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

更新时间:2024-07-02 18: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罩、屹”等27个生字,会写“潮、称”等27个生字。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认27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

中的“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5.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与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6.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 二,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进行习作练习;“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 1 -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难点

1.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2.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3.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教学按照整组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综合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把课文学习、语文园地和积累运用的教学有机地排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热爱大自然教育融为一体的系列化综合活动过程。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五.教学建议

- 2 - 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

1.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仪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 3 -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 “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

- 4 - 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 5 -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五,课堂练习:投影出示(略)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抄写生字。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投影仪

- 6 -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 2.学习生字

穆 玛 涓 滔 脉 卉 罕 三,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1. 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思考:

(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思考: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2. 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 (1)丰富的语言

例:“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例:“堪称”“号称”“美誉”

例:“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2)特定作用的句子

- 7 - 例:“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四,总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五,资料袋的学习 六,作业设计:

小练笔: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抄写生字。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 8 -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合作的形式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 2、投影仪。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1.谈话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2.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三,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思考讨论:

1.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2.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

- 9 - 叹?

3.独立默读课文。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集体交流:

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1)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师归纳并板书: (3)师生共同朗读7、8、9自然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美丽景象,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五,课堂练习(投影仪出示) 1、看拼音写词语。(略)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天堂——( )静寂——( ) 光明——( ) 茂盛——( )陆续——( ) 逼近——(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天堂——( ) 光明——( )静寂——( ) 六,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 10 -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鸟的天堂》(师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 学生齐度课文第10、11、12自然段,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2)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3)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

(4)交流感受: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5)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思考讨论

课文中写了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你喜欢那一次?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的原因。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 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五,作业设计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预习新课《火烧云》

4﹡火烧云

- 11 -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按要求背诵第三自然段。

2、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一同去欣赏美丽的晚霞,看看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思考题(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练习背诵这一段。 (2)学生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

(5)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 12 -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小组合作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思考题(二)

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 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

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小组合作学习。 (3)交流学习过程: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练习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练习题(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试写,教师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略) 六:作业设计: 1、 2、

抄写生字。

小练笔:试写一处自然景观。

- 13 - 2、预习新课《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同时培养说话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口语交际

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汉代长城、阳光、茫茫戈壁滩、连绵起伏的群山,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 指名学生上台发言。 师对其他同学提出要求:

a. 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 14 - 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3.学生逐个上台发言。

4.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5.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过程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三、作业设计 继续预习语文园地一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 15 -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作业: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 16 - 作业:修改作文,并抄到作文本上。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一。(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反复朗读,试着背诵。 (二)趣味语文

1.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2.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3.师生小结。 4.再读。

5.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6.师生再读。

7.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三,作业设计: 抄写背诵日积月累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会背的地方。

3.理解古诗两首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 17 - 4.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6.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7.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8.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

9.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10.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11.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12.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生仿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是精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二》是综合性训练。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

3.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 18 - 4.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倡导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激励交际信心,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 难点

1.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3.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四、学生情况分析 四,教学建议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

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大胆地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注重体现语文课本身的特点,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五,教学思路: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时,还要充分注意“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 19 -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题西林壁》(板书) 三,学习新知: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二)按上述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 2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e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