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常规(试行稿)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2 20: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宁波市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常规
(试行稿)
(2009年起试行)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这两门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性的特点。其基本理念分别是:
《品德与生活》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生活之外。 3.要诊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要努力体现以上的课程特点和基本理念。为了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课程理念、实施要求及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有关课堂教学建议,提出以下实施细则。
《品德与社会》基本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教育的基础性与有效性是本课程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4.要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的追求。 一、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是教师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
教学准备要求做到以下6条: 第1条 第2条 第3条 第4条
学习课标。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教材编写意图和编写思路,把握教材的内在结构,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钻研教材。通读《品德与生活(社会)》全套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研读本册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与目标。
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认知基础、能力水平、行为习惯等,以便保护童心,有效地开展教学。
制定计划。根据本册教材要求、学生特点和需求,确定学期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整体设计、规划与教学相关的搜集、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与学校活动、少先队活动协调后,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5条
开始备课。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结合。根据课程设计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特点,分析各册教材中相关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目标。然后进行课时备课,明确每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等,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倡集体备课(每单元至少一次)与提前备课(提前一周)。
第6条
编写教案。教案是针对课的具体设计。课时教案设计不论详简,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课题;(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方法和媒体设计方案;(5)板书设计;(6)课后延伸活动设计方案等。
二、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过程是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而教学目标的达成则是课程设置的意义所在。教学实施过程
也在考量一个教师的水平、能力与责任心。
教学实施要求做到以下9条: 第7条 第8条 第9条
落实课前准备。根据教学需要布置、参与和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课前准备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实现教学目标。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解决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的三维目标。
科学利用教材。合理使用教材的“提示内容”、“实践园”、“辨析角”、“故事屋”以及“体验园”等栏目内容。充分发挥好它们的教育教学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
第10条 开发课程资源。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从各
种渠道努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第11条 创设教学情境。努力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结合情境设计具体、明确的活动情境与问题。活
动情境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思考、探究和体验。情境的创设与媒体的利用要适度、有效。
第12条 优化活动环节。可以选择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如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
色扮演、游戏、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教学活动形式、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能力水平和学习主题要求;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提高。
第13条 营造互动氛围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要营造民
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有效利用生成资源,合理调整教学预设。板书设计应层次分明、书写工整,突出要点。
第14条 合理布置作业 根据学习主题的需要布置行为练习、资料搜集和阅读调查访问等课外延伸活动。
课外延伸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注意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实践性活动需要考虑可操作性与安全性。
三、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学习评价要求做到以下4条:
第15条 发展性评价。要从学生的原在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第16条 全面性评价。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也
要
第17条 即时性评价。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及时进行学习反馈。
第18条 多元化评价。评价主体要多元,可以有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和社会
参与评价等。评价方法多样,有老师观察记录、学习活动记录、学生访谈、作品评析、书面测试等方法。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断创新与完善。
四、教师发展
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高质量的教育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价值实现之必然。教师发展要关注2点:
第19条 教师要不断学习。教师应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与教学素材的积累。《品德与生活(社会)》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涉及的知识涵盖了科学、历史、地理、心理、社会经济等广泛领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关注时事新闻,运用社会信息开展教学。
第20条 教师要教研结合。教师要及时书写教学反思,便于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要善于发现教学
中出现的真实问题,并在实践中研究,以教促研,以研助教。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自身发展。
