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规范 砌体构造措施

更新时间:2023-10-01 21:42: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式要求:第五章多层砌体房屋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5.1.1条本章适用于粘土砖、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简称粉煤灰中砌块)和混凝土中、小型砌块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多孔砖砌体承重的房屋,可按专门规定执行。

第5.1.2条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不应超过表5. 1. 2的规定;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房屋总高度,应比表

5. 1. 2的规定相应降低3m,层数应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房屋,

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

砖房的层高,不宜超过4m;砌块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3. 6m。

砌体房屋总高度(m)和层数限值 砌体类别 最小墙厚(m) 烈 7 表5. 1. 2 度 6 8 9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粘土砖 混凝土小砌块 混凝土中砌块 粉煤灰中砌块 0. 24 0.19 0. 20 0. 24 24 21 18 18 八 七 .、21 18 七 .、18 .、. 六 12 四 . 六 15 9 9 五 三 三 . 六 15 . 六 15 五 五 不宜采用 .、注: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而到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地而算起, 全地下室可从室外地而算起。

第5.1. 3条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应符合表5. 1.3的要求:

注:单而走廊房屋的总宽度小包括走廊宽度。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31

工稈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房屋最大高宽比 烈度 6 2.5 7 2.5 8 2.0 9 表5. 1. 3 1.5 最大高宽比 第5.1. 4条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二、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均匀;

二、8度和9度且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可采用50?100mm:

1. 2. 3.

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房屋有错层,目.楼板高差较大; 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四、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五、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屋面的烟囱;

六、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第5.1. 5条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不应超过表5.1.5的要求:

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 楼、屋盖类别 表5. 1. 5 粘土砖房屋 中砌块房屋 小砌块房屋 6度 7度 8度 9度 6度 7度 8度 6度 7度 8度 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木18 18 15 11 13 13 10 15 15 11 15 15 11 7 11 11 7 4 10 10 7 11 11 7 不*, 采 ?且 用 部位第5.1. 6条多层砌体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5.1. 6 的要求: 烈 度 6 7 1.0 1.0 8 1.2 1.5 9 1.5 2.0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 1.0 1.0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m)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无锚固女儿墙(非山入口处)的最大高度 1.0 1.0 1.0 0.5 1.0 1.5 0.5 表5. 1. 6

1.0 2.0 0.0 1.0 0.5 第二节计算要点 第5. 2.1条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自承重墙体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 75。

第5. 2. 2条多层砌体房屋,可只选择承载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截面抗剪验算。

第5. 2. 3条进行地震剪力分配和截面验算时,墙段的层间抗侧力等效刚度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高宽比小于1时,可只考虑剪切变形;

二、高宽比不大于4且不小于1时,应同时考虑弯曲和剪切变 形;

三、高宽比大于4时,可不考虑刚度。

注:墙段的高宽比指层高与墙长之比,对门窗洞边的小墙段指洞净高与洞侧墙宽之比。

第5. 2. 4条各类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f vE Cn/v

=(5. 2. 4)

式中fv -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J 5-88采用;

釦——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可按表5. 2. 4采用。

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砌体类别 表5. 2. 4 (To/fv 0.0 粘土砖1.0 3.0 5.0 7.0 10.0 15.0 20.0 25.0 0. 80 1. 00 1. 28 1. 50 1. 70 1. 95 2. 32 粉煤灰中砌块混凝土中砌块 混凝土小砌块 1.18 1. 54 1. 90 2. 20 2. 65 3. 40 4.15 4. 90 1. 25 1. 75 2. 25 2. 60 3.10 3. 95 4. 80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34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注we为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砌体截面平均压应力。

第5. 2. 5条粘土砖、粉煤灰中砌块和混凝土中砌块墙体的截面抗震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F RE

(5.2.5)

式中 V——墙体剪力设计值;

A——墙体横截面面积;

RB—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按本规范表4. 4. 2采用。第5. 2. 6条横向配筋粘土砖墙的

(5.2.6)

