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转变理论综述

更新时间:2023-10-18 18: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口转变理论综述

姓名:周理 专业班级:社会工作三年级

学号:201000640182

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发展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经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它描述的是人口再生产类型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过渡的趋势,反映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与人口再生产的的内在联系。

人口转变理论最初是对欧洲人口再生产动态特征的总结性描述,由W·W汤姆逊最先提出,后经A·兰德里、F·诺特斯坦等发展完善,形成了目前在宏观人口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人口转变理论”。

一、西方的人口转变理论

(一)死亡转变理论

1.死亡率的下降直接导致了人口的增长。英国社会学家古登斯认为,直到20世纪早期,人类才获得了足够的统计资料来精确地描述威胁人类生命死亡的种种因素的变化。当今社会,原始意义上的高死亡率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过去,人口再生产步入能够控制高死亡率的阶段.

2.死亡率下降与流行病转变理论。1971年,欧姆兰提出了流行病转变理论,他认为,人类疾病类型的变化直接作用于死亡率的下降。

3.死亡率下降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了人民生活水平和医学手段和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了死亡率的下降,这是死亡率下降的首要原因;而社会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生活水平和医学进步能够相对平等地达到每个人,是死亡率能够得以持续地下降。 (二)生育率转变理论

1.1963年,戴维斯提出了“人口变迁与反向理论”,他认为,婴儿和儿童的死亡率的降低提高了孩子的存活率,人们通过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变化感受人口压力从而做出一种人口型的反响导致生育率下降。

2.生育率下降的原因:(1)子女价值理论,该理论从原因层面解释了死亡率下降的层面上生育率的下降,诺特斯坦认为,死亡率的下降最终改变了人们对子女价值的看法,由此减少了生育率。(2)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理论,生育率的下降是一个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过程。 (三)迁移转变理论

对人口迁移、流动作开创性研究的是英国统计学家E.G.列文斯坦(E.G.Ravenstain)。他在1889年出版了《人口迁移规律》书中首先提出了人口领域中关于人口流动的这一类关键性问题,概括总结了有关迁移距离、迁移流向、迁移者的某些特征规律迄今对于许多国家依然有效。到了二十世纪50年代之后,理论界对人口迁移流动的研究十分活跃,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分支如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地理学等都开始关注人类的迁移和流动寻求理论基础。后来,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人口迁移流动的宏观理论,但其有效性由于缺乏充足的资料而得不到完全的估量,加之政策制定者的要求,许多研究者将兴趣转向对迁移的实证研究。

(四)人口转变的现代化理论

人口转变与现代化互为因果。人口转变的现代化理论认为,过去两百多年的西方人口史证明,人口死亡率和生育率的下降与人类的现代化过程相辅相成。

法国人口学家兰德里最早阐述了人口发展的阶段性。他认为经济因素特别是生产力是影响人口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他将人口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经济因素决定了人口的变化直接与食物供应成比例——即人口原始阶段 增长受生活资料限制,人口死亡率决定出生率。 中期阶段 现代阶段 在兰德里之后,汤普森根据世界各国在1908—1927年人口数据重新对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总结,并试图将欧洲人口转变的历程应用到对其他地区的理论解释中。

1945 年美国人口学家诺特斯坦在汤普森理论的影响下对其进行了发展。汤普森是从空间上划分人口增长模式的,而诺特斯坦认为这种空间上的特征实际是按时间进程发生的转变过程,因此他对汤普森的三类模式重新命名,即A 模式为早期下降;B 模式为转变增长;C 模式为高增长潜力。人口转变一词也由此生了。另外,根据西欧和北美的人口资料诺特斯坦对人口转变历程进行了扩充和完善,需要指出的是,与兰德里不同,诺特斯坦把死亡率的下降作为他分析人口转变的重要起点。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后来又有许多学者以不同划分标准对人口发展和转变过程进行描述,主要有三阶段论,其将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作为主要参照标准将世界范围的人口再生产历史划分为HHL、HLH、LLL三阶段,且每一阶段都与相应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四阶段论,除考察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还加入了总和生育率和平均预期寿命两个统计指标;五阶段论将人口再生产类型做了更细致的划分,本质上与其他划分并无区别。人们通常把从兰德里到诺特斯坦的理论称为经典人口转变理论。

为弥补经典人口转变理论在解释力方面的不足,后来的学者开始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技术等不同侧面,从宏观或微观的角度深入分析人口转变的过程和原因。

