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大乘圆顿妙观初机实修法浅释

更新时间:2024-06-21 12: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最上大乘圆顿妙观初机实修法浅释

能杰法师

目 录

自序 ................................................. 1 第一章天台宗概述 ..................................... 3 第二章天台宗传承 ..................................... 5 第三章《妙观初机》的传承 ............................. 7 第四章浅解《妙观初机》的因缘 ......................... 8 第五章一心三观成就的例子 ............................. 9 第六章《妙观初机序》浅释分七 ........................ 11 甲一、释题 ....................................... 11 甲二、《妙观初机》的所依 ......................... 12 甲三、《妙观初机序》的缘起 ....................... 14 甲四、介绍《妙观初机》作者的殊胜. ................ 16 甲五、《妙观初机》的殊胜分二 ..................... 17 乙一、序文作者与台宗因缘分二 .................. 18

2

丙一、序文作者与谛闲法师 ................... 18 丙二、序文作者与静修法师 ................... 20 乙二、《妙观初机》的殊胜利益 .................. 23 甲六、引证发愿 ................................... 25 甲七、略介《妙观初机序》的作者 ................... 26 第七章略示五重玄义与作者 ............................ 27 一、五重玄义 ...................................... 27 二、《妙观初机》作者 .............................. 27 第八章《妙观初机》随文入释分三 ...................... 28 第一节、序分 ...................................... 28 一、说明以坐为宜 ................................ 28 第二节、正宗分分二 ............................... 29 甲一、正修止法分三 ............................. 29 乙一、调身法 ................................. 29 乙二、调息法 ................................. 30 乙三、调心得止法 ............................. 31 甲二、正修观法分四 ............................. 36

乙一、明拣境 ................................ 36 乙二、明拣识阴境 ............................ 38 乙三、明拣识阴相分二 ........................ 39

3

丙一、引证说明 ........................... 40 丙二、明诫歧误 ........................... 41 乙四、明正修三观分四 ....................... 41 丙一、明性德 ............................. 42 丙二、明修德分二 ......................... 44 丁一、明横四句推检 .................... 44 丁二、明竖四句推检 .................... 46 丙三、明三观成就相 ...................... 48 丙四、三观总结 .......................... 50 第三节、流通分 ................................... 52 一、转学大部 .................................. 52

1

自 序

1

2

天台宗自智者大师立教以来,经千四百年,教观双美,法传南北。天台山又为温州之毗邻,台温两地,向为台宗之重镇,且历代成就之高僧,无不依从止观双运,证三智,断三惑,而达清

凉之地;后贤缁流,法系传承,几为天台一脉,延续慧命之种。 温州地区依天台止观而证悟佛祖西来之意者,唐有永嘉玄觉禅师,大悟维摩深旨,继而参证六祖。五代时,吴越王创办道场,复兴天台;义寂大师重塑教威,独领风骚。宋有仙岩处元,妙果从义,大弘山家山外之旨;永嘉处谦,乐清觉秀,深就圆顿不二之意;继宗大师,遗“猪头钟”之圣迹,横悬妙果,传永久之佳话;道渊大德,抱节操于深山,足印南溪,留千世之楷模;更有鹿城文昌等,皆为当时之俊杰,可见在宋一代,天台宗高僧人才济济。

元、明、清时期,温州佛教几度兴衰,元时省初法师,著《五门禅》重又弘扬台宗之教观,历任双峰、东林之住持,著书立说。明代仙岩渔潭天王寺重印天台《止观辅行传弘决》,刻板幽溪传灯大师《性善恶论》,僧俗二众,无不鼎力出资,欣赞天台教观,法缘之盛,由此可见一斑。其时天台宗著名高僧,尚有乐清正智法师、瑞安至刚法师等,无不深研天台法门,弘扬台宗教观于当世。又有温州伦法师,因阅《摩诃止观》,自有省悟,结茅庐于雁湖峰顶,修持天台止观三十余年,缁素二界,无不骇服。及至清代,天台宗晓柔法师,演说法华经,搢绅无不尊节赞仰,并把法师大作《法华经演义》收归大藏。此外尚有文成显本、华山正庵诸师,皆归属于天台。

2

13

甲二《妙观初机》的所依 “静修法师”

