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例题解析

更新时间:2023-08-24 12: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例题解析

【例1】(1)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也存在着微弱的电离:2NH3

-

NH4+NH2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液氨中含有NH3、NH4+、NH2-等微粒

B.一定温度下液氨中C(NH4+)·C(NH2-)是一个常数 C.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 = C(NH4+) = C(NH2-) D.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C(NH4+) = C(NH2-) (2)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在液氨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放出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NH2溶于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类似于“H++OH—=H2O”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此题要求掌握水自偶的实质(水分子电离产生的H与H2O结合形成H3O)以及水的电离平衡,并能迁移应用于对于NH3电离的认识:NH3分子电离产生H+和NH2—,H+与NH3结合生成NH4+,液氨电离产生等量的NH2—与NH4+,一定温度下离子浓度乘积为一常数;NH4+类似于H+,NH2—类似于OH—。具备上述知识后,就可顺利完成解题。

答案:(1)C(2)①2Na+2NH3=H2↑+2NaNH2②NaNH2+H2O=NaOH+NH3↑或NH2—+H2O=OH—+NH3↑③NH2—+NH4+ =2NH3↑或NH4Cl+NaNH2=2NH3↑+NaCl

【例2】某温度下纯水中C(H+) = 2×10-7 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 ___________。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 = 5×10-6 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 ___________。

解析:由水电离产生的H+与OH-量始终相等,知纯水中C(H+) = C(OH-)。根据纯水中C(H+) 与C(OH-)可求出此温度下水的Kw的值,由Kw的性质(只与温度有关,与离子浓度无关),若温度不变,稀盐酸中Kw仍为此值,利用此值可求出盐酸中的C(OH-)。

答案:纯水中 C(OH-) = C(H+) = 2×10-7 mol/L Kw = C(H+)·C(OH-) = 2×10-7×2×10-7 = 4×10-14 稀盐酸中 C(OH-) = Kw / C(H+) = (4×10-14) / (5×10-6) = 8×10-9 mol/L

【例3】 :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10-12mol/L,则该溶液中的溶质不可能是( )

A、HCl B、NaOH C、NH4Cl D、H2SO4

解析:由水电离反应式知:此溶液水电离产生的C(H+)=C(OH—) =10-12mol/L,若溶液中的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则此溶液显碱性,是因溶有碱类物质所致,若溶液中的H+不仅为水电离所产生,则此溶液显酸性,为酸性物质电离所致。NH4Cl

+

不可能电离产生H。解答:C

【例4】能促进水的电离,并使溶液中C(H+)>C(OH—)的操作是 ( ) (1)将水加热煮沸 (2)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3)向水中通CO2 (4)向水中通NH3 (5)向水中加入明矾晶体 (6)向水中加入NaHCO3固体 (7)向水中加NaHSO4固体

A、(1)(3)(6)(7) B、(1)(3)(6) C、(5)(7) D、(5)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请按如下思路完成本题的解:本题涉及到哪些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各自对水的电离平衡如何

+

影响?结果任何(C(H+)与C(OH—)相对大小)?归纳酸、碱、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解答: D

【例5】、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 A.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跟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所形成的溶液

B.[H+]=1×10-7mol·L-1的溶液 C.pH=14-pOH 的溶液

D.pH=pOH 的溶液

解析:此题要求将教材中定义pH方法迁移应用于表示pOH以及pH与pOH的关系,根据pH 的定义方法,可定义pOH= ―lgC(OH―),将室温下水的离子积的表达式C(H+)×C(OH—)=10―14两边取负对数,―lgC(H+)―lgC(OH―)= ―lg10―14,整理得pH+pOH=14。应用所得关系式分析可得D答案。

点评:pOH= ―lgC(OH―)、pH+pOH=14两个关系式及其应用均不在教学大纲和考纲范围内,我们不一定要掌握,但将教材中的知识、方法加以迁移应用,进行探究发现是教学大纲和考纲提出的能力要求。此题作为全国高考化学测试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大家认真去领悟,在随后的2001年上海高考题以及2002年全国理科综合高考题中又出现了类似的题目。

[练习]1、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 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

cH

AG=lg,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OH

A、中性溶液的AG=0 B、酸性溶液的AG<0 C、常温下0.l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

D、常温下0.lmol/L盐酸溶液的AG=12( 2001年上海) 2、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 arede),AG的定义为AG=lg([H+]/[OH-])。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 B、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 C、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

D、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

【例6】室温下将n体积pH=10和m体积pH=13两种NaOH溶液混合得pH=12的NaOH溶液,则n:m=——————————————

解析:此题是关于两种不反应的溶液混合后溶液pH值的计算,根据混合前后溶质(NaOH)量守恒,列式求解

解答:pH=10 C(H+)=10-10mol/L C(OH—) =10-4mol/L pH=13 C(H+)=10-13mol/L C(OH—) =10-1mol/L pH=12 C(H+)=10-12mol/L C(OH—) =10-2mol/L 10-4·n + 10-1·m = (n+m) ×10-2 n :m = 100 :11

规律:有关混合溶液的pH计算,题设条件可千变万化,正向、逆向思维,数字与字母交替出现,但基本题型只有两种:(1)混合后不反应,(2)混合后反应。对于溶液的稀释,可将水作为浓度为0的溶液,仍属混合后不反应一类,这一类混合溶液的pH应介于两种溶液的pH之间,因而酸、碱溶液无论加多少水稀

释,其最终pH均不可能等于纯水的pH(即常温不可能为7)。混合溶液pH的计算方法也很简单,即设法求出混合溶液的C(H+),若是溶液显碱性,则必须先求出溶液的C(OH—),然后再换算为C(H+)或按OH—量守恒列式求解。

【例7】25ºC,若10体积的某强碱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酸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碱的pH与强酸的pH之间该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本题为酸、碱混合后完全中和,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可知,酸中n(H+)与碱

中n(OH-)相等,故有C(H+)酸V酸 == C(OH-)碱V碱,由此关系列式可求得结果。

+-a--14 -b-

解答:设酸的pH为a,C(H)酸=10,碱的pH为b,C(OH)碱=10/ 10=10(14 - b)+-,因为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所以C(H)酸V酸 == C(OH)碱V碱

10-a ×V = 10 - (14 - b) ×10V = 10 - (13 - b) ×V

-a- (13 - b)10 = 10

两边取负对数:-lg10-a = -lg10 - (13 - b),a=13-b a+b=13 即酸的pH与碱的pH之和为13 点评:上面解法尽管可顺利地得出本题的解,但题中的酸碱体积比可以任意变换,则每一变换都得重新求解,这就启发我们能否找出酸、碱pH与两者体积比之间的关系呢?同时若混合后不显中性其关系又会怎样呢?将上面的解改为:

C(H+)酸V酸 == C(OH-)碱V碱 10-a ×V酸 = 10 - (14 - b) ×V碱 10-a·10-b=10-14·(V碱 / V酸)

两边取负对数得:a+b=14―lg(V碱 / V酸)

若混合后溶液显酸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混合后溶液显碱性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fn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