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改造课程学习讲义:扎根实践

更新时间:2023-10-18 03: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扎根实践:新时期中小学德育改造》讲义

县研训中心 曾祥友

《扎根实践:新时期中小学德育改造》是我们这次全县中层教育干部培训班的课程之一。中心安排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探讨中小学德育改造这门课程,我很乐意,但因能力、水平、见解有限,又感到压力大。教学中有不周甚至谬误之处,请各位学员多多指正和包涵。

由吴安春(吴安春,女,1962年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系世界课堂学习研究协会创始人之一、兼任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中华孔子学会理事、江苏省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领衔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委托项目《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的修订工作。代表著有《德性教师论》、《回归道德智慧》、《扎根实践:中小学德育改造》、《小学德育与班主任》、《从“知识本位”到“德性本位”:教师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型》、《对创造性教师的研究》、《共生理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等。专著《德性教师论》荣登2006年度普及类畅销图书排行榜,《小学德育与班主任》获2007年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优秀论文二等奖,大学任教期间连续 两级届获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张爱勤(女,无锡市南长区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无锡市教育科研带头人,无锡市政协委员,在长期的教学第一线探索、思考、践行智德合一的教

1

育思想)等主编的《扎根实践:新时期中小学德育改造》一书共25万字,分为五章,第一章从继承和发展德育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知情分离、知行分离、行信分离以及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明确等诸多问题,提出重构“以道德智慧”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价值秩序的观点。同时也总结了学科教学及其延伸活动中德育的实施经验。第二章是本书的作者扎根实践,与一线德育老师开展合作行动研究,在实验中建立起来的学会关心、舒适德育、学会共处、感恩德育、好习惯养成、魅力德育等各种实践模式。第三章是作者对中小学德育现状的调查研究;第四章是精选出来的一线德育教师自己设计的德育活动;第五章选编了十篇一线德育教师的教育案例。这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与我们的教育现实很近,通俗易懂,很方便自学。若用十几个课时把这本书研究好,也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我想结合我们所处的地域和我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实,拟从以下几个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新时期中小学德育问题。

2

讲义(一)德育真的很重要

我们都是学校的中层管理干部,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骨干力量,我们常常会听到“德育为先”、“德育立校”、“德育兴校”、“德育强校”这样一些永远都是正确的话语,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告诉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人应当是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2.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颁布的教育法规来分析,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86年颁布实施,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还有1991年颁布,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199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六条规定: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

3

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这些国家法律都对未成年人的品德培养作了法律规定。

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再次彰显了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010年7月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德育为先提升为国家教育的战略主题,纲要指出:“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这一段文字从德育内容、途径与方法以及德育队伍建设等做了内涵极其丰富的表述。

3.从中央和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条规来看,有关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部门文件法规也是很多的。早在1986

4

年,原国家教委就发布了《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教学大纲》,以后,1988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1990原国家教委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1989年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的意见》,1988年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小学德育纲要(试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中学德育大纲(试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以及《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试行)》 《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进入上世纪及时年代以来,,原国家教委于1991年正式颁布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和原国家教委于1994年正式颁布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0条,1993年原国家教委正式颁布了《小学德育纲要》,1995年原国家教委正式颁布了《中学德育大纲》,此前,国家教育部门还先后颁布和修订了《小学生守则》和 《中学生守则》。1999年中央下发了“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9年,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等等。这些条规都是在一以贯之的要求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以期取得好的德育效果。

此外,还有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决定和意见。刚刚召开的全县德育工作会又下发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意见》。《意见》对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内容、途径方法、保障措施五个方面共20个要点进行了具体要求,是我们全县今后一个时期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gt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