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更新时间:2023-09-17 03:08: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科学规划 统筹兼顾 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我区四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结合点,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村居民对生产生活环境更高的要求,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一、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势良好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各地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有益实践和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果及其深远历史影响令人振奋。一是节约了土地。调查结果证明,通过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可节约农村建设用地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二是整合了资源。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推动了自然村落合并,扩大了人口聚集规模,有利于支农资金集中使用,实现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三是改善了环境。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环境状况。四是完善了功能。新型农村社区集幼儿园、学校、文化图书、体育、卫生医疗、超市等各种服务设施和功能于一体,为农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五是变革了农村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了

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和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农民到当地专业合作组织和二、三产业就业创收,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这些必将对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当前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是当前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问题。部分干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为什么要建新型农村社区,如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等,缺乏基本的认识;一些基层干部认为没有钱,用地难,片面强调稳妥,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群众,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政府包办一切,缺乏自力更生的主体意识。

(二)规划滞后、政策不配套是当前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问题。一些地方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农村社区规划的起点和标准不高,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没有很好衔接,缺乏前瞻性、整体性、层次性。涉及办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关规划、用地、施工许可等相关审批手续环节多、周期长、加大了工作难度。农民户籍、房屋产权、资产要素流动、养老、低保、就业等方面的改革滞后,还难以完全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待遇。

(三)建设用地难是当前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

2

问题。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尤其是搬迁新建的社区,所需土地大部分要占用耕地。在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面前,建设用地难就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最大难题之一。国家虽然给有“增减挂钩”土地周转指标,但一方面由于“增减挂钩”项目审批时间长、指标少,远不能满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需求。另一方面,多数农民还不富裕,不少人还存在一些小农意识和传统观念,拆旧还耕工作难度大,进度慢,使“增减挂钩”政策难以适时充分发挥作用。

(四)建设资金匮乏是当前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上存在着巨大缺口。主要原因一是很多农村缺少有力的产业支撑,农民增收困难。二是各级财政基本上都是吃饭财政,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支持引导很有限。三是金融贷款难。 三、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几点建议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一定要凝聚共识,强化领导,科学谋划,有效运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着力解决好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政府主导是关键。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必须由政府牵头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政府要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制定出台15-20年基

3

本完成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近期和中长期规划、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同时应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考核评价标准和实施细则,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时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宣传。通过典型示范、样板引路,使广大群众认识社区、认同社区,形成农民群众踊跃参与、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氛围。

(二)城乡统筹,统一规划是前提。当前,我们正迎来农村建房高潮,如不及时规划引导,农村宅基地无序扩张、滥占耕地、功能缺失、环境恶化、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将重复发生。因此,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必须坚持城乡一体、规划先行的原则。突出城乡规划统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推动人口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产业向集聚区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制定出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详细规划,已有规划不够合理、不够完善的,应及时修订、调整、补充。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地域风貌特色的营造、整体环境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维护好山体、水域、河滩、山林风貌等自然景观。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合理确定社区规模,注重完善社区功能,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要保持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依法查处违规建设行为。

4

(三)政策配套,利益驱动是动力。进一步制定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配套政策,充分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逐步扩大挂钩范围和规模。应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资金在推动社区建设上的杠杆作用。一是捆绑使用好涉农项目资金。将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土地整理和社区建设所涉及的各方面的扶持资金,集中整合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引导使用好社会资金。可以采用贴息、奖励、收费减免、购买服务等激励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逐步建立起多元投入机制。应简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申报审批程序,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应配套跟进农民的土地流转、农地征收、农村林权、房屋产权、养老等改革,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是核心。应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使新型农村社区功能配套,服务完善。一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民群众行路、饮水、用电、通讯等方面的困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首先是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开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其次是建立市场化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百货供应、餐饮服务、农资供应、农机维修、

5

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服务项目。三是建立社区物业管理体系,负责社区路水电气管护和垃圾处理等日常性服务。四是建立社区自助互助服务体系,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全面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 (五)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是基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村发展的大方向,既要积极引导,着力推动,又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急于求成,不盲目攀比,不搞“政绩工程”。要考虑农民的经济条件和承受能力,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农民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有自我选择的空间,切实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不能简单粗暴,强迫命令。同时,要充分运用已建社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完备的服务功能、优美的环境、别墅型住宅吸引群众,调动群众建设社区的积极性。应坚持分类指导,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上要因村制宜,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合则合、宜搬则搬的原则,不搞“一刀切”。

(六)科学谋划,注重运作是方法。应创造性地利用好现行土地政策,努力克服土地瓶颈制约,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使用效益。一是利用现有土地挖潜。主要是利用村庄坑塘、废弃地、荒坡地进行整治复垦,置换社区建设用地指标。二是要利用好“挂钩”周转指标实现滚动发展。先利用“挂钩”周转指标,鼓励部分富裕户在规划社区内先建先住。区分不同住户情况,可分别实施“先建后拆”、“先拆后建”、“安

6

置拆迁”等办法促使拆旧复耕。对主动进社区的可签订“先建后拆”协议,并交纳拆旧保证金,建成后依协议限期拆迁;对主动拆迁、愿意“先拆后建”的,可免费提供周转房给予鼓励。

四、有益的尝试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ho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