静即动静不二的自性功德,依此自性而起修德,故名静修,即指性修不二。“法师”即指以法自师,也以法师人,所以称为法师,即是自利利他之称。

静修法师白天讲教观以利人,晚上领众熏修以自利,所以符合法师之称(有关生平下面再介绍)。 “据大部止观之观法”

大部止观:即指天台三大部之一的《摩诃止观》,有二十卷,是智者大师详述一生成就,圆顿止观法门的主要著述。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智者大师在荆州玉泉寺讲述,章安大师笔录。原来题名《圆顿止观》,后来章安大师改称为《摩诃止观》。

全书分为序分,正说分二部分。序分略说本书起源,先叙述本书的说法主,说法时间,说法地点,及其概况等;其次叙述《摩诃止观》的师资传承—金口传承和今师传承两种。 正说分,开作十章,第一大意,第二释名,第三体相,第四摄法,第五偏圆,第六方便,第七正观,第八果报,第九起教,第十旨归,这简称十广。十广的第一大意,把以下的九章概括作发大心,修大行,感大果,裂大网,归大处五段,略举全书的大体,这简称为五略。合称五略十广(详见《摩诃止观》本书)。

之观法:即指《摩诃止观》中说的观修方法。此部《摩诃止观》在第七正观章中,先叙述观法的对象,分为十种,称为十

13

14

境:一即指阴界入境,二烦恼境,三病患境,四业相境,五魔事境,六禅定境,七诸见境,八增上慢境,九二乘境,十菩萨境。针对此十境,智者大师提出了十乘观法:一观不思议境,二真正发大心,三善巧安心止观,四破法遍,五识通塞,六道品调适,七对治助开,八知位次,九能安忍,十无法爱(详见《摩诃止观》)。静修法师根据天台三大部之一《摩诃止观》中所讲的十乘十境观修方法。 “制此短篇”

制定这一篇短文中所讲的内容。此篇短文总共只有1922字,相对《摩诃止观》的长篇大论,所以称为短篇。

篇:古代人把文章写在竹简上,为保持前后完整,用绳子或皮条编集在一起,令不散乱,所以称为篇。 “嘉惠后学”

嘉惠:是敬辞,本来是指别人所给予的恩惠,这里把二字分开解释,嘉指好义,惠指赠送义。

后学:即指在静修法师之后,学习佛法的人,都可称为后学。

嘉惠后学:即指非常好的把这“法华三昧的止观修持法门,赠送于后来修持佛法的人”。 “意甚殷也”

即指静修法师他的用意,对于后学是非常深厚恳切的。

14

15

甲三《妙观初机序》的缘起

“少湖居士,谋于云韶居士,刊印传布,广植佛因,并属为之序” 因此,少湖居士就去和云韶居士一起商量,合计刻版印刷,宣传流布这一篇介绍法华三昧止观修法的《妙观初机》,使令有缘见到、闻到的人,都能广泛地种植成佛的正因,并且咐嘱我要为这篇出版的《妙观初机》写一下序文。

少湖居士,民国初期的一位佛教徒,1922--1932年曾在上海活动。

云韶居士(1884--1964),姓赵,台州黄岩人, 佛门居士,是杭州城皇山常寂光寺高维均法师的佛门弟子。民国10年(1921),经维均法师推荐,为上海佛门居士、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办人简氏兄弟,创建功德林蔬食处。民国11年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诞辰日,在北京东路贵州路口开张,赵云韶任经理。民国21年迁入黄河路新址营业。

他从宁波天潼寺、常州天宁寺、杭州招贤寺等著名寺院,聘请有烹饪经验的厨师、点心师以及扬州名厨,以“弘扬佛法、提倡素食、戒杀放生”为宗旨,潜心研究,集体创制了300多种素菜新品种。同时还仿制西菜的做法,制作各式素食西菜。

为了宣扬佛法,方便佛门弟子讲经礼佛,他还在功德林门口附设佛经流通处,经营佛像、佛经、法器等佛教用品;在三楼设立佛堂,邀请全国四大名山高僧前来讲经,举办星期念佛会(后改为功德林佛学会),成立“世界提倡素食会”等,为上海佛教居士提供开展各种佛教仪式和集会聚餐的场地。

15

16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上海佛教徒组织救护队,赵云韶将功德林二间大厅,充作安置伤员急用,并免费供应伙食,得到中国红十字会奖章表扬。沈钧儒等著名爱国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功德林以聚餐为名,联络各方进行议事。赵云韶积极支持,提供最清静的宴会厅供他们聚会,并派专人服务。他还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和上海佛教协会理事,上海酒菜业同业公会理事。 “性澈欢喜赞叹,义不容辞”

