 0. 注意:所求出方程的系数应化为整数.
8. 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 (设增长率为 x ): (1) 第一年为 a , 第二年为 a(1+x) , 第三年为 a(1+x)2.
(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
第三年=第三年 或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总和.
c
?
? ?
9. 分式方程的解法: 10.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11.几个常见转化:
(2)
x - x
= 2 ? ??1. 分类为 x 1 - x 2 = 2 和 x 1 - x 2 = -2 ;
1
2
??2. 两边平方为(x 1 - x 2)2 = 4
(3)
1
= 4
x 3
x 2 16
( 或 1 = ) x 2 9 ? (1) ? ? 分类为 x 1 = 4 x 2 3 和 x 1 x 2 = - 4
3 ;
2
2
? (2) 两边平方一般不用, 因为增加次数. 解三角形
1. 三角函数的定义:在 RtΔABC 中,如∠C=90°,那么
sinA= 对 = a ; cosA= 对 = b ; B 斜 c 斜 c a
tanA= 对 = a ;
cotA= 邻 = b .
邻 b
对 a
b
A
2. 余角三角函数关系 ------ “正余互化公式” 如∠A+∠B=90°, 那么:
sinA=cosB ;
cosA=sinB ;
tanA=cotB ;
cotA=tanB.
3.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sin 2A+cos 2
A =1;
tanA·cotA =1.
※ tanA=
sin A
cos A
※ cotA=
cos A
sin A
4. 函数的增减性:在锐角的条件下,正弦,正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增大;余弦,余切函数随角的增大,
函数值反而减小.
5.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如图:这是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通过设 k, 它可以推出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函数
值,要熟练记忆它们.
※ 6.
90°时.
弦函数值范围B
1; 余
正切函数值范围A :0 无穷大; 余切
0.
7. 一个是边.
※ 8. 关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公式: Rt△ABC 中:
若∠C=90°,
9. 坡度: i = 1:m = h/l = tanα; 坡角: α.
10. 方位角: 11. 仰角与俯角: ±±???÷30 ±±
????
12. 解斜三角形:已知“S A ?S |′”1?? “SSS” “ASA” “?A ?A ?S ”? ????
??
条件的任意三角形都可以经过“斜化直”求出其余
的边和角.
※ 13.解符合“SSA ”条件的三角形:若三?角??形??存?7
在且符合“SSA”条件,则可分三种情况:(1)∠A≥90°,
图形唯一可解; (2) ∠A<90°,∠A 的对边大于或等于它的已知邻边,图形唯一可解;(3) ∠A<90°,∠A 的对边小于它的已知邻边,图形分两类可解. 14.解三角形的基本思路:
x 2 + y 2
(1) “斜化直,一般化特殊” -------- 加辅助线的依据;
(2) 合理设“辅助元 k ”,并利用 k 进一步转化是分析三角形问题的常用方法 ------ 转化思想;
(3) 三角函数的定义,几何定理,公式,相似形等都存在着大量的相等关系,利用其列方程(或方程组)是
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 -------- 方程思想.
函数及其图象
一 函数基本概念
1.函数定义:设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y, 如对 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 y 是 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
※ 2.相同函数三个条件:(1)自变量范围相同;(2)函数值范围相同;(3)相同的自变量值所对应的函数值也相同.
※3. 函数的确定:对于 y=kx 2
(k≠0), 如 x 是自变量,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如 x 2
是自变量,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中的正比例函数.
4. 平面直角坐标系:
y
(1) 平面上点的坐标是一对有序实数,表示为: M (x,y ),x 叫横坐标,y 叫纵坐标
-;- + + + x
(2) 一点,两轴,(四半轴),四象限,象限中点的坐标符号规律如右图:
_ _o
+ -
(3) 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 0,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 0; 即“x 轴上的点纵为 0,y 轴上的点横为 0”;反之也
成立;
(4) 象限角平分线上点 M(x,y) 的坐标特征:
x=y <=> M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 x=-y <=> M 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
(5) 对称两点 M(x 1,y 1), N(x 2,y 2) 的坐标特征:
关于 y 轴对称的两点 <=> 横相反,纵相同; 关于 x 轴对称的两点 <=> 纵相反,横相同; 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 <=> 横、纵都相反.
