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应急演练

更新时间:2023-10-13 11: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合肥市新四中项目建设工程施工二标段

消防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组织指部分工及参演人员

1、总指挥:董雄飞 副总指挥:刘敬中

2、演练技术指导:安徽政安防火教育中心--高玉坤教官

3、参演组织及其成员

(1)灭火行动组

组长:李龙府 组员:丁俊、李畅

(2)联络报警组

组长:张磊 组员:李义军、谢晓伟

(3)疏散引导组

组长:刘博 组员:沈维全、邵振亚

(4)安全防护组

组长:薛传红 组员:费维长、董海鹏、孙孝恒

(5)后勤保障组

组长:童有玉 组员:汤友钊、孙奎

(6)医疗救护组

组长:程前 组员:李艺婕、申倩倩

4、.参演人员:公司项目管理科2人 ,施工班组20人,总计约40人!

二、演练起止时间

2018年4月28日上午九点整以主持人宣布防应演练开始启动开始,以总指挥宣布演练束。历时计划50分钟。

三、演练准备 四、

(一)召集会议确认本演方案,,明确各自责任分工。

(二)器材准备:集合点标示牌、,烟雾弹1个、哨子1个、火盆1个、盛装燃烧物所用的大铁皮桶两个,担架及急救药箱(1、各种常用小夹板;2、止血袋;3消毒用品(酒精等);

4急救物品(无菌敷料、绷带等))

1、员工按指令疏散至项目部空阔地集中列队清点人数 2、火场所在单位留20人在员工疏散完后10人模拟火场浓烟状

态下疏散,低姿撤出;10人用布毛巾、纸巾等物品湿水捂住口鼻低姿从火场撤出,再列队回归原单位。要求:让全体员工观摩疏散自救过程。

3、演练要点:

⑴员工疏散前要随手关闭本岗位设备电源; ⑵距窗户边的员工疏散前就近关闭窗户; ⑶要保证防火门的关闭;

⑷总指挥组织现场干部对疏散出来的员工分单位列队清点,确保人员全部到齐,并能查出何人被困火场等待救助。

二、灭火器材现场灭火演练:人员集合完毕,宣布灭火实战演习开始。

1、布置火场,在各部门清点人数的同时,完成准备工作。 2、先讲解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分解动作及注意事项。 3、灭火行动:当听到指挥人员下达灭火命令后开始灭火演习。 ⑴义务消防队员用干粉灭火器轮流扑灭大火。

⑵消火栓灭火:义务消防队员用室外消火栓接水带水枪将火扑灭。

要求:

⑴先作模拟动作,再作实战动作,动作正确果断。 ⑵让普通员工上来感受灭火器操作,并作讲解。 ⑶掌握风向、控制现场的烟、雾、水流。

⑷使用快到期灭火器,开启后的灭火器要反复使用使药剂耗尽以节约器材。

三、火灾事故教育及演习总结

1、火灾事故教育:由总指挥向全体员工宣讲。 ⑴本次火灾的起因,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 ⑵本次火灾的教训,违章违纪造成的后果。

⑶火灾得以控制、扑灭的原因,表扬各行动组的努力协作。 ⑷宣布组成事故调查组,进一步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处理相关责任人,进一步作好消防工作。

要求:

以上讲话均属模拟,目的使员工从演习及火灾事故中知道火灾的危害性,明白火灾事故处理程序,增加日常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中吸取教训,受到教育。

2、演习总结:由主要领导黄雄飞进对本次演习全过程、各环节、各行动组的反应速度、技能进行讲评;对救火组织协调、指挥与消防义务队的配合进行总结,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进一步提高演习水平,使平日训练、演习接近实战,提高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的实战能力。同时安排演习结束后器材、物质的保养、复原、归位等有关工作。

3、演习结束后召开会议,对照消防应急救援预案和演习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分析总结,并对预案作必要的调整修订。

四、项目部安全科负责演练记录,评价和修改完善《施工生产现场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如何逃生

(1)进入地下建筑时,应对内部设施和结构布局进行观察,掌握通道和出口,以防万一。

(2)逃生时,尽量低姿式前进,不要做深呼吸,并尽可能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以防烟雾吸入呼吸道。

(3)逃离地下建筑后,不得重返地下。

(4)万一疏散通道被阻断,应利用现有器材积极扑救,并尽量想办法延长生存时间,等待前来救援

火灾逃生策略

面对大火,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原则,才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三要”——

1、“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环境2、“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3、“要”警惕烟毒的侵害

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做到对住所的楼梯、通道、大门、紧急疏散出口等了如指掌,对有没有平台、天窗、临时避难层(间)胸中有数。 另外,要让全家人,特别是儿童,了解门锁结构,知道如何开关窗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个被螺丝固定了的纱窗会使得窗户无法成为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h4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