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参考格式
编写教案的基本方法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述等方法。
格式一:文字表达法。是指教师编定教案时主要用文字形式将备课的结果表达出来。 课题:《XXXXX》
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课 时:所用的课时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难点是本课学习时,学生容易产生的困难和认知障碍。
教学准备:所使用的辅助教学用具、媒体等。 教学过程:教学的环节、步骤、时间分配等。 板书设计:呈现完整的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作业以及作业要求。
教学反思:对本课教学效果的分析和反思。
格式二:表格表述式
表格表述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按照课时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一张“教案一览表”。它具有言简意赅,一目了然的特点,有利于教师熟记教学内容,避免产生教学失误。
表格表述法的设计要简明扼要,力戒拖泥带水;要纵横联系,避免顾此失彼。
课 题:《XXXXX》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具 教学思路 类型 课时 设计者 XXX 教学范例1:
《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过程步骤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预设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 执教教
师:宁波余姚
市马渚镇中心小学 毛
金莲 指导教师:宁波余姚
市教育局教研室 计亚萍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年级第四单元“你·我·他”中的最后一课《我们都
是集体的一员》。这一单元由“我就是我”、“你真棒”、“如果我是他”、“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这四课组成。前三课着眼于你、我、他组成的人际关系,而本课则着眼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教材运用比喻的手法,让学生体会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诗园”中的“星星”,进一步帮助学生领悟集体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通过具体而真实的集体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集体生活中要遵循的规则:集体的事商量着办,集体决定的事照着做,参加集体活动要互相配合。从而有利于学生融入集体
生活,愿意为集体做事,并在集体中生活得快乐。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只有一年多的集体生活经历,对班级体这个概念还比较模糊,加上独生子女的自我意
识及个人好胜心比较强,在集体活动中能相互商量着、配合着行事,还显得不够成熟,需要老师引领学生。通过对集体活动的回顾、体验、感悟,初步明白个人与集体的相互依存关系,并懂得在集体生活中的相处规则,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初步体会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的关系。
2.学习集体生活的相处原则:有事商量着办,配合着做,按集体的决定行事。 3.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愿意为集体做事。
【教学重难点】
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能积极主动为集体做事。
学习集体生活的相处原则:有事商量着办,配合着做,按集体的决定行事。
【活动准备】
教师:1.收集班级集体活动相关资料; 2.准备制作奥运五环的材料。
【活动预设】 教学流程 一、质疑导入 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出示:班级总人数=1 2.质疑:算式的含义 1.出示星空、树林、大海、沙漠四幅画,讨论画所揭示的意义。 2.呈现班集体照片,讲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引导学生为上述画配诗 1.回顾在班级中参加过的集体活动及取得过的荣誉(重点谈一例) 2.随机引导 1.出示动画片《天鹅、鱼儿和螃蟹》和小片段《沉甸甸的金牌》(题目)供学生选择; 2.随机引导、点拨 学生活动 学生发散性思考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1.说说星星与星空、小树与森林等画面的关系; 2.交流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 3.配诗,朗诵小诗 设计意图 以明显的错误算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图片引领 感悟集体 引领学生比较讨论,初步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三、回顾生活 同享快乐 学生讲述在班级中参加过的集体活动及取得过激活学生的生活经的荣誉:如运动会、六历,进一步感悟个人一节、跳绳、做环保袋、与集体关系。 文明示范集体等事例 1.学生自主选择 2.商量——表决 3.根据学生的决定观看动画片或小片段(每看完一个交流讨论明理) 引导学生明白集体生活的相处原则:集体的事要商量着办、配合着做,集体决定的事要照着做; 四、观看短片 学会相处 五、活动体验 集体有我 1.布置做奥运五环 2.总结提升 1.分组;每人发挥作用,通过活动让学生真切做成一个彩色圆环 地认识到“我是集体2.把各组的环组合成奥一员”的道理 运五环,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
商量着办 配合着做 要照着做
【教学反思】 追寻教学的精彩
——参加省品德学科“新生代”评比有感
余姚市马渚镇中心小学 毛金莲
刚刚结束了省农村教师优质课比赛,感受了参赛教师的各具千秋的精彩课堂,也顺利地把自己的教学完整的呈现了出来。从农村学校走上省教学风采展示的舞台,我的心情是紧张、激动、不安。感谢省市教研室及我的领导、师长、同行对我的关心帮助与支持,获得的一等奖里有他们的功劳和奉献。
笼罩在心里的紧张慢慢缓解。然而静下来之后,不得不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细细地思考与反省。追寻教学的精彩该从哪里起步呢?
一、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定位,有效落实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灵魂,是判断课教学设计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我这次执教的是二上年级最后一课《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让学生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但是我们讲集体,讲集体的活动,很容易就会把目标偏到集体的力量大,讲集体成员之间的互相配合,很容易又就把目标偏到竞争与合作。这三方面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所以要把握这个度,非常的困难。
因此,我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道自己都是集体的一员,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感受集体生活的美好。
2.感受集体生活的处事原则,知道集体的事商量着办,集体决定的事照着做,参加集体活动要互相配合。
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我把原来的教案反复的修改,删去了那些为形式而活动的过程,把原来设计的乘火车的形式去掉,剩下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素材,把教学设计分为三个版块。分别是出示个人与集体的图片,让学生感悟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回顾自己的学校生活,分享集体中的快乐;巧妙运用两个短片,让学生感悟集体中的处事原则,学会相处,设计了一个合做奥运五环的活动,让学生用本堂课学到的知识,把理论运用与实践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方式串联起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二、从重“教”转向重“学”
一堂课,你需要教给学生的的道理和知识是否能够在你的恰当的引领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扶放有度,自主学习,这是最最理想的教学方式,因为这样的教育是无声的,不露痕迹的。本节课要让学生了解集体中的处事原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师:老师这儿有两个短片,分别是动画片《天鹅,,鱼儿和螃蟹》、小短片《沉甸甸的金牌》你喜欢先看哪一个呢? 生(??)