5. 坐标系中常用的距离几个公式 ------------ “点求距” (1) 如图,轴上两点 M 、N 之间的距离:MN=|x -x |=x -x
(2) 如图, 象限上的点 M (x,y ):
1 2 大
小 , PQ=|y1-y 2
y
到 y 轴距离:d y =|x|; 到 x 轴距离: d x =|y|;
x
到原点的距离:r =
.
(3) 如图,轴上的点 M (0,y )、N (x,0)到原点的距离:
MO=|y|; NO=|x|.
※(4)如图,平面上任意两点 M (x 2,y 2)、N (x 2,y 2※ 6. 几个直线方程 :
y 轴 <=> 直线 x=0 ;
x 轴 <=> 直 线 y=0 ;
与 y 轴平行,距离为∣a∣的直线 <=> 直线 x=a ; 与 x 轴平行,距离为∣b∣的直线 <=> 直线 y=b. 7. 函数的图象:
(1) 把自变量 x
在平面坐标系中找出点的位置,这样取得的所有的点组成的图形叫函数的图象;
(2) 图象上的点都适合函数解析式,适合函数解析式的点都在函数图象上;由此可得“图象上的点就能代入”
-------重要代入!
(3) 坐标平面上,横轴叫自变量轴,纵轴叫函数轴;利用已知的图象,可由自变量值查出函数值,也可由函
数值查出自变量值;可由自变量取值范围查出对应函数值取值范围,也可由函数值取值范围查出对应自变量取值范围;
M(x,y)
r o
x 0 -b/k, y b
(x,y)
(0,b) (-b/k,
0) (4) 函数的图象由左至右如果是上坡,那么 y 随 x 增大而增大(叫递增函数);函数的图象由左至右如果是
下坡,那么 y 随 x 增大而减小(叫递减函数). 8. 自变量取值范围与函数取值范围:
一次函数
1.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kx+b . (k≠0)
2. 关于一次函数的几个概念:y=kx+b (k≠0)的图象是
?′è?μ?
???? 0
一条直线,所以也叫直线 y=kx+b,图象必过 y 轴上的点( 0,b )和轴上的点( -b/k,0 );注意:如图,这两个点也是画直线图象时应取的两个点. b 叫直线 y=kx+b (k≠0)在 y 轴上的截距,b 的本质是直线与 y 轴交点的纵坐标,知道截距即知道解析式中 b 的值. 3. y =kx+b (k ≠0) 中,k ,b 符号与图象位置的关系:
4. 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 <=> k 1=k 2 ※ 两直线垂直<=> k 1k 2=-1.
5. 直线的平移:若 m >0,n >0, 那么一次函数 y=kx+b 图象向上平移 m 个单位长度得 y=kx+b+m ;向下平移 n 个单位长度得 y=kx+b-n (直线平移时,k 值不变).
6. 函数习题的四个基本功:
(1)式求点:已知某直线的具体解析式,设 y=0,可求出直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x 0 ,0);设 x=0,可求出直
线与 y 轴的交点坐标(0,y 0);已知两条直线的具体解析式,可通过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x 0 ,y 0);交点坐标的本质是一个方程组的公共解;
(2)点求式: 已知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可设这个函数为 y=kx+b ,然后代入这两个点的坐标,得到关于k 、
b 的两个方程,通过解方程组求出 k 、b ,从而求出解析式 ---------------- 待定系数法;
(3)距求点:已知点 M(x 0 ,y 0)到 x 轴,y 轴的距离和所在象限,可求出点 M 的坐标;已知坐标轴上的点 P 到原点
的距离和所在半轴,可求出点 P 的坐标;
(4)点求距:函数题经常和几何相结合,利用点的坐标与它所在的象限或半轴特征可求有关线段的长,从而
使得函数问题几何化.
正比例函数
1. 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y=kx (k≠0); 属于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即 b=0 的一次函数)它的图象是一
条过原点的直线;也叫直线 y=kx.
2. 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正比例函数 y=kx (k≠0)的图象必过
(0,0)点和(1,k )点,注意:如图,这两个点也是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应取的两个点,即列表如右:
3. y=kx (k ≠0)中,k 的符号与图象位置的关系:
4. 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已知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可设这个正比例函数为 y=kx,把已知点的坐标代入
后, 可求 k, 从而求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 ---------- 待定系数法.