上世纪60 年代美国人口学家寇尔带领普林斯顿大学人口研究室对欧洲所有省份的历史重新考察,试图对人口转变的原因做更深入的解释。他们的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是生育率下降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K.戴维斯提出的“多方面反应理论”认为在死亡率下降带来更紧张的家庭资源和追求更多个人经济利益的动机下,人们做出更理性的生育决策来回应人口变化。20 世纪60 年代兴起的生育经济学以J.C.卡德威尔的“财富流向理论”、芝加哥学派对孩子效用的分析及R.A.伊斯特林的供求综合框架理论为代表,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更加深入地解释了人们的生育行为和人口转变的原因。

以上理论都是从微观角度来解释人口转变的。而“临界值假说”则从宏观角度出发,试图找到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发展到影响生育率下降的那个临界点。现代人

为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人们晚婚或不结婚,从而降低生育率并影响人口增长,限制生育达到普及的程度。 较高的生活水准和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社会心理变化,逐步地完成了人类生育观的重新塑造;人们通常自觉地限制家庭规模,生育率普遍降到低水平。 口转变理论从更广泛的视角对人口转变进行解释,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分析仍然遵循经典人口转变理论的一般描述;且现代人口转变理论依然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社会、文化等情况为分析背景和起点,解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转变事实仍存在局限。

二、当代中国人口转变的理论分析

(一)中国人口转变概况

中国人口转变发生在中国经济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中国人口转变是社会经济和计划生育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初的死亡率下降得益于新中国的建立,公有制的分配制度和医疗卫生体系有效地降低了农村婴儿死亡率。计划生育政策使生育率迅速下降,总和生育率迅速下降。中国人口转变是在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国家人口政策控制之下发生的。中国人口转变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分析方法

当加入民族国家的概念考察某一阶段一国人口的增减时,有四个最基本的要素需要考察:一是这个时期开始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二是死亡率下降的速度;三是出生率下降的速度;四是移民的数量。

具体到中国,中国人口转变的制约因素及研究方法有:1.社会生产方式等经济因素,人口转变过程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又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及相应的经济制度转变是影响人口转变的决定因素。2.计划生育政策因素,我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除社会经济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人口政策影响。中外学者一致认为中国生育率下降的主导因素是计划生育政策,大致占60%~70%。我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促进我国人口迅速转变的重要原因。3.社会文化因素,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对现代化进程有很大的影响,并影响到生育。在现代文明已经比较发达的条件下,传统文化还有很大影响,中国人口控制工作的巨大成就,实际上已经利用了社会文化中的有利因素。4.其它因素,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流行疾病模式因素、人口质量因素等。 (三)具体分析

中国人口转变是社会经济和计划生育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初的死亡率下降得益于新中国的建立,公有制的分配制度和医疗卫生体系有效地降低了农村婴儿死亡率。计划生育政策使生育率迅速下降,总和生育率由1969年的5.7下降到1979年的2.7,下降了50%以上。人均收入、教育水平是对生育率影响最大的两项社会经济参数。中国人口转变是在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国家人口政策控制之下发生的。

中国人口伴随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经过了50年代和60年代无计划的高速增长、70年代生育水平的大幅下降、80年代的徘徊波动,终于在世纪之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完成了人口的“两个转变”。 中国人口发展经历的两个不同时期:

1.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发展处于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时期; 2.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

中国人口再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经历了从自然增殖到自觉控制生育的过程。

三、对我国人口转变的认识

(一)基本认识

对我国的人口转变,尽管研究者们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分歧,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基本认识:

? 我国的人口转变与世界人口转变的整体趋势一致,但由于经济生产方式、政

治制度、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我国人口转变过程有自身的独特性; ? 尽管国内学者们研究人口转变的关注点、视角不同,但其讨论基本都建立于

西方人口转变理论的基本框架和观点之上,除了结合国情用人口转变理论解释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要产生具有突破性的观点似乎并不容易,因此在这一领域内西方理论仍占据主导;

? 虽然目前人们对人口转变是否完成及完成标准仍在争论,但我们必须承认我

国人口的确进入了“三低”状态的人口再生产模式,而该模式带来的结果,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现实问题亟待当下学者关注。 (二)中国人口转变的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人口转变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由加速到减速、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化到老龄化,这种过程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影响;其次,我国人口转变过程先于经济发展,又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人口环境,“在未来20年里,我国将进入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时期,这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最佳时期”;最后,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中国人口转变对控制世界人口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ex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