师:你有你的意见,他有他的想法,大家意见不统一,那该怎么办呢?,你们赶快商量一下,帮我想个
办法吧!
(板书:商量)
生(??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师:好,那我们就来表决一下(数人数,随机选一个) 师:看结果有了,那咱们集体决定的意见你同意吗?
这就是我们集体生活中的一个原则,叫少数服从多数,集体决定的事,我们要服从,要照着做。 (板书:服从)
这样一个过程就把如何在集体中相处,怎样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问题中自己来解决,少了许多枯燥的说教,也容易让学生接受。
而“奥运环”的制作,让每一个学生动手的基础上,也使他们感悟自己对于集体的意义,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自豪。
三、灵活的应变,做一个智慧的老师
每一堂课,虽然教学过程一样,但是不同的学生,课堂表现是千姿百态的。一堂好课,除了有准确的教学目标,恰当的教学方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是否能根据学生的发言或总结或提升,是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再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还远远不够,缺少随机应变的能力,缺少收放自如的激情,缺少给学生的发言锦上添花的智慧。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日子里,所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教学范例2: 《一次运动会》
执教老师: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 陈亚萍 指导老师: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 屠亚萍
【教材简析】
《一次运动会》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教材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运动会的准备”和“运动场上显本领”。本课从运动会的准备入手,在帮助学生了解运动会和参与运动会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能成为运动员和志愿者积极参与运动会是非常光荣的,并引导学生学会为班级争光的方法,学会合作。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参加体验了一年级时召开的校运会,对运动会已经有了一些直观和感性的认识。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班集体的建设也已经日趋成熟。对于为班级争光的集体荣誉感,有了较大的增强。对于运动会的热情参加是不需要老师做太多的激励和鼓动,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一次如运动会这样的大型学校活动的参加,在合作和方法上,还不是非常的成熟,需要老师的指引。需要老师通过对运动会的组织,进一步教会学生相互的合作,深一层的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感受自己的利益应该服从集体的利益。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运动会的基本程序,了解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2.能在教师指导下为班级献出一份力,积极报名参加校运会。 3.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运动会,关心同伴,爱护班级荣誉。
【教学重难点】
了解运动会;引导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运动会,关心同伴,爱护班级荣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奥运会
1.从2008年8月8日引出北京奥运会。 2.观看录像:北京奥运会的精彩瞬间。
3.奥运知识问答:考考你,奥运知识知多少。
(设计说明:从孩子们暑假里关注的北京奥运会引入,可以迅速激发学生对运动会的认识和体验。) 二、说说各种运动会
大概了解“残奥会”和各级别的运动会“校运会-区运会-市运会-省运会-全国运动会(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运动会及教师的讲解,让他们认识到各种类型的运动会,并大概了解根据规模的大小和参加的范围可以有多种运动会。) 三、了解运动会的过程
1.学生说说在上次的校运会上,都做了什么。
2.通过讨论和交流,总结出运动会的一般过程并板贴。 开始前:了解项目 报名 训练 组建拉拉队 进行时:参赛 加油 照顾运动员 结束后:发奖 总结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讨论和归纳,了解到参加一次校运会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四、争当运动员
1.明确报名规则,听体育老师讲解运动员报名规则。 2.生自主报名,教师问几个同学,了解报名情况。
3.报名汇总,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说出可以通过比赛选拔来挑出运动员。 4.唱歌《我们一起来锻炼》
(设计说明:通过“听体育裘老师讲规则”、“填写报名表”、“报名汇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能成
为运动员是光荣的,大家都应该积极地参加锻炼,争取成为运动员。) 五、争做志愿者
1.看情景剧《我不是运动员》,体会不能成为运动员的苦恼。 2.展示北京奥运会上志愿者的风采。 3.“我想对小红说??”