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 2
+bx+c.(a≠0)
2.关于二次函数的几个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所以也叫抛物线 y=ax 2
+bx+c ;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且以对称轴为界,一半图象上坡,另一半图象下坡;其中 c 叫二次函数在 y 轴上的截距, 即二次函数图象必过(0,c )点.
3. y=ax 2
(a ≠0)的特性:当 y=ax 2
+bx+c (a≠0)中的 b=0 且 c=0 时二次函数为 y=ax 2
(a≠0);这个二次函数是
一个特殊的二次函数,有下列特性:
(1)图象关于 y 轴对称;(2)顶点(0,0);(3)y=ax 2
(a≠0)可以经过补 0 看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顶
点式和双根式,即: y=ax 2
+0x+0, y=a(x-0)2
+0, y=a(x-0)(x-0). 4. 二次函数 y=ax 2
+bx+c (a ≠0)的图象及几个重要点的公式:
5. 二次函数 y=ax 2+bx+c (a ≠0)中,a 、b 、c 与 Δ 的符号与图象的关系:
x 0 1 y
(x, y) (0,0)
K (1,K)
(1)a>0 <=> 抛物线开口向上; a<0 <=> 抛物线开口向下;
(2)c>0 <=> 抛物线从原点上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下方通过;
(3)a, b 异号 <=> 对称轴在 y 轴的右侧; a, b 同号 <=> 对称轴在 y 轴的左侧;
b=0 <=> 对称轴是 y 轴;
(4)Δ>0 <=> 抛物线与 x 轴有两个交点;
Δ=0<=> 抛物线与 x 轴有一个交点(即相切);
Δ<0 <=> 抛物线与 x 轴无交点.
6.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2+bx+c,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
解关于a、b、c 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c 的值, 从而求出解析式---------- 待定系数法.
8.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h)2+k (a≠0);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对称轴
方程 x=h 和函数的最值 y 最值= k.
9.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x0,y0)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为 y=a(x
-x0)2+ y0,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 a,从而求出解析式.(注意:习题无特殊说明,最后结果要求化为一般式)
10.二次函数图象的平行移动:二次函数一般应先化为顶点式,然后才好判断图象的平行移动;y=a(x-h)2+k
的图象平行移动时,改变的是 h, k 的值, a 值不变,具体规律如下:
k 值增大 <=> 图象向上平移;k 值减小 <=> 图象向下平移;
(x-h)值增大 <=> 图象向左平移;(x-h)值减小 <=> 图象向右平移.
11.二次函数的双根式:(即交点式) y=a(x-x1)(x-x2) (a≠0);由双根式直接可得二次函数图象与 x 轴的
交点(x1,0),(x2,0).
1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 x 轴的交点坐标(x1,0),(x2,0)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
可设解析式为 y= a(x-x1)(x-x2),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 a,从而求出解析式. (注意:习题最后结果要求化为一般式)
13.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对称轴,可利用图象的对称性求出已知点的对称点,
这个对称点也一定在图象上.
反比例函数
k
1.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y =
或y = kx-1 (k ≠ 0); 图象叫双曲线.
x
※ 2. 关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反比例函数 y=kx-1中自变量 x 不能取 0, 故函数图象与 y 轴无交点; 函数值 y 也不会是 0, 故图象与 x 轴也不相交.
3.反比例函数中 K 的符号与图象所在象限的关系:
4.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即可设解析式 y=kx-1, 代入这一点可求 k 值,从
而求出解析式.
函数综合题
1.数学思想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数学思想经常在函数问题中得到体现,例如:分析函数习题常常需要先估
画符合题意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降低难度;而点求式、式求点、点求距、距求点等基本操作则是转化思想在函数中应用;当函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相结合时,方程思想则成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函数习题中,当图象与图形不唯一、点位置不唯一、可知条件不唯一时,往往造成函数问题的分类.
2.数学方法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建立坐标系、建立新函数、函数问题几何化、挖掘隐含条件、分类讨论、
相等关系找方程、不等关系找不等式、等量代换、配方、换元、待定系数法、等各种数学方法在函数中经常得到应用,了解这些数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3.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正比例函数y=kx (k≠0)、一次函数y=kx+b (k≠0)都可以看作二元一次方程,而二次
k
函数 y=ax2+bx+c (a≠0)可以看作二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y =-
(k ≠ 0) 可以看作分式方程,这些函数
x
图象之间的交点,就是把它们联立为方程组时的公共解.