性澈居士听了以后,内心非常地欢喜,满口地赞叹,并且觉得我性沏也是三宝弟子,不管怎样,从道义上说,是不可以推辞的。

“次就平昔所知者,述之如次”

这里我就根据在过去和平时所知道的情况,途述于如下。 甲四介绍《妙观初机》作者的殊胜 “法师精研台教数十余载”

静修法师对于天台教观研究得非常精通,日夜钻研了几十年时间。

“三观相应,时在定中”

静修法师的心境,对于空假中三观相应不二,恒常在法华三昧的禅定境界当中。 “曩者讲筵遍东南”

曩者:即指过去。

16

17

讲筵:即指讲经说教的场所,意谓法师在从前时,请他讲经说法的处所普及于中国的东南地区。 “闻法获益难以计算”

在法师座下,听闻佛法,获得利益的人,很难以算数统计的。

“近年息形,杭州圣水寺”

近年归闲隐居于杭州云居山,圣水寺。 “领众讲习,晓夜精勤,督策綦严”

统领僧众,讲说佛法,演习教观,日夜精进,勤奋不息,督促策励,极为严格。

“虽道粮未充,衣食单薄,而诸大弟子,皆法喜充满,道味弥甘” 虽然在修道的时候,粮食未能充裕,饱暖不供,但法师座下的各位大弟子们,却人人心中充满对法的欢喜,并对修道的体会,更加觉得甘甜。

甲五《妙观初机》的殊胜分二

“以更出其平日所讲习者公诸于世,作大法施”

这里就举出法师平常日子里所说的,指导弟子们修习的法华三昧止观法门,公之于世人,作为法布施,而使众生得大利益。 “且字字皆从法师自受用中说话,迥非数它宝者可比”

而且这篇短文所介绍的修法内容,每个字都是从法师自己修行体验当中,得到利益后,才告诉后学弟子们的,所以远非没有

17

23

(三)别教:别教是类似唯识学者,以阿赖耶识的受熏,界定整个染净因果。阿赖耶识的缘起思想,为何称为“别”呢?“别”是指别前别后,别前藏教,别后通圆,它是发明诸法的差别,故称为别。

(四)圆教:智者大师认为《法华经》、《涅槃经》及天台宗的思想,皆属于圆教,因为它可以把前面藏、通、别的种种差别相,会归到现前一念心性,融通了理性的空义与种种事相的修持,故称为“圆”,圆是指圆融无碍。以上的通教、别教、圆教是大乘的三系,藏教是小乘的教法。

“感佛祖宏恩,从此遂专心台藏,如贫人获宝,不忍释手” 深切感受到佛和祖师对我性澈垂教的宏大恩德,从此之后,就专意一心,学习天台宗的三藏经典,这犹如贫穷的人获得了宝贝一样,爱不释手了。 乙二《妙观初机》的殊胜利益

“年来于《摩诃止观》,虽圈读三遍,意未厌足,誓更深求”

这一年来,对天台宗三大部之一的《摩诃止观》,虽然周而复始地圈点细读三遍,但心里边对于法义的理解还觉得不够,发誓更要深入求索其中奥义。

“但信知此法,的是五浊恶世,散乱之人,洗心涤虑之圣典,安身立命之圣处,舍此无他求矣”

虽然还不能深入法义,但我深信并知道这篇短文所介绍的法华三昧止观修法,的确是末法五浊恶世时期,散慢混乱的凡夫,彻底改变不好的思想和念头的神圣宝典,更是尽人事、行佛道、

23

24

随顺自然而安住其心,不为外物所动,趋向于圣人境界的唯一方法,如果舍弃这法华三昧止观法门,再不会有其他方法可寻求了。 五浊恶世

(一)劫浊:人寿本来是八万四千岁,随著人心越来越凶恶,道德越来越浅薄,因此每一百年就减少一岁,直减到三十岁时有饥馑之灾,减到二十岁时有疾疫之灾,减到十岁时有刀兵之灾,而世界众生无不受害,是为劫浊。