(设计说明:情景剧《我不是运动员》让学生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运动员,“志愿者的风采”展示让学生认识到在运动会当不成运动员的同学,仍然可以为校运会和班级出力,大家可以争当乐于奉献的志愿者。)
六、校运会有我一份
1.让学生说说:如果我是运动员,我会 。 如果我是志愿者,我会 。 2. 快板《我和校运会》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交流和师生一起说快板,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校运会是大家的盛会,人人都该为校运会的召开出力,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品德课倡导教学要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捕捉学生感兴趣的教育资源,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这堂课,我将学生在暑期中关注的“奥运会”资源引入课堂。在教学中,首先以一段精彩的奥运瞬间集锦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回顾奥运会的盛况,感受运动盛会的气氛。在“争当运动员”的环节之后,我安排了奥运会上的志愿者风采展示,这样,自然而又有效地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不能成为运动员,也可以像奥运会上的志愿者一样为运动员和运动会服务,达成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运动会的教学目标。
学生品德的培养遵循的是一种生活的逻辑,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领者,要通过创设情境和活动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和领悟。在这次教学中,我以一次运动会为背景,创设了让学生自主报名参加运动会的情境。在学生填写报名表、汇总报名表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是品德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从学生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如改编的歌曲《我们一起来锻炼》,这既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课间操,又蕴含着与本课相关的道理,即通过积极地锻炼是可以提高竞技水平的。在本课的最后环节,通过师生一起说快板,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校运会是大家的盛会,人人都该为校运会出力,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通过此次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品德》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做一个有心人,有意识地去积累各类教学资源。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从学生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
教学范例3:
《劳动最光荣》(浙教版六年级上册)
执教老师:宁海第二实验小学 冯静亚 指导老师:宁海县教育局教研室 胡志鹏
课题 劳动最光荣(第一课时) 课型 活动课 1.关于教材:《劳动最光荣》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育主题,由《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劳动需要知识》和《劳动成果要珍惜》三个部分组成,单元主题是劳动教育。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在小学品德课中多次涉及劳动教育,一上《让我自己来吧》,一下《今天我当家》,二下《我们生活的地方(社区)》,三上《生活中的你我他》,三下有《可爱的社区人》,三下《了不起家乡人》等课,都渗透了劳动光荣、劳动者受尊重的情感教育。但是,上述课文并没有专门指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没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意识。本单元是小学品德课最后一次进行劳动主题教育,必须补上这个内容。 2.关于学生:当前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生活,劳动意识弱,劳动习惯差。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好逸恶劳思想的影响,轻视劳动,尤其是轻视体力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3.设计意图:要上好本单元,首先必须进行正确的劳动意识教育,树立“爱劳动”的思想意识,因此,我重组教材,抓住《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的关键词“劳动、创造”,结合本单元的序言部分,作为整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良好行为品德教育,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感受到劳动着是幸福的,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教材分析 课时目标: 教学目标 认知:知道劳动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明白劳动是幸福的,懒惰是可耻的。 情感: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憎恶懒惰的思想感情。 行为: 能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 重点:理解劳动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养成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难点: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1、课前做热爱劳动的调查。 教具准备 2、搜集身边靠劳动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事例。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教学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寓言导入课题 1.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你觉得怎样才是幸福的? 你觉得他们谁是幸福的?为什么? (小结:像蚂蚁那样通过自己劳动过上幸福生活,因此劳动是幸福的。) 3、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走近劳动的历史 1.从蚂蚁和屎壳郎的故事中,我们初步懂得劳动是幸福的,对我们人类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课件呈现:早期人类活动图) 2.他们是战胜各种困难的? 3.