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1)如二次函数 y=ax2+bx+c (a≠0)中的Δ>0 时,图象与 x 轴相交,函数值 y=0,此时, 二次函数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a≠0),这个方程的两个根 x1、x2是二次函数 y=ax2+bx+c 与 x 轴相交两点的横坐标,交点坐标为(x1,0)(x2,0);
(2)当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相交时的有关问题时,应立即把函数转化为它所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此时,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Δ值,根系关系等都可用于这个二次函数.
(3)如二次函数 y=ax2+bx+c (a≠0)中的Δ>0 时,图象与 x 轴相交于两点 A(x1,0),B(x2,0)有重要关系式: OA=|x1|, OB=|x2|,若需要去掉绝对值符号,则必须据题意做进一步判断;同样,图象与 y 轴交点C(0,c),也有关系式: OC=|c|.
5.二元二次方程组解的判断: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若消去一个未知数,则
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此时的Δ值将决定原方程组解的情况,即:
Δ>0 <=> 方程组有两个解;Δ=0 <=>方程组有一个解;Δ<0 <=>方程组无实解.
初三数学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圆 )
A
1
一 基本概念:圆的几何定义和集合定义、 弦、 弦心距、 弧、 等弧、 弓形、弓形高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内切圆、 三角形的内心、 圆心角、圆周角、 弦切角、 圆的切线、 圆的割线、 两圆的内公切线、 两圆的外公切线、 两圆的内(外)
公切线长、 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的中心、 正多边形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正
多边形的中心角. 二 定理:
1. 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 正 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 n 边形分为 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三 公 式:
1.有关的计算:(1)圆的周长 C=2πR;(2)弧长 L= n πR ;(3)圆的面积 S=π
180
(4)扇形面积 S 扇
形 =
n πR 2 360 = LR ;(5)弓形面积 S 弓形 =扇形面积 S AOB ±ΔAOB 的面积.(如图)
2 2. 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1) 圆柱的侧面积:S 圆柱侧 =2πrh; (r:底面半径;h:圆柱高)
(2) 圆锥的侧面积:S
四 常识:
圆锥侧 = 1
LR . (L=2πr,R 是圆锥母线长;r 是底面半径)
2
1. 圆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3. 三角形的外心 ? 两边中垂线的交点 ?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
三角形的内心 ? 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 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
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 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其中 r 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相交 ? d <r ; 直线与圆相切 ? d=r ; 直线与圆相离 ? d >r.
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 d 表示圆心到圆心的距离,其中 R
、r 表示两个圆的半径且 R≥r)
两圆外离 ? d >R+r ; 两圆外切 ? d=R+r ; 两圆相交 ? R-r <d <R+r ; 两圆内切 ? d=R-r ;
两圆内含 ? d <R-r.
6. 证直线与圆相切,常利用:“已知交点连半径证垂直”和“不知交点作垂直证半径” 的方法加辅助线.
7. 关于圆的常见辅助线:
正在阅读:
(完整版)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提纲知识点04-29
财务管理陆正飞课后讨论题12-30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心得体会范文09-07
福瑞股份:关于网下配售股票上市流通的提示性公告 2010-04-1905-25
去日照看大海作文600字06-24
光纤熔接实验报告07-27
精编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寒假作业2810-30
商务谈判案例06-10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整版
- 提纲
- 知识点
- 初三
- 中考
- 复习
- 数学
-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总结
- 蔬菜中哪里农药最多
-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库及答案72631
- 养老社区专题研究及商业计划书
- MODBUS远传水表简介及通讯协议
- 新.疆2015年下半年中级口腔主治医师口腔医学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 项目管理师高级培训资料
- 四川省广元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数学文(2013广元二诊) Word版含答案 (2)
-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微电机行业成本领先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19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 2017年中考数学复习教案(完整版)
-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LED控制与驱动行业转型升级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外啮合齿轮参数计算(完美整理版)
- 运动会的策划书正式版
- 风险投资促进企业创新的机制及效果研究——以深创投投资欧菲科技为例(上)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
- 最新小班美术绘画蘑菇教案
- 物理化学答案(第二版学生版)
-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及答案(课课练)全册
- 风机自动控制技术监督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