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叶子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5-19 21:5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最后一片叶子》的教学设计

1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职高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选课文,它在本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作者满怀深情地赞美了艺术区几位穷艺术家之间真诚互助的友谊,刻画了舍己为人的老画家贝尔门先生的形象。

学生在学该小说之前已经学过三篇小说,对小说这种叙事文学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具备了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大纲》与单元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全文情节结构。

2、能力目标: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形象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欣赏小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与人之间真诚互助的感情,理解人性美。 (二)教学重点:我认为本文表现出来的最朴素的人类情感是这篇小说最打动人

心之处,故此本课重点放在对人性的体会上。

(三)教学难点:感受人性美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达成,而小说刻画人物

所用的表现手法则是学生掌握的难点,故此把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作为难点。

二、课时的安排及教法,学法的选择运用:

本课用一课时完成。

2

根据《大纲》及教材《说明》上“自学课文要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培养自学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法是:指导点拨法,情境教学法,教师在学生自学遇到疑难困惑时,才随机相宜地给以提示、点化、诱导,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学法是:以分组讨论式、纠正补充式、圈点勾画式、口头复述式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使学生在自学中逐步掌握阅读欣赏小说的规律,提高自学能力。

教具运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到本文教学上 2、教学目标展示 3、作者简介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分析情节结构: 1、复述故事内容

2、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把握小说情节结构,讨论故事高潮在哪里?(借助多媒体课件)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培养学生口头复述能力。借助多媒体所创设的多种情境,增加课堂的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此环节后,我用这样的方法过渡:围绕“最后一片叶子”,文章刻画了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第三环节:人物形象分析:

针对提出的问题,可能有学生会认为琼西或苏是小说的主人公,引导讨论主人公的确定标准,重点分析贝尔门形象。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勾划出反映贝尔门处境及性格的句子,理解贝尔门为什么看上去是这么一个古怪的老头儿:外表丑陋、事业无成、生活窘迫,而他的酗酒正是他内心苦闷的表现,他之所以瞧不起别人温情正是他敏感的表现,不希望被人同情。但他用生命画出自己的杰作,这

3

1、由课前演讲导入,引出“人”字结构的阐释,由此过渡

才是他的主导性格:“善良真诚,不求回报”。最后,要求学生针对小说中的一句话“贝尔门是一个失败的画家”谈自己的看法。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解如何做人的道理。

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欧·亨利不仅在人物刻画上是一个高手,而且作品被称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可见其语言风格。 第四环节:体味语言风格:

要求学生勾划出体现他“幽默”特点的语句,朗读出来。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通过体会作者的风格,学会欣赏小说的语言。 第五环节:拓展迁移举殷学梅老师的光辉例子。

设计目的:从殷学梅老师的光辉例子感受到人性的美,激发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的深层思考,体会人与人之间真诚互助的感情,理解人性美。 第六环节:小结:

1、请一位学生谈谈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 2、教师归纳欣赏小说的一般方法。

设计目的:对所学知识的加以回顾,疏理加强理解,掌握学生反馈情况,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实际能力。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这篇小说最成功之处就是描写了人性的美,所以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写一篇弘扬人性美的文章,600字左右。

设计目的:引发对文章进一步的思考,使学生学以致用,达到能力的迁移。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dq4.html

Top