假如没有我们祖先的劳动,今天,我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小结:是劳动使人类学会了工具,战胜了各种困难,使人类成为地球上最能干的动物。) 4、(课件呈现:长城、金字塔、宇宙飞船等)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面对这些世界奇迹,你有什么话想说? (小结:是劳动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一、初识劳动的作用 1.交流:怎样才是幸福的。 壳郎的境遇为什么不同? 3.齐读课题。 二、认识劳动的意义 1.观察:早期人类活动图;猜想:他是谁,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 2.想象:古代人类劳动情景 我们还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时代。 4.欣赏:长城、金字塔等; 体会:人类因为劳动从原始走向现代,从野蛮走向文明。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创造了人类自己。 用“幸福”展开话题并贯穿始终,紧扣学生追求幸福的心理特点。 用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导出深刻又普遍的道理:劳动是幸福的。 丰富、真实的历史画面,让学生知道在我们的发展史中劳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使猿人成为能直立行走的人。 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用历史事实来证明劳动的价值,每个历史遗产都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劳动人民创造的。 从自已经验出发,真切感受到幸福来自于劳动:不仅是父母的劳动,还包括全社会所有人的劳动。每一个劳动者既为自己创造财富,也2.(课件呈现:蚂蚁和屎壳郎的故事)2.讨论:在严寒的冬天里,蚂蚁和屎3.体会:没有祖先的辛苦劳动,今天,通过课件展示 质财富和精神遗产。) 三、走进劳动的生活 1.今天物质十分丰富,生活所需应有 尽有,我们还要辛勤劳动吗? 医生、农民、建筑工人、人力车夫等不同各类的劳动图片)你看到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辛勤地劳动? 3.从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和我们的幸福生活,你明白了什么? (小结:只有劳动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些人却不这样认为。) 三、感受劳动的幸福 劳动的看法。 2.读懂图意,讨论科学家、医生、农民、工人、人力车夫等各人辛勤劳动的各种原因,理解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须选择。 3.讨论并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过上幸福生活。 2.(课件呈现:袁隆平、比尔〃盖茨、1.交流:从各自的经验、立场谈谈对
四、认识啃老族 1.(课件呈现谜语:一直无业,二老啃四、了解懒惰的危害 动有趣,“啃老族”的形象跃然而出。 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义、有兴趣的社会题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从小学习做一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1.猜谜语。说说谜底是怎么猜出来的。 谜语导入,生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 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 坐不动,十分无用。)猜猜看,谜语指的是谁? 2.(课件呈现:①“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怕苦怕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这是一群怎样的人,你愿意像他们那样生活吗? 3.(课件呈现:研究表明,那些童年时劳动得分最高的人,成年后发展的可能性比得分低的人要高出10倍,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大4倍,失业的可能性小15倍;童年时很少劳动的人,精神不健全的可能性大10倍,犯罪的可能性也较高。)看了这些资料,你又有什么话想说? 五、反思课题,深化主题 1.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课题,你觉得除了“劳动最光荣”,还可以怎么说? 2.阅读,分正反方辩论。 通过辩论明白:长大了还要依赖父母生存是可耻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否则,他们的结局会像前面的屎壳郎那样沦为乞 3、交流,体会:劳动不仅是生活的前提,更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 五、修改课题,欣赏格言警句。 1.拓展主题。 2.探讨各种说法的意义。 3.交流并欣赏格言警句。 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②在城市里,丐,成为社会的寄生虫,被社会唾弃。 有对儿童有意﹪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 运用科学资料说明劳动对于儿童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化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2.你更喜欢哪一种说法?为什么?3、 有利于强化学4.填空:看见地上有垃圾我们会( ),生的劳动意你还知道哪些劳动的格言警句? (小结:劳动关系到我们的幸福生活,因为我们弯腰捡起垃圾,既锻炼了自识。 我们不只是为了光荣而劳动。) 4.从今天开始,你会怎么做? 己又给大家带来了整洁的环境,这样的劳动很幸福;轮到自己值日了,我 质疑课题,深;在家里,化主题,同时(小结:劳动是伟大的,劳动是幸福的,们会( )因为( ),因为( )。 劳动也是美丽的,是劳动让我们感受生我们会( )培养学生不盲活的充实,是劳动让我们体味人生的乐 从、敢怀疑的趣。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一世。爱上劳动,从自己能做的点滴小事做起,我们就是幸福的人。) 批判精神,做个做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孩子。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培养爱劳动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本课教学的目的与归