截面抗震承载力,应按下试验算:

V^^^(f??A+0. 15f;,As)

RE 式中4—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As—层间竖向截面中钢筋总截面面积。

RE 第5. 2. 7条混凝土小砌块墙体的截面抗震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V<—C(f^A + (0. 03fcAc+0. 05f,As)〔。〕 式中f。——芯柱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5. 2. 7)

A。——芯柱截面总面积;

As—芯柱钢筋截面总面积;

U——芯柱影响系数,可按表5. 2. 7采用。

芯柱影响系数 填孔率 ^0/C0.15 0 表5. 2. 7 0.15

第5. 3.1条多层粘土砖房,应按下列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

一、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5. 3.1的要求:

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 房屋层数6度 表5. S. 1 设置的部位 7度 8度 9度 四、三、-、五 四 二 外墙四角,7J度时,楼、电梯间四角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五、六 四 错层部位横墙与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父接处,山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内纵墙父接处, 较大洞口两侧,7?9度时,楼、电梯间四角 七 大房间内外墙父五、六 二、四 内墙(轴线)与外墙父接处,内墙局部较小接处 墙垛处, 7?9度时,楼、电梯间四角, 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父接处 二、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砖房,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表5. 3. 1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

三、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第一款或第二款的要求设置构造柱。

第5. 3. 2条多层粘土砖房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 X 180mm,纵向钢筋宜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采用4 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

上下端宜适当加密; 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 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n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二、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 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lm;

三、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的楼层增设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它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四、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第5. 3. 3条7度时层高超过3. 6m或长度大于7. 2m的大房间,及

8度和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当未设构造柱时,应沿墙高每

隔500mm配置2 6拉结钢筋,并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lm。

第5. 3. 4条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 配置2 1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并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500mm,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 lm的后砌非承重砌体隔墙的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

第5. 3. 5条多样粘土砖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应符合下列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要求:

砖房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 表5. 3. 5

一、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楼、屋盖的砖房,横墙承重时应按表5. 3. 5的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

二、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可靠连接的房屋可不另设圈梁,但楼板应与相应构造柱用钢筋可靠连接;

三、6?8度砖拱楼、屋盖房屋,各层所有墙体均应设置圈 梁。

墙类 烈度 6. 7 外墙及内屋盖处及隔层楼盖处 纵墙 内 横 墙 8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9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司上;各层所有横墙 同上;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同上;屋盖处沿所有横墙,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15m;构造柱对应部位 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 第5.3. G条多层粘土砖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

二、圈梁在本节第5. 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

二、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符合表5. 3. 6 的要求;按本规范第2. 1.4条第三款要求增设的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180mm,配筋不应少于4 12,砖拱楼、屋盖房屋的圈梁应按计算确定,

3. 5条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

但配筋不应少于4 10。

圈梁筋要求 配筋 烈 表5. 3. 6 度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U

6、7 最小纵筋8 4 80 200 9 4 8 250 4 12 150最大箍筋间距(mm) 第5.3.7条多层粘土砖房的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宜小于120mm;

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toim,伸进内墙的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长度不宜小于100mm,且不应小于80mm,在

梁上不应小于80mm;

三、当板的跨度大于4. 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四、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第5. 3. 8条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柱截面,各层独立砖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连接。

第5. 3. 3条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及屋架可靠连接,房屋出入口处的檐口瓦应与屋面构件锚固;8度和9度时,顶层内纵墙顶宜增砌支撑端山墙的踏步式墙垛。

第5. 3.10条预制阳台应与圈梁和楼板的现浇板带可靠连 接。

第5. 3.11条门窗洞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支承长度,6?8度时不应小于240mm,9度时不应小于360mm。

第5. 3.12条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每隔500mm设

2 1通长钢筋,9度时其它各层楼梯间可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

60mm厚的配筋砂浆带,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钢筋不宜少于2 10;

二、8度和9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砖房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 表5. 3. 5 三、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

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四、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 1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lm。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U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ft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