(二)见浊:正法、像法灭尽后,末法时代的众生,知见不正,邪见增盛,不知修行善道,是为见浊。

(三)烦恼浊:众生追逐五欲六尘,引生贪、嗔、痴、慢、疑等烦恼而恼乱身心,是为烦恼浊。

(四)众生浊:众生因为知见不正,烦恼覆心,因此不知孝顺父母,不懂修善去恶,不畏恶业果报,以致福报渐衰,苦报渐增,是为众生浊。

(五)命浊:众生因恶业增加,故而寿命渐减,从往古八万四千岁,到满百者稀,是为命浊。

五浊之中,以劫浊为总,其余为别。四浊中又以见浊、烦恼浊二者为浊之自体,而成众生浊与命浊二者。婆娑世界因为有此五浊,故称恶世。

“然《摩诃止观》文广境细,初心学人,未易领受”

24

25

然而天台三大部之一的《摩诃止观》,文字内容非常广泛,所指禅修境界,极为精细,刚开始修心的后学之人,不是很容易领会接受。

“今法师以此少文,直传妙观之精要,俾有心向道者,由斯知所措心,得所受用,功德岂有涯哉”

现在静修法师以这些很少的文字,直接传授了微妙的空假中三观修法精髓,使令有心想修道的人,从这里知道用心的下手处,而让行人得到了利益,乃至了生脱死,这种功德,难道是有边际的吗? 甲六引证发愿

“梁敬之内翰曰:止观者,明道治世之书也”

翰林学士梁敬之说:“止观法门内容,即是说明出世间真理和治理人世间智慧的教科书。”

梁敬之:唐朝安定人(753-793),姓梁,名肃,字敬之,曾为东宫内作太子侍读,后又官迁翰林学士。曾学天台之道于荆溪大师,深得心要,执弟子礼甚恭。后见《摩诃止观》,文义弘博,览者费日,乃删定为六卷(慈云大师评论曰:文虽简要,而修相缺略),又述《止观统例》以系于后,谓止观是救世明道之书,现在引其句,即出于此。 “杨仁山先生曰:止观法,万世师”

又杨仁山先生说:“止观法门是我们永远的善知识,它能传道授业,解开人生的迷惑。”

25

26

杨仁山:是清朝末年一位著名的佛教居士和佛学家,也是清朝末年中国佛教复兴的关键人物(1837-1911),安徽池州石埭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朴庵公,于道光十八年中进士,与清朝大臣曾国藩同届。后因洪杨乱后,杨仁山居士往日本求得佛经,发愿刻板流通。晚年于祗洹精舍,创办僧学堂,培养僧才,后逝于清宣统三年,世寿75岁。

“性澈曷敢赘一词乎,惟有拳拳服膺。愿尽形寿,及未来际,以此观法,自利利人耳”

各位大德居士都这样说了,我性澈怎敢多余地再多说一句呢?只有牢牢地把大德们的话谨记在心中,并发愿尽今生终此世,以及在永久的未来之中,以这里所讲的法华三昧止观法门,利益自己和他人而已。

甲七略介《妙观初机序》的作者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丙子闰三月初五日,受业弟子性澈黄建六,序于春申护国寺东窗之下”

这篇序文写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岁次丙子闰三月初五日。

序文的作者是在杭州圣水寺亲自登门,秉受教育的俗家居士,法名性澈,俗名黄建六。

写序文的地点是在上海市春申地方的护国寺东厢房窗下。 黄建六:法名性澈,民国年间的著名佛教居士,安徽省合肥市人,民国年间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并与屈映光等人组织了中国保护动物会,在思想上倾向于传统佛教教义,并与太虚

26

27

大师有书信往来,为谛闲法师忠实的俗家弟子,1907年曾参加孙中山的中国同盟会合肥分会。

第七章 略示五重玄义及作者

一、五重玄义

(一)释名:妙观初机,妙观是法,初机是人,此题是人法为名。

(二)辨体:此篇概谈一念三千,空假中三观修法,当以实相为体。

(三)明宗:此篇修法,既是说明依性德而起修德,性不离修,修不离性,当以性修不二为宗。

(四)论用:既能性修不二,即能破无明,不破而破,无明既破,即可以一生顿超生死为力用。

(五)显教相:如此修法非小乘中有,非不了义中有,全依法华教理而显性修不二,应以大乘最极究竟醍醐为教相。 二、《妙观初机》作者 “台宗后裔静修述” 台宗:即指天台宗。

后裔:即指依天台宗祖师的传承不断,并得传授天台法门的后学者。

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ei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