六、课外作业 1、课外调查:父母或其他人的劳动情况(方法要求参照教材) 2、根据表格要求坚持劳动(一周、一月甚至一学期) 在家 在校 在社区 洗碗( )次 捡垃圾( )次 擦栏杆( )次 扫地( )次 扫地( )次 扫地( )次 洗衣服( )次 倒垃圾( )次 倒垃圾( )次 整理房间( )次 拖地( )次 拖地( )次 劳动体会: 七、板书设计: 劳动 最 光荣 人类本身 伟大 劳动者 创造{巨大财富 幸福 美好生活 ?? 啃老族 啃光父母 可耻 毁灭自己 可悲 【教学反思】 1.整体把握教材,调整教学目标。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在小学品德课中多次涉及劳动教育,一上《让我自己来吧》,一下《今天我当家》,二下《我们生活的地方(社区)》,三上《生活中的你我他》,三下有《可爱的社区人》,三下《了不起家乡人》等课,都渗透了劳动光荣、劳动者受尊重的情感教育。但是,上述课文并没有专门指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没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意识。要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首先必须进行正确的劳动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爱劳动”的思想意识,因此,我重组教材,抓住《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的关键词“劳动、创造”,结合本单元的序言部分,作为整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良好行为品德教育,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感受到劳动着是幸福的,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2.针对学生实际,调整教学材料。品德与社会的最大特点是生活性,而在这个环节中出现的“啃老族”说明了教师必须要走入孩子的生活中,要善于根据实际生活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家庭状况来调整补充教材内容,给孩子一个最实际、最直接的指导,也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力求达到的来源生活、用于生活,贴近生活。
3.要随时抓住生成性进行深究,从更高的层次认识劳动的价值。这节课没能引导学生展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辛勤劳动”的讨论,留有遗憾。
六、课外作业 1、课外调查:父母或其他人的劳动情况(方法要求参照教材) 2、根据表格要求坚持劳动(一周、一月甚至一学期) 在家 在校 在社区 洗碗( )次 捡垃圾( )次 擦栏杆( )次 扫地( )次 扫地( )次 扫地( )次 洗衣服( )次 倒垃圾( )次 倒垃圾( )次 整理房间( )次 拖地( )次 拖地( )次 劳动体会: 七、板书设计: 劳动 最 光荣 人类本身 伟大 劳动者 创造{巨大财富 幸福 美好生活 ?? 啃老族 啃光父母 可耻 毁灭自己 可悲 【教学反思】 1.整体把握教材,调整教学目标。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在小学品德课中多次涉及劳动教育,一上《让我自己来吧》,一下《今天我当家》,二下《我们生活的地方(社区)》,三上《生活中的你我他》,三下有《可爱的社区人》,三下《了不起家乡人》等课,都渗透了劳动光荣、劳动者受尊重的情感教育。但是,上述课文并没有专门指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没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意识。要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首先必须进行正确的劳动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爱劳动”的思想意识,因此,我重组教材,抓住《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的关键词“劳动、创造”,结合本单元的序言部分,作为整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良好行为品德教育,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感受到劳动着是幸福的,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2.针对学生实际,调整教学材料。品德与社会的最大特点是生活性,而在这个环节中出现的“啃老族”说明了教师必须要走入孩子的生活中,要善于根据实际生活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家庭状况来调整补充教材内容,给孩子一个最实际、最直接的指导,也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力求达到的来源生活、用于生活,贴近生活。
3.要随时抓住生成性进行深究,从更高的层次认识劳动的价值。这节课没能引导学生展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辛勤劳动”的讨论,留有遗憾。
正在阅读:
宁波市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常规(试行稿) - 图文01-12
7_6_状态反馈中的稳态误差分析09-01
剑桥雅思4阅读解析-Test4 - 图文04-27
100测评网中考数学:方案设计型专题复习(苏科版九年级)10-19
小学一年级必读书目06-18
安全规章制度考试06-16
失望作文600字07-06
2008.1.14收到:(薛吉冈改报批稿)铁路后张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03-25
年度费用预算表(模板)08-30
随机过程 方兆本1.3 收敛性09-02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品德
- 宁波市
- 试行
- 常规
- 图文
- 小学
- 教学
- 社会
- 生活
- 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同步练习2带答案
- 计算机FLASH练习题(学生用)
- 2014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奖名单
- 为了荣誉
- 管理学原理试题库
- 分析化学题库
- 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秒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 图文
- 山东省泰安市2014-2015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四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 中山大学细胞生物学期中期末考试试题3答案
- 上海中学高三英语周练一
-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2017年8月
- 2017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初中音乐科目)含试题及答案解析
- 《老王》公开课教案
- 煤矿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办法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units7-12作文(有参考解析)
- 五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 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类)
- 2017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汇总
- 保洁主管上半年工作总结